海德格尔哲学纳粹微盘:分析林黛玉的爱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08:58:33
老师让我们分析林黛玉的爱情,我一时找不到,还请各位大哥帮忙。

借用我们老师的一句话总结:林黛玉是有爱的心,却没有爱的语言。其实她对宝玉的那种又爱又恨的心理宝玉是最清楚的,有一节他们用一张旧手帕传情的时候,宝玉说: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可证,斯云可证。(大概的意思哈,我也记不清楚了),就是说他们的恋爱,老是希望对方能向自己证明自己的心意,但这样做的后果用一句禅语来说就是:佛曰不可说,一说就破。凡是要靠证明的爱情其实本来就不是爱情了。如果林黛玉不那么聪明,不那么敏感,或者像其他那个时候的女人一样,不非要把婚姻和爱情联系在一起,她不会落到那样的地步。其实不管是那个时候还是现在,我觉得林黛玉这样的女人都是无法在感情世界里生存的,她也只能说是聪明而不是有智慧的女人,因为真的智慧是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聪明,薛宝钗在这一点比她有智慧得多。

借用我们老师的一句话总结:林黛玉是有爱的心,却没有爱的语言。其实她对宝玉的那种又爱又恨的心理宝玉是最清楚的,有一节他们用一张旧手帕传情的时候,宝玉说: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可证,斯云可证。(大概的意思哈,我也记不清楚了),就是说他们的恋爱,老是希望对方能向自己证明自己的心意,但这样做的后果用一句禅语来说就是:佛曰不可说,一说就破。凡是要靠证明的爱情其实本来就不是爱情了。如果林黛玉不那么聪明,不那么敏感,或者像其他那个时候的女人一样,不非要把婚姻和爱情联系在一起,她不会落到那样的地步。其实不管是那个时候还是现在,我觉得林黛玉这样的女人都是无法在感情世界里生存的,她也只能说是聪明而不是有智慧的女人,因为真的智慧是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聪明,薛宝钗在这一点比她有智慧得多

一方面是流向贾宝玉的眼泪,一方面是指向世人的尖刻,构成林黛玉作为期待者形象的两个侧面。当然,在林黛玉的期待中不无对婚姻的指望意味,但这种指望不是薛宝钗式的攫取利益,而就是林黛玉式的实现爱情。虽然就爱情的本义而言,仅仅是两个人的对话和权益。但在中国社会及其历史上,这两个人之间的愿望从来没有在两个人之间实现过。因为且不说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本身在历史上具有多大可能性,即便可能,也必须通过张生和崔莺莺式的奉旨完婚才能兑现。爱情必须经由婚姻的包装,而婚姻本身又绝对不予考虑爱情。尽管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姻向来就是群体性的家族事务。在《红楼梦》里,人们可以读到大量的婚姻事例,不仅与当事人双方毫无关系,而且家族统治者将当事人推入他们所设计的婚姻事务中时,冷漠得就像在从事牲口买卖一样。按照这样一种群体性的组合规则,当事人的婚姻愿望只有在与家族利益全然一致并且同时也成为家族统治者的择配意向时,才有可能如愿以偿。薛宝钗遵循这样的规则,因此获得了她想拥有的婚姻,尽管这婚姻所实现的与其说是她的个人情感不如说是其家族的利益。然而,在这样的规则面前,林黛玉恰好是个犯规者。她所指望的婚姻除了自己的爱情愿望什么都不考虑,这就注定了她那爱的正当愿望和权利与家族联姻的世俗利益和权力之间的冲突及其悲剧性的结局,更何况在她的爱情要求中所蕴含着的还是过于理想化的纯洁和高尚。
以泪水为形态的爱情期待对于净化贾宝玉的灵魂固然至善至美,但这种期待之于浇灌这一性爱本身的追求而言,却纯洁得令人怵然。这就好比纯情少女之于初恋对象的理想化规定,苛刻得足以让对方发疯。清纯的泪水可以洗涤灵魂的污垢,但难以将爱情推入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正如大观园此景只应天上有一样,林黛玉的此情也只有在天国才能实现。即便是西方爱情故事中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之类的纯情程度,也及不上林黛玉所期待的爱情之晶莹。由于情的高洁,所以爱得苛刻。如此的缠绵悱恻和铭心刻骨,在一般的凡夫俗子不是魂飞魄散,便是逃之夭夭。然而,爱情的灵魂维度就在这样一种爱情理想中被确立起来,掠过尘世的丘陵沟壑,如同哥特式教堂的尖顶一样,直指高远的天空。

在林黛玉向……期待的爱情面前,人们可以看到又一种天地人的结构方式,即与妙玉——宝玉——湘云结构相似的黛玉——宝玉——宝钗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林黛玉象征着天空,贾宝玉象征着世人,薛宝钗象征着浊世。天空是贾宝玉先行自身的导引女神,世人由林黛玉的在世形态泪水所洗沐,浊世是贾宝玉寓世沉沦的生存共在。在此,所谓木石前盟乃是天国的灵魂之盟,所谓金玉良缘则是世俗的利益联姻。灵魂与利益经由贾宝玉这个人的环节碰撞冲突,最后各得其所:林黛玉得其灵魂,将贾宝玉引渡向天国;薛宝钗得其躯壳,把贾宝玉拖入世俗的婚姻泥潭。换句话说,贾宝玉的灵魂交付爱情,其躯壳则抵押给婚姻。这种爱情和婚姻、灵魂和躯壳、天国和尘世的裂变和各自归位,结束了大观园世界的一切景致,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所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描绘的就是这样一片死寂的景象。

由此可见,林黛玉向……期待的爱情不是世俗的、色欲的,而是精神的、空幻的。人们可以说这种爱情因其浓郁的理想色彩而虚无飘渺,但必须指出的是,正是这种虚无飘渺竖立起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人文维度,斯宾格勒将这一维度称之为第三进向,亦即在平面的长和宽之外的第三个维度:高度,或者纵深。人之为人不是因为其世俗的平面的生存进向,而是由于其精神主体的存在空间。人凭借这第三进向在精神上(而不啻是在生理上)站立起来,成为万物之灵。而林黛玉也正是在这个维度上展示了她所具有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灵魂。

相对于贾宝玉的混沌未开,林黛玉可谓灵性十足。她一跨进贾府便留意到各色人等的差别异同,诸如贾母的怜惜、凤姐的喧哗、邢王二夫人的深藏不露、赦政二舅舅的避而不见,更毋需说,在众人中一眼认出那位“倒像在哪里见过的”表兄贾宝玉,一个命定的知己。正是这样的灵性,什么事情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无论是凤姐的花胡哨,还是薛宝钗在佩物上的特别留心,抑或贾宝玉用心不专的飘忽摇摆,她都能一针见血地当场点出。如此惊人的敏锐不是可以用天资聪颖一类判断解释得了的,因为这种资质所基于的乃是人格的独立和灵魂的自由。

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之痴迷,内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又让多少人为之落泪,黛玉可怜,宝玉可恨,宝玉和黛玉从小青梅竹马,长大成人以后追求真正的爱情,可是迫于家庭礼教,他们徒劳地反抗着,但又无可奈何,他们为情所伤,为情所迷,最后一个命赴黄泉,一个出家沦落在外,人们在哀叹两人命运的同时也在思索,如何能够让爱情的悲剧不要再继续重演?
如今家庭包办婚姻已经较少,年轻人大多可以自主婚姻,自由寻找自己的心上人,那种为了爱情以死抗争的事例已经不再多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婚姻却是人们为了繁衍的一种需要。
爱情是感性的,婚姻是理性的。爱情是一种感觉,可能在瞬间就会出现,也可能几年都难以找寻。用古代的一首词来说明,那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婚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生儿育女,抚养后代,共享天伦之乐。要两人能够长期在一起厮守,真正能够做到相互包容,相互体谅也非常不容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婚姻不再相互凑合,因夫妻二人不和,从而引起的婚姻解体已不在少数。
爱情既可以产生,同样也可以消亡。爱情可能是短暂的,但婚姻是要长久才行,要爱情还是要婚姻?想必每一个人愿意二者皆要。其实二者都能得到的可能不多,那种花前月下的浪漫,唧唧我我的浓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相互之间恋恋不舍,相互之间火热的恋情,一般都发生在恋爱期间,真正到了结婚以后,面对着生活的琐事,面对着生存的压力,爱情很快会变得泛味。
回过头来再说,宝黛二人的悲剧,如果真的遂了他们二人的心愿,让黛玉嫁给宝玉,他们会幸福吗?看到他们爱得你死我活,爱得以性命相许,更让人们痛恨贾母和王夫人活活地拆散两人。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如果他们两人真正结婚以后,按照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的性格,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说不定爱之深而恨之切,最后又会劳燕双飞。
贾宝玉不管怎么说,只是一个纨绔子弟,从小好逸恶劳,喜欢往女人堆里钻,他有一句名言,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宝玉除了有一个好的容貌,除了有一些文采以外,其它地方可能真是一无是处,很难想像结婚以后,他能够做一个好丈夫,除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以外,其它方面看不出他有多少好丈夫的因素。肩不能挑,手不能担,坐吃山空,难以养家渡日。
而林黛玉的多疑,病病殃殃的身体,动不动就发一些脾气,让一般人也难以对付,黛玉很有才气,她的诗寄托着她全部的感情,因从小就寄人篱下,也让她更加的多愁善感,虽然是大户兰闺秀,但是她自己始终感觉没有人真正痛她,把全部的情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当突然得知宝玉已经娶了宝钗,对她的打击确实很重,以至于把自己所写的诗全部毁之一旦。黛玉的这些小心眼,让一般的男人可能都受不了,宝玉短时间可能还能够应付,时间长了,说不定会拂袖而去。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不要轻易下结论,贾宝玉和林黛玉又没有结婚一起生活,咋知道他们不能够很好的生活呢?说不定他们一起生活以后,因为相互有爱,能够互相有所改变,最后可能是佳偶天成,幸福美满的两口子。是呀,推测也只是一种推测,其实世界上什么事都有可能,这可能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能预测得了的事情。

引用别人的观点可以,但是如果你看完书后,没有一点自己的感想,不管这种感想跟别人的观点有没有类似,而这些感想都是你自己真实的看法,也是你从自己内心发出的感受.我想只要读完书你能够彻夜未眠,想入非非,那么你才真正看下了这本书,如果为了老师的体温而读书,这样的读书是没有质量的.建议你仔细品读红楼梦,相信你用"心"去读,都能够有或多或少的发现的.

林黛玉。她的思想感情,她的幻想和追求,她的高出流俗的行止冗识——我想她是整个《红楼梦》中唯一的宠儿:给她安排了最高贵的生活,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精神贵族生涯;给她安排了最高贵的死——避开了难堪的落魄,以脱尘的姿态飞仙而去,善始善终地完成了绛珠仙子的情债劫。但是聪慧过人但却寄人篱下的女主角林黛玉最让人心痛:她流尽最后一滴眼泪,熬尽最后一滴心血,燃尽最后一篇诗稿,在自己的唯一拥有的爱情之梦破灭之时悲惨离世。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没有再见过任何一个女主人公的一生如黛玉这样完美——曹雪芹太偏爱她,以至于让她不能忍受一点风尘的折磨,在宝玉成婚入洞房之前的刹那死去。而宝钗表面上温文尔雅、八面玲珑,其实一肚子苦水,自陷于欲望与自制的漩涡。她爱没有黛玉那样大胆,恨没有鸳鸯那样炽烈,没有湘云那样自由,没有袭人那样温顺。她什么都明白,却什么都不能做。还不如糊里糊涂地生活,还能傻人傻福。不能象黛玉那样不能爱毋宁死,以死向不公平的命运抗争,一世的精明也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还有元春不堪远离亲情之苦,不堪嫁入深宫之冷而香消玉殒;迎春善良软弱被恶夫虐待致死;探春如断线的风筝远嫁他乡生死未卜;惜春小小年纪就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秦可卿不堪被亵渎玩弄郁闷而亡……她们个个有倾城之貌,最终却香销玉殒,可叹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