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tgp打不开dnf:关于艾滋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6:10:08
艾滋病的病人的分泌物中(如唾液,眼泪),有艾滋病病毒吗?
或者是有抗体吗?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脑脊液、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均可分离到病毒。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空气、食物食具、共同进餐、饮水、握手、日常用具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1)性接触传播 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与HIV性传播有关的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者、妓女、嫖娼者、多个性伙伴者、性乱者。美国调查发现,同性恋者的HIV感染率高达20-30%。西方国家70%的HIV感染者为男性同性恋者。在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80%以上HIV感染者因异性性接触所致,女患者中81%为妓女。在经济条件差的妓女中,HIV抗体阳性率高达66%。在这些国家中,异性性活动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
(2)血液传播 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在未对献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之前,输血及血制品具有感染HIV的极大危险性。在非洲30%的HIV感染儿童是输血所致。使用从大量献血者血浆中提取VIII凝血因子治疗血友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最大。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1986年美国调查发现,AIDS患者中25%有静脉注射毒品吏。在西方国家注射毒品是感染HIV的第二大因素。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在非洲有2-15%的AIDS病例由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所生婴儿有30-70%在围产期被HIV感染。一般认为,婴儿在产道感染HIV的机会在于经胎盘感染。
最近认为性病患者,特别是有生殖器溃疡者(如梅毒、软下疳、生殖器疱疹)也应列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没病毒的。。
跟艾滋病患者直接接吻,拥抱,握手或正常交谈都不用担心被传染~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此种病毒很少,没有传染性。
当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利用自己的免疫系统制造出许多特异抗病毒性抗体回击来犯的入侵者。这些特异性抗体能在体内持续存在数年之久,甚至终生。我们可以通过检查血清中有无这些抗体存在,来推断病人是否有过艾滋病病毒感染,以进行诊断。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及微生物得以乘机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害了人体,即造成T4淋巴细胞的破坏,使机体丧失了抵抗疾病的能力,病人容易患各种罕见的疾病。如:卡波氏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对艾滋病的恐惧却与日俱增。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的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艾滋病"。以后不久,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了各大洲。1985年6月,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青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愈无效,死于我国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艾滋病。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被称为"当代瘟疫"和"超级癌症"的艾滋病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均放在首位,我国已将其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以后才发病。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病,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条件下,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死亡。所以目前艾滋病还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极为严重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的特征 (一)艾滋病病毒的特征艾滋病已经确认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引起的: 1983年著名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蒙嗒尼尔(Montagnier)首先从一名患淋巴结病综合症的男性同性恋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一种艾滋病的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LAV。 198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报告从艾滋病病人血液标本中分离到多株逆转录病毒,因为这种病毒主要侵犯那些起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所以命名为嗜人TH淋巴细胞三型病毒(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Ⅲ)简称HTLV-Ⅲ。这两种病毒被认为是同一种逆转录病毒的变种,并肯定为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把它称为LAV/LTLV-Ⅲ。 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毒(Hmu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50毫微米,包膜由一薄层类脂质构成,具有抗原性。HIV有10%碱基序列不同。是单链RNA病毒,外有核壳蛋白,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能以单链RNA作为模块,转录为双链DNA,该双链DNA可与宿主细胞的DNA结合然后逆转录为病毒的单链DNA,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毒的核酸永远与宿主细胞结合在一起,使得感染不能消失,机体无法清除病毒。现已证实HIV是嗜T4淋巴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HIV由皮肤破口或粘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T4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它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便得T4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当激活免疫反应的T4细胞几乎全部被HIV消除,T4细胞抑制细胞在数量上巨增,相反病人体内T4细胞在数量上骤减,从而导致病人的免疫功能全部衰竭,为条件性感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HIV对神经细胞有亲合力,能侵犯神经系统,引起脑组织的破坏,或者继发条件性感染而致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HIV和其它逆转录病毒一样,当逆转录酶使病毒的RNA作为模板合成DNA而成前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时,HIV带有的致癌基因可使细胞发生癌性转化,特别是在细胞免疫遭到破坏,丧失免疫监视作用的情况下,细胞癌变更易发生。 (二)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学特征:很多证据表明,艾滋病的免疫缺陷主要是在细胞免疫系统以内,其免疫特征如下: 1、周围血(1)循环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往往低于100/mm2(正常1500-4000/mm2)。(2)T淋巴细胞中则以辅助细胞(T4)减少为主,抑制细胞(T8)相对增加,T4与T8的比例下降(正常人T4/T8比例为1.75-2.1),而艾滋病患者中其比例<1.0)。这一点是诊断艾滋病的免疫学依据。 2、T细胞功能下降 (1)临床出现条件性感染和肿瘤;(2)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的皮肤试验转阴;(3)体外试验证实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时,T细胞反应性降低,(4)T细胞的细胞毒下降;(5)产生白细胞介毒-2和r一干扰素少。 3、B细胞功能失调(1)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2)对新抗原的刺激不产生应有的抗体反应。 4、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其中T4的受损是造成本病免疫缺陷的关键。 艾滋病何以成为“世纪杀手”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2004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人数为3940万,当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达到310万。这个数字触目惊心,而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自1981年美国发现 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一直以难以控制之势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全世界无一角落能够幸免。人们不禁会问,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已经了如指掌的今天,艾滋病何以在全球畅通无阻,成为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世纪杀手”? 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顾名思义,这种病毒的特点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失去抵抗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然而,尽管这种病毒的破坏力强,它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却非常弱。高温、干燥以及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离开人体后,这种病毒在常温下只能生存数小时至几天。只有通过血液、性行为、注射式吸毒等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的方式,这种病毒才能在人群中传播。可见,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主要靠的是人的行为,只要每个人能检点自己的行为,控制甚至彻底消灭这种病毒并不是不可企及的“天方夜谭”。 1982年,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表第一份有关艾滋病的病例报告时,人们曾乐观地认为,由于艾滋病传播途径有限,它完全有望得到有效控制。然而,随后几年在许多国家接连发生的一系列血液感染事件令人不寒而栗,由于人为的工作失误,艾滋病病毒开始通过血液在人群中迅速传播。更加令人失望的是,尽管科学证明使用避孕套完全可以避免因性行为感染或传播艾滋病病毒,但由于科学知识不够普及,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依然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吸毒人群不断扩大,注射式吸毒者共用针头,导致吸毒者之间交叉感染,又为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推波助澜。 在过去仅仅2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经从屈指可数的几个达到今天的3940万,死于艾滋病的总人数已经接近3000万。特别是近2年来,艾滋病发病率在全球各大洲均大幅上升,尤其是过去“幸免于难”的东欧、东亚和西亚等地区,如今也成为“重灾区”。东亚地区2004年艾滋病的感染人数比2002年增加了将近50%,东欧和西亚地区则增长了40%。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高达2540万,其中绝大多数人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导致相当一部分国家的人均寿命降到40岁以下,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出现严重倒退。 艾滋病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纪杀手,这是20多年前人们无法预见的。缺乏责任、疏忽、贫困和无知,导致了今天令人担忧的局面。亡羊补牢,时犹未晚。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再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从我做起,检点行为,加强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艾滋病的研究,促进新药及疫苗研制,保证贫困人群享受治疗,这是人类遏制世纪杀手继续逞凶的最好出路。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方式传播。据分析,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经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累计总数的 68.0% ,经采血 ( 血浆 ) 途径感染人数占 9.7% 。此外,经性接触途径感染人数占 7.2% ,血液和血制品感染占 1.5% ,母婴传播为 0.2% ,尚有 13.4% 的传播途径不详。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 12 年至 13 年。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 “ 超级癌症 ” 和 “ 世纪杀手 ” 。
怎样预防艾滋病传播
从各国报道中可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日益增多。有少研究证实,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所生婴儿有三分之一在妊娠后期或后产过程中获得艾滋病病毒感染,其中至少有80%左右通过喂奶传染。为此,应让妇女接受有关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预防艾滋病首先应强调性卫生。使用避孕套和治疗性传播性疾病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病毒和危险性。艾滋病自80年代开始全球性流行以来,其危害随传播方式而不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的传播率高达90%。感染者可处于潜伏状态,许多年不出现临床艾病。但有近一半的感染者在感染10年内出现临床艾滋病症状,在确诊艾滋病后两年中死亡。
国外调查研究表明放荡的性行为和注射吸毒仍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前者要求人们注重性卫生,后者强调法制观念的加强。此外,要十分谨慎使用人血制品,减少使用机率,并应选用经检查合格的血液制品。特别要防止一次注射器的再次应用,以杜绝经血途径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基层医疗机构,都必须把选择供血员作为一件事关千百万人身体健康的大事来加以重视和把关,从而彻底杜绝血源性感染。

没病毒的。。
跟艾滋病患者直接接吻,拥抱,握手或正常交谈都不用担心被传染~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和器官组织内,感染者的血、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泪水、唾液、汗液、尿、粪便等在不混有血液和炎症渗出液的情况下含此种病毒很少,没有传染性。
当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利用自己的免疫系统制造出许多特异抗病毒性抗体回击来犯的入侵者。这些特异性抗体能在体内持续存在数年之久,甚至终生。我们可以通过检查血清中有无这些抗体存在,来推断病人是否有过艾滋病病毒感染,以进行诊断。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然外表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皮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都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乳汁也含病毒,有传染性。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病毒很少,传染性不大。脑脊液、骨髓、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均可分离到病毒。
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空气、食物食具、共同进餐、饮水、握手、日常用具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
(1)性接触传播 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与HIV性传播有关的高危人群为:男性同性恋者、妓女、嫖娼者、多个性伙伴者、性乱者。美国调查发现,同性恋者的HIV感染率高达20-30%。西方国家70%的HIV感染者为男性同性恋者。在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80%以上HIV感染者因异性性接触所致,女患者中81%为妓女。在经济条件差的妓女中,HIV抗体阳性率高达66%。在这些国家中,异性性活动是HIV的主要传播方式。
(2)血液传播 包括:①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在未对献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之前,输血及血制品具有感染HIV的极大危险性。在非洲30%的HIV感染儿童是输血所致。使用从大量献血者血浆中提取VIII凝血因子治疗血友病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最大。②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1986年美国调查发现,AIDS患者中25%有静脉注射毒品吏。在西方国家注射毒品是感染HIV的第二大因素。③共用其他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具(如与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罕见。④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纹眉、穿耳)、纹身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刷;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救护流血的伤员时,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 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或婴儿。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传染。在非洲有2-15%的AIDS病例由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所生婴儿有30-70%在围产期被HIV感染。一般认为,婴儿在产道感染HIV的机会在于经胎盘感染。
最近认为性病患者,特别是有生殖器溃疡者(如梅毒、软下疳、生殖器疱疹)也应列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是什么?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一但受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及微生物得以乘机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一旦艾滋病病毒侵害了人体,即造成T4淋巴细胞的破坏,使机体丧失了抵抗疾病的能力,病人容易患各种罕见的疾病。如:卡波氏肉瘤、卡氏肺囊虫肺炎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但对艾滋病的恐惧却与日俱增。艾滋病发源于非洲,1979年在海地青年中也有散发,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的介绍了他们发现的五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正式将此病命名为"艾滋病"。以后不久,艾滋病迅速蔓延到了各大洲。1985年6月,由上海入境的一名美籍阿根廷青年男性游客因艾滋病住院,治愈无效,死于我国境内,这是出现在我国的首例艾滋病。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至今已有近万人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被称为"当代瘟疫"和"超级癌症"的艾滋病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均放在首位,我国已将其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以后才发病。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一旦发病,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条件下,都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死亡。所以目前艾滋病还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极为严重的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的特征 (一)艾滋病病毒的特征艾滋病已经确认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引起的: 1983年著名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肿瘤病毒室主任蒙嗒尼尔(Montagnier)首先从一名患淋巴结病综合症的男性同性恋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到一种艾滋病的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LAV。 198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报告从艾滋病病人血液标本中分离到多株逆转录病毒,因为这种病毒主要侵犯那些起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所以命名为嗜人TH淋巴细胞三型病毒(Human T-Lymphotrophic VirusⅢ)简称HTLV-Ⅲ。这两种病毒被认为是同一种逆转录病毒的变种,并肯定为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把它称为LAV/LTLV-Ⅲ。 1986年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公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会议决定,将艾滋病病毒改称为人类免疫缺陷毒(Hmu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HIV呈袋状球形,直径约150毫微米,包膜由一薄层类脂质构成,具有抗原性。HIV有10%碱基序列不同。是单链RNA病毒,外有核壳蛋白,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能以单链RNA作为模块,转录为双链DNA,该双链DNA可与宿主细胞的DNA结合然后逆转录为病毒的单链DNA,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后,病毒的核酸永远与宿主细胞结合在一起,使得感染不能消失,机体无法清除病毒。现已证实HIV是嗜T4淋巴细胞和嗜神经细胞的病毒。HIV由皮肤破口或粘膜进入人体血液,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T4淋巴细胞(T4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系统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它能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便得T4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免疫功能。当激活免疫反应的T4细胞几乎全部被HIV消除,T4细胞抑制细胞在数量上巨增,相反病人体内T4细胞在数量上骤减,从而导致病人的免疫功能全部衰竭,为条件性感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HIV对神经细胞有亲合力,能侵犯神经系统,引起脑组织的破坏,或者继发条件性感染而致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HIV和其它逆转录病毒一样,当逆转录酶使病毒的RNA作为模板合成DNA而成前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时,HIV带有的致癌基因可使细胞发生癌性转化,特别是在细胞免疫遭到破坏,丧失免疫监视作用的情况下,细胞癌变更易发生。 (二)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学特征:很多证据表明,艾滋病的免疫缺陷主要是在细胞免疫系统以内,其免疫特征如下: 1、周围血(1)循环淋巴细胞显著减少,往往低于100/mm2(正常1500-4000/mm2)。(2)T淋巴细胞中则以辅助细胞(T4)减少为主,抑制细胞(T8)相对增加,T4与T8的比例下降(正常人T4/T8比例为1.75-2.1),而艾滋病患者中其比例<1.0)。这一点是诊断艾滋病的免疫学依据。 2、T细胞功能下降 (1)临床出现条件性感染和肿瘤;(2)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的皮肤试验转阴;(3)体外试验证实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时,T细胞反应性降低,(4)T细胞的细胞毒下降;(5)产生白细胞介毒-2和r一干扰素少。 3、B细胞功能失调(1)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2)对新抗原的刺激不产生应有的抗体反应。 4、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其中T4的受损是造成本病免疫缺陷的关键。 艾滋病何以成为“世纪杀手”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2004年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人数为3940万,当年死于艾滋病的人数达到310万。这个数字触目惊心,而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自1981年美国发现 首例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一直以难以控制之势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全世界无一角落能够幸免。人们不禁会问,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已经了如指掌的今天,艾滋病何以在全球畅通无阻,成为威胁整个人类生存的“世纪杀手”? 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顾名思义,这种病毒的特点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失去抵抗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然而,尽管这种病毒的破坏力强,它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却非常弱。高温、干燥以及消毒剂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离开人体后,这种病毒在常温下只能生存数小时至几天。只有通过血液、性行为、注射式吸毒等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的方式,这种病毒才能在人群中传播。可见,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主要靠的是人的行为,只要每个人能检点自己的行为,控制甚至彻底消灭这种病毒并不是不可企及的“天方夜谭”。 1982年,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表第一份有关艾滋病的病例报告时,人们曾乐观地认为,由于艾滋病传播途径有限,它完全有望得到有效控制。然而,随后几年在许多国家接连发生的一系列血液感染事件令人不寒而栗,由于人为的工作失误,艾滋病病毒开始通过血液在人群中迅速传播。更加令人失望的是,尽管科学证明使用避孕套完全可以避免因性行为感染或传播艾滋病病毒,但由于科学知识不够普及,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依然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吸毒人群不断扩大,注射式吸毒者共用针头,导致吸毒者之间交叉感染,又为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推波助澜。 在过去仅仅20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经从屈指可数的几个达到今天的3940万,死于艾滋病的总人数已经接近3000万。特别是近2年来,艾滋病发病率在全球各大洲均大幅上升,尤其是过去“幸免于难”的东欧、东亚和西亚等地区,如今也成为“重灾区”。东亚地区2004年艾滋病的感染人数比2002年增加了将近50%,东欧和西亚地区则增长了40%。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高达2540万,其中绝大多数人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导致相当一部分国家的人均寿命降到40岁以下,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出现严重倒退。 艾滋病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纪杀手,这是20多年前人们无法预见的。缺乏责任、疏忽、贫困和无知,导致了今天令人担忧的局面。亡羊补牢,时犹未晚。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再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从我做起,检点行为,加强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艾滋病的研究,促进新药及疫苗研制,保证贫困人群享受治疗,这是人类遏制世纪杀手继续逞凶的最好出路。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方式传播。据分析,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经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累计总数的 68.0% ,经采血 ( 血浆 ) 途径感染人数占 9.7% 。此外,经性接触途径感染人数占 7.2% ,血液和血制品感染占 1.5% ,母婴传播为 0.2% ,尚有 13.4% 的传播途径不详。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 12 年至 13 年。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 “ 超级癌症 ” 和 “ 世纪杀手 ” 。
怎样预防艾滋病传播
从各国报道中可见,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婴儿日益增多。有少研究证实,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母乳喂养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所生婴儿有三分之一在妊娠后期或后产过程中获得艾滋病病毒感染,其中至少有80%左右通过喂奶传染。为此,应让妇女接受有关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预防艾滋病首先应强调性卫生。使用避孕套和治疗性传播性疾病可以大大减少艾滋病病毒和危险性。艾滋病自80年代开始全球性流行以来,其危害随传播方式而不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的传播率高达90%。感染者可处于潜伏状态,许多年不出现临床艾病。但有近一半的感染者在感染10年内出现临床艾滋病症状,在确诊艾滋病后两年中死亡。
国外调查研究表明放荡的性行为和注射吸毒仍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前者要求人们注重性卫生,后者强调法制观念的加强。此外,要十分谨慎使用人血制品,减少使用机率,并应选用经检查合格的血液制品。特别要防止一次注射器的再次应用,以杜绝经血途径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在基层医疗机构,都必须把选择供血员作为一件事关千百万人身体健康的大事来加以重视和把关,从而彻底杜绝血源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