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格力犬种公排名:关羽为什么 会作为一个门神而被后人所敬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7 19:46:16

给关羽加爵封王始于宋代。徽宗赵佶在短短的21年内,追封关羽多达4次,由侯进公,由公进君,由君进王。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也宣称关羽能“肆摧奸宄之锋,大救黎元之溺”,而这两个是出了名的混蛋皇帝,徽宗一手策划了靖康之耻,赵构为能偏安一隅而杀害了岳飞。反观这两个混蛋,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以重文轻武所著称,却尽量降低关羽的地位,将其画像从姜尚庙中撤下。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有名的不拿关羽当回事的皇帝,将其先前被追封的爵位全部拿掉,又回复到寿亭侯而已。朱元璋死后,朱棣在驱除蒙古残部,大定中国后才又开始加封关羽,至神宗这个三十年不上朝的白痴,加封关羽到“帝”为止,汉族统治者对关羽的加封终于到头了。

可见汉民族尚武力,重外敌的有为之君,无一人尊重关羽,不仅是不尊重,反而是尽量降低关羽的地位。但当国家政权趋于稳定,皇帝重内不重外时,就大肆吹捧关羽,越白痴、越混蛋、越喜欢偏安一角的皇帝吹捧得就越凶。

当统治者的统治重心为对付外敌时,就需要姜尚这种治世之能臣,整个社会都以能够培养发现这样的人才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就是这样的时代;但当统治者认为外敌不足患,而将其统治重心转移到防范内部人民身上时,就不希望看到德才兼备如姜尚者出现,而当出现这样的人才时,统治者甚至将其致之死地而后快,如赵构杀岳飞。

总结一下,汉民族自己统治中国时期,关羽的地位几经反复,皇帝希望保持强悍的民风,关羽就被贬;皇帝强化对内统治、弱化人民时就提高关羽的地位;而对比汉族朝代关羽地位的反反复复,少数民族蒙、满统治中国时期,却是持续不断的提高关羽的地位。蒙古野蛮人入侵中国后,其最高酋长为提高关羽的地位,不惜在其参加的佛事活动中,令关羽作为由人而神的唯一代表参加其中。《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云长千里独行》《关云长大破蚩尤》等有关关羽题材的戏剧作品也产生在这一时期。

真正罢黜百将,独尊关羽为“武圣”是在清代。清一代也是施行愚民、弱民政策最为彻底的一个朝代。清以前虽然关羽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但提到“武圣”,还是姜尚。

姜尚基本上是一个没有什么武力可言的人,(不能想像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能有多强的体力、武功)是一个智者。以姜尚为武圣,说明在古代汉民族对“武”的理解为“将在智而不在勇”,“智”字当先。关羽在魅力、功业、智谋等方面与姜尚相比都可说是天地之别。但为什么后来的清代统治者要完全废姜尚而立关羽呢?

一个人的成长与其所崇拜的偶像是分不开的。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画虎不成却反类犬”。一个人从小崇拜以“智”著称的姜尚,即使不能也成为一个智者,但多数不会太愚昧。而人民聪明智慧却不利于统治,尤其是对清朝这种以极少的满人统治众多汉人的王朝来说就更加不利。

于是愚其国民就成了清朝的基本国策,更换全民崇拜的偶像,令人民对偶像的崇拜从以“智”著称的姜尚身上转移到以“忠义勇猛”著称的关羽那里,就是其愚民政策中重要的一环。

文王、武王视姜尚为师,在他们的关系中为臣者聪明智慧,为君者对其言听计从;关羽只为刘备尽忠,无论刘备正确与否,关羽言听计从。以姜尚为偶像,则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亦成为满腹经纶的智者以教导皇帝为君之道;以关羽为偶像,则会视帝王神圣不可侵犯,以不折不扣执行皇帝的命令为荣。

如果人民都像姜尚那样自以为是,把帝王亦视为人,甚至蔑视帝王的权威,自视才高就让帝王为其推车,这种风气流行则必民重而君轻,如此皇帝们怎么睡得着。在没有强大外敌的情况下,对皇帝来说姜尚这号人越少越好。

如果人民都像关羽那样,虽无什么本领才学,但却只知道为皇帝尽忠,这样的人虽然会经常做错事,用起来不怎么方便,但对皇帝们来说却安全多了。所以清一代多出庸才,偶有所谓人才也是建立在奴才基础上的,几乎无人称得上“大丈夫”。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听命,夫安得不愚?”这段话大意就是为将者聪明而威严,士兵们愚昧一些,于是士兵们就会不顾一切的听从号令,这样的军队也就很好指挥了。清朝统治者是非常了解这个道理的,故而在民间大力宣传关羽,皇帝们无论是为其题字也好,为其加官进爵也好,在宫中供奉他也好,都是号召民间崇拜关羽的一种手段,但皇帝自己却绝不相信这些宣传。

门神是秦琼和尉迟恭,财神是关羽。
当年李世民东征西讨,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汉马功劳,他的手下大将也是个个都有本事,都很忠心。后来,李世民做了皇上,他的大将秦琼和尉迟恭就每天为他守护宫门站岗。后来,李世民心疼他这两员爱将,就命人画了秦琼和尉迟恭的画像贴在宫门上,替代二人站岗。在后来,民间仿效宫廷做法,也在门上画上二人画像,久而久之,二人就成了门神了。
而关羽因为义气而受人敬仰,人们都很崇拜关羽。明清时期,山西晋商行商天下,他们都很喜欢同为山西老乡的关羽,就纷纷供奉关羽的像。因为山西商人富甲天下,各地的人们也就效仿山西商人供奉关羽的像,久而久之,关羽就成了财神。

关羽在与刘备一起的创业中,一度被曹操俘虏并为其效力,在曹操的运筹帷幄下,于“万众之中”取颜良首级,解“白马之围”,并因此被封为“寿亭侯”。后来,关羽重回刘备一方,在荆州战役中攻魏之樊城,因该地区发了一场罕见的洪水,关羽凭借魏多为陆军,而已方多水军的优势降于禁,斩庞德。其后因为骄傲轻敌,放松警惕,给了东吴以兵不血刃占领荆州的机会,遂败走麦城,被擒身亡。蜀后主谥为“状缪侯”。

如果就史书所记载这点事迹来看,与之相近及远远超过他的将领不知凡几。关羽在后来知名度能够超过孔夫子(特别是在民间),成为压过“圣人”的“武圣人”,这是出人意料的。清代的史学家赵翼也觉得很奇怪,他在《陔余丛考》35卷“关壮缪”条中说:“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暂,亦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祀,……”。

我下面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给关羽加爵封王始于宋代。徽宗赵佶在短短的21年内,追封关羽多达4次,由侯进公,由公进君,由君进王。南宋第一个皇帝赵构也宣称关羽能“肆摧奸宄之锋,大救黎元之溺”,而这两个是出了名的混蛋皇帝,徽宗一手策划了靖康之耻,赵构为能偏安一隅而杀害了岳飞。反观这两个混蛋,宋太祖赵匡胤虽然是以重文轻武所著称,却尽量降低关羽的地位,将其画像从姜尚庙中撤下。明太祖朱元璋也是有名的不拿关羽当回事的皇帝,将其先前被追封的爵位全部拿掉,又回复到寿亭侯而已。朱元璋死后,朱棣在驱除蒙古残部,大定中国后才又开始加封关羽,至神宗这个三十年不上朝的白痴,加封关羽到“帝”为止,汉族统治者对关羽的加封终于到头了。

可见汉民族尚武力,重外敌的有为之君,无一人尊重关羽,不仅是不尊重,反而是尽量降低关羽的地位。但当国家政权趋于稳定,皇帝重内不重外时,就大肆吹捧关羽,越白痴、越混蛋、越喜欢偏安一角的皇帝吹捧得就越凶。

当统治者的统治重心为对付外敌时,就需要姜尚这种治世之能臣,整个社会都以能够培养发现这样的人才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就是这样的时代;但当统治者认为外敌不足患,而将其统治重心转移到防范内部人民身上时,就不希望看到德才兼备如姜尚者出现,而当出现这样的人才时,统治者甚至将其致之死地而后快,如赵构杀岳飞。

总结一下,汉民族自己统治中国时期,关羽的地位几经反复,皇帝希望保持强悍的民风,关羽就被贬;皇帝强化对内统治、弱化人民时就提高关羽的地位;而对比汉族朝代关羽地位的反反复复,少数民族蒙、满统治中国时期,却是持续不断的提高关羽的地位。蒙古野蛮人入侵中国后,其最高酋长为提高关羽的地位,不惜在其参加的佛事活动中,令关羽作为由人而神的唯一代表参加其中。《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云长千里独行》《关云长大破蚩尤》等有关关羽题材的戏剧作品也产生在这一时期。

真正罢黜百将,独尊关羽为“武圣”是在清代。清一代也是施行愚民、弱民政策最为彻底的一个朝代。清以前虽然关羽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高,但提到“武圣”,还是姜尚。

姜尚基本上是一个没有什么武力可言的人,(不能想像一个八九十岁的老人能有多强的体力、武功)是一个智者。以姜尚为武圣,说明在古代汉民族对“武”的理解为“将在智而不在勇”,“智”字当先。关羽在魅力、功业、智谋等方面与姜尚相比都可说是天地之别。但为什么后来的清代统治者要完全废姜尚而立关羽呢?

一个人的成长与其所崇拜的偶像是分不开的。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画虎不成却反类犬”。一个人从小崇拜以“智”著称的姜尚,即使不能也成为一个智者,但多数不会太愚昧。而人民聪明智慧却不利于统治,尤其是对清朝这种以极少的满人统治众多汉人的王朝来说就更加不利。

于是愚其国民就成了清朝的基本国策,更换全民崇拜的偶像,令人民对偶像的崇拜从以“智”著称的姜尚身上转移到以“忠义勇猛”著称的关羽那里,就是其愚民政策中重要的一环。

文王、武王视姜尚为师,在他们的关系中为臣者聪明智慧,为君者对其言听计从;关羽只为刘备尽忠,无论刘备正确与否,关羽言听计从。以姜尚为偶像,则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亦成为满腹经纶的智者以教导皇帝为君之道;以关羽为偶像,则会视帝王神圣不可侵犯,以不折不扣执行皇帝的命令为荣。

如果人民都像姜尚那样自以为是,把帝王亦视为人,甚至蔑视帝王的权威,自视才高就让帝王为其推车,这种风气流行则必民重而君轻,如此皇帝们怎么睡得着。在没有强大外敌的情况下,对皇帝来说姜尚这号人越少越好。

如果人民都像关羽那样,虽无什么本领才学,但却只知道为皇帝尽忠,这样的人虽然会经常做错事,用起来不怎么方便,但对皇帝们来说却安全多了。所以清一代多出庸才,偶有所谓人才也是建立在奴才基础上的,几乎无人称得上“大丈夫”。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听命,夫安得不愚?”这段话大意就是为将者聪明而威严,士兵们愚昧一些,于是士兵们就会不顾一切的听从号令,这样的军队也就很好指挥了。清朝统治者是非常了解这个道理的,故而在民间大力宣传关羽,皇帝们无论是为其题字也好,为其加官进爵也好,在宫中供奉他也好,都是号召民间崇拜关羽的一种手段,但皇帝自己却绝不相信这些宣传。

清一代近三百年,关羽虽然享受到了与观音大士同等的地位,甚至尤有过之,即使在皇宫里也有关羽的位置,可说是众神之神了。但讽刺的是清朝廷虽不惜动用一切手段令民间百姓信奉关老爷,统治阶级内部却完全把关羽打入另册,如科举考试中用了关羽的典故,其试卷必然被打入另册;写给朝廷的公文如果掺入了关公的传说也会受到皇帝的申斥。即便是为好大喜功的乾隆网罗的《四库全书》(此套为满足乾隆变态的虚荣心而劳民伤财搞出的垃圾号称无书不收),也绝不收集与关羽有关的载籍(史书《三国志》除外)。这些事情说明什么呢?清朝的统治者对关羽是何等货色是非常清楚的,希望能够愚民而不自愚。

清帝国的满族统治者在愚民、弱民这方面可以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绝大多数中国人被驯化的如绵羊般乖巧,男人们幼时尚能像少年润土般聪明伶俐,长大了的堂堂七尺男儿们却都成了“伸长了脖子的鸭”,曾经强悍无比的汉民族此时已经成为世界最软弱、最易于统治的民族之一了。(若未如此,英夷怎能以千人之众欺我中国?虎入羊群,羊虽数众,徒增虎之食欲罢了。虽有英国人武器先进之客观因素,但如果倘在秦汉唐宋,即使英夷拿着1900年代的武器能否以千人而服我中国?)在中国形成了一边倒的君智民愚的格局,这些满族人对中国内部的统治可说非常稳固,甚至是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清灭亡主要原因是外族的入侵)统治者重姜尚轻关羽,人民重关羽轻姜尚就是形成这种格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在中国对关羽的极度崇拜已经几百年,但一个成功的组织结构往往都像清政府那样,上层轻视关羽,下层重视。一个团体如果从上至下都崇拜关羽,那结果基本上都是灾难性的,最出名的天地会,他们把关羽奉为神明,开香堂时,“关老爷”画像要高悬在“忠义堂”正中央,为人行事都以关羽为榜样。于是他们只能被视关羽为工具的满族皇帝玩弄于掌股之间。至于再后来的义和团,就更不用提了,其组织之混乱,行动之弱智,叹为观止。

虽然并不是关羽本意,但他死后千年其形象成为少数民族统治汉族人民的有效工具却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们不应该因此把他打入汉奸的行列,但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汉族人,应该对关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不过是一个生活在1800年前普普通通失败的将军罢了。如果我们要崇拜,也可去崇拜姜尚、岳飞、李牧、李靖等这些真正有德才皆备的英雄人物,他们才代表着我们汉民族最高的道德、力量、血性。

答疑:
问:朱棣逐蒙古,定南京,难道不是尚武力、重外敌的有为之君吗?为何也尊崇关羽。
答:当朱棣逐蒙古,定南京后,明朝已没有强大的外敌,朱棣于是就把注意力转向国内,这时才开始抬高关羽的地位。此一时,彼一时,这时的朱棣已经不是之前那个重外敌的朱棣了。

问:香港黑社会和警察都拜关羽,海外华侨也把关羽当作守护神。
答:至于说香港的黑社会和警察都拜关羽,黑社会里老大都是不信关羽的(信关羽的老大很快会被干掉),只是要求那些小弟信罢了。警察局也同理,只有小警察才拜关羽。
华侨多是近100多年才走出国门的,即是清代中后期,因为旅居在外,国家积弱,受人欺辱,没有安全感。故希望有人来保护自己,当时关羽已经稳居中国武圣的宝座了,故华侨们才选他为自己的保护神。即使当时清朝统治者立的武圣是马谡,也会有人当他是保护神的。

以前看过一个节目
本来关羽的地位很低的,还没张飞高
后来因为一个地方出现瘟疫还是什么的,说是关羽灵魂作怪,大家就供奉他
后来越传越神

主要是清代时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其实清代给于他这么高评价的原因,就是为了
给人民以一个忠义的象征,无非就是统治阶级给予别统治阶级的心理暗示.
希望子民学习关羽的忠义,方便统治
不过关羽的忠义还是值得称道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