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助和佐良娜漫画:大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考试一般考什么,出什么样的题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5:23:37

这个教学网站有:http://home.htu.cn/jingpinkecheng/zzjjx/szdw.htm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时数:36 学分:2 适用专业:高等学校本科普系各专业必修的公共政治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公共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容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大学本科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掌握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和阶级立场,懂得由于经济运行的客观性,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发 的必然性,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经济基础发展趋势及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们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科,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认识,必须把继承与坚持同发展与创新统一起来,而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首先需要学习、弄懂并把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等重要文件;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
导 论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重点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分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基本概念: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理论、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随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变化而变化。
研究政治经济学不能孤立研究生产关系;
判断生产关系优越与否的标准是生产力;
生产关系实现形式、经济体制模式的确立的根据是生产力。
揭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开放性和发展性,尤其是其开放性和发展性。
教学难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一、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由来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在范围上包括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4、小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的研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矛盾和发展规律,涉及现代社会经济、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基本问题。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1、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即关于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理论、关于社会经济采取的基本形式、关于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在全面、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内涵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突出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并围绕价值规律这一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展开对商品经济运行机制内容的分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掌握: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二因素理论;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理论。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劳动二重性学说
价值规律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价值规律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进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一)社会经济制度发生变革的原因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五种基本类型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自然经济
二、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与价值
(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
2、劳动两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商品价值的量及其变动规律
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简单劳动、复杂劳动与商品价值的量
3、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变化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价值必须通过价值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2、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3、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职
2、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形式的发展
(四)、货币流通规律
1、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
2、纸币流通规律
3、通货膨胀与通货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3、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四、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4、小结
经济制度是指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着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制度决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1、教学基本要求
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从对劳动力商品特殊性的分析出发,了解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生产出来以后,又怎样被各资本家集团所分割,并转化为各种收入形式,要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即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作为一个整体内容来加以把握;掌握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内容,主要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经济关系的特征;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变化,按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以发展的观点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展的历史进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剩余价值;利润;生产价格;地租;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的生产理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分配理论(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地租等剩余 价值转化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垄断与竞争;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剩余价值产生过程、生产方法;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货币转化为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三、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四、剩余价值的分割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三)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实质
(一)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原因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

4、小结
资本的本质要求资本不断运动,资本的运动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把握资本运动的机理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从而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深刻理解马克思所揭示的经济运行中的规律性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广泛的普遍意义。了解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通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保证着垄断阶段资本的平稳运行。掌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运行机制的新变化,以提高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科学分析能力,并深刻理解一些对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运行的内容,主要是资本循环、资本周转以及社会资本再生产以及顺利实现的条件;掌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运行的内容,垄断形成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如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形式以及竞争机制发生的变化,出现的许多新特点;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的原因、条件、基本形式及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响。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连续循环或保持生产连续性的基本条件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资本周转速度对价值增值的影响
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和实现条件
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国际分工、生产国际化、资本输出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资本循环和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
教学难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态
(二)产业资本顺利连续循环的条件
二、产业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与周转速度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值的影响
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提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及其动态平衡
(四)第三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
四、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含义和实质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三)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
(四)经济危机的作用
(五)第二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第二节 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一、垄断资本条件下市场经济的新变化
(一)金融资本的产生
(二)金融资本对经济生活的统治
(三)金融资本对社会生活的统治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与干预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范围的扩展
一、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基础
(一)国际分工的深化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生产国际化的形成
二、垄断资本主义扩展的形式
(一)商品输出和商业资本国际化
(二)资本输出和资本国际化
(三)生产资本输出与跨国公司的发展
4、小结
资本的运行反映了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流通过程,表现为单个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阶段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资本的运行呈现出新的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社会化和资本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垄断资本向国际扩展的深度、广度日益增加。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基本特征,加深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认识和体会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以及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具有的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教学难点: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分配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体现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实现目标
(三)剩余产品为劳动者共同占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必然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
(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非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依据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的特点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三、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的几个关系
(一)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
(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三)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4、小结
科学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刻理解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从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1、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了解市场经济的共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掌握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框架。认识计划和市场是经济调节的两种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意义。理解企业的本质和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微观基础,在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必要性和国民经济战略调整、战略改组,探索国家资产管理新体制的重要意义。要求掌握市场体系的含义和构成,明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市场培育,强化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目标、手段和政策,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作用以及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原则和任务。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体系;社会保障;
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宏观调控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现代企业制度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
(一)市场经济的内涵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三)市场机制的主要功能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性
(二)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观经济活动
二、我国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企业的含义、性质与地位
(二)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企业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市场体系的含义
(二)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
(三)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市场体系的性质和内容
三、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一)价格形成机制
(二)价格管理制度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一)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需要
(二)宏观调控是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三)宏观调控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
二、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一)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的手段
(二)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一、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保障体系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4、小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必须反映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固有特征。要正确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1、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要求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作用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范围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认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快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特别要把握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我国如何趋利避害,坚持竞争与合作并举的应对措施,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影响。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技术条件
(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的推动作用
(四)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五)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国家
二、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对外开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四、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4、小结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呈现新的特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和斗争。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和共同发展是长期的现象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制度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必社须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四、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一定的关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五、 教学时数分配
章 (节) 总课时 课堂讲授 录像 作业 讨论 备注
导论 3 3
一 6 5 1
二 6 5 2
三 8 6 1
四 4 3 1
五 5 4 1
六 4

六、 教材及参考书

主讲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本科本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组编
参考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河南省高校省编教材
参考书目
1、马克思:《资本论》
2、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5、《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大—十六大报告有关经济部分
七、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课堂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
八、推荐的教学网站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