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比跳做多少能减脂:《诗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1 00:43:24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 》、《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 , 这显然又是“ 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除《诗经·郑风·子衿》、《诗经·秦风·蒹葭》、《诗经·周南·关雎》、《诗经·周颂·噫嘻》、《诗经·小雅·采薇》、《诗经·卫风·硕人》等名篇外,还有以下名篇名句:

1.《诗经•卫风•淇奥》
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诗经•卫风•木瓜》
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诗经•小雅•鹿呜》
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诗经•小雅•棠棣》
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诗经•小雅•车舝(辖)》
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诗经•小雅•鹤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8.《诗经•小雅•小旻》
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9.《诗经.小雅•伐木》
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①[幽谷]深谷。

10.《诗经•大雅•荡》
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诗经》的主要内容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农事 燕飨 怨刺 战争徭役 婚姻爱情 《诗经》 的现实精神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 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可以说是一轴巨幅画卷,当时的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

上古祭祀活动盛行,许多民族都产生了赞颂神灵、祖先,以及祈福禳灾的祭 歌。我国古代也特别重视祭祀,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 三年》)。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 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 但这些作品也有其历史和文学价值。如被认为是周族史诗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五篇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 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生民》写始祖后稷的神异诞生和他对农 业的贡献。《公刘》写公刘率领周人由邰(今陕西武功)迁徒到豳(今陕西彬县、 旬邑一带),开始了定居生活,在周部族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绵》写古公亶 父率周部族再次由豳迁至岐(今陕西岐山县)之周原,划定土地疆界,开沟筑垄, 设置官司、宗庙,建立城郭,创业立国,并叙及文王的事迹。《皇矣》先写太王、 王季的德业,然后写文王伐崇伐密胜利的经过。《大明》先叙王季娶太任生文王, 文王娶大姒生武王,然后写武王在牧野大战。从《生民》到《大明》,周人由产 生到逐步强大,最后灭商,建立统一王朝的历史过程,得到了完整的表现。五篇 史诗,反映了周人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 转化,以及推翻商人统治的斗争,是他们壮大发展的历史写照。因此,它们与后 世的庙堂文学有明显的区别。如《生民》这样写后稷出生时的神奇经历: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 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 祀,居然生子。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履帝迹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折射。姜 嫄弃子的原因歧说很多。这种描写,使后稷的诞生,充满神话色彩和人类童年 的纯真气质。他是感天而生,一出世就经受了种种磨难。后五章写后稷懂得耕作, 栽培五谷,在农业上取得很大成就,又创立了祀典。全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周人 始祖后稷一生的事迹,而且反映了由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的历史背景。其他祭 祖颂歌,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殷周时期的历史图景,以及人们敬天祭祖的宗 教观念,是特定历史背景、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的产物。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新石器晚期的仰韶文 化和龙山文化,标志着农业的初步发展。周人将自己的始祖与发明农业联系在一 起,可见农业在周人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诗经》时代,农业生产已占有 重要地位。《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 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时,要举行隆重的祈 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 田中象征性犁地。秋天丰收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报祭礼,答谢神灵的恩赐。《诗 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作品,就是耕 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如《周颂·丰年》是秋收后祭祀祖 先时所唱的乐歌,诗中这样描写周初农业大丰收的情景:“丰年多黍多稌,亦 有高廪,万亿及秭。”《载芟》、《噫嘻》中则写了“千耦其耘”、“十千维耦” 的盛大劳动场面。《诗经》中的这类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 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 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像《七月》这样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此诗是风诗 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 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们种田、养蚕、纺织、染缯、酿酒、打猎、凿冰、修筑宫室, 而劳动成果大部分为贵族所占有,自己无衣无褐,吃苦菜,烧恶木,住陋室,严 冬时节,填地洞,熏老鼠,塞窗隙,涂门缝,以御寒风。全诗以时令为序,顺应 农事活动的季节性,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 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诗中客观反映出农夫生活和贵族生活的悬殊差别,在 对当时农业生产、农夫生活的平铺直叙中抒发了哀怨和不满,千百年后的读者, 不仅能了解到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农夫的生活状况,而且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不幸 和痛苦。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 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 用于贵族宴会宾客。其第一章云: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 我,示我周行。

这样的欢聚宴饮,热闹祥和。群臣赞美周王,并进谏有益的治国方策。周代 上层社会,很多场合都有宴饮,燕飨诗正是这种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击。周代是农 业宗法制社会,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 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 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 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诗经》中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也都表现出浓厚的宗法 观念和亲族间的脉脉温情。

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 宾主融洽的关系;而对不能循礼自制,纵洒失德的宴饮,则是否定的。礼乐文化 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燕 飨诗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不仅祭祀、燕飨等诗中直 接反映了周代礼乐之盛,而且在其他诗作中,也洋溢着礼乐文化的精神。如《诗 经》一些作品赞美贵族阶层的才德容仪,颂扬温文尔雅,谦恭有德的彬彬君子, 抨击失德违礼之辈不如禽兽:“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鄘风·相鼠》)

产生于西周初期的燕飨诗,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西周中叶 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 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如大雅 中的《民劳》、《板》、《荡》、《桑柔》、《瞻昂》,小雅中的《节南山》、 《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巧言》、《巷伯》等等, 反映了厉王、幽王时赋税苛重,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端丛生,民不聊生的现实。 国风中的《魏风·伐檀》、《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鄘风·墙有茨》、 《鄘风·相鼠》、《齐风·南山》、《陈风·株林》,或讽刺不劳而获,贪得无 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这些 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产物。在周室 衰微,礼崩乐坏,政教缺失,人伦废绝,刑政苛酷的时代背景下,公卿列士、贵 族大夫及社会各阶层人士,悯时丧乱,忧世忧生,以诗来针砭时政和社会弊端, 感叹身世遭遇。大雅中的怨刺诗,大多出自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如《民 劳》、《荡》,旧说是召穆公谏厉王之诗,《板》旧说是凡伯刺厉王之诗,《桑 柔》则是厉王时大夫芮良夫所作。在对执政大臣的讽刺中,作者深怀对社会现实 和周王朝命运的忧虑,以诗向统治者进言,以期起到规谏箴戒的作用。如《荡》 第一章直接谴责厉王,其他七章都是托文王指斥殷纣王的口吻讽刺厉王,借古讽 今,指责厉王强横暴虐,聚敛剥削,高爵厚禄,滥用威权,政令无常;并告诫厉 王:殷鉴在夏,夏桀之亡国是殷纣王的一面镜子,表明周鉴亦在殷,殷纣之亡国 又是厉王的一面镜子。大雅中的怨刺诗,针砭朝政,情绪愤激,但讽刺有一定的 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诗人面对国家前途黯淡的现实,试图力挽狂澜,但 对积弊已深、颓势已定的局面,又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哀。

小雅中怨刺诗的作者,没有大雅作者身份地位高,他们虽然也是统治阶级中 的一员,在等级社会中却处于较低的甚或受压抑的地位。因此,小雅中的怨刺诗, 不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如 《节南山》是家父所作,讽刺周王用太师尹氏,以致天下大乱,太师尹执掌国柄, 却为政不善,做事不公,不亲临国事,而委之于姻亚,欺君罔民,无所忌惮,以 致天怒人怨,祸乱迭起,民怨沸腾,而他却仍不鉴察和警戒。诗歌的内容是专咎 尹氏,但末章说“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其规讽所向, 又在幽王。诗人是把太师尹之乱政与幽王之昏愦联系起来了。《正月》是失意官 吏所作,揭露当时政治的腐朽,统治者的残暴,怨恨上天昏愤,对小人充斥朝廷、 人民处于危难绝境熟视无睹,悲悼周王朝的沦亡。《十月之交》是日蚀和大地震 后,王朝官吏叙事抒情之作,讽刺贵族统治阶级扰乱朝政,以致灾异迭起,民不 聊生,国运将尽,并慨叹自己无辜遭受迫害、谗毁,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雨 无正》是侍御官所作,讽刺幽王昏愦,倒行逆施,群臣皆不尽职,但求保身。如 第二、第四章写正值天灾人祸之际,三司、诸侯并不尽力王事,群臣百官亦皆畏 罪不肯进谏,而自己辛勤王事,却受到谗毁。因此,诗人十分愤慨,深切悲叹。 小雅中还有一些诗,直接倾泄对谗佞小人的怨恨诅咒,如《巷伯》就是寺人孟子 遭人谗毁后抒发愤懑之作。诗人愤怒地写道:“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 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由于遭受迫害,生活处境艰难,因此,在诗 中感怀身世,诉说人间的不平,如《北山》是一位士子所作,抒发其被繁重差役 压迫的不平和愤慨。第四、五、六章连用十二个“或”字起头的对比句,揭露大 夫分配差役不均,以及士在当时的处境和地位。小雅中的这些诗,针砭时政与大 雅有些诗相同,但更多的是将笔锋集中在奸臣佞幸者身上,言辞更为激烈,情绪 也更为怨愤。

国风中也有一些与“二雅”性质相同的作品,但与“二雅”中对宗周倾覆, 朝政日非,世衰人乱充满哀怨悲愤的情感不同,而是辛辣犀利地对统治者加以揭 露和嘲讽。如《魏风·伐檀》对不劳而获无功受禄者甚为愤慨,提出质问:“不 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揭露了剥削者的寄 生本质。而《魏风·硕鼠》则把统治者比作大老鼠,他们的贪残,使人民陷入绝 境,为了摆脱这种绝境,人民不得不逃往他方。国风中一些针对具体人,具体事

不要这么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