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降临ii1.02正式版:古人科举考试第一二三各叫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2:40:21
急~~~~~~~~~~~~~~~~~~~~~~~~~~~~~~~~~~~~~

科举考试共分四级。最低的一个级别叫做院试,凡参加考试的考生,无论年龄大小,统统叫做“童生”。院试共分六等,成绩名列第一、二等者才能称为秀才,并且获得了参加下一级考试的资格。

第二级考试叫做乡试,相当于省级的考试,三年一次,一般在八月。在这一级中名列头名的人被称为“解元”,考中者被称为“举人”。当然,获得举人称号只意味着这个人有资格为官了,但是不能保证一定有官做,就好像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一样。

第三级考试叫做会试,乃是全国性的考试,一般在二月。在这级考试中朝廷会挑选三百名成绩最优者,这些幸运儿就被称为“贡生”了,其中的第一名叫做“会元”。

这些贡生们还要进行第四级,也就是最高级的考试了,这个考试叫做殿试,也就是来到大殿之上,由皇帝亲自提问,考生回答,提问的内容以策问为主,当然也有文学类的内容。按照这次考试的成绩,考生们被划分为三个档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甲”,其中一甲三人,叫做“进士及第”,他们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叫做“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做“赐同进士出身”。

其中,一甲的三人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而二甲、三甲中还要挑选优秀的人才,并通过考试选拔若干人,他们叫做“庶吉士”,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史子集,并草拟圣旨,权力很大,相当于秘书长职务。

如果一个人连续获得解元、会元、状元三个头衔,叫做“连中三元”,这是一项难度极高的任务,不但要求这个考生学识渊博,还要才思敏捷,同时长相上也要至少相貌堂堂、气度不凡,这样才能在殿试中赢得皇上的好感。自隋唐开科举以来,“连中三元”者只有十四人,唐两人,宋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两人,清两人。

  你说的是古代最高级的考试(殿试),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和探花。
  科举:
  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4.htm

状元 榜眼 探花
下次别问这种无聊的问题了,知道了吗?
不懂,可以去看书。
问那种简单的问题,会让人小看的

1状元
2榜眼
3探花

状元 榜眼 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