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是天生的吗:佛性非善非恶,那么佛教信众为什么弘扬"诸善奉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1:03:51
谢谢.
三位的回答都不够好,佛无善恶,为何佛徒要奉行诸善,讲不通.

  古老的七佛共同依循此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虽无善恶,明了佛性的人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会利乐有情众生,所以要诸善奉行,南无阿弥陀佛!

  佛法不在湮没久远的典籍,不在炷香袅袅的庙堂,只要身端心正,以十善作为生死大海的渡航,所谓十善,亦即:

  1. 不杀,行放生之善。

  2. 不盗,行布施之善。

  3. 不邪淫,行清净梵行之善。

  4. 不妄语、行实语之善。

  5. 不两舌,行和合利益之善。

  6. 不恶口,行柔和软语之善。

  7. 不绮语,行质直正言之善。

  8. 不贪欲,行清白无染之善。

  9. 不瞋恚,行慈忍之善。

  10. 不邪见,行正信正见之善。

佛性即真如本性,光明遍照,非善非恶,万德万能
众生无始以来造身口意三业无量无边
以罪业故轮回六道,出苦无门
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应化出现於世
即为此一大事因缘
为众生了生死故
为众生说四谛法故
为众生开智慧故
Dear 太平7,您开题说佛性非善非恶,说的是众生的真如本性
佛陀教众生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说的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治罪业,清净身口意三业,将烦恼障去除了,光明本性才能开显
.
非善非恶指的是众生光明的本地风光(经上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诸善奉行指的是回向本性的修行工夫(古德云:业尽情空,转识成智)
.
佛教徒修行各种法门,奉行诸善,都是为了去除贪嗔痴等烦脑
烦恼一日不除,纵令法性皎如明月,真如丽日当空,那都是语言文字相
跟自己毫无干涉。
但随著行善日多,罪业日减,法性也就一分一分地开显出来。
待到业尽情空日,即是大澈大悟时。那时才谈得上不善不恶。
(http://www.minlun.org.tw/1pt/1pt-2-2/5.htm)
.
怕是答的不周延,请十方高贤再指正

佛性非善非恶但人性有善恶啊。

人类最初是善的还是恶的???

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究竟哪一个的主张较对?大致上,后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因此,也可以说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主张佛教性善论的根据。

事实上,佛教虽可说是性善论,也可说是性恶论,佛教的本质,却是既不属于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

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这是性恶论。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还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左右逢源而适其所适。

若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坠地时算起的,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业,他们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他们也无从再追究。孟子偏重了理性价值,所以说性善,荀子着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其实,他们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从这一点上说,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因为,佛教看众生,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的目的达成——成佛,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是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注十)

照这么说来,佛教是同于扬雄的善恶混合论了?那也不是,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分断除的,无明断尽了佛性也就圆成了,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盘。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烦恼是恶,佛性是善;一旦证了菩提,入了涅盘,根本也没有善恶可言。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出世法中,乃是无善无恶的。善别于恶,有善必有恶,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讲恶,也不讲善。其实善恶问题,纵是世间法中,也是没有绝对的,正像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救活人,良药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一样。因此,圣位的佛菩萨,他们本身固然没有善恶可言,他们看众生也没有善恶的区别,唯有如此,才能怨亲平等而来普度众生。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着而已。但这也不同于公孙子的无善无恶,因为在现实世间的凡夫位上,人性并非没有善恶,出世之后,才没法加上善恶的名目。

正因为佛教的善恶观念,是没有永恒性的,是要彻底废除掉的,如果一定要给佛教加上一个关于人性的甚么论,那就只好勉强地叫做善恶解脱论吧。
http://blog.sina.com.cn/u/1232855553

佛教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真正保证能让我们这一生幸福,不遭到横难。纵然过去生中,或者今生曾经造过恶因,我现在恶缘断掉了,缘没有,因就不会结果,所以“诸恶莫作”就非常非常要紧了,这不是一句口号,要认真去做。

佛教大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前二句是戒学,自净其意是定慧,这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基本方针。

佛性虽无善恶,明了佛性的人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会利乐有情众生,所以要诸善奉行。南无阿弥陀佛!

因为,一切众生都是希望可以幸福的。

佛性之本“利益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