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人声组合:在全世界来说,民族最多的是汉族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20:27:23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但是并没有13亿。
--------------------------------------------
汉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源自春秋战国以前的华夏,故在古代即被称之为“华夏”或“中华”,也有“夏”、“诸夏”、“华”、“秦人”(秦朝)、“汉人”(汉朝至唐前)、“唐人”(唐朝)等史称。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其人口超过十亿,占中国总人口的91.59%。由于人口众多,故其分布极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但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和松辽平原。

汉族操汉语,属汉藏语系,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七种主要方言。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源于象形字,从殷商甲骨文和商周金文演变而来。自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即实行“书同文”。汉文的推广,对汉文化的发展以及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对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它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当今联合国通用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语言文字之一。

汉族历史悠久,可远溯到旧石器初期,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民族之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该族曾有过多次较大规模的迁移转徙,主要从黄河流域及淮河以北向长江、珠江流域南徙。许多北方游牧民族和边疆民族内迁,与汉族杂居,并先后融合于汉族之中,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使汉族得以像滚雪球似的不断壮大兴旺,以致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汉族历来以勤劳俭朴和富于创造精神著称于世。在过去,他们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有发达的水利灌溉,讲究精耕细作,注重农时等等。另外,在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冶炼术、建筑学等方面,该族也有较大建树。特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大发明,以及养蚕、织造丝绸、制瓷、制茶等技术,都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各诸侯国出现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大体同时的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统治汉族古代思想与文化近两千年。军事著作有《孙子兵法》、《武经七书》,史学著作有《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自然科学著作有《天工开物》,医药学著作有《本草纲目》,农学著作有《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散文方面也有许多名家名作,如“唐宋八大家”及其作品等。小说方面也取得了非凡成就,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均久负盛名。在类书编纂方面,如《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典》、《图书集成》等,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百科全书。

在汉族社会中,宗族观念根深蒂固。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同姓同宗在汉人观念中,仍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据有人考证,夏、商、周三代,“男子未有系姓于名者”,“盖三代以前,姓与氏分,汉魏以后,姓与氏合。”实际上,从汉魏以来,在汉族数以千计的姓氏中,有些发源于远古氏族,有些发源于先秦封国或祖先的居地、官职与名字,也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少数民族融入而采用汉姓等情况,并不意味着血统上系同一来源。在宗法制度下,汉族的亲属以父系为中心来论亲疏。父系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事。祭祀祖宗,延续香火,被认为是头等大事,无后被看成是最大的不孝。此种观念极大地影响着汉族古代的生育观和人口观,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等说法。

汉族以重礼仪、尊老爱幼为美德,婚姻通行一夫一妻制,丧葬过去通行土葬,现今各大中小城市和部分乡村已通行或推行火葬。饮食以米、面为主,常吃蔬菜或水果,喜食肉、鱼、蛋类。住房大中城市多为楼房,也有砖瓦平房;农村北方地区多为砖瓦平房或土木结构的平房,多为一户或二三户一院。

宗教本来对许多民族都有重大影响,但在汉族中却没有产生全民族都必须信仰的完全意义上的宗教。汉族自古就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自汉代以来及至近代多种外来的宗教,如佛教、摩尼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有一部分汉人信仰。道教虽然是汉族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但也不是全民族每个成员都信奉。至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是一种吸收了佛教哲理的人伦思想学说,以“存天理灭人欲”为中心命题。于是封建的神权、政权、族权、夫权“四大绳索”,更加成为禁锢人民思想尤其是压迫和禁锢妇女的工具。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各种旧的传统观念和思想才在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下逐渐淡化或消失。
参考资料:http://211.151.90.1/newchisa/web/0/2003-07-08/news_4455.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