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挤自定义房间软件:结合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史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2:06:37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第一,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心内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不尽相同。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二,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第三,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分析] 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科学的,是指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是一致的;大众的,也就是民主的,是指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代表着五四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分析]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既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又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为着现阶段的新民主主义目标,即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不为这个目标、纲领奋斗,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分析]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系统地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第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两个基本特点;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与支持;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二,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是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的正确处理与否密切联系着的;党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了,也就能更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问题。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

  [分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分析] 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中国革命不能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经验,而只能走相反的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关于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的分析;第二,关于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联的分析;第三,关于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论述。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分析] 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它是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逐步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这是由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决定的,也由此规定了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人民军队在内部实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三大民主。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分析]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在一定目标下结成广泛的政治联盟。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又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决定于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的特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则必须分析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与变化及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在民族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容和特点,特别是国民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两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明显不同。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分析] 第一,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同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其中,第一个联盟始终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与同盟者联合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否则就是投降主义。同时,还需要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斗争形式,适时改变自己的策略,善于与同盟者达成必要的妥协。否则,就没有统一战线,就是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

  第三,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又斗争团结的政策。统一战线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团结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孤立主要敌人。对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条件下的大资产阶级)要尽可能地联合,以保证革命的顺利进行。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中立或支持。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分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它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分析]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有有利条件,也有特殊困难。有利条件是: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第二,中国的工人阶级有坚决的革命性,党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第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建党理论,党的建设有锐利的思想武器。特殊困难是:第一,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第二,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第三,共产国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以及不适当的干预,加上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给党的建设带来特殊困难。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分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新鲜经验,既广泛吸收工人阶级以外的阶级、阶层中的革命分子入党,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些经验主要有:第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经常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第二,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三,注重党的作风建设,强调必须保持和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第四,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第五,创造了在全党范围内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等。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分析]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都既存在着社会主义因素,又存在着包括资本主义因素在内的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诸如,在经济结构中,存在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结构中,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在文化领域,存在着包括资产阶级思想在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但是,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又都处于领导地位,即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领导地位,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 (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

  [分析]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工商业得到新的发展,从而创造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基础,即生产力基础;二是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更重要的是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这些先进生产力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的建立,这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还有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勃兴的局面,特别是苏联经济在战后的迅速恢复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也成为促使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条件。

  国人命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同意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注意过度的新时期。
  世界意义:
  占世界人口近三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从新民主主义,过度到社会主义
人民当家做主~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第一,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和中心内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阶段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不尽相同。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的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二,没收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第三,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在不操纵国计民生的前提下得到发展。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分析] 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科学的,是指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是一致的;大众的,也就是民主的,是指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代表着五四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分析]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既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又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为着现阶段的新民主主义目标,即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不为这个目标、纲领奋斗,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1.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分析]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系统地阐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问题,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理解了全部中国革命。第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两个基本特点;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要有统一战线的配合与支持;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二,党的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是同党对于统一战线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的正确处理与否密切联系着的;党在思想上、政治上成熟了,也就能更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问题。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

[分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理论

[分析] 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中国革命不能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通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经验,而只能走相反的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关于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的分析;第二,关于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以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联的分析;第三,关于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论述。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分析] 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它是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逐步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通过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来实现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这是由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决定的,也由此规定了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人民军队在内部实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三大民主。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分析]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在一定目标下结成广泛的政治联盟。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进程中又一个基本特点和主要法宝。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主要决定于敌我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的特点;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则必须分析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与变化及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在民族民主革命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内容和特点,特别是国民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两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明显不同。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分析] 第一,必须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其它劳动人民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同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也包含特定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其中,第一个联盟始终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在与同盟者联合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否则就是投降主义。同时,还需要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斗争形式,适时改变自己的策略,善于与同盟者达成必要的妥协。否则,就没有统一战线,就是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

第三,对资产阶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又斗争团结的政策。统一战线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团结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孤立主要敌人。对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条件下的大资产阶级)要尽可能地联合,以保证革命的顺利进行。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中立或支持。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分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它同时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战胜敌人的英勇战士。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分析]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有有利条件,也有特殊困难。有利条件是: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第二,中国的工人阶级有坚决的革命性,党的建设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第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并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建党理论,党的建设有锐利的思想武器。特殊困难是:第一,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第二,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第三,共产国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以及不适当的干预,加上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给党的建设带来特殊困难。

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

[分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新鲜经验,既广泛吸收工人阶级以外的阶级、阶层中的革命分子入党,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些经验主要有:第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经常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第二,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第三,注重党的作风建设,强调必须保持和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第四,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开展党内斗争;第五,创造了在全党范围内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等。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分析]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都既存在着社会主义因素,又存在着包括资本主义因素在内的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诸如,在经济结构中,存在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结构中,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的管理,在文化领域,存在着包括资产阶级思想在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但是,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又都处于领导地位,即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领导地位,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 (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些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

[分析] 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工商业得到新的发展,从而创造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基础,即生产力基础;二是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更重要的是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这些先进生产力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各级政权的建立,这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结束了中国的近代史,揭开了中国的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