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播动漫怎么打不开:我国古代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7 13:38:54
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是哪个

安丰塘
安丰塘古名芍陂,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兴修,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而都江堰才2200多年。

都江堰,这是我国最早的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建在岷江上。岷江是四川省的一条重要河流,流量相当大。岷江经常发大水,淹没和淤平农田,水退落后又常常出现旱象,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灾患。为了彻底解决水患并引水灌溉农田,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采用了“分流守江,筑堰引水”,“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治水方针,率领当地百姓在灌县附近修建了都江堰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要工程有分水鱼嘴、飞沙堰泄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等三部分。分水鱼嘴是修建在岷江中的一道分水堤坝,它迎向岷江上游,根据江水的大小,按照比例把汹涌而来的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可泄洪排水,经灌县、乐山入长江。内江是人工渠道,主要用于灌溉,将水经宝瓶口引水口引入成都平原。内江的引水口高约30米,宽20米,长100米,比较狭窄,能控制进水的流量,其形状似瓶颈,故称“宝瓶口”。如果说内江是一条灌溉总渠,那么节制内江水量的宝瓶口则是渠首。

为了调节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江心洲的东西两岸,各筑了一道石堤,名为内金刚堤和外金刚堤。与内金刚堤连接的是“飞沙堰”,堰顶比堤岸要低,水势特别大时,内江过多的水可溢过飞沙堰流向外江,使内江灌溉系统既能保持正常的水量,又解除了水涝之患。内江的石壁上还刻有24格“水则”,即水位标尺,一看即知岷江的水位高低。当水位达到12格时,江水就能漫过飞沙堰排入外江。“水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用来观测河流水情的水位标尺。

都江堰建成后,控制了岷江的水患,灌溉了成都附近的300万亩良田。《华阳国志·蜀志》说,当地从此“水旱从人”“沃野千里”。都江堰水利工程建造时间之早,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施工之合理、效益之巨,不仅在中国为“最”,在古代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它经过历代修整,至今完好,仍然在为人民造福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岷江中游的灌县。原来岷江上游水流湍急,进入灌县以后,地势突然低平,水势减缓,所挟带的大量沙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时常泛滥成灾。在秦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下,采取“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的办法,从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51年,先后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支,并筑有水门调节两江水量,从此把岷江的水流分散,既可免除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修成了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多种效益的综合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保证了大约三百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岷江中游的灌县。原来岷江上游水流湍急,进入灌县以后,地势突然低平,水势减缓,所挟带的大量沙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时常泛滥成灾。在秦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下,采取“引水灌田,分洪减灾”的办法,从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51年,先后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两支,并筑有水门调节两江水量,从此把岷江的水流分散,既可免除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修成了具有防洪、灌溉、航运多种效益的综合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保证了大约三百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我国有记载可查考的最早的水利设施约在公元前两千年前,典型的河南登封龙山文化,就有凿井技术和陶制排水管道的记载。到公元前1600~前1100年前后,商代有关水利工程的文字记载了沟洫井田制度。公元前1000年前后,西周时期,已有蓄水、灌排、防洪等水利工程、水利事业的记载。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兴建都江堰工程,郑国修建的郑国渠(即现在的泾惠渠前身),楚国修建的芍陂等,至今仍存在,经扩建、改造和发展,继续为人民造福。

大禹治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