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石臼糍粑机械:关于俾斯麦号战列舰的问题,了解的请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2 07:47:28
问题1是:现有说在俾斯麦号的首战中,击沉胡德号的是俾斯麦号的护卫舰欧根亲王号,而不是俾斯麦号,不知道有没有依据。

问题2是:关于俾斯麦号的装甲情况,据说它当时身中七百余弹仍拒绝沉没,这一说法正确吗?

1、有这种说法,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点。我个人观点:虽然胡德号的水平装甲较为薄弱,但欧根亲王号的203毫米主炮炮弹恐怕很难连续贯穿多层甲板,打进胡德号的弹药库。

2、在这次战斗中,英国大小水面舰只共向俾斯麦号射出2876发不同口径的弹药,但具体命中数量无法精确统计(因为常出现多发炮弹同时命中一点,难以判断具体数量),七百余枚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
实际上,这时俾斯麦号已经开始下沉了。只是英军油料将尽,又担心德国潜艇和飞机的增援,为了迅速解决战斗,于是再向它连发多条鱼雷,才使其迅速沉没。

楼上的, 别的我不知道, 但是 英国 空袭 “俾斯麦”的 舰载机没有 一架被击落,你的“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的打击之下,英军飞机纷纷坠入大海,天空中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之说 简直 胡说八道~!!!!!!!!

而且, 击沉“俾斯麦”的关键功臣应该就是 英军的舰载机, 就是因为 其 发射的 鱼雷 击中“俾斯麦” 的 主陀,使其卡死而 原地打转 导致 无法 脱身, 英军舰队 才能 一举 包围 并 歼灭“俾斯麦”。

1941年5月22日,英军以“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为主舰的舰队直插进入大西洋必经的丹麦海峡,等候截击。23日,被希特勒视为秘密武器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刚刚要驶入大西洋海域时,一场厮杀便开始了。
首先与“俾斯麦”号过招的是“英王乔治五世”的随从“威尔士亲王”号和“胡得”号。战斗刚刚打响,“俾斯麦”号就显露出“铁血宰相”的狰狞面目。重型炮弹接二连三地在英舰炸响,其中一发炮弹准确命中“胡得”号的舰桥。指挥台上的霍兰中将急令“胡得”号左转29度,以发扬火力。老辣的“俾斯麦”号没等其完成转向,一发巨弹又准确命中“胡得”号弹药库,并引发大爆炸。一座几十吨重的炮塔被抛上了天空。军舰舯部的钢板被撕开。有着25年舰龄并承载过显赫战功的英国最大的军舰“胡得”号转瞬间沉入了海底。该舰1400名官兵中仅有3人幸免于难。这就是“俾斯麦”号服役后的第一力作,干净利落而又冷酷无情。
面对“胡得”号的沉没,火控系统及一座4联装主炮塔被毁的“威尔士亲王”号舰长利奇只得下令全速撤退。它们的损失换来的是击中了“俾斯麦”号的一个锅炉舱和一个燃油舱,使“俾斯麦”号航速受限并放走了其200吨燃油。“俾斯麦”号元气大伤。

24日凌晨,就在“俾斯麦”号得意地乘着夜暗急驶时,“英王乔治五世”的第二批随从“胜利”号航空母舰和“维尔”号巡洋舰又前来截击。这次,“俾斯麦”号遇到的是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的空中打击。面对来袭的空中敌人,“俾斯麦”号毫不示弱。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的打击之下,天空中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就在德军放松警惕之时,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传来,原来,为了避免被逐一消灭的厄运,数架英机集体向“俾斯麦”号扑来。最终,有一枚鱼雷击中了“俾斯麦”号的舵柱,其左螺旋桨被炸坏,航速锐减至8节。

24日夜,“英王”的第三批随从乘虚而来,围着受伤的“俾斯麦”号猛攻。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俾斯麦”号依靠其强大的火力还是令围攻的5艘英国舰只无法接近。次日凌晨,英舰再次发起攻击,有两枚鱼雷击中“俾斯麦”号,使其甲板起火。此时的“俾斯麦”号已失去了控制,不由自主地在原地打转。

27日8时47分,“英王”亲自出手。致命的一击开始了。舰队司令约翰·托维亲自指挥作战。“英王乔治五世”号6门356毫米重炮齐射。“俾斯麦”号主炮射击指挥仪当即被毁,作战能力骤降。接着,“英王”的重磅穿甲弹雨点般落在了“俾斯麦”号上,撕开了战舰外壳,炸断了蒸汽管路,掀翻了烟囱桅杆,引起了熊熊大火。9时30分,遍体伤痕的“俾斯麦”号开始向左倾斜下沉。10时许,“英王”给了其最后的一击。一阵猛烈的炮火过后,“俾斯麦”号上的炮火沉默了。10时25分,英军巡洋舰“多塞特郡”号从容地向“俾斯麦”号右舷发射了两枚鱼雷,又轻松地绕向其左侧发射了一枚鱼雷。看着原本根本不是对手的小小巡洋舰的肆意打击,愤怒却又无力抗击的“俾斯麦”号只有无可奈何地沉没于波涛浩淼的大西洋里,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装甲防护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设计装甲总重量达17256吨,占的全舰总重量的比例达40%。其舰体的水平防护由两层水平装甲板组成,即覆盖全舰的50毫米厚上甲板和80~120毫米厚的第三层甲板,其中第三层甲板的主甲板,从舰艏的A号主炮塔的前部一直延伸至D号主炮塔的后部,总长度达170米,主要用以保护各主、副炮塔下的弹药舱及轮机舱等核心部位免受打击。
主炮塔的外形呈一个多面体,炮塔装甲的正面厚度为360毫米,侧面厚度为220毫米,后部厚度为320毫米,顶部厚度为130毫米,其甲板上的B、C号主炮塔座圈的装甲厚度为340毫米,其余两座主炮塔甲板下的炮塔座圈的装甲厚度均为220毫米。副炮的装甲防护水平很弱,其装甲的正面厚度为100毫米,炮塔座圈厚度为80毫米,侧面厚度为80毫米,顶部厚度为80毫米,甲板下炮塔座圈的厚度为20毫米,其中布置在前部和后部的副炮塔后部的装甲厚度为140毫米,中部副炮塔的后部装甲厚度为80毫米。
舷侧的装甲防护以主炮塔的弹药舱和舯部的轮机舱的装甲最厚,达320毫米,形成长度达170米的主装甲带的装甲厚度越靠近舰体的艏、艉处,厚度就越薄,其舰艏与舰艉区域的装甲厚度仅分60毫米和80毫米。此外,舷侧主装甲带的下方还设有由两层防雷壁与一层装甲壁组成的防雷击系统,足可抵御250千克装药量的鱼雷或磁性水雷的攻击。其中最内层装甲壁的厚度为45毫米,与水平方向主装甲垂直相接,形成一个盒形装甲区域,外部的两层防雷壁各厚170毫米,其间的隔舱内填充有燃油或水以作为该舰被鱼雷击中后的爆炸缓冲区之用。
舰上指挥塔顶部的装甲厚度为220毫米,周边部分装甲厚度为350毫米,其下方包含在上层建筑之内的垂直通道由70毫米的装甲予以保护。此外,在各主、副炮的测距仪及雷达火控塔等指挥部件均有一定厚度的装甲进行保护,甚至就连舰上烟囱两侧的探照灯他、都有专门的半球形装甲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