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艾尔西幼儿园全称:卢姓的来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1 20:35:37
不知道

1、源于姜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文公子名高,食采于卢邑(今山东长清县) ,其后人以卢为氏。

2、源于姬姓,以封邑名称为氏。东周时期,舅犯助晋文公姬重耳战胜楚国,因功封邑于昝邑(今河南唐河昝岗),舅犯之子贾季封邑于五鹿(今河南清丰),舅犯后人以卢为氏。

3、以国为氏。春秋时期,有庐子国(今安徽省合肥市),卢氏为庐子国戢黎之后。

4、以官职为氏: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若卢令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若卢令丞,为弓箭手统领,主弩射;后逐渐转为主管监狱的官吏,就是典狱官;秦汉时期隶属于少府管辖)。若卢令丞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若卢氏,后简化为单姓卢氏者。

5、以兵器名为氏。欧冶子所锻越剑,名湛卢。

扩展资料:

卢姓主要发源于山东,后逐渐向西、向南播迁。先秦时期,卢姓活动地区主要在山东、湖北、河北地区。秦汉时期,卢姓在北方地区繁衍。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唐末卢姓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当代,卢姓人口约有650万,约占中国汉族人口0.47%,排在第四十二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两省区约占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六省卢姓约占总人口29%。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卢姓

卢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姜姓、姬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春秋时期的高傒为卢姓始祖。

姓源

1、源自姜姓,齐文公的曾孙高傒出任齐国正卿,因迎立公子小白有功,封食卢邑(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其后裔族人遂以卢为姓。

2、源自妫姓,帝舜因生于妫河而姓妫,其后有一支在夏商时期活跃于卢地,在今湖北南漳东北和襄阳西南地区,与戎蛮相处形成了卢戎。西周初,因其为舜之后裔而封为子爵诸侯卢国。春秋中期楚穆王时卢国灭于楚,成为楚国庐邑,子孙遂以国为氏。

3、源自雷姓,唐朝瀛洲刺史卢祖尚的祖先原本姓雷,在北周时期以“雷”、“卢”声音相近改姓卢。

4、源自闾邱姓,唐朝蜀州司马闾邱珣,上元年间改姓卢。

5、源自鲜卑族慕容姓,慕容姓的一支后裔豆卢姓《姓氏寻源》曰:“魏太和(477-499年)初,诏豆卢氏改卢氏。”

扩展资料:

目前卢姓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二省区,占卢姓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甘肃,这六省的卢姓又集中了29%。全国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卢姓聚集地区。

卢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桂粤海、贵湘大部、赣闽台南部、云南东部、浙江东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卢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中心地区可达7.7%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8%,居住了大约56%的卢姓人群。

在北起青海湖以东、南到云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其他地区,卢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4%一o.5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7.3%,居住了大约40%的卢姓人群。

卢姓的来源有多种说法:

1、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四岳,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神农氏之后裔。

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名尚。

2、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代北(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3、出自他姓赐卢氏。隋炀帝时,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善天文,赐姓卢氏。

4、出自他姓改卢姓。如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卢氏。

5、古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部有姓“莫芦”的,后来改为姓“芦”,再后来则去掉草字头,归于卢姓。又有少数民族姓“吐伏卢”、“豆卢”或“奚什卢”的,也改为姓卢。

扩展资料:

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卢姓历代名人237名,占总名人数的0.5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39位;卢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1%,排在并列第48位。

卢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5%,排在第58位;卢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6%,排在第46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卢姓

卢姓源出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代。春秋的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任齐国上卿,因迎立齐桓公有功,得到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作为封邑,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卢氏。田氏代齐以后,卢氏散居北方一带。秦代有博士卢敖在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一带)定居,后来称为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成为“四海大姓”,世称“崔卢王谢”,社会声望比皇族还高。卢氏谱牒记载,“卢氏得姓始祖为周敬王廷臣姜傒,食邑于卢,子孙以为姓,尊傒为始祖。后裔卢照邻是唐高宗时才子,与骆宾王、杨炯、王勃并称为‘初唐四杰’,时称‘王卢’”。据考,卢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卢姓家族常用以下两位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门前挂这两句楹联,主人定是卢姓。联云“范阳名族”,典出卢群。“ 涿郡高楣”,典出卢柏。从卢姓人口分布来说,广东是卢姓的姓氏大省。

唐代中叶,卢宗泰(南迁世祖即一世)任江西虔州(赣州)刺史,后代留居赣州与吉安。据宁都麻田卢氏始祖卢宗泰墓碑及《宁都麻田卢氏族谱》载,唐开远癸丑卢宗泰偕三子卢明、达、显因安禄山造反由幽州(河北范阳)经湖南桃源抵江西虔化县(宁都县)洛口清音里韶坊,卢明居南岭、卢达居麻田、卢显居下沽(后裔迁江西南康唐江)。四世卢允立,讳卓,生九子,长子卢光睦任御史中丞,次子卢光稠任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升太尉封开国侯,梁太祖封汝舟王。卢光稠由谭全播辅佐于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后占据赣州,对赣州扩城,治理赣州33年,为赣南客家代表人物之一。始兴《范阳卢氏五修谱》载:“越六朝而至于有唐,有讳富公者,南京分脉,而迁江右虔州虔化县。富生广……广生卓,卓生光稠公……稠公生三子,长希一,次延昌,次孟坚……益(延昌八世孙)与县尹公(孟坚八世孙)筮出闽省,令蒲田,考满次永定属上杭大塘坳瓦子乡而居。”其后裔于五代之后迁赣州、南康、上犹、南丰、永丰、上杭、永定、宁化、嘉应州(梅州)、莆田、兴宁、潮州、始兴、南靖、龙川、漳州、从化等地。南宋初,卢宜由虔州迁汀州宁化、长汀。南宋末,避元兵之乱,卢天保由宁化经长汀、上杭,留居永定,后分迁广东大埔、梅州、兴宁等地。另一支为唐僖宗光启年间,御史卢邹入闽,为入闽始祖。据梅州《客家姓氏渊源》载,卢宗泰14世孙卢处信(宋嘉定十二年举人)自虔化迁居宁化石壁,其曾孙千四郎又自石壁迁梅县田背村开基。

卢姓南迁千多年于赣南,又闽西,再粤东演绎为客家一代表性姓氏。

据史书记载卢姓名人:卢坤,最著名的卢姓政治家。清道光初年任至封疆大吏。历任湖文总督、两广总督等职。1834年,英国劳卑率军舰侵入虎门,进泊黄埔,要挟多端,他严加拒绝,并将英舰驱逐出口。卢照邻,最著名的卢姓文学家。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水而死。他以诗文知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关于卢姓的来源,《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古籍都有源源本本的记载,是这样的:“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

齐太公,就是辅佐周武王兴周灭纣的姜子牙。他于大功告成之后,被封在齐国,爵位为公,成为后世许多同宗而不同姓的家族的共同始祖。卢氏,既然是创自齐文公的曾孙¤,当然也是名正言顺的姜太公后裔。如果再往上推溯,则姜太公是炎帝神农氏的直系姜姓裔孙,那么,卢姓自然也是最为道地的炎黄子孙了。

卢氏的得姓,是由于“食采于卢,因姓卢氏”。春秋时代齐国的卢邑,在当时的历史上也相当有名气,《左传》上面就有一段:“隐三年,齐侯、郑伯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的记载。这个地方,根据考证,就是在现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方。换言之,卢氏目前虽然是到处都有,但他们的“老家”却在山东。

春秋时代繁衍于齐国的姜太公后裔中,以卢字为姓的,除齐文公曾孙¤的“以邑为氏”而姓了单姓卢之外,还有以“卢蒲”两个字为姓的一支。这一支卢蒲氏,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传到后来,也纷纷改姓了单字卢氏,并且以今河北省大兴县一带为繁衍中心,使得卢氏的阵容,越来越是庞大。

由复姓的“卢蒲氏”而单姓的“卢氏”,这段渊源,可以从《通志》的《氏族略》找到证据,是这样的:“卢蒲氏,出自桓公,亦为卢氏,范阳。”

正跟汉、唐两代的金碧辉煌一样,卢氏在这段时期也表现得精彩出色。汉代的卢绾、卢植,以及唐代的卢照邻、卢同、卢纶,无一不是在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卢姓源出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代。春秋的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任齐国上卿,因迎立齐桓公有功,得到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作为封邑,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卢氏。田氏代齐以后,卢氏散居北方一带。秦代有博士卢敖在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一带)定居,后来称为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成为“四海大姓”,世称“崔卢王谢”,社会声望比皇族还高。卢氏谱牒记载,“卢氏得姓始祖为周敬王廷臣姜傒,食邑于卢,子孙以为姓,尊傒为始祖。后裔卢照邻是唐高宗时才子,与骆宾王、杨炯、王勃并称为‘初唐四杰’,时称‘王卢’”。据考,卢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卢姓家族常用以下两位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门前挂这两句楹联,主人定是卢姓。联云“范阳名族”,典出卢群。“ 涿郡高楣”,典出卢柏。从卢姓人口分布来说,广东是卢姓的姓氏大省。

唐代中叶,卢宗泰(南迁世祖即一世)任江西虔州(赣州)刺史,后代留居赣州与吉安。据宁都麻田卢氏始祖卢宗泰墓碑及《宁都麻田卢氏族谱》载,唐开远癸丑卢宗泰偕三子卢明、达、显因安禄山造反由幽州(河北范阳)经湖南桃源抵江西虔化县(宁都县)洛口清音里韶坊,卢明居南岭、卢达居麻田、卢显居下沽(后裔迁江西南康唐江)。四世卢允立,讳卓,生九子,长子卢光睦任御史中丞,次子卢光稠任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升太尉封开国侯,梁太祖封汝舟王。卢光稠由谭全播辅佐于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后占据赣州,对赣州扩城,治理赣州33年,为赣南客家代表人物之一。始兴《范阳卢氏五修谱》载:“越六朝而至于有唐,有讳富公者,南京分脉,而迁江右虔州虔化县。富生广……广生卓,卓生光稠公……稠公生三子,长希一,次延昌,次孟坚……益(延昌八世孙)与县尹公(孟坚八世孙)筮出闽省,令蒲田,考满次永定属上杭大塘坳瓦子乡而居。”其后裔于五代之后迁赣州、南康、上犹、南丰、永丰、上杭、永定、宁化、嘉应州(梅州)、莆田、兴宁、潮州、始兴、南靖、龙川、漳州、从化等地。南宋初,卢宜由虔州迁汀州宁化、长汀。南宋末,避元兵之乱,卢天保由宁化经长汀、上杭,留居永定,后分迁广东大埔、梅州、兴宁等地。另一支为唐僖宗光启年间,御史卢邹入闽,为入闽始祖。据梅州《客家姓氏渊源》载,卢宗泰14世孙卢处信(宋嘉定十二年举人)自虔化迁居宁化石壁,其曾孙千四郎又自石壁迁梅县田背村开基。

卢姓南迁千多年于赣南,又闽西,再粤东演绎为客家一代表性姓氏。

据史书记载卢姓名人:卢坤,最著名的卢姓政治家。清道光初年任至封疆大吏。历任湖文总督、两广总督等职。1834年,英国劳卑率军舰侵入虎门,进泊黄埔,要挟多端,他严加拒绝,并将英舰驱逐出口。卢照邻,最著名的卢姓文学家。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水而死。他以诗文知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关于卢姓的来源,《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古籍都有源源本本的记载,是这样的:“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

齐太公,就是辅佐周武王兴周灭纣的姜子牙。他于大功告成之后,被封在齐国,爵位为公,成为后世许多同宗而不同姓的家族的共同始祖。卢氏,既然是创自齐文公的曾孙¤,当然也是名正言顺的姜太公后裔。如果再往上推溯,则姜太公是炎帝神农氏的直系姜姓裔孙,那么,卢姓自然也是最为道地的炎黄子孙了。

卢氏的得姓,是由于“食采于卢,因姓卢氏”。春秋时代齐国的卢邑,在当时的历史上也相当有名气,《左传》上面就有一段:“隐三年,齐侯、郑伯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的记载。这个地方,根据考证,就是在现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方。换言之,卢氏目前虽然是到处都有,但他们的“老家”却在山东。

春秋时代繁衍于齐国的姜太公后裔中,以卢字为姓的,除齐文公曾孙¤的“以邑为氏”而姓了单姓卢之外,还有以“卢蒲”两个字为姓的一支。这一支卢蒲氏,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传到后来,也纷纷改姓了单字卢氏,并且以今河北省大兴县一带为繁衍中心,使得卢氏的阵容,越来越是庞大。

由复姓的“卢蒲氏”而单姓的“卢氏”,这段渊源,可以从《通志》的《氏族略》找到证据,是这样的:“卢蒲氏,出自桓公,亦为卢氏,范阳。”

正跟汉、唐两代的金碧辉煌一样,卢氏在这段时期也表现得精彩出色。汉代的卢绾、卢植,以及唐代的卢照邻、卢同、卢纶,无一不是在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