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视4a音频输出:大黄的功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2:36:09

别名:西大黄、将军、锦军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原植物形态: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茎肥厚。茎直立。瘦果3棱形。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胃、脾、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疼痛拒按,甚至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如大承气汤;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如温脾汤。
  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热毒疮疡、暴赤眼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如大黄牡丹皮汤。
  行瘀通经功效,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产后瘀阻、症瘕积聚,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清热除湿功效,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热淋、石淋如八正散。
  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腮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道出血、咽喉炎、牙龈脓肿、皮炎、湿疹、淋病、带状疱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3-12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后醋调敷。

  大黄生用泻下力猛,蒸熟泻下力缓和,酒制善清上部火热,炒炭可化瘀止血。用于泻下时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大黄峻烈、攻下破瘀力强,易伤正气,故表证未解、气血虚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瘀结者及孕妇胎前、产后均应慎用或忌服。

  中成药:
  大承气汤、温脾汤、大黄牡丹皮汤、八正散

大黄为泻药几乎尽人皆知。其实,大黄的功效远非如此。大黄味苦性寒,入脾、胃、大肠、肝经,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的功效。虽然大黄攻下较猛,奏效迅速,但易伤正气。不过,只要剂量掌握得当,配合其他药物得体,可治多种疾病,妙不可言。
痢疾多因肠胃湿热积滞,用大黄配木香、黄连、白芍、槟榔、银花等治之,3~5剂即愈。白芍可止下痢腹痛;木香、黄连、槟榔可行肠胃气滞而制菌;银花亦有抗菌作用;大黄则荡涤肠胃积滞兼抑菌,此为"通因通用"之法。大黄用量以3~6克为宜,个别可用至10克,后下可增强其泻下作用。
感冒后出现咳嗽而喘,痰多黄稠,胸闷便秘等症者,可用大黄10克,配合麻黄、杏仁、瓜萎、浙贝、黄芩、知母等治疗,待大便通畅之后,诸症即可消除。酒制大黄配合它药宣肺平喘、止咳祛痰,可使大肠腑气畅通,肺气得以宣降。故大黄在此起"釜底抽薪"之用。
高血压患者头面烘热、头昏胀痛、胁胀口苦、大便秘结者,在平肝潜阳、清肝柔肝方剂中加用酒制大黄、效果更为奇妙。如用酒制大黄6克,配龙胆草,香附、白芍、夏枯草、菊花、刺蒺藜、桑寄生等,一般2~3剂后,大便正常则诸症基本消失,血压也有所下降。因大便通则胃肠腑气通,肝火随之而泄,肝阳自潜。
中晚期癌症患者,放疗后出现乏力、倦怠、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口干便秘等症,用大黄配合益气养阴、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癌药,可改善病情,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延续生命。因大黄能起到通便秘、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增加食欲的作用,同时,有清热存阴、健脾解毒之功,从而可增强抗癌药的疗效。
脚癣患者亦可用大黄配以苦参、黄柏、白藓皮、地肤子等煎水,浸泡患处,能起到杀菌、止痒作用。脚汗多者可用大黄20~30克,加葛根、白矾煎汤泡洗脚部。口舌生疮、大便秘结者,用可生、熟大黄各适量泡开水当茶饮,疗效颇佳。

大黄是我国的四大中药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 270 年我国就开始使用了大黄这种药材,公元前 144 年大黄开始运往国外,近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主要出口国。青海出产的大黄又是全国大黄中的优良品种,出产历史悠久,以质量好、产量高和疗效佳驰名中外,最高年出口量达 50 万公斤。历史上西宁长期是青海全省大黄的集散地,故青海大黄又称“西宁大黄”。大黄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又名火参、金木、破门、绵纹。藏语叫“君木扎”。青大黄生长于海拔2000-3500 米的高寒地带,在高山灌丛和山坡草地常见,喜凉爽潮湿气候和疏松肥沃土壤。茎直立且中空,茎节膨大,平滑无毛,叶似蓖麻,每年4 月发芽,6 月抽茎,7月开花,9月结籽。青海大黄共有7种,其中最为名贵且产量特高的:一种是掌叶大黄,叶面呈手掌形状,茎高 105-3米,夏季开绿白色小花,排列成圆锥花序;另一种是唐古特大黄,是掌叶大黄的变种,叶片深裂成鸡爪状,也叫鸡爪大黄,花淡黄色。这两种大黄在果洛、玉树、海南、海北、
黄南五州分布较多,五十年代最高年产量达到80万公斤。现在果洛州人工栽培大黄面积已达4 万亩,年产量 50万公斤。其它地方亦栽培很多。
大黄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同时也是藏医、蒙医常用的良药。大黄以其根茎入药,根茎肥大粗壮,呈萝卜形,表面呈棕褐色,内部为黄色,故名为“大黄”。大黄性味苦寒,药性峻烈,素有“将军”之称。大黄含有两种相反的成分———蒽醌衍生物的甙类和鞣酸及其相关物质。前者能刺激肠蠕动而导致泻下,后者有收敛作用而能止泻。它在生用、大量、短煎的情况下有泻下性能,但在制用、小量、久煎的情况下,泻下性能减弱,同时出现止泻性能。据药理实验,大黄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泻火凉血、利胆退黄、行瘀破积、降压止血之功效。大黄还可以作染料、香料和酿酒工业的配料。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都可种植。青海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