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暖暖九月和十月:关于中东的一些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20:49:56
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这三国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的历史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他们之间老是发生冲突?
真是很,还没有看完。

http://www.uushop.net/bbs2/read.php?tid=182101

这个网站介绍的比较全面~~中东的历史~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等等~~

太很了`复制不下来~ 可以去看看吧~ 绝对没毒
回答者:豪侠haoxia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7-17 22:34

关键是他们信仰的派别,和种族,共同点1.他们都是阿拉伯人,但是有种族之分。2.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但是又分为很多的派别(以上不包括以色列)。接下来是他们三过的关系:1.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都是阿拉伯国家,而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2.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信仰不同,所以说常常发生冲突,而进几年黎巴嫩几乎没有与以色列发生过冲突,你所知道的冲突是国内的冲突,跟国与国的冲突无关。。
回答者:7878987 - 助理 二级 7-18 00:57

民族、宗教、种族、金钱
凡是战争都与此有关
中东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9·11”事件后,因肇事者多为伊斯兰教信仰者,有人将它与“文明冲突”相联系。因此,中东问题更加为世人所关注。这里从历史角度提供一些背景情况,并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三次流散

——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

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大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要求英国尽快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撤走其军队,然后在巴勒斯坦成立阿拉伯国?面积1.1万平方公里?和以色列国?面积1.4万平方公里?。当时犹太人只占总人口的1/3,却得到了58%的土地。决议还规定耶路撒冷市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公里?、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公里?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150平方公里?,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一15公里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了叙方77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战争,史称“十月战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

二、四次战争后的中东态势

从军事上说,以强阿弱态势明显

四次战争两次由以方发动,两次由阿方发动。但最终结果都是以方占了上风。即使是在阿方发动的“十月战争”中,埃、叙等阿拉伯国家军队伤亡2.7-5万人,被俘和失踪约8550人;以军则伤亡约1.16万人,被俘和失踪500余人。四次战争的结果是:处于弹丸之地的小国以色列屡败阿军,无疑使其士气占了上风,从而使他们在四面包围下能有勇气生存下去。

从政治上讲,中东地区冲突由阿以矛盾转变为巴以矛盾

纵观四次战争,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国家联合一起同以色列作战。再看今日之中东,巴以冲突真正成了中东问题的焦点、核心。在西岸街头,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青年用石头袭击以色列的坦克和装甲车,无异以卵击石,是一场绝对不平等的战争。阿拉特在拉姆安拉官邸被围困,守在一幢大楼里,并表示绝不屈服,宁愿为巴事业献身,其志可嘉;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受此对待,则实属罕见。在这些事件中,阿拉伯国家对巴方表示了很大的支持和同情,声援者有之,财政支持者有之,但在战场上则是巴方孤军战斗,持续进行战斗的是巴勒斯坦人,死伤的是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成了这场冲突的主角。这是中东问题当前的一个明显特点。

中东问题通过战争解决的时代已过去,和平解决应是一致的选择

在四次战争之后,阿以双方都意识到,通过战争,你吃不了我,我也吃不了你,受损的是双方,不论胜负,两败俱伤。1973年战争后,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和平解决的方法。埃及总统萨达特1977年11月应以色列总理贝京的邀请,突然访问耶路撒冷并在议会发表演说。萨达特此举震动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因为1967年9月召开的第四次阿拉伯首脑会议曾作出了对以色列实行“三不”政策的决定;即不承认以色列,不同它和解,不同它举行谈判。萨达特访以显然有悖此决议规定。故1978年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后,阿拉伯国家纷纷与埃及断交。埃以谈判几经挫折,最终埃及没发一枪一弹,收回了失去的全部领土。当然,萨达特的行动也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1981年检阅部队时被刺杀。

约旦和以色列于1994年10月签署了《和平协议》,同年11月建立了外交关系,表明双方的领土争端已解决,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以色列军队于2000年5月全部撤出黎巴嫩,仅留有“谢巴农场”未解决,以方说这块土地属于叙利亚,待同叙方谈判解决,叙、黎则一致表示“谢巴”系黎领土。 1991年10月30日,中东和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这次会议有三个重要突破:一是实现了阿以双方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叙、巴、约、黎均与会,埃及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二是实现了巴、以的相互承认;三是会议在联合国第242和338号决议基础上产生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自此以后,中东摆脱了战争的阴云,走上了布满荆棘的和平解决之路。

大国介入令人注目。早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中东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1882年英国占领了埃及,也就占领了运河。之后,取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是英国的战路考虑,所以当流亡在外的犹太人决定重返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家园时,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于1917年11月2日致函犹太锡安组织领导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就是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此后,大国对这一地区的介入有增无减。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时,美苏都支持以色列。苏联之所以支持以,因为当时从苏联、东欧移居以的犹太人多,苏认为以的社会进步于其周边国家的社会。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时,美苏支持埃及,反对英法以,因为一是正义的确在埃一方,二是不希望英再重返其在本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

在以后的冷战岁月里,美支持以色列,苏支持阿拉伯一方,泾渭分明。一直到现在,美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0亿美元的军援,在安理会上为以说话。冷战时期美苏两霸争夺,在中东各支持一方有其战略利益考虑;冷战后虽态势已变,但美支持以色列以维护其在中东地区利益的做法未变。

协议繁多,作用不大,冲突不断,恶性循环

自马德里中东和会后,巴以双方签署了多项协议,据此巴以双方相互承认,巴方在加沙成立了民族权力机构,阿拉法特返回加沙当选为主席。但是以方并未按协议完成从西岸撤军,关于耶路撒冷以色列人定居点等永久地位的谈判也时断时续,至今没有结果。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突然“造访”耶路撒冷东区的阿克萨清真寺,从而引发了一场长时间的巴以流血冲突。双方以暴制暴,怨怨相报,恶性循环不断,至今不见尽头,恢复和谈更是渺茫。

三、几点思考

中东问题长期未获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很大不稳定因素。我们深信,这一问题总有解决的一天。在这一过程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是必要的。

(一)巴以双方都在为土地和生存而斗争

宗教因素并非巴以冲突的根源。伊斯兰教在公元610年创立时,犹太人正流散世界各地,没有反对这一新教的诞生。伊斯兰教是本地区三大神教最后的一个宗教,开始时朝拜的方向还是耶路撒冷,以后才改为朝麦加方向。伊斯兰教的主要信仰准则是:信真主,古兰经承认耶和华、上帝、安拉是同一个神明;信经典,包括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信使者,包括亚当、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等人,穆罕默德是封印使者。由此来看,宗教信仰问题并不是巴以冲突的主要因素。而双方争土地的斗争从一开始即存在。1903年8月在锡安主义者代表大会上,曾讨论在乌干达建立犹太人家园的方案,遭到与会者多数的反对,他们坚持返回巴勒斯坦,因为这是耶和华应允赐给犹太民族永远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应许之地”。《旧约》中对此有记述,反映了当时犹太民族对土地的渴望。回顾四次中东战争,土地的争夺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当前巴方仍在为收复被占领土,恢复合法的民族权利而斗争。

(二)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双方手中

仅就冲突而论,只要双方都有和平诚意,政策对头、处理具体问题得当,和平是能够实现的。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埃以问题的解决。反观现在之巴以,两国内部都有两派,每前进一步都会受到另一派的掣肘,拉宾为此付出了生命。阿拉法特在同以方达成协议后,也遭到反对派的反对,一起爆炸事件就足以毁掉一个协议的执行。所以,和平的意愿只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才能实现。

(三)外界的调解是需要的,但应公正

外界的因素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当然也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美国被认为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起主导作用,但布什政府上台后对中东的政策进行了不小的调整。先是把巴以问题在美对外政策上后置,后又明确地要求换掉阿拉法特,布什上台两年会见沙龙多次,从未会见阿拉法特一次,这些都说明美的政策越来越偏袒以色列。美国的这种态度不能称得上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四)和为贵,早日实现和平,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当前,世界各国领导人无不把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作为首要任务,中国更把本世纪初的20年看作是自己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惟独在中东这块土地上还在打打杀杀,哪里还有精力去搞发展?巴方自然顾不上建设,以色列的经济也已下滑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多年来,人们都已看得很清楚,打压的手段制服不了任何一方。明智的选择是实事求是地从当今时代主题出发,在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对方的利益所在,该妥协时就妥协。

“中东”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尚无定论,但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约24个国家,1500余万平方公里,3。6亿人口。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和塞浦路斯。
北非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中东

地中海南岸和东岸地区。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照距离西欧的远近,把东方国家的若干部分称为近东、中东、远东。“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 以色列、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塔尔、 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参考资料:http://guangyuanren.blogchina.com/3226846.html
二战后犹太复国主义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支持下,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国,回到离开了几千年的故乡,犹太人与当地阿拉伯人发生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后来犹太人屡次与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发生战争,自然包括黎巴嫩。犹太人是伊斯兰世界的敌人,但在美国支持下一直保存到今日。中东问题充分的表明了:西方尤其是美国所提倡的人权与自由的虚伪与欺诈。这次哈马斯绑架了一名犹太士兵,以色列竟向巴勒斯坦发起进攻,后黎巴嫩真主党又绑架了两名犹太士兵,以色列又向黎巴嫩发起侵略。以色列这种公然的侵略显然不顾国际的舆论,这是因为有美国撑腰,联合国就无法通过制裁以色列的决定。现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人正遭受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而我们中国却无能为力。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877380.html

中东问题简介

当代的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由于世界若干大国在这个矛盾中展开了争夺,使中东问题更加复杂尖锐,并具有全局性。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在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北与黎巴嫩接壤,东与叙利亚、约旦为邻,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相连。南端的一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

耶路撒冷是三大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城。犹太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城,大卫王曾把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以色列王国的首都,历史上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伊斯兰教徒则认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登宵"(遨游七重天,见过先知和天堂)。耶路撒冷是除了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和麦地那以外的穆斯林第三个圣地。

巴勒斯坦历史悠久。相传早在公元前三千年,从阿拉伯半岛迁来的半游牧部落迦南人定居在这里,后来建立了国家,称为迦南国。其领土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及约旦。后来,爱琴海沿岸的腓尼基人来到巴勒斯坦沿海地区建立了"腓尼西亚"国家。"巴勒斯坦"这个名称,在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腓尼基人的土地"。再其后,希伯来人从幼发拉底河沿岸迁来巴勒斯坦开始定居,于公元前一O二O年在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区和约旦东部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人的王国,随后把耶路撒冷定为首都。公元前九二三年,这个王国分裂成两部分,在北部的称为以色列王国,在南部的称为犹太王国。犹太王国的人称为犹太人。后来所有的希伯来人都叫犹太人。公元前七二二年,亚述帝国征服了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其居民被亚述人同化。公元前五八六年,新巴比伦王国消灭了南部的犹太王国,国王及大批居民被掳到巴比伦。从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二十世纪初,巴勒斯坦一直处在周围大国的侵略,占领和争夺之中,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外族轮番占领。公元前五三八年,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允许当年被巴比伦掳去的部分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并在耶路撒冷附近恢复一个附属小国,重新定居下来,这些人就成为现代犹太人的祖先。公元前一四三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摆脱了希腊马其顿王的统治,建立了马卡比王朝,取得了八十年的独立。公元前六四年,罗马帝国入侵巴勒斯坦,先后三次镇压犹太人的大规模反抗运动,屠杀犹太人一百多万,最后一次荡平巴勒斯坦是公元一三二年,犹太人除被杀者外,余者大部分被赶出巴勒斯坦。从此,犹太人开始向世界各地流浪,主要去向是英、法、意.德等西欧国家。后来又大批流向俄国、东欧和北美国家。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发动了阿拉伯运动,确立了泛阿拉伯主义。公元六三七年,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同化,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千三百多年来,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成为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公元一O九九年,欧洲封建王朝的十字军以"收复圣地"为名,发动十字军东征,侵占了耶路撒冷城。在-部分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了"神圣之家"的国家,即耶路撒冷国。公元一一八七年,欧洲十字军被当地各民族击败,耶路撒冷及大部分巴勒斯坦土地获得了解放。一五一七到一九一七年,即从十六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侵占了整整四百年。

长期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尽管已逐步分别与当地各民族同化,但仍然忍受不了各国地主和资产阶级对他们的歧视和残酷迫害,特别是犹太劳动人民在政治上遭受阶级的和民族的双重压迫;此外,不少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商、兴办企业,逐渐在世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同当地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矛盾。于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掀起了排犹活动,甚至残酷杀戮犹太人。在此情况下,出现了十九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十九世纪末,英国正加强与法、俄争夺中东霸权,极力控制苏伊士运河,以保证通往印度等东方殖民地的航道。英国这时特别觊觎巴勒斯坦,一方面使自己的势力伸向中东腹地,另一方面用它作为苏伊士运河的屏障。犹太复国主义要到巴勒斯坦去建立自己的国家,英帝国主义也要前去控制巴勒斯坦,于是它们就开始勾结起来。这就是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的背景。

1897年,在瑞士的巴塞尔举行了首次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通过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纲领,大英帝国对此积极予以支持。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表示了英国政府的赞成态度,被称为《贝尔福宣言》。

两次大战期间,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把巴勒斯坦作为委任统治地,大批犹太人因英国的支持,从世界各国迁来定居,人数从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前的5万人增加到1939年的44.5万人。英、犹默契地夺取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大片土地,把许多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在阿、犹两个民族之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人民强烈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它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不断进行抗英斗争,迫使英国重新考虑它的政策,以确保中东不致落入英国的敌手德国手中。在二战前夕,英国开始限制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和"购买"土地,犹太人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英、犹之间从此发生龃龉甚至摩擦。犹太人因此开始寻求美国的支持。

二战后,阿拉伯各国纷纷独立,因此影响了美国的中东扩张。美国选中了犹太复国主义这一工具,犹太复国主义也要靠美籍犹太资本家和美国政府作为经济上和军事上的靠山。于是美国更大规模地挑起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并对它们分而治之。在美国的操纵下,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两个国家——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甲,阿拉伯国:土地为112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88%。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1万人。

乙,犹太国:土地为149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

另外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

这个分治决议的实质,是分裂巴勒斯坦,并使犹太复国主义的统治取得合法地位。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约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强,但"分治决议"拟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而且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大小碎块,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而犹太人只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拟议中的"犹太国"的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而且大部分是肥沃的沿海地带。犹太人接受了分治计划,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

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的领导人本·古里安在巴勒斯坦的特拉维夫宣布成立以色列国。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本·古里安发布公告后十分钟,宣布承认以色列。5月15日,英军自巴勒斯坦撤退。

以色列国成立后,在美国支持下不断向外侵略扩张,从1948年至1982年,已先后与阿拉伯国家以及巴勒斯坦人民发生5次大规模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有所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巴勒斯坦问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当今世界矛盾焦点之一,举世瞩目。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俄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这里所进行的干扰,使得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给阿拉伯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给以色列人民带来了痛苦,并且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阿拉伯国家、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正在为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中东持久和平而进行新的努力。

不对

中东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9·11”事件后,因肇事者多为伊斯兰教信仰者,有人将它与“文明冲突”相联系。因此,中东问题更加为世人所关注。这里从历史角度提供一些背景情况,并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三次流散

——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

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大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要求英国尽快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撤走其军队,然后在巴勒斯坦成立阿拉伯国?面积1.1万平方公里?和以色列国?面积1.4万平方公里?。当时犹太人只占总人口的1/3,却得到了58%的土地。决议还规定耶路撒冷市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公里?、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公里?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150平方公里?,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一15公里的西奈半岛土地,叙则收复了大部分戈兰高地。以军于10日展开反击后,不但收回了失去的戈兰高地,又占领了叙方77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越过苏伊士运河,包围了埃及的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军前后方联系;,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这是中东的第四次战争,史称“十月战争”;因发生于伊斯兰教的斋月和犹太教的赎罪日,故又称”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

二、四次战争后的中东态势

从军事上说,以强阿弱态势明显

四次战争两次由以方发动,两次由阿方发动。但最终结果都是以方占了上风。即使是在阿方发动的“十月战争”中,埃、叙等阿拉伯国家军队伤亡2.7-5万人,被俘和失踪约8550人;以军则伤亡约1.16万人,被俘和失踪500余人。四次战争的结果是:处于弹丸之地的小国以色列屡败阿军,无疑使其士气占了上风,从而使他们在四面包围下能有勇气生存下去。

从政治上讲,中东地区冲突由阿以矛盾转变为巴以矛盾

纵观四次战争,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国家联合一起同以色列作战。再看今日之中东,巴以冲突真正成了中东问题的焦点、核心。在西岸街头,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青年用石头袭击以色列的坦克和装甲车,无异以卵击石,是一场绝对不平等的战争。阿拉特在拉姆安拉官邸被围困,守在一幢大楼里,并表示绝不屈服,宁愿为巴事业献身,其志可嘉;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受此对待,则实属罕见。在这些事件中,阿拉伯国家对巴方表示了很大的支持和同情,声援者有之,财政支持者有之,但在战场上则是巴方孤军战斗,持续进行战斗的是巴勒斯坦人,死伤的是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成了这场冲突的主角。这是中东问题当前的一个明显特点。

中东问题通过战争解决的时代已过去,和平解决应是一致的选择

在四次战争之后,阿以双方都意识到,通过战争,你吃不了我,我也吃不了你,受损的是双方,不论胜负,两败俱伤。1973年战争后,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和平解决的方法。埃及总统萨达特1977年11月应以色列总理贝京的邀请,突然访问耶路撒冷并在议会发表演说。萨达特此举震动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因为1967年9月召开的第四次阿拉伯首脑会议曾作出了对以色列实行“三不”政策的决定;即不承认以色列,不同它和解,不同它举行谈判。萨达特访以显然有悖此决议规定。故1978年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后,阿拉伯国家纷纷与埃及断交。埃以谈判几经挫折,最终埃及没发一枪一弹,收回了失去的全部领土。当然,萨达特的行动也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1981年检阅部队时被刺杀。

约旦和以色列于1994年10月签署了《和平协议》,同年11月建立了外交关系,表明双方的领土争端已解决,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以色列军队于2000年5月全部撤出黎巴嫩,仅留有“谢巴农场”未解决,以方说这块土地属于叙利亚,待同叙方谈判解决,叙、黎则一致表示“谢巴”系黎领土。 1991年10月30日,中东和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这次会议有三个重要突破:一是实现了阿以双方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叙、巴、约、黎均与会,埃及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二是实现了巴、以的相互承认;三是会议在联合国第242和338号决议基础上产生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自此以后,中东摆脱了战争的阴云,走上了布满荆棘的和平解决之路。

大国介入令人注目。早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中东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1882年英国占领了埃及,也就占领了运河。之后,取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是英国的战路考虑,所以当流亡在外的犹太人决定重返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家园时,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于1917年11月2日致函犹太锡安组织领导人,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这就是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此后,大国对这一地区的介入有增无减。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时,美苏都支持以色列。苏联之所以支持以,因为当时从苏联、东欧移居以的犹太人多,苏认为以的社会进步于其周边国家的社会。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时,美苏支持埃及,反对英法以,因为一是正义的确在埃一方,二是不希望英再重返其在本地区的传统势力范围。

在以后的冷战岁月里,美支持以色列,苏支持阿拉伯一方,泾渭分明。一直到现在,美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0亿美元的军援,在安理会上为以说话。冷战时期美苏两霸争夺,在中东各支持一方有其战略利益考虑;冷战后虽态势已变,但美支持以色列以维护其在中东地区利益的做法未变。

协议繁多,作用不大,冲突不断,恶性循环

自马德里中东和会后,巴以双方签署了多项协议,据此巴以双方相互承认,巴方在加沙成立了民族权力机构,阿拉法特返回加沙当选为主席。但是以方并未按协议完成从西岸撤军,关于耶路撒冷以色列人定居点等永久地位的谈判也时断时续,至今没有结果。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突然“造访”耶路撒冷东区的阿克萨清真寺,从而引发了一场长时间的巴以流血冲突。双方以暴制暴,怨怨相报,恶性循环不断,至今不见尽头,恢复和谈更是渺茫。

三、几点思考

中东问题长期未获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很大不稳定因素。我们深信,这一问题总有解决的一天。在这一过程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是必要的。

(一)巴以双方都在为土地和生存而斗争

宗教因素并非巴以冲突的根源。伊斯兰教在公元610年创立时,犹太人正流散世界各地,没有反对这一新教的诞生。伊斯兰教是本地区三大神教最后的一个宗教,开始时朝拜的方向还是耶路撒冷,以后才改为朝麦加方向。伊斯兰教的主要信仰准则是:信真主,古兰经承认耶和华、上帝、安拉是同一个神明;信经典,包括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信使者,包括亚当、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等人,穆罕默德是封印使者。由此来看,宗教信仰问题并不是巴以冲突的主要因素。而双方争土地的斗争从一开始即存在。1903年8月在锡安主义者代表大会上,曾讨论在乌干达建立犹太人家园的方案,遭到与会者多数的反对,他们坚持返回巴勒斯坦,因为这是耶和华应允赐给犹太民族永远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应许之地”。《旧约》中对此有记述,反映了当时犹太民族对土地的渴望。回顾四次中东战争,土地的争夺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当前巴方仍在为收复被占领土,恢复合法的民族权利而斗争。

(二)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双方手中

仅就冲突而论,只要双方都有和平诚意,政策对头、处理具体问题得当,和平是能够实现的。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埃以问题的解决。反观现在之巴以,两国内部都有两派,每前进一步都会受到另一派的掣肘,拉宾为此付出了生命。阿拉法特在同以方达成协议后,也遭到反对派的反对,一起爆炸事件就足以毁掉一个协议的执行。所以,和平的意愿只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才能实现。

(三)外界的调解是需要的,但应公正

外界的因素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当然也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美国被认为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起主导作用,但布什政府上台后对中东的政策进行了不小的调整。先是把巴以问题在美对外政策上后置,后又明确地要求换掉阿拉法特,布什上台两年会见沙龙多次,从未会见阿拉法特一次,这些都说明美的政策越来越偏袒以色列。美国的这种态度不能称得上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四)和为贵,早日实现和平,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当前,世界各国领导人无不把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作为首要任务,中国更把本世纪初的20年看作是自己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惟独在中东这块土地上还在打打杀杀,哪里还有精力去搞发展?巴方自然顾不上建设,以色列的经济也已下滑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多年来,人们都已看得很清楚,打压的手段制服不了任何一方。明智的选择是实事求是地从当今时代主题出发,在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考虑对方的利益所在,该妥协时就妥协。

“中东”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尚无定论,但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约24个国家,1500余万平方公里,3。6亿人口。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和塞浦路斯。
北非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中东

地中海南岸和东岸地区。16~17世纪欧洲国家向东方扩张时,按照距离西欧的远近,把东方国家的若干部分称为近东、中东、远东。“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 以色列、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塔尔、 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中东问题简介

当代的中东问题,主要是指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由于世界若干大国在这个矛盾中展开了争夺,使中东问题更加复杂尖锐,并具有全局性。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在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北与黎巴嫩接壤,东与叙利亚、约旦为邻,西南与埃及的西奈半岛相连。南端的一角临红海的亚喀巴湾。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

耶路撒冷是三大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城。犹太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城,大卫王曾把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以色列王国的首都,历史上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伊斯兰教徒则认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登宵"(遨游七重天,见过先知和天堂)。耶路撒冷是除了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和麦地那以外的穆斯林第三个圣地。

巴勒斯坦历史悠久。相传早在公元前三千年,从阿拉伯半岛迁来的半游牧部落迦南人定居在这里,后来建立了国家,称为迦南国。其领土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及约旦。后来,爱琴海沿岸的腓尼基人来到巴勒斯坦沿海地区建立了"腓尼西亚"国家。"巴勒斯坦"这个名称,在希腊语中的意思就是"腓尼基人的土地"。再其后,希伯来人从幼发拉底河沿岸迁来巴勒斯坦开始定居,于公元前一O二O年在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区和约旦东部建立了第一个希伯来人的王国,随后把耶路撒冷定为首都。公元前九二三年,这个王国分裂成两部分,在北部的称为以色列王国,在南部的称为犹太王国。犹太王国的人称为犹太人。后来所有的希伯来人都叫犹太人。公元前七二二年,亚述帝国征服了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其居民被亚述人同化。公元前五八六年,新巴比伦王国消灭了南部的犹太王国,国王及大批居民被掳到巴比伦。从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二十世纪初,巴勒斯坦一直处在周围大国的侵略,占领和争夺之中,先后被波斯,希腊,罗马,土耳其等外族轮番占领。公元前五三八年,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允许当年被巴比伦掳去的部分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并在耶路撒冷附近恢复一个附属小国,重新定居下来,这些人就成为现代犹太人的祖先。公元前一四三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摆脱了希腊马其顿王的统治,建立了马卡比王朝,取得了八十年的独立。公元前六四年,罗马帝国入侵巴勒斯坦,先后三次镇压犹太人的大规模反抗运动,屠杀犹太人一百多万,最后一次荡平巴勒斯坦是公元一三二年,犹太人除被杀者外,余者大部分被赶出巴勒斯坦。从此,犹太人开始向世界各地流浪,主要去向是英、法、意.德等西欧国家。后来又大批流向俄国、东欧和北美国家。

公元七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发动了阿拉伯运动,确立了泛阿拉伯主义。公元六三七年,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同化,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千三百多年来,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成为这块土地上的主人;公元一O九九年,欧洲封建王朝的十字军以"收复圣地"为名,发动十字军东征,侵占了耶路撒冷城。在-部分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了"神圣之家"的国家,即耶路撒冷国。公元一一八七年,欧洲十字军被当地各民族击败,耶路撒冷及大部分巴勒斯坦土地获得了解放。一五一七到一九一七年,即从十六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侵占了整整四百年。

长期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尽管已逐步分别与当地各民族同化,但仍然忍受不了各国地主和资产阶级对他们的歧视和残酷迫害,特别是犹太劳动人民在政治上遭受阶级的和民族的双重压迫;此外,不少犹太人在世界各地经商、兴办企业,逐渐在世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同当地资产阶级的利益发生矛盾。于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掀起了排犹活动,甚至残酷杀戮犹太人。在此情况下,出现了十九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十九世纪末,英国正加强与法、俄争夺中东霸权,极力控制苏伊士运河,以保证通往印度等东方殖民地的航道。英国这时特别觊觎巴勒斯坦,一方面使自己的势力伸向中东腹地,另一方面用它作为苏伊士运河的屏障。犹太复国主义要到巴勒斯坦去建立自己的国家,英帝国主义也要前去控制巴勒斯坦,于是它们就开始勾结起来。这就是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的背景。

1897年,在瑞士的巴塞尔举行了首次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通过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纲领,大英帝国对此积极予以支持。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表示了英国政府的赞成态度,被称为《贝尔福宣言》。

两次大战期间,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把巴勒斯坦作为委任统治地,大批犹太人因英国的支持,从世界各国迁来定居,人数从1917年《贝尔福宣言》发表前的5万人增加到1939年的44.5万人。英、犹默契地夺取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大片土地,把许多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在阿、犹两个民族之间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人民强烈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它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不断进行抗英斗争,迫使英国重新考虑它的政策,以确保中东不致落入英国的敌手德国手中。在二战前夕,英国开始限制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和"购买"土地,犹太人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英、犹之间从此发生龃龉甚至摩擦。犹太人因此开始寻求美国的支持。

二战后,阿拉伯各国纷纷独立,因此影响了美国的中东扩张。美国选中了犹太复国主义这一工具,犹太复国主义也要靠美籍犹太资本家和美国政府作为经济上和军事上的靠山。于是美国更大规模地挑起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并对它们分而治之。在美国的操纵下,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两个国家——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甲,阿拉伯国:土地为112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88%。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1万人。

乙,犹太国:土地为149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

另外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管理。

这个分治决议的实质,是分裂巴勒斯坦,并使犹太复国主义的统治取得合法地位。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约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强,但"分治决议"拟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而且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大小碎块,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而犹太人只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拟议中的"犹太国"的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而且大部分是肥沃的沿海地带。犹太人接受了分治计划,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

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的领导人本·古里安在巴勒斯坦的特拉维夫宣布成立以色列国。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本·古里安发布公告后十分钟,宣布承认以色列。5月15日,英军自巴勒斯坦撤退。

以色列国成立后,在美国支持下不断向外侵略扩张,从1948年至1982年,已先后与阿拉伯国家以及巴勒斯坦人民发生5次大规模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中东战争),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有所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巴勒斯坦问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当今世界矛盾焦点之一,举世瞩目。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俄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这里所进行的干扰,使得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给阿拉伯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给以色列人民带来了痛苦,并且威胁着世界和平与稳定。阿拉伯国家、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正在为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中东持久和平而进行新的努力。

参考资料:http://gb.chinabroadcast.cn/3821/2004/11/18/151@364032.htm
回答者:大大不列颠 - 试用期 一级 7-19 15:39

不对
回答者:religioushouse - 试用期 一级 7-22 14:24

我也来回答: 中东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中东问题一般指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地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牵动着许多国家的利益。“9·11”事件后,因肇事者多为伊斯兰教信仰者,有人将它与“文明冲突”相联系。因此,中东问题更加为世人所关注。这里从历史角度提供一些背景情况,并对此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历史回顾

关于中东问题的历史沿革,不妨以“一、二、三、四”概而言之,那就是: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一个祖先,两个民族

巴勒斯坦古称迦南,其居民称迦南人,原是阿拉伯半岛闪族的一支。约公元前11世纪,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丁人移居迦南。公元前5世纪,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首次称该地区为“巴勒斯坦”,即希腊语“腓力斯丁人的土地”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约公元前1900年,闪族的另一支在族长亚伯拉罕率领下,由两河流域的乌尔迁徙到迦南。据《圣经》所说,亚伯拉罕与其妻撒拉生子以撒,他们便是犹太人的祖先。后犹太人逃亡埃及,摩西率众出埃及返迦南,一直到二战后建立以色列国,都是源于这一支系。亚伯拉罕与其妾埃及人夏甲生子易司马仪,因被撒拉所不容,被赶至半岛,繁衍生息,他们便是半岛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2002年11月,阿拉法特在会见中国中东特使后,针对以色列外长内塔尼亚胡威胁要把他赶走,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是阿拉法特,我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

三次流散

——公元前1025年第一个希伯来人国家——希伯来王国在迦南建立。公元前930年王国一分为二,北方称以色列王国,南方称犹太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国灭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灭犹太王国,两国数万臣民连同君主都被掳往战胜国,史称“失踪的10个以色列部落”和“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再灭受波斯帝国支持的犹太国家,犹太人流散到南欧、地中海诸岛、北非及中亚地区,这是第二次大流散。从公元66年始,巴勒斯坦犹太人多次发动反对罗马统治者的大起义,均遭失败。公元135年,罗马皇帝下令将耶路撒冷犁耕为田,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流散。三次大流散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所剩无几。

四次战争

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大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的分治决议,要求英国尽快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撤走其军队,然后在巴勒斯坦成立阿拉伯国?面积1.1万平方公里?和以色列国?面积1.4万平方公里?。当时犹太人只占总人口的1/3,却得到了58%的土地。决议还规定耶路撒冷市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5月14日,英国宣布结束对巴的委任统治,犹太人根据分治决议当日即宣布成立以色列国。次日,即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对以宣战,约旦、伊拉克、埃及、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均派军队参战,战争持续到1949年7月,阿方失败,以色列占领了按“分治决议”划给阿方的5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约70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这是第一次中东战争。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英、法资本?收归国有。10月29日,英、法、以联合进攻埃及,在埃及人民的奋勇抵抗下,在包括苏、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强烈反对下,入侵者于11月7日停火。此为第二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对埃及、约旦、叙利亚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6万平方公里?、约旦控制的约旦河西岸?5800平方公里?和耶路撒冷及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150平方公里?,所占领土面积数倍于以色列本土面积。战争于6月11日结束,故又称“六天战争”。这次战争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第242号决议,要求以方撤出其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土地。此为第三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为了收复失地并重振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埃、叙军队同时向以色列突然发起进攻,埃及收回了纵深约10一15公里的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土地,巴勒斯坦人想不开,黎巴嫩人想不出来,以色列人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