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动圈耳机和普通耳机:以色列承认中国的犹太人后裔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6:47:00

这个问题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博士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的犹太人后裔不属于真正的犹太人。

中国古代犹太人及其后裔的迁徙和分布

据调查,曾居住在中国开封市的古代犹太人,从开封迁移止全国14个省市的50多个市县,至今已同汉 回 满等民族自然融合。此外,也有移至海外的,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形成这样的局面,既与复杂的历史源源,也有近时原因。

一 历史的回顾
北宋时期(960~1127),经过千山万水进入中国并定居在东京(现河南开封市)的犹太人共有70姓,即70个家族。最盛期,曾发展至73姓 500余家。根据古老习惯,如以“八口之家”计算,约有4400人口。然而到了明神宗年间(1573~1620),居住在开封的犹太人只剩下10~12家,即10~12个姓氏或家族。崇祯15年(1642年)9月,开封受到了历史上第二次毁灭性水灾。当时城内共有37万8千余口,幸存下来的不足10万(死亡比例约占76.2%)。犹太人得以随波逐流侥幸逃出泽国者计有200余家,约2000人(遇难比例约在50%以下)。到了清顺治10年(1653年),犹太人随同汉回等民族陆续返回开封的,只有李 越 艾 张 高 金 石 七姓(家族)。历史上,李 金 张 赵 均有“同姓,不同家(家族)”的重姓。“七姓八家”的传说就是从这个时期或者少后一些时候才流传开来的。此外,犹太人周氏和白氏家族也是北宋年间定居开封的70个家族中的成员。

二 迁徙的种种原因

中国古代犹太人的故乡开封,自古号称“兵家必争之地”。远古的历史且不说,既从北宋年间犹太人定居开封以后说起,发生在开封或开封周围的著名战争就有: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月至闰11月,金兵先后两次围攻东京之战;
金朝(当时的开封在金朝统治之下)开兴元年(1232年)3月,蒙古兵围攻卞京之战;
元朝至正18年(1358年)5月,红巾军攻打汴梁(元朝改卞京为汴梁路)。次年8月,元兵又攻入汴梁;
明崇祯14年(1641年)2月~15年9月,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三次围攻开封城。明朝统治者掘河水淹围城的起义军,竟把累代名城再次毁灭;
清军入关时,也曾引起中原地区的震动;
咸丰3年(1853年)5月,太平天国北伐军逼临开封;
根据历史资料,上述兵燹和战乱以及道光21年(1841)6月至次年2月黄河洪水围城的灾害,都曾引起规模不等的犹太人离散。
黄河泛滥成灾,也是造成犹太人流散的重要原因。明崇祯15年黄河洪水给包括犹太人在内的开封人民造成的灾难在上面已经讲过。清道光21年黄河又在张湾决口,惊涛骇浪竟至围城8个月。造成开封历史上又一次特大灾害。开封城内“富者贫,贫者丐。”于是也有一些犹太人外出谋生。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女儿外嫁 在外地落籍经商等,但为数教少。

三 分布
中国古代犹太人及其后裔从开封迁移至全国各地,现已查知的计有14个省市(中央直辖市)的50多个市县。即:
江苏省的南京市 徐州市 镇江市等地
河南省的开封(县)郑州市 洛阳市 新乡市 安阳市 商丘市 漯河市 平顶山市 三门峡市 焦作市 杞县 尉市 通许 兰考 中牟 巩县 浚县 长垣 武陟 上蔡 禹县李封煤矿等地;
北京市 上海市
河北省的邯郸市 安次市 东光县 峰峰煤矿等地;
陕西省的西安市 宝鸡市 汉中市 凤翔 白水 凤县 石泉县等地;
四川省的成都市 宜宾市等地;
山西省的太原市 临猗县等地;
湖北省的武汉市 襄樊市 黄石市等地;
甘肃省的兰州市 泾川县等地;
青海省的西宁市 海西州等地;
山东省的邹平县;
广西省的柳州市;
新疆省的和田县。

自然,这些从开封迁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犹太人都是很分散的。多数为一地一户。每户多则为5口,少则每户只有一人(犹太人或其后裔嫁出的女儿,只作一户一人计)。因而他们习惯于顺应环境,很快与当地居民结合,如丝丝细雨,滴如茫茫大海中一样,无影无响,迅疾于沧海混然为一体。从历史上看,这是犹太人与汉回 满等民族自然融合的原因之一;就现在看来,也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

开封的犹太人后裔

当年,他们的祖先辗转跋涉,终于找到了这个“东方圣城”;如今,这支后裔尚余七八百人

大约在1000年前,大批遭受迫害的犹太人背井离乡,分头寻找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他们当中的一支,长途跋涉,一路东进,最终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东方圣城”———中国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从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今天,在开封生活的犹太人后裔有七八百人,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回族、汉族相差无几。

春节前夕,本报特约记者走进古城开封,走进犹太人后裔家里,匆匆翻开了一部开封犹太人“千年史”……

万里跋涉寻找东方圣城

关于古代犹太人东进汴梁的途径,学者们有三种说法。一说他们自波斯往东,经中亚细亚丝绸之路,越过葱岭进入中国,然后经新疆、甘肃到达中原。另一说是取道印度,循海上丝绸之路过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在中国沿海登陆,辗转到开封。再就是“双源”说,两路都有。

不管从何而来,这批犹太人到达繁华的大都市汴梁时,当时的大宋皇帝(据考是北宋真宗—徽宗年间,即公元998年—1125年间)十分热情地欢迎了他们,并说:“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官府允许他们和汉族一样,具有居住、迁徙、谋业、就学、置买土地的自由,可以保持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这使这批流浪他乡的犹太人感受到:汴梁就是他们的“东方圣城”!

乐土乐业融进中华大家

犹太民族十分善于适应环境、平衡文化差异。当他们找到了自己认为是美好的地方时,就会落地生根,顽强开拓。

起先,这批犹太人用希伯来文化维持本民族的独立性,说希伯来语,起名用希伯来文。为了保养自己本民族的意识,他们长年念诵《摩西五经》。随着经济上的富有,他们在开封的闹市区建起了一座壮丽恢宏的“一赐乐业教清真寺”。

一赐乐业教是中国古代犹太人独有的民族宗教。他们不向他民族宣教,也不吸收别族人入教。有了清真寺,犹太人的活动步入鼎盛时期,当时的教众有5000余人,刚来汴时的七姓八家,也繁衍至73姓500多家。

然而,区区几千人对于泱泱中华,毕竟是个小数字,何况他们还认为是生活在“东方圣城”呢。中华本土文化以独有的魅力亲和着这批“客人”。他们由讲汉话开始,到用汉族姓名,适应汉、回、满族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儒家文化“学而优则仕”的浸润,科举考试制度给予他们的平等机遇,使他们中一批有志之士不仅转变了价值观,而且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思想、情趣、操守融进汉文化中。也正是这批人,较早地成为中国古代犹太人中的“书香传家”、“累代官宦”,并成为犹太民族与汉民族自然融合的促进者、带头人。他们率先突破“族内通婚”的藩篱,迎娶汉女为妻。

通婚带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血缘关系的融合和体质特征上的变异,更重要的是在父系母系的潜移默化下,原有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兴废教寺见证千年浮沉

翻开开封的史册,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中,有不少是犹太人后裔。这一现象,明、清尤盛。

传说有一次康熙夜过开封,步入犹太人后裔石子玉开设的汴绸庄店观赏良久,连连称赞:“好汴绸!好汴绸!”从此,石子玉家的汴绸就成了供应皇室的贡品,并远销外地。石维峋家的万福楼黄金珠宝,也是享誉天下。他制作的凤冠曾令慈禧把玩不释。官宦世家赵城———赵映乘是最早进入统治阶层的中国犹太人知识分子。赵映乘多才多艺,精通希伯来文,儒学造诣颇深,著有《〈圣经〉纪变》、《劫难图》30册、《四竹堂纪异》240卷。

清咸丰年间,一场黄河大水吞噬了开封,也吞噬了凝聚中国犹太人的一赐乐业教清真寺。此次灾难前,开封曾几次遭受洪水的袭击,但每次浩劫后,犹太人都与当地人一样重返家园,修路建房。一赐乐业教清真寺也几次沉没于淤沙之下,但一次次都被重整修葺了。最后一次整修是在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不过,此次整修已显露出出资的犹太族人财力的枯竭。

随着嘉道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间)一赐乐业教清真寺最后一位懂得希伯来语的司祭去世,这个民族就失去了其主体文化的支柱。

以色列和中国都不承认有中国犹太人.

承认。

我还不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