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试训基地在哪里:关于北京民俗文化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6:24:42

老北京的生活

  去年五月北京之行,见到侄子祖火奎,他马上递过来这本一九九○年新出版的“老”书。我说它老,是因为这三十三万言的新书,其内容可是三四十年代的旧文章,而且说的是比三四十年代更老的老北京的生活。拿起来先扫瞄一番,使我备觉亲切。尤其里面插图都是线条素描,又简单又写实,无论人或物,都在那几笔特写中见其真实。这是侄子在书刚出版,就特为叔婶买的。

  本书的作者是金受申,我和何凡都很知道的一位专写掌故、民俗的老北京作者。我想在台湾的老北京一定对作者金受申也不陌生。这本书是专写老北京习俗、掌故、风物集辑而成。我记得早年在北京看见过他,是位瘦瘦穿着长袍的人。本书内记载他的简历是一九○六~一九六八,终年不过六十二岁,在这年头儿看起来,去世的似嫌早了点儿。

  金受申先生原都是在各报刊拉杂写有关北京的民俗、掌故等小文章,后来在一九三八年,《立言画刊》(周刊)的创办人金达志请他为该刊写一专栏题名“北京通”,他欣然允诺。专栏一开,他一口气就写了两百多篇,这岂是一般作家所能做到的?原来金受申是满族人,生于清末,所以他能凭记忆、观察、研究,把个清末民初的生活种种写得淋漓尽致。更为一般人所做不到的是他所写各篇,内容不但实在、有趣,而且每事的来历都记实道来,不是胡诌的,他自己也曾为文说:

  ……北京的风俗物事,一事有一事的趣味,一事有一事的来历,小小的一个玩物也有很深微长远的历史。我写“北京通”的目的,并不是炫曝我如何通,只是想用一种趣味化的文字,描写北京的实际状,我的目标是记实,我的手段是勤问、勤记。记这类旧事,一方面给过来人一种系恋,一方面把过去的北京风俗,前人所未记载,不见文人笔墨的事故,记下来保存。

  我所以特把金受申这段话摘录下来,就是觉得他的做法给今日的采访记事者看看,也还有其意义,现在,有多少人能有这种认真的态度呢!本书的篇章是写在三四十年代,可是直等到他一九六八年过世,又过了二十一年的一九八九年,他们的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才感觉其对研究北京的历史和民俗的重要,而整理了这批珍贵的史料,编辑出版。距离他写作开始的一九三八年,已有半个世纪了。这半个世纪,北京的生活有没有改变?改变了多少?我翻阅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兴趣和感受。

  书中可以说整个写的是民间生活,我看看篇题,倒也都知道,无论四季生活、婚丧礼俗、吃喝玩乐、百业杂陈,以及下层社会剪影等等,我虽未身临体验,却是看过听说过。尤其看那一百五十六幅插图,每一幅都说明了它的真实性,这些图也是不可抹灭的资产,因为你如叫现在一代的人(即使是在北京的画家),恐怕也画不出来。他不但不可能用记忆来画,就是找那实际的物件和人物举动姿势,也无法传神。许多我看了都会引起我的回忆和会心微笑。

  例如“大酒缸”,这个北京特有的生活形态(可不是台北的酒廊啊!),我时常在街巷道旁干货店的柜台旁一角看见。北京的干货店大都是山西人经营,这店旁一角的大酒缸,可真是有一个桌子大的大酒缸,上面盖着大圆木盖,就算是桌面。三两好友,或者独自个儿,坐在桌旁饮起酒来,酒壶是锡制的,桌上摆着就酒的小碟中,无非是花生米、拌白菜、煮毛豆之类现成的。据说这里只供应“白干儿”酒(高粱酒也),应时的酒菜比如黄花鱼、醉蟹、鲜藕等等也应时准备,但都是冷食而非现炒的,因为它不是餐馆。但是店铺门外两旁,则一定有些推车摊子等的寄生营业,专现做热菜,如爆炒牛羊肉、炖黄花鱼等。但是要知道,下大酒缸都是“老爷们儿”的生活,女人可没有下大酒缸的。或曰那么你林海音怎么知道这么多?我是从小整天上学上街都看见,听也听说过,而且金受申这篇两千多字的文章更是写得详细有趣。

  我又记起一事,那就是当我在北平世新读书时,校址在西四丰盛胡同,那里有一个横胡同口,就有一家杂货店里有大酒缸,而那对面两旁还有羊肉床子、水果、烧饼等所谓寄生营业店铺。我们同学常常在下课后到这儿来买刚出炉的热烧饼,夹上刚烧好的烧羊肉,然后就一杯冰凉的酸梅汤,旁边则是几个大男人围坐着在大酒缸旁饮酒哪!所以我一掀开“大酒缸”这页,一眼看见素描图,就别提多么眼熟亲切了。

  作者的勤记、勤问,使他的这本四百多页、二百篇文、一百五六十幅插画,都是那么认真仔细的散文记述。可惜的是书成他却早已看不见,只留给后人无限的思念和欣赏。更重要的是他所留下的,是无价的民俗生活记录的财产。我特选了几幅插图刊印于此,也可使读者欣赏这些素描图的有趣可爱。

  写至此,我忽然又随手找出一本存书,那是在台湾的一位写国剧和北平事务的作者陈鸿年的著作《故都风物》。这本书也是在作者去世(一九六五)后的一九七○年由正中书局出版,书中也列了二百多篇故都风物,但他写的不如金受申之详尽,这恐怕是独身居台湾,勤记则有,勤问则就没那么方便吧!有许多篇两人都写到同一事物,对照着看,颇是有趣。但两人都太早过世,令人惋惜不已,按说这种作家也该算是我们国家的国宝级啊!
  --------------------------------------------------------------------
  我介绍一些书籍吧:
  序号 书名
  1 藏传佛教古寺雍和宫
  2 京都名刹——雍和
  3 雍和宫
  4 社会科学文集
  5 东城区规划志
  6 党旗下的风采
  7 东城妇女风采录
  8 创建之路
  9 北京东城工商文集
  10 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史料
  11 餐饮业经营管理艺术探索
  12 北京市东城区小学校特色校集锦
  13 丁香之路
  14 北京名胜古迹与爱国主义教育
  15 情系东城
  16 光辉的事业(1994)
  17 光辉的事业(1996)
  18 托起明天的太阳
  19 为了孩子 为了明天
  20 人类灵魂工程师赞
  21 圆中华现代教育之梦
  22 肝胆相照育新人
  23 家教指导行动家长经验谈
  24 京城雷锋孙茂芳
  25 王府井大观
  26 心碑
  27 时传祥的传人
  28 光耀神州一团火
  29 赵家熹先生书法作品选
  30 琐记清宫
  31 紫禁城之变
  32 可爱的东城 (上卷)
  33 可爱的东城 (下卷)
  34 王府井
  35 隆福漫笔
  36 隆福春秋
  37 梅阡
  38 夏淳
  39 朱琳
  40 刁光覃
  41 演员于是之
  42 明朝十八帝
  43 北京文物胜迹大全 东城区卷
  44 紫禁城 The Forbidden City
  45 北京地坛史料
  46 食苑集萃——北京东城美食
  47 康乐食苑
  48 瑞珍厚清真食苑
  49 今日王府井
  50 北京东城年鉴(1996)
  51 北京东城年鉴(1997)
  52 建首善 育新人
  53 十年磨一剑
  54 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
  55 北京东城文物建筑
  56 雍和宫的奥秘
  57 趣谈老北京
  58 燕都说故
  59 田汉
  60 北京市场大观
  61 祖国丛书 老舍
  62 记萧乾
  63 祖国丛书 茅盾
  64 北京饭店史闻
  65 故宫大观
  66 雍和宫漫录
  67 驰名京华的老字号
  68 杂谈老北京
  69 故宫旧闻轶话
  70 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
  71 北京史话6 杂谈老北京
  72 京华漫忆
  73 北京名胜古迹
  74 北京老字号
  75 北京历史漫步
  76 北京药店大全
  77 吃在北京
  78 茅盾年谱
  79 点滴人生
  80 北京名胜楹联
  81 北京名胜楹联辑注
  82 京城之旅
  83 回忆中华书局 上
  84 回忆中华书局 下
  85 浪迹天涯 萧乾传
  86 冰心传
  87 冰心传
  88 我与萧乾
  89 人生采访者 萧乾
  90 老舍年谱
  91 老舍年谱
  92 京城谜事
  93 京城幸事
  94 北京饭店
  95 故宫盗宝案真相
  96 故宫宝卷
  97 故宫新语
  98 故宫轶事
  99 今日北京 市区卷
  100 礼仪常规
  101 北京史苑 第二辑
  102 漫谈寺院文化 ——游览寺庙指南
  103 北京风物传说故事选
  104 商业英模谱
  105 话说北京城丛书 京城婚事
  106 话说北京城丛书 京城憾事
  107 北京乡土史话
  108 北京史话3 北京风情杂谈
  109 北京史话2 老北京庙会
  110 燕都旧事
  111 北京英烈传I
  112 北京文史资料精华 商海沉浮
  113 北京文史资料精华 杏坛忆旧
  114 北京英烈传2
  115 北京五十年纪实
  116 北京革命遗址史话
  117 漫游神州
  118 老北京写照
  119 北京往事谈
  120 北京风物传说
  121 北京风物志
  122 北平地下党斗争史料
  123 北京工商史话
  124 老北京风情记趣
  125 京华风物
  126 北京旧事
  127 神州轶闻录
  128 神州轶闻录
  129 京都古迹大观
  130 老北京的商市
  131 中国著名的寺庙宫观与教堂
  132 昔日北京大观
  133 北京特产风味指南
  134 中国的老字号 上册
  135 中国的老字号 下册
  136 神州轶闻录
  137 老北京的风情
  138 北京史苑 第三辑
  139 话说北京
  140 老北京人的生活
  141 基督教与北京教堂文化
  142 北京特味食品老店
  143 全国公共图书馆概况
  144 中国教育群英谱
  145 中国教育群英谱
  146 北京庙会旧俗
  147 中国省市图书馆概况
  148 特色图书馆论
  149 故都三百六十行
  150 北京文史资料精华 文苑撷英
  151 老北京的生活
  152 清代王爷坟
  153 墨林史话
  154 外八庙碑文注译
  155 避暑山庄碑文释译
  156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
  157 夕阳刍稿
  158 北京地名典
  159 北京漫步老街
  160 趣谈老北京
  161 中华世纪行
  162 解放战争时期 北平第二条战线的文化斗争
  163 京城胡同留真
  164 京城琐谈 街巷 戏园
  165 京城琐谈 陵墓 园林
  166 故宫
  167 故宫钟表馆导引
  168 故宫导引
  169 故宫珍宝
  170 北京风光
  171 北京十大名胜
  172 北京博物馆年鉴 1912-1987
  173 北京博物馆年鉴 1988-1991
  174 北京博物馆年鉴 1992-1994
  175 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176 北京传统节令风俗和歌舞
  177 清代皇帝像
  178 清代后妃像
  179 清东陵史话
  180 清代院画
  181 首都名院名医
  182 雍和宫Palace of Harmony
  183 宫女谈往录
  184 清宫史丛书 塞外汗王宫
  185 滋补菜肴200例
  186 实用艺术菜谱大全
  187 珍珠史话
  188 成功者的思维
  189 明清皇室
  190 博物馆藏品保管
  191 城市区街经济的开拓与发展
  192 真情曲
  193 佛教与北京寺庙文化
  194 欣欣向荣的北京
  195 今日世界妇女
  196 党建优秀论文选
  197 逊清皇室轶事
  198 光绪顺天府志 第一册—第十六册
  199 书目答问补正
  200 明清稀见史籍叙录
  201 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索引
  202 著者别号书录考
  203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 上 增补本
  204 千字文综述
  205 同名异书汇录
  206 同书异名汇录 上
  207 同书异名汇录 下
  208 北京市情讲座
  209 中国劳动服务公司
  210 十年回顾——十九城区工商局长座谈会创立十周年纪念 (1985——1994)
  211 知行集
  1 北京五中建校六十周年纪念册 1928-1988
  2 北京五十四中建校四十周年纪念册 1955-1995
  3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校庆纪念 1864-1955-1995
  4 北京第二十七中学(孔德学校)北京第一六九中学(延安中学)建校八十周年纪念 1917-1997
  5 美哉壮哉我育英 北京二十五中建校一百二十六周年纪念 1864-1990
  6 燕京大学建筑一览
  7 中央戏剧学院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8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纪念画册 CAMS PUMC commemorative pictorial
  9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纪念画册 1956-1996 1917-1997
  10 中央戏剧学院
  11 北京国子监
  12 北京市东城区成人教育沿革 1949-1995
  13 十年回顾——北京市东城区成人教育巡礼
  14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5 北京市历史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1960-1990
  16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年刊 1995
  17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年刊 1996
  18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年刊 1994
  19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年刊 1993
  20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年刊 1990
  21 同仁奖 九七香港回归征文汇编
  22 北京地安门中学九十周年校庆纪念册 1902-1992
  23 北京二中校庆纪念册
  24 东城区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文件选编
  25 东城区教育局教研科研中心德育研究室成立十周年 1983-1993
  26 东城区教育学会第七届年会“桃李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 优秀论文选
  27 北京东城教育学会十周年纪念集
  28 关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 自查报告
  29 北京东城教育资料汇编
  30 前进中的东城普教事业
  31 沃土育新苗
  32 前进中的东教十年
  33 论素质教育
  34 ’97北京科技周活动指南
  35 纪念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四十周年 1952-1992
  36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之友联谊会纪念册
  37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四十五周年纪念专刊1952-1997
  38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介
  39 古都翰香
  40 革命诗抄
  41 茅盾研究
  42 东城区体育志
  43 中英对照餐厅服务常用语
  44 东城体育四十年 1958-1998
  45 东城医药 合订本
  46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简介
  47 中山公园
  48 文丞相祠简介
  49 文天祥祠材料
  50 北京钟鼓楼资料汇编
  51 钟鼓楼
  52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1997年鉴
  53 东城区医药资料汇编
  54 医林新秀
  55 北京中医医院
  56 北京协和医院
  57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96
  58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95
  59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年鉴 1994
  60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年鉴1993
  61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92
  62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91
  63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90
  64 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 年鉴 1989
  65 东城区计划生育工作资料汇编
  66 北京概要
  67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论文与著作题录汇编1991-1995
  68 中华书局图书要录
  69 北京商业
  70 东城区园林绿化四十年
  71 研究与实践
  72 (正)北京市情讲座
  73 东城地方革命史话
  74 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街道简史
  75 北京风光集
  76 茅盾简介
  77 体育工作资料汇编
  78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一辑
  79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二辑
  80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三辑
  81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四辑
  82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五辑
  83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六辑
  84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七辑
  85 北京市东城区文史资料选编 第八辑
  86 首都图书馆 捌拾年 1913-1993
  87 北京文化史资料选集 首都图书馆馆史
  88 首都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事业
  89 首都图书馆 北京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90 赤子忠魂千古留
  91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论文集
  92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
  93 活跃的社区文化细胞——记北京东城区群众性文艺组织
  94 东城明珠
  95 当代北京人民保险
  96 北京新东安市场
  97 庆祝北京市百货大楼成立四十周年
  98 红都志稿
  99 东城区文化馆资料汇编
  100 东城区文化巡礼
  101 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集1996年度
  102 北京市东城区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集1995年度
  103 北京市东城区投资指南
  104 《`96中国经济——北京》总第7期待
  105 北京市东城区招商引资项目手册
  106 北京投资指南
  107 北京市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108 北京市东城区投资环境介绍(1992)
  109 北京市东城区投资环境介绍
  110 北京市东城区招商引资项目册1996
  111 中国对外开放Open China
  112 精神文明建设材料汇编
  113 各类案件典型案例选编
  114 东城区人民法院大事记
  115 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资料汇编(二)
  116 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资料汇编(一)
  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解案例选编
  118 保护消费者权益手册
  119 工商法规讲义
  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案
  121 北京市东城区“三五”普法资料汇编
  122 北京市东城区“二五”普法资料汇编
  123 外经、外贸、外事活动礼仪须知手册
  124 澳门回归祖国大型展览会刊
  125 东城群英谱
  126 景山街道文明市民学校教材
  127 爱国 敬业 奉献
  128 魂系千秋业
  129 魂系千秋业
  130 魂系千秋业
  131 “东城区青年文明讲师团”讲座教材汇编
  132 劳模风采录
  133 东城区老干部读书会论文选
  134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选编(1988——1998)
  135 东城区委理论学习参考 1990(1-4期)
  136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8
  137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7
  138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6
  139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5
  140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4
  141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3
  142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2
  143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1
  144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90
  145 东城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通讯 1989
  146 东城区职工

从北京西北的紫竹院朝北走,沿途都是学校,绵延数十公里,甚至于公共汽车的站名也是以学校命名的。一路上,肩挎书包的学子行色匆匆,这里就是与剑桥、牛津齐名的大学城、中国的未来之所在。

大学城的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当时清朝的光绪皇帝下令成立了中国的第一所现代大学—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的前身,这所高等学校的结构都是西方化的,共设置了德、法、文、农、工、商等学科。后来,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70多所大学陆陆续续地建了起来,形成了今天的大学城规模。

从辛亥革命,到随后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变革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大学城环境优美、风光旖旎,到这里走走,您可以更好地感受北京这个帝王之都的文化底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