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信条宣传片:谁是第一位被誉为“国士无双”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2 21:17:22

《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讲的是韩信。意为,一众将领均容易得到,可若要到达韩信的境界,举国上下也只有一人。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92.htm

韩信

韩信

韩信
韩信“亡楚归汉”是在刘邦入汉中之时,这是楚强汉弱比较明显的时候,韩信这个时候选择归汉,一方面是固然觉得自己在项羽军中前途渺茫,另一方面不得不说是其对双方(及各方)的形势有清晰的判断,这在韩信拜将后与刘邦的一番对话中可见一斑。《高祖本纪》里在刘邦入汉中时有这么一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我想那数万人中一定也有如韩信一般境遇的人。这个细节反映了其实在楚汉之间的力量对比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的悬殊,很多人当时在潜意识里肯定是认识到了刘邦的潜力与优势,否则这么多人,包括韩信,岂不是拿自己的后半生开玩笑?

一个人气数差的时候要多倒霉就有多倒霉,韩信从项羽那边刚跑到刘邦这边没多久,还没展现一下他的才能就“坐法当斩”,那时的法是很繁杂的,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坐法。当天跟韩信一起处斩的已经斩了十三个,下面第十四个就轮到韩信了,要死的韩信心还是很傲的,临到砍头了“乃仰视”,刚好看到了夏侯婴,并不是韩信认识夏侯婴这个人,可能是韩信看看监斩的这家伙可能有些来头,或是有识人之器,想想自己就这样死了真的是不甘心,于是喊出了“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韩信这一宝最后是押对了,夏侯婴这个人还是有点份量的,二人交谈了一下,夏侯婴当即发现韩信是人才(至于才有多大,夏侯婴探不出来),就跟刘邦推荐去了,最后拜韩信为治粟都尉。大难不死啊。

治粟都尉当然不是韩信追求的目标,但到了这一步就有了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了,比如跟萧何这种人就有比较多的时间接触,以前应该是不太可能的。萧何的地位当然是夏侯婴不能比,而且其识人之器也是要高人一筹的,萧何谓韩信是“国士无双”,这是非常之高的评价了。光评价是没有用的,韩信是要派用场的,但当时刘邦入汉中时事情有点千头万绪,萧何对于荐韩信这件事呢就放一放了,因为那时还不到用韩信的时机。

萧何可以等,可韩信不能等呀,韩信看看跟萧何谈过好几次了,萧何应该也向刘邦推荐过了,在这里好象也无法得到重用。从楚军郞中到汉军都尉费了这么多的周折,中间差点连命都陪上了,目前这种的结局韩信当然是很不满意的,所以就跑掉了,此处不用人,自有用人处,由此引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最后韩信否极泰来,刘邦在萧何建议下升坛拜韩信为大将。

回答完毕

大家都说韩信,那就应该对了。
如果大家在电脑里玩过台湾出的电脑麻将游戏应该知道其中一种算番的牌型叫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是13张麻将的一种牌型,在香港麻将则称为十三幺,国士无双牌型的的组成为东,西,南,北,中,发,白,一万,九万,一索,九索,一筒,九筒,若持有这13张牌, 则听的牌为这13张的任何一张,该牌型除了胡牌状态外,没有任何成双的对子,所以也叫“国士无双”。
以上纯粹为给大家长长知识,见笑。

肯定是韩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