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生产厂家:鸟类是否是恐龙的衍生生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9 07:46:37

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对古生物的分类多集中在从形态学的角度通过寻找宏观形态之间的差异来进行不同生物种类的划分。
因此,有关恐龙和鸟的定义也是依据宏观形态所反应出来的特征来描述的,“恐龙”是具有三射式和四射式腰带(骨盆)的蜥臀目和鸟臀目的两个目的总称,凡是具备这类特征的初龙类爬行动物就被列入恐龙类的范畴之中。同样,作为鸟类,直观的评判标准则是指继始祖鸟以后出现的长有羽毛的能飞翔的脊椎动物及其后裔。那么,以此特征为标准来判别生物类别时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是否能跟生物物种本身在演化时表现的特征相吻合一致,特别是对于古生物化石的微观特征了解还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依据宏观形态来拟定生物演化过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划分生物本身所属类别等,似乎成了天经地仪的理论和手段,同时,也足以发现宏观鉴定的重要性。
但从生物进化理论来解释的话,生物的整个进化线索不是简单的孤立的,而是环环紧扣、密不可分的,位于一条进化主线上的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不同的生物之间存在进化的中间过度类型,这种类型的生物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不仅保留着前者生物的一些特征,同时还具有后来衍生生物的一些进步特征,通过这类生物来谱写生物的进化史。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全世界的古生物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在中国辽宁的西部出土了珍贵的脊椎动物化石群枣热河生物群,这个生物群类型复杂、种类齐全,而其中就有众说纷纭的似鸟似龙的化石,起初,这件标本是由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季强博士进行研究的化石负模(仅是骨骼化石的印迹以及少量保留的化石),被认为是长有“羽毛”的较德国德始祖鸟更加原始的鸟类,并命名为“中华龙鸟”,因为化石的产出层位接近与始祖鸟,而且形态又特别相似与恐龙,并且保留了当时认为是羽毛的珍贵特征,真是这样的话,在教科书上已经统治了100多年的最古老的、作为鸟类祖先的始祖鸟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所以,这一发现是举世惊人的、令世人刮目相看的。
其后不久,作为化石的另一半又出现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该所的专家鉴定后确认为恐龙,由于古生物的命名优先原则,也未对该名称作更改,但称为“中华鸟龙”似乎更为恰当、合适。两家的争议主要是:这块化石的外围靠近骨骼处的似毛发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羽毛”,这是首先要明白的事实。认为是鸟的,力争坚持承认是“羽毛”,但多数专家又对此有些怀疑,觉得还没有形成羽毛的结构,只是一些微绒毛,怎么能称为羽毛。用专家的话表述就是:再怎么说也改变不了形态清楚的恐龙的结构,有专业基础的一看便可知是恐龙。消息越传越大,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后来对化石的采集层位作了取样测年,结果是距今1.246亿年,那么产化石的义县组的时代应该是白垩纪的早期,从时代上分析也不可能成为鸟的祖先,即便是鸟,也决不可能是其老祖先,因为始祖鸟的时代是距今1.4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而传统的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划分界限的时间是1.44亿年,于是“中华龙鸟”是鸟类祖先的说法被提出质疑。这种现象正如猿是人类的祖先(确切地说,南猿是人类的直接祖先),在今天,我们不是还可以看见和我们共存的类人猿吗?对此,我们不会说它是我们的祖先,不然祖先怎能和进步的后代共存呢?只能说是猿这一大类中的一支在进化过程中成为人。 实际上,早在130年前,达尔文“进化论”的支持者之一枣赫胥黎就提出了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的观点,曾在一段时期,这种学术观点未被接受,但进入本世纪的后几十年里,这种说法几乎被同行们默认了,因此,通过“中华龙鸟”这件标本,体现了作为恐龙和鸟类之间存在的极其相似的特征以及微妙的差异,进一步支持了“鸟类的恐龙起源说”的观点。不仅如此,在中国的辽西还先后发掘出了原始始祖鸟、意外北票龙、尾羽鸟等带有羽毛的恐龙,进一步说明了长有羽毛的脊椎动物不一定专指鸟,恐龙也具有这一特点。关于“中华龙鸟”到底是龙还是鸟的争论,现在也该停歇了,是恐龙必定无疑,关键是对恐龙进化到鸟类又提供了证据,如果说鸟类是由恐龙直接进化过来的,那么,又一个全新的理论将要诞生:恐龙并没有绝灭。现在飞翔在蓝天上的鸟类就是未灭恐龙的后代!

发现恐龙新种,填补鸟类“恐龙起源说”时间缺口

一些体型较小的兽脚类恐龙,笨拙地爬上树,随着时间的推移,脚的结构开始适应树上的生活,前肢的功能也变为飞行的器官,同时手指的利爪渐渐褪去……恐龙进化成了原始的鸟类。
这样的图景曾无数次出现在古生物学家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之中。但是长久以来这个猜想却有一个巨大的漏洞。

鸟类的祖先是恐龙,这一对鸟类起源的猜想有着为数不少的解剖学证据。然而,化石记录中却有一个令人困惑的“时间缺口”: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始祖鸟的化石年代要早于和其关系最亲密的恐龙化石的年代,爷爷怎么比孙子还晚呢?

近日,美国古生物学家公布了一种始祖鸟同时代的其恐龙近亲的化石,补上了这一“年代缺口”,10月21日世界权威学术杂志《科学》登载了这一消息。

新种恐龙填补年代缺口

10月20日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召开的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古生物学家公布了一种与始祖鸟同时代又与其关系亲密的恐龙新种。该恐龙生长于晚侏罗世,距今已有1.5亿年的历史,属于手盗龙的一种,伤齿龙,据发现人员称这是目前发现的与鸟类关系最为亲密的最古老化石。

2000年,美国怀俄明恐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于怀俄明州东部的晚侏罗世岩层中发现了一具化石。它的骨骼非常纤细,研究人员威廉·沃尔(WilliamWahl)花了数年时间才将这具化石修复完毕。

研究人员斯科特·哈特曼(ScottHartman)称这具恐龙的骨架中有60%的骨骼保存完好,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头骨,他便是根据该化石颚骨下的一条凹槽以及其他几个特征,判断这种恐龙属于手盗龙的一种。

新种恐龙的发现在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古生物学家们称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曾面临的最大困境便是“年代缺口”,这一发现则填补了这一空缺。

鸟类起源曾有三种学说

1861年,始祖鸟(Archaeopteryx)化石在德国被首次发现。始祖鸟生活在晚侏罗世,距今大约1亿5千万年,身披现代鸟类羽毛,在骨骼特征上和爬行动物几无两样。

从晚侏罗世开始的鸟类演化历史持续了1亿5千万年。迄今为止,晚侏罗世的鸟类化石只有始祖鸟一种,因而是最知名的化石种类之一。而始祖鸟作为鸟类的始祖,也成为科学家破解中生代地球演化的一个突破口。其中关于原始鸟类起源的猜想更是重要的一环,并形成了众多学派。但真正在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说主要有三种:槽齿类起源说,鳄类起源说和恐龙起源说。

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员介绍,第一种假说是由南非著名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布鲁姆(RobertBroom)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鸟类起源于一类原始的槽齿类爬行动物,该爬行动物主要出现在三叠纪时期。由于其年代较恐龙还早,被认为不仅是鸟类而且是包括恐龙在内的多数爬行动物的祖先。

“罗伯特的理由就是翼龙和兽脚类恐龙都太特化,不可能是鸟类直接的祖先,行进在各自进化道路上的恐龙和鸟类形成的有些特征已具有不可逆转性。这一观点在20世纪盛行了近半个世纪。”第二种假说出现得较晚,是英国学者亚历克·沃克(Alick D.Walker)在1972年提出的。

他认为,鸟类和鳄类组成一个单系类群,因此这一假说也常被称为“鸟类的鳄类起源假说”。“不过这一假说提出十多年后,沃克本人就于1985年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转而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周忠和解释,第二种假说没有第一、第三种假说的影响大。

“至于第三种假说则有着曲折的历史,”周忠和表示这一假说尽管很早就被提出,且现在已成为一种主流说法,但中间过程却颇具喜剧色彩。它最早是由赫胥黎于19世纪中叶提出,在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到了1927年便销声匿迹,被槽齿类起源说取代。一直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才由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的恐龙学家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教授重新提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影响日益扩大,逐步成为当今的主流学派。目前,多数学者已经接受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并认为鸟类是从兽脚类恐龙的一支———小型个体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化石软肋”限制“恐龙起源说”发展

始祖鸟的骨骼特征———例如它的尾骨、脚爪和牙齿———与一种肉食性恐龙手盗龙类很相似,正是这一点让许多古生物学家倾向性地认为鸟类起源于恐龙。而近年来古生物学家们运用解剖学分析,更将眼光锁在了手盗龙中的驰龙和伤齿龙类,认为它们和鸟的关系可能最接近。

“在对驰龙类恐龙和鸟类进行的骨骼形态对比研究中,驰龙和伤齿龙的手与鸟类的翅膀相似,而更多谱系关系的分析得出两者骨骼结构类似,”周忠和表示,这些实验成果都证实了它们和鸟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但长久以来,萦绕在古生物学家头脑中的也有一个困惑,那便是尽管解剖学已提供了充沛的证据,“年代缺口”却让反对者的声音听上去也有理有据。

始祖鸟有约1.5亿年历史,然而在岩层中发现的与始祖鸟关系最近的手盗龙化石,即便是最古老的也只有1.25亿年的历史。古生物学家由此推断,这些手盗龙可能还有一些更古老的“亲戚”,它们才是始祖鸟和所有其他鸟类的“始祖”。

“不过,这只是持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学者们的一种假设,此前一直没有化石的发现,从而反对声不断,他们普遍认为爷爷(与始祖鸟关系最近的恐龙)怎么可能会比孙子(始祖鸟)还晚出呢?”周忠和的同事汪筱林表示,反对者们将矛盾主要聚焦在了年代的差异上,他们认为已知和鸟类最相似的恐龙都出现得太晚,身体形态,包括生活习性都已固化,不可能再进化为鸟类,这也成为反对者最有力的攻击武器。

“最近发现的恐龙化石无疑会给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带来更多的证据,”周忠和表示,毕竟“年代缺口”是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次公布的是迄今为止与鸟类关系最亲密的恐龙化石,它属于驰龙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与始祖鸟同时代,这便填补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中的“时间缺口”。判断动物的起源有两个立足点,一是骨骼形态,二是年代推算,“现在,两个侧重点都有了较为可靠的证明。”

长羽毛的恐龙提供佐证

相伴美国古生物学家的发现,近期,古生物学者在阿根廷内格罗河省挖掘出一具几乎保存完整的新物种恐龙化石,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

这一新恐龙被命名为阿根廷鹫龙,距今9000万年。是一种小型肉食性恐龙,其外形与火鸡一般大小,长着长长的尾巴,研究人员强调阿根廷鹫龙长有羽毛,将给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新的证据。

对此,汪筱林表示,发现长有羽毛的恐龙确实会给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提供新的佐证。而在此之前,中国辽西已发现了大量长羽毛的恐龙,比如说顾氏小盗龙、中国千禧龙等多具“鸟龙”化石。

“科学界对该学说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汪筱林表示自奥斯特罗姆教授提出恐龙也应该长有羽毛的设想始,便为该假说的研究开创了一个突破口。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奥斯特罗姆教授就大胆推测,由于恐龙和鸟类的关系如此接近,至少在某些恐龙的身体上可能长有羽毛。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很多长羽毛的恐龙,首次证实了这个大胆的假设,并从一侧面表明了鸟类与恐龙的亲缘关系。

这一突破从中华龙鸟开始,它的背部从头到尾长着细丝状的皮肤衍生物,它的发现第一次向人们展现了带羽毛恐龙的真实存在。但中华龙鸟所具有的毛状物,和真正的鸟类羽毛还不一样,尚不具有现代羽毛所特有的羽轴和分支结构。

“在辽西也发现过奔跑的恐龙,它的身体上也出现了原始的羽毛,这便表明了羽毛的最初出现和鸟类的飞行没有必然的联系。羽毛的最初功能可能是为了调节体温,或者是吸引异性。到鸟类,羽毛与飞行联系到了一起,则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正在美国的徐星教授告诉记者,中国曾给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带来了突破性的发现,而近期两具新恐龙化石的发现,则将使这一学说朝着更完备的方向发展。

■例释鸟类进化

始祖鸟:已知最早、最原始的鸟。距今1.5亿年。

原始热河鸟:发现于2002年,生长在白垩纪。其原始性仅次于始祖鸟,代表了鸟类早期演化的一个更加古老的祖先类型。热河鸟是惟一保留了爬行动物祖先长的骨干尾巴的鸟类。

孔子鸟:现生的鸟类全都没有牙齿,它们靠鸟喙取食。但在远古的中生代,大多数的鸟类却还没有这一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嘴中的牙齿。

1995年命名的孔子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喙的鸟类。

反鸟:是中生代种类和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的鸟类类群。我国发现的中生代鸟类中,大多数种类都可以归入这一类群。包括中国鸟、华夏鸟、波罗赤鸟、始反鸟、原羽鸟和长翼鸟等等。

今鸟类:包括所有现存鸟类在内的具有进步飞行特征的鸟类的统称。它们不仅具有加长的胸骨,而且龙骨高而发达。在其他与飞行有关的结构上都和现代鸟类差异甚小。

反鸟和今鸟虽然不是现代鸟类直接的祖先,但代表了向现代鸟类方向进化的主干。

发现恐龙新种,填补鸟类“恐龙起源说”时间缺口

一些体型较小的兽脚类恐龙,笨拙地爬上树,随着时间的推移,脚的结构开始适应树上的生活,前肢的功能也变为飞行的器官,同时手指的利爪渐渐褪去……恐龙进化成了原始的鸟类。
这样的图景曾无数次出现在古生物学家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之中。但是长久以来这个猜想却有一个巨大的漏洞。

鸟类的祖先是恐龙,这一对鸟类起源的猜想有着为数不少的解剖学证据。然而,化石记录中却有一个令人困惑的“时间缺口”: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始祖鸟的化石年代要早于和其关系最亲密的恐龙化石的年代,爷爷怎么比孙子还晚呢?

近日,美国古生物学家公布了一种始祖鸟同时代的其恐龙近亲的化石,补上了这一“年代缺口”,10月21日世界权威学术杂志《科学》登载了这一消息。

新种恐龙填补年代缺口

10月20日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召开的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古生物学家公布了一种与始祖鸟同时代又与其关系亲密的恐龙新种。该恐龙生长于晚侏罗世,距今已有1.5亿年的历史,属于手盗龙的一种,伤齿龙,据发现人员称这是目前发现的与鸟类关系最为亲密的最古老化石。

2000年,美国怀俄明恐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于怀俄明州东部的晚侏罗世岩层中发现了一具化石。它的骨骼非常纤细,研究人员威廉·沃尔(WilliamWahl)花了数年时间才将这具化石修复完毕。

研究人员斯科特·哈特曼(ScottHartman)称这具恐龙的骨架中有60%的骨骼保存完好,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头骨,他便是根据该化石颚骨下的一条凹槽以及其他几个特征,判断这种恐龙属于手盗龙的一种。

新种恐龙的发现在古脊椎动物学会年会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古生物学家们称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曾面临的最大困境便是“年代缺口”,这一发现则填补了这一空缺。

鸟类起源曾有三种学说

1861年,始祖鸟(Archaeopteryx)化石在德国被首次发现。始祖鸟生活在晚侏罗世,距今大约1亿5千万年,身披现代鸟类羽毛,在骨骼特征上和爬行动物几无两样。

从晚侏罗世开始的鸟类演化历史持续了1亿5千万年。迄今为止,晚侏罗世的鸟类化石只有始祖鸟一种,因而是最知名的化石种类之一。而始祖鸟作为鸟类的始祖,也成为科学家破解中生代地球演化的一个突破口。其中关于原始鸟类起源的猜想更是重要的一环,并形成了众多学派。但真正在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说主要有三种:槽齿类起源说,鳄类起源说和恐龙起源说。

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研究员介绍,第一种假说是由南非著名古生物学家罗伯特·布鲁姆(RobertBroom)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鸟类起源于一类原始的槽齿类爬行动物,该爬行动物主要出现在三叠纪时期。由于其年代较恐龙还早,被认为不仅是鸟类而且是包括恐龙在内的多数爬行动物的祖先。

“罗伯特的理由就是翼龙和兽脚类恐龙都太特化,不可能是鸟类直接的祖先,行进在各自进化道路上的恐龙和鸟类形成的有些特征已具有不可逆转性。这一观点在20世纪盛行了近半个世纪。”第二种假说出现得较晚,是英国学者亚历克·沃克(Alick D.Walker)在1972年提出的。

他认为,鸟类和鳄类组成一个单系类群,因此这一假说也常被称为“鸟类的鳄类起源假说”。“不过这一假说提出十多年后,沃克本人就于1985年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转而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周忠和解释,第二种假说没有第一、第三种假说的影响大。

“至于第三种假说则有着曲折的历史,”周忠和表示这一假说尽管很早就被提出,且现在已成为一种主流说法,但中间过程却颇具喜剧色彩。它最早是由赫胥黎于19世纪中叶提出,在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到了1927年便销声匿迹,被槽齿类起源说取代。一直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才由美国耶鲁大学著名的恐龙学家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教授重新提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影响日益扩大,逐步成为当今的主流学派。目前,多数学者已经接受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观点,并认为鸟类是从兽脚类恐龙的一支———小型个体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化石软肋”限制“恐龙起源说”发展

始祖鸟的骨骼特征———例如它的尾骨、脚爪和牙齿———与一种肉食性恐龙手盗龙类很相似,正是这一点让许多古生物学家倾向性地认为鸟类起源于恐龙。而近年来古生物学家们运用解剖学分析,更将眼光锁在了手盗龙中的驰龙和伤齿龙类,认为它们和鸟的关系可能最接近。

“在对驰龙类恐龙和鸟类进行的骨骼形态对比研究中,驰龙和伤齿龙的手与鸟类的翅膀相似,而更多谱系关系的分析得出两者骨骼结构类似,”周忠和表示,这些实验成果都证实了它们和鸟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但长久以来,萦绕在古生物学家头脑中的也有一个困惑,那便是尽管解剖学已提供了充沛的证据,“年代缺口”却让反对者的声音听上去也有理有据。

始祖鸟有约1.5亿年历史,然而在岩层中发现的与始祖鸟关系最近的手盗龙化石,即便是最古老的也只有1.25亿年的历史。古生物学家由此推断,这些手盗龙可能还有一些更古老的“亲戚”,它们才是始祖鸟和所有其他鸟类的“始祖”。

“不过,这只是持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学者们的一种假设,此前一直没有化石的发现,从而反对声不断,他们普遍认为爷爷(与始祖鸟关系最近的恐龙)怎么可能会比孙子(始祖鸟)还晚出呢?”周忠和的同事汪筱林表示,反对者们将矛盾主要聚焦在了年代的差异上,他们认为已知和鸟类最相似的恐龙都出现得太晚,身体形态,包括生活习性都已固化,不可能再进化为鸟类,这也成为反对者最有力的攻击武器。

“最近发现的恐龙化石无疑会给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带来更多的证据,”周忠和表示,毕竟“年代缺口”是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次公布的是迄今为止与鸟类关系最亲密的恐龙化石,它属于驰龙类;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它与始祖鸟同时代,这便填补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中的“时间缺口”。判断动物的起源有两个立足点,一是骨骼形态,二是年代推算,“现在,两个侧重点都有了较为可靠的证明。”

长羽毛的恐龙提供佐证

相伴美国古生物学家的发现,近期,古生物学者在阿根廷内格罗河省挖掘出一具几乎保存完整的新物种恐龙化石,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

这一新恐龙被命名为阿根廷鹫龙,距今9000万年。是一种小型肉食性恐龙,其外形与火鸡一般大小,长着长长的尾巴,研究人员强调阿根廷鹫龙长有羽毛,将给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新的证据。

对此,汪筱林表示,发现长有羽毛的恐龙确实会给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提供新的佐证。而在此之前,中国辽西已发现了大量长羽毛的恐龙,比如说顾氏小盗龙、中国千禧龙等多具“鸟龙”化石。

“科学界对该学说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汪筱林表示自奥斯特罗姆教授提出恐龙也应该长有羽毛的设想始,便为该假说的研究开创了一个突破口。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奥斯特罗姆教授就大胆推测,由于恐龙和鸟类的关系如此接近,至少在某些恐龙的身体上可能长有羽毛。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了很多长羽毛的恐龙,首次证实了这个大胆的假设,并从一侧面表明了鸟类与恐龙的亲缘关系。

这一突破从中华龙鸟开始,它的背部从头到尾长着细丝状的皮肤衍生物,它的发现第一次向人们展现了带羽毛恐龙的真实存在。但中华龙鸟所具有的毛状物,和真正的鸟类羽毛还不一样,尚不具有现代羽毛所特有的羽轴和分支结构。

“在辽西也发现过奔跑的恐龙,它的身体上也出现了原始的羽毛,这便表明了羽毛的最初出现和鸟类的飞行没有必然的联系。羽毛的最初功能可能是为了调节体温,或者是吸引异性。到鸟类,羽毛与飞行联系到了一起,则是自然演化的结果”正在美国的徐星教授告诉记者,中国曾给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带来了突破性的发现,而近期两具新恐龙化石的发现,则将使这一学说朝着更完备的方向发展。

■例释鸟类进化

始祖鸟:已知最早、最原始的鸟。距今1.5亿年。

原始热河鸟:发现于2002年,生长在白垩纪。其原始性仅次于始祖鸟,代表了鸟类早期演化的一个更加古老的祖先类型。热河鸟是惟一保留了爬行动物祖先长的骨干尾巴的鸟类。

孔子鸟:现生的鸟类全都没有牙齿,它们靠鸟喙取食。但在远古的中生代,大多数的鸟类却还没有这一结构,取而代之的是嘴中的牙齿。

1995年命名的孔子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喙的鸟类。

反鸟:是中生代种类和数量最丰富、分布最广的鸟类类群。我国发现的中生代鸟类中,大多数种类都可以归入这一类群。包括中国鸟、华夏鸟、波罗赤鸟、始反鸟、原羽鸟和长翼鸟等等。

今鸟类:包括所有现存鸟类在内的具有进步飞行特征的鸟类的统称。它们不仅具有加长的胸骨,而且龙骨高而发达。在其他与飞行有关的结构上都和现代鸟类差异甚小。

反鸟和今鸟虽然不是现代鸟类直接的祖先,但代表了向现代鸟类方向进化的主干。

鸟的鼻祖是由我国的季强博士发现的"中华龙鸟".反鸟和今鸟虽然不是现代鸟类直接的祖先,但代表了向现代鸟类方向进化的主干。
所以是的。

当然是
为了适应环境,一部分体形较小的恐龙前肢逐渐进化成翼,并可以短时间滑行。慢慢的,这部分“恐龙”的后代胸腔等都发生了变化,比如骨头变成空的,体形成流线型等等。
不过这只是说鸟是由恐龙进化而来,至于你所说的“衍生生物”,恕我见识不多,实在不懂这个“衍生生物”是个什么概念,只能这样给你解释了

不是,鸟类是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恐龙是爬行动物,但鸟类的祖先不一定是恐龙,只是鸟类在进化过程中有象恐龙的地方,生物进化是千万年才进化来的,就象人和猩猩,虽然有共同的祖先,但毕竟不是一回事,

吃圣诞大餐引发了恐龙与鸟的亲缘恩怨, 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带毛的恐龙。

第五届古鸟类与进化国际大会与辽西热河动物群研讨会今年将在北京召开,必将涉及这一重大课题。

19世纪60年代英国的进化论者赫胥黎(T.H.Huxley)在一次圣诞晚宴中,猛然发现他吃剩的火鸡骨头与他正在研究的肉食性恐龙巨齿龙的骨头非常相似,于是他在1870年提出了鸟类与肉食性恐龙有亲缘关系。这一理论立即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至今已争论了130年,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带毛的恐龙。

这场争论可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得见分晓,现在中国已发现了五种带毛的恐龙

从1996年至1999年,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市四合屯的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距今1.4亿年至1.2亿年)的地层中陆续发现了五种带毛的恐龙,它们是:

(1)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

(2)北票龙(Beipiaosaurus)

(3)尾羽鸟(Caudipteryx)

(4)原始祖鸟(Protarchaeopteryx)

(5)原始盗龙(Archaeoraptor)

无独有偶,在蒙古国也发现了带毛的未定名的窃蛋龙(Oviratorosaur),在美国也找到了小盗龙(Bambiraptor),甚至有些专家认为霸王龙在年轻时也是带毛的。这些恐龙的共同特征是:有些骨骼像鸟,有利爪,跑的很快,都有羽毛和孵卵行为,都不会飞。

带毛恐龙的发现,改变了过去认为只有鸟类才有羽毛的看法,因为许多鸟类的特征在肉食性恐龙身上也有发现,因此不少恐龙专家支持鸟类是恐龙的后代。但近年来杜氏孔子鸟的发现,更使一些鸟类专家否认鸟类是由恐龙进化来的。第五届古鸟类与进化国际大会与辽西热河动物群研讨会今年将在北京召开,必将涉及这一重大课题。

龙鸟恩怨何时了,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来源于陶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