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麻吕下载:总督和提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7 08:37:39
我才这资料里好象看到提督是从一品,总督是正二品。可是我在《李卫当官》里好象提督要听总督的。
怎么回事????

早些时候,说过总督,有朋友问,那提督又是什么?如有兴趣,我们另说提督。为方便说明,把清朝地方官作些比较。

从一品官:将军 都统 总督 提督
正二品官:副都统 巡抚 总兵
从二品官:布政使 副将
正三品官:城守尉 按察使 参将

将军、都统一栏是八旗兵,严格来说不属地方编制。清朝的地方军是汉兵,因汉兵用八旗之外的绿色旗,所以称为绿营兵。各省统率绿营兵的就是提督,"掌一省军权的官",可比方为"省军区司令"。总兵、副将……是绿营兵各级职衔。各省绿营兵均归总督、巡抚节制,但提督官位比巡抚高一级,与加尚书衔之总督官衔相同。提督与总督、巡抚并称"封疆大吏"。军队的官阶比地方高,似乎自古如此,所以清朝在不驻总督的省份常由巡抚兼任提督。

在各省提督之外,清朝专设了福建、广东、长江三个水师提督。并有江南、湖南、浙江三个地方兼辖水陆提督。我们香山(中山)清朝驻军是广东水师提督所辖的香山协(相当旅),长官为副将,从二品官。香山县长官(知县)才是七品官,而按清制香山协编制七品官以上可有十六个之多。

林则徐禁烟倚重的将领是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关在林的指挥之下收缴鸦片,捉拿驱逐奸商,整饬海防,积极备战。关亲往虎门驻扎,取得珠江口前哨战的多次胜利,使英国人的阴谋屡屡不能得逞。林则徐被革职之后,关天培仍尽忠职守,坚决反对向英妥协,他把袍甲和战斗中脱落的牙齿装匣托人带交家人,以示精忠报国的决心。最后,孤军无援,"乃决以死守,出私财饷将士",然"身被数十创……殒绝于地……半体焦焉",成为近代抵御外敌侵略以身殉国的第一个"一品大员"。

辛亥革命时,段祺瑞、张勋、陆荣廷等军阀混战的主角均是清廷的提督。段祺瑞因协助袁世凯建立北洋军而冒起,时任江北(安徽)提督。袁世凯窃国身亡之后,段成为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是皖系军阀首领。张勋时任江南(江苏)提督,也是袁世凯的爪牙。张顽抗革命,为表示忠于清廷,其本人及所部均保留辫子,被称为"辫帅"和"辫子军",在民国六年(1917年)7月上演了"清朝复辟"的闹剧。

清末提督的特点是较多行伍甚至绿林出身,投靠朝廷以镇压农民起义或革命运动起家。影视节目常脸谱化把这些人描画成"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大帅"。像绿林出身的陆荣廷,因镇压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有功,官至广西提督。辛亥革命时,陆竟摇身一变,攫取了"反清独立"的广西都督。其后,统治广东、广西,成为桂系军阀首领。陆荣廷之流打着"共和"、"护法"的旗号,实质上热衷扩大势力,争夺地盘,实行军阀割据。孙中山当年就是吃尽这些"清朝旧臣,共和新贵"的苦头。

另一个广西提督龙济光,是中山历史有记载的人物。龙在辛亥革命时已驻军广东,镇压革命不成倒成为袁世凯的爪牙,开始了"龙济光祸粤"。《中山市志》记载:广东人民响应孙中山号召,反袁讨龙。香山人民在任鹤年和林警魂等领导下,从1914年起到1916年6月,以武装起义推翻龙济光在中山的统治。起义军与龙军鏖战于石岐海、马山、西河路诸要隘,牺牲数十人。事后(1927年),旅居南美华侨捐款,在石岐西山建成讨龙阵亡烈士纪念陵园,至今仍存碑记详细记载此段史实。

清朝时香山(中山)也出过提督,可能是南人善水,他们都是水师提督:何定江,小榄人,武进士出身,嘉庆年间授浙江提督;何长清,小榄人,武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授广东水师提督;黄柏年,石岐人,光绪年间授广东水师提督。

总督在清朝多是从一品。提督应该多是从二品,与巡抚平级。

提督
明清武职官名。

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

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其制始于明,但当时并非固定之职官名称,不设员额,亦不常置。至万历时(1573~1620)始为专设之官。清因之。于各省地方额设提督十九人,统帅所属绿营官兵。是一省绿营最高级军官。计有直隶、福建、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各一人;兼辖水陆提督者,江南、浙江各一人;其以巡抚兼提督事看,有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五人。另设外海、内河、长江、福建、广东水师提督各一人。凡水陆提督统辖所属官兵,各就其职掌,分防要地,或游弋巡哨,修整武备,皆受总督节制。各省巡抚兼提督衔的,在清初则是个别,以后逐渐增多,到光绪年间,所有巡抚均兼提督衔,并都加兼理粮饷衔

总督
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又称总制。明代始设,分专务和地方两种。专务总督以所辖专务为职,提督军务为辅。地方总督多因防边或镇压人民而设,以所辖地区军务为主。正统六年(1441)正月,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正统末至景泰初,地方亦多派总督。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两广再设总督后,其职始专,近于定制。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总督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省者 ;总督级别较巡抚高 ,地方总督多由部 院正官中推选。在明代政治中,总督举足轻重,入则为朝廷显官,出则为一方军政之首,故时人称文帅第一重任。总督的作用是,以文臣钳制武臣 ;协调各省 、各镇关系 ;统一事权 ,防止各省、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军事控制权的加强 。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 级长官 ,总管一省或二三省,位在巡抚之上,正二品。清初总督额数及辖区并不固定,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全国设有八个总督 :直隶 、两江 、陕甘、闽浙、两湖(即湖广)、两广、四川、云贵。总督一般均带兵部侍郎 (或尚书) 、右都御史衔 , 其职掌综理军民事务、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为一方面军民高级长官世称封疆大吏。另有漕运及东河、南河总督三员 。 光绪三十二年 (1906),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建行省,改将军为总督,名曰东三省总督。 《清史稿.职官志三》:“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可参看《清史稿.职官志三》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qingshigao/qsg_116.htm

明清 重文轻武 相同品级 武官低文官一级
从一品提督 相当于文官从二品~
而且 总督时假节钺 有生杀之权的 巡抚同~
同时 总督巡抚总领军政大小事务~权责极大

下附清朝品级表
九品十八阶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员.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
从五品 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 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 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武将品级对应的官职
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将军,督统,提督
正二品 副督统,总兵; 从二品 副将
正三品 参将; 从三品 游击
正四品 都司; 从四品 城门领
正五品 守备; 从五品 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卫千总
正七品 把总; 从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 外委把总; 从九品 额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无未入流

总督:是管辖一省或数省军政的地方最高长官。它最初出现于明代,主要负责军务和粮饷,没有固定的职务,也没有固定的品级,时设时撤,由朝迁直接封授。到了清代,总督成了正式的封疆大臣,主要管理民政民刑,下属有副将、参将等。大多数总督是武官,也有文职,但都带过兵,有进功勋。
提督:是清朝的要职,分为两种:一种是提督学政,也称学政、学台,掌学校政令,负责岁、科考试,考察学生的优劣;另一种是军务总兵官,负责一个省的军务。

楼上清代品阶很详细,感谢!

楼上清代品阶很详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