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跑马梁:称乎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2 10:16:23
我觉得古时候的称乎很繁杂,不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让人弄不清楚.
像是猊(霓)下,冕下,我就不知道怎么用的,谁能帮帮我???
咳咳,各位大大不要在网上找点东东来糊弄我啊,我要知道的是猊(霓)下,冕下的意思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一、尊称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
  (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微:微臣
  卑: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这些谦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种情况基本不用了,第二种情况还有部分仍在用.

  三、其它称谓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他称是称呼别人。如称陪伴新娘的女子为“伴娘”,称贵族妇女为“仕女”,“夫人”在古代称诸侯的妻子,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称年老男子为“老丈”,称年轻男子为“郎君”。尊称都属于他称.

不同地方不同叫法比如闽南话 啊吧 啊母 啊爹 啊娘 啊伯 啊姑 啊姆等等
汉族 叔叔 姐姐 阿姨 伯伯姥姥 老爷 舅舅 舅妈 姑姑 姑妈 表弟 妹妹 等等等
我们都是社会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人对我们有不同的称呼。比如,一个男人,他的称谓一定有的是:他是他父亲或母亲的儿子;爷爷或奶奶的孙子;外公或外婆的外孙子。还可能有的称谓是他妻子的丈夫;他儿子或女儿的父亲;他哥哥或姐姐的弟弟;他弟弟或妹妹的哥哥;他哥哥孩子的叔叔或她弟弟孩子的伯父;他姐妹孩子的舅舅;他舅舅或姨妈的外甥;他叔叔伯父姑姑的侄子;他岳父母的女婿;他妻子兄弟姊妹的姐夫或妹夫,反正是七姑八大姨的都能给他一个称谓……
在我懂事以后,自家人的称谓是能分得清的,叫不乱,而有些亲戚邻居的称谓就很难分清了,不是我脑子太乱,而是在农村错综复杂联姻搞得让我分不清。随着年龄的增长,直到后来,我才慢慢地理清了思路,但有时还是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才合适。结婚后,我的妻子也搞不明白我家一些亲戚的称呼法。每当有客人到我家时,她总是很有礼貌地先问人家该怎样称呼。
我家亲戚的称谓好多人都有两种叫法,但一般的都是先按血缘的远近决定怎么称呼,但有时还是按父系的称呼关系为主,母系的为辅,也就是俗话说的“各门各叫”,反正是怎么叫也有道理,乱不了,但外人听得确实如坠云雾,不知其所以然。下面我要举些例子,你可要听清楚了。
例一:我爸爸的本家二哥,可他是我妈妈的亲三姨的丈夫。我妈妈就叫他为姨夫,我称呼他为二大爷(二伯父),我却不能叫他姨姥爷。各门各叫的结果是二大爷家的儿子女儿叫我爸为叔叔,叫妈为四姐,我叫他们为哥哥,姐姐,二大爷家的孙子孙女称呼我妈为奶奶,叫我叔叔。其实我和二大爷家的孙子孙女的血缘关系还是比较近的,八分之一的血缘关系,按母系的称谓,我们是一个辈分上的,但按父系的叫法就是我比他们高出一辈了。
例二:我本家的二哥,可他是我妈妈的一个亲姨表姐的丈夫。我妈妈叫她亲姨姐为大姐,我却叫她为二嫂。因为按照父系的称呼,她是我本家二哥的妻子,她家的孩子叫我妈妈为奶奶,叫我为叔叔,其实按照母系,我们的血缘关系也是八分之一的平辈分。
例三:我姑姑家的表哥和我舅舅家的表哥的关系。从我的角度上是和我平辈的,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姑姑家的表哥见了我舅舅家的表哥要叫舅舅。也许你又搞不明白了,原因是我二舅舅家的二表姐嫁到我姑父的哥哥家,我舅舅家的表哥只好称呼我舅舅家的表哥为舅舅了,我二表姐家的孩子,叫我姑姑家的表哥为哥哥,叫我也称呼为表舅舅。
例四:我大舅舅家的大表姐嫁给了我爸爸的亲二姨家的二姨表哥。双方和我都有血缘关系,但是血缘关系不一样远近,我叫大表姐理所当然为大表姐,而叫大表姐的丈夫为表二伯父。表二伯父叫我爸爸为兄弟,叫我妈则随着大表姐称呼为四姑。二大表姐家的孩子叫我为舅舅,可是按父系的叫法,我还要称呼他们为哥哥、姐姐呢,要是那样的话,我就会叫我大表姐为二伯母,这就讲不通了。
还有,我姑奶奶家的孙女(我的二世表姐),嫁给我姨奶奶家的儿子(我爸爸的姨表弟)等各种情况,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也许你听到这儿就已经糊里糊涂的了。
农村的姻亲就是这样亲上加亲,但是并是不近亲结婚,各种血缘关系的紧密结合,而是为了使家族的利益得到保证。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种关系形成了许许多多得让人搞不明白的称谓。

高明!

好!!!

长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