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檐棒球帽: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4:51:37
对于这两者不是很了解
它们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
它们的代表人物是谁?
它们的画风有和区别?
谢谢了

印象派重视光和色的塑造,是第一个走出画室在阳光下作画的画派,他强调阳光照射下的大自然的景象,追求光和色的变化,而且画面画的比较快,还有速写性质.善于表现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物体.但是却忽略掉了主观性的东西
后印象因此强调主观情感与艺术形式的探索.

印象主义表现的是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就是表现非常客观的东西。

后印象派能够先自己主观的感情,表现自己的主观情绪,这种色彩就是客观物体的原来色彩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的物象来表达人类自身内心的一种主观情感,所以这种画派更多的是认为不能像印象主义模仿世界,而是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如果你那天心情非常不好,或者心情灰暗,哪怕是阳光灰暗你都会觉得很惨淡。这就是人的主观感受对客观世界的不同的反映。

印象派绘画

外文名称:Impressionist painting

代表人物:莫奈、修拉、梵高

介绍:

在西方绘画史上印象派绘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成就: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需要提醒的是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后印象派

外文名称:Post-Impressionism

起源于:印象派

简介:

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塞尚的画甚至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点彩画派正相反。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印象派,他们不满印象派过于客观的描绘世界,停留于对物体表面光色的兴趣上。他们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表现主观化的客观。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塞尚等人。
印象派画家的绘画生长在写实主义的土壤之中,但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准确而客观地描绘个人面对世界时的视觉感受。印象派画家对瞬间视觉感受,对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超过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关注,正是在这一方面,他们与此前的欧洲画家走上了不同的艺术道路。他们的作品刚出现时受到已经习惯于古典绘画形式的观众非难,1874年在首届印象派画展上,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遭到批评,从此以后,“印象派”和“印象主义”就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称呼像莫奈这样一批艺术家们的作品。从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进程看,正是在印象派画家笔下,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被引入画面,绘画由此变得清新明丽而有生机。艺术家追求真实的努力在印象派时代达到顶峰,然后开始回落。从马奈到塞尚,欧洲绘画传统在自我否定的同时又在自我完善,这样的进程构成了整个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框架。印象派画家虽然在开始其艺术活动时受到误解甚至嘲讽,他们共同活动的时间也没有持续很久,但他们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波及音乐和文学。到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直到今天,印象派绘画在世界各地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仍然超过绘画史上其他流派的作品。其中像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酒馆女招待》,德加的《舞蹈课》、《咖啡馆,又名苦艾酒》、《年轻女人像》,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睡莲》,雷诺阿的《半身像,阳光的效果》,毕沙罗的《蓬图瓦兹:艾尔密塔日的坡地》,西斯莱的《鲁弗申的花园小路》等作,都属于印象派绘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展览,社会反响很大,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学院派的因循守旧,主张艺术上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对景写生,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这在绘画史上是很大的革命,也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由于印象派绘画很少反映人类生活的主题,使创作题材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可是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画理论和作品。马奈1832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因为热爱艺术,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的前程,成为一位画家。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他受过古典艺术的薰陶,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宏大和庄重的气魄,他的画在造型上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但在色彩上还没有发展到其后一些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分解物体颜色的程度。他对色彩的处理比较完整,每一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之感。《吹笛子的少年》是马奈的一幅著名的作品,在总的暗调子中,突出几块明亮鲜艳的色彩,使之更加响亮耀眼。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奥林比亚》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段。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1874年由他发起组织了首届印象派画展,他的油画《印象·日出》一画在展览中引起反响,从而使“印象派”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印象·日出》表现的是画家对所看到的“日出水面”这一转瞬即逝景象的感受和印象。画中表现的是在天水一色的朦胧晨雾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水中的船和岸上的景物用蓝绿色彩轻松的勾画出来,整个画面的一切物体都融成一片。在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忽视对物象形体的写实。侧重于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上色彩关系的独立美。他是第一个真正强调外光写生的画家。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户外写生完成,而且态度非常认真。为了保持印象的真实性,常常是早晨时画的画,如果没完成,就等到第二天的同一时间继续画,直到画完。他还常常对着一个景物,分别画出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色彩变化。如油画《草垛》《里昂大教堂》等就是画家进行这种色彩试验常被人们提及的作品。他的这些经过了深思熟虑,追求瞬间光色细微变化效果的作品,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这种艺术追求在莫奈晚年创作的油画《睡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莫奈在印象派画家中是最长寿的,他到晚年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印象派绘画的价值,也使得他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德加(1834~1917),是印象派画家中的积极活动者和重要成员,以描绘舞蹈演员和浴女著称。德加是一个银行家之子,生活富裕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较高。德加早年接受过严格的古典主义艺术的熏陶,培养了他热爱传统艺术的感情,所以在印象派画家中他是始终坚持严格造型的画家。他受到马奈的影响,开始注重对色彩的研究,并参加印象派的画展,成为印象派画家中风格独特的一员。德加一生中对扑朔迷离的动感追求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舞台灯光下的舞蹈演员和赛马场上的情景,表现得极为生动。他常常在后台和包厢里冷静地观察对象,默写演员们舞蹈时一瞬间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舞蹈者轻柔的动作和跳动起来的生动姿态,更成功的是他将舞台灯光下的感觉传达得格外真切。德加的代表作品是《舞台上的舞女》《熨衣妇》等。雷诺阿(1841~1919)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1841年他出生在一个穷裁缝家,曾以在陶瓷器皿上作画谋生。他天性乐观、纯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人和大自然的美,有着极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雷诺阿主要画妇女肖像和裸体,他的画总是充满着欢乐的气氛,人物塑造得有着无法形容的柔和与微笑。同时在他的画中尝试着运用印象派的方法,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的人物画生动活泼,色彩丰富。雷诺阿的绘画创作中少女和儿童题材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笔下的儿童天真稚气,所画的少女更能传达出沉静、优雅的情态。《少女肖像》是他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之一。雷诺阿笔下的作品在笔触运用上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他还经常喜欢使用各种由浅到深的红色作画。画中的人物被描绘得非常悠闲愉快,充满青春的美丽,犹如一首赞美和抒情的乐曲,它能使人感到生活是这样美好而富于浪漫情调,作品《游船上的午餐》《饼干坊街的舞会》《包厢》等都十足体现了他的艺术特色。毕沙罗(1830~1903),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毕沙罗出生在法国安提尔群岛的圣多马小岛上,他的父亲是一位开杂货铺的小老板。年轻时他曾当过店员,由于酷受绘画,在他25岁时离开了家乡小岛,来到以艺术都城著称的巴黎。柯罗和米勒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坚信着艺术唯一可遵循的大师就是自然。毕沙罗比其他印象派画家中任何人都更早在外光中开始作画。他常说:“在户外生动的光线中,按着自然忠实地画吧!”毕沙罗一生清贫,但却总是带着愉快明朗的面容生活着。他非常喜欢田园生活,毫不夸张、粉饰地画眼中看到的极其普通的一切。在画面上他常常采用饱和的颜色和笔笔压盖的细腻笔法描绘对象,具有一种淳厚的艺术韵味。代表作品有《逢图瓦兹的红屋顶》《蒙马特尔大街》等。修拉(1859~1891),印象派中的后起者,他在印象画派中独树一帜。修拉是根据色彩学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认为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要真实地表现这种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作品被称为“点彩法”,并形成“新印象主义绘画”,又称“点彩派”。建筑在科学理论和理性基础上的新印象主义,在某些方面恢复了绘画中物象的具体性、实在性,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但由于过分注重法则和规则,也使绘画丧失了可贵的、直观的生动性。《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是修拉的代表作品,共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画家采用了细笔小点的形式,并用大块的绿色为主调,杂以紫、蓝、红、黄等色点,使画面在局部中有着丰富的色彩变化和互补色的对比,整体上协调一致。
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塞尚(1839~1906),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主义画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不拘泥于印象派的光色分析,为捕捉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而苦苦探索,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法和风格。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他的静物画、风景画及人物画表现出了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了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与否,着重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大的整体关系。塞尚的作品不是盲从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塞尚这种对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强调,对色彩的巧妙安排和运用,对物体造型结构的处理并有意识地采取变形手法等等,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代表作品有《静物》《圣维克托尼尔山》等。凡·高(1853~1890),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荷兰人,家庭生活贫困,年轻时曾干过许多职业,如美术商人、教师、传教士等。年近30岁时,他才开始绘画艺术的生涯。由于他有过丰富的生活体验,同劳动人民有着深厚感情,所以在他的艺术中热衷于表现他们平凡而艰苦的劳动生活。早期的油画作品多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乡村景色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在色彩的表现上是以传统的暗调子为主。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被印象派画中那种奇妙热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并开始改变原有的画法,以极大的狂热投身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表现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实验中去。从此凡·高的油画开始明亮起来,多使用鲜艳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构成他绘画的特色。他把所描绘的对象,当作表现自己热烈激动的主观感情的媒介、当作表现自己独特艺术手法的媒介,以表达他的主观感受和激情。他把印象派的艺术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对事物的形体塑造上的方法,发展到更加独立于传统之外的地步。凡·高的艺术在他生前是不为世人所承认的,但是后来,人们慢慢的理解和认识了他的艺术创造。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善良、对美和对创作想象自由的渴望,他尤其被后来发展起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的画家们所接受,直至今天,凡·高仍然活在艺术世界中。凡·高的代表作品有:早期创作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后期创作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及《邮递员》等。高更(1848~1903),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时当过船员、店员,后来他弃商从艺,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在绘画的创作上。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引导走向印象派绘画的道路。不久他便改变画风,开始创造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他厌倦繁华而充满纷争的都市生活,向往着纯朴的自然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弃富裕生活,离开巴黎,远涉重洋,来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热带岛屿——塔希提岛,开始探求他独恃的艺术风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这里他找到了童年时代从母亲那接受的,对土著民族很深的感情。高更用极大的热情表现具有原始美的,未开发的热带大自然,表现远离文明喧扰的,简单纯朴的土著人的生活。他采用近于古代埃及美术中庄严、平稳、安宁而富有图案装饰风格的艺术手法,并追求简单、稚拙的粗线条结构形式。在色彩上,他从形式美感的要求出发,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以主观创造来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多使用较纯的色彩,追求一种跳跃性的或对比的谐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感。高更主张艺术家不仅要表现客观自然,而且还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内心,表现主观的东西,所以他同塞尚、凡·高一样启发了一批现代流派的画家。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塞尚等人。印象派画家的绘画生长在写实主义的土壤之中,但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准确而客观地描绘个人面对世界时的视觉感受。印象派画家对瞬间视觉感受,对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超过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关注,正是在这一方面,他们与此前的欧洲画家走上了不同的艺术道路。他们的作品刚出现时受到已经习惯于古典绘画形式的观众非难,1874年在首届印象派画展上,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画遭到批评,从此以后,“印象派”和“印象主义”就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来称呼像莫奈这样一批艺术家们的作品。

从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进程看,正是在印象派画家笔下,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被引入画面,绘画由此变得清新明丽而有生机。艺术家追求真实的努力在印象派时代达到顶峰,然后开始回落。从马奈到塞尚,欧洲绘画传统在自我否定的同时又在自我完善,这样的进程构成了整个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框架。印象派画家虽然在开始其艺术活动时受到误解甚至嘲讽,他们共同活动的时间也没有持续很久,但他们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波及音乐和文学。到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直到今天,印象派绘画在世界各地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仍然超过绘画史上其他流派的作品。利用像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或塞尚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这次画展将介绍法国印象派的演变:它的开始、发展和它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影响。参观者不仅可以观察到这些杰出画家处理的题材的多样性(涉及风景、静物和肖像),也可以观察到他们绘画经验的发展。一些代表作品的展出,使这次画展显得很难得。这次来中国展出的印象派作品共51件,法国印象派的主要画家可以说囊括无遗———莫奈11件,西斯莱5件,德加4件,雷诺阿4件,马奈3件,毕沙罗7件,凡汀———拉图尔、莫里索、巴齐耶等人也都有作品与中国观众见面。其中像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酒馆女招待》,德加的《舞蹈课》、《咖啡馆,又名苦艾酒》、《年轻女人像》,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睡莲》,雷诺阿的《半身像,阳光的效果》,毕沙罗的《蓬图瓦兹:艾尔密塔日的坡地》,西斯莱的《鲁弗申的花园小路》等作,都属于印象派绘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印象派绘画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观众才得以看到不多的印象派作品。在法国文化年活动中,集中展示印象派绘画,开创了我国对外艺术交流史的先例。这次与中国观众见面的5l件作品,属于法国国家收藏珍品,大部分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是专门收藏近代美术作品的国立博物馆,它位于巴黎塞纳河畔,是世界各地的艺术朝圣者巴黎之旅的必选站点。奥赛博物馆一次拿出这样多而精的印象派作品,送到远隔重洋的中国展出,堪称世纪性的艺术盛会。这次画展希望向民众提供一次机会,在中法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认识中法文化相近和区别的东西,中法文化共有和互补的东西。

===================================
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展览,社会反响很大,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

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学院派的因循守旧,主张艺术上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对景写生,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这在绘画史上是很大的革命,也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由于印象派绘画很少反映人类生活的主题,使创作题材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

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可是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画理论和作品。

马奈1832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因为热爱艺术,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的前程,成为一位画家。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他受过古典艺术的薰陶,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宏大和庄重的气魄,他的画在造型上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但在色彩上还没有发展到其后一些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分解物体颜色的程度。他对色彩的处理比较完整,每一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之感。《吹笛子的少年》是马奈的一幅著名的作品,在总的暗调子中,突出几块明亮鲜艳的色彩,使之更加响亮耀眼。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奥林比亚》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段。

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1874年由他发起组织了首届印象派画展,他的油画《印象·日出》一画在展览中引起反响,从而使“印象派”这一名称正式出现。

《印象·日出》表现的是画家对所看到的“日出水面”这一转瞬即逝景象的感受和印象。画中表现的是在天水一色的朦胧晨雾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水中的船和岸上的景物用蓝绿色彩轻松的勾画出来,整个画面的一切物体都融成一片。

在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忽视对物象形体的写实。侧重于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上色彩关系的独立美。他是第一个真正强调外光写生的画家。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户外写生完成,而且态度非常认真。为了保持印象的真实性,常常是早晨时画的画,如果没完成,就等到第二天的同一时间继续画,直到画完。他还常常对着一个景物,分别画出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的色彩变化。如油画《草垛》《里昂大教堂》等就是画家进行这种色彩试验常被人们提及的作品。他的这些经过了深思熟虑,追求瞬间光色细微变化效果的作品,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这种艺术追求在莫奈晚年创作的油画《睡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莫奈在印象派画家中是最长寿的,他到晚年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印象派绘画的价值,也使得他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

德加(1834~1917),是印象派画家中的积极活动者和重要成员,以描绘舞蹈演员和浴女著称。德加是一个银行家之子,生活富裕并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较高。

德加早年接受过严格的古典主义艺术的熏陶,培养了他热爱传统艺术的感情,所以在印象派画家中他是始终坚持严格造型的画家。他受到马奈的影响,开始注重对色彩的研究,并参加印象派的画展,成为印象派画家中风格独特的一员。德加一生中对扑朔迷离的动感追求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舞台灯光下的舞蹈演员和赛马场上的情景,表现得极为生动。他常常在后台和包厢里冷静地观察对象,默写演员们舞蹈时一瞬间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舞蹈者轻柔的动作和跳动起来的生动姿态,更成功的是他将舞台灯光下的感觉传达得格外真切。德加的代表作品是《舞台上的舞女》《熨衣妇》等。

雷诺阿(1841~1919)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1841年他出生在一个穷裁缝家,曾以在陶瓷器皿上作画谋生。他天性乐观、纯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人和大自然的美,有着极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雷诺阿主要画妇女肖像和裸体,他的画总是充满着欢乐的气氛,人物塑造得有着无法形容的柔和与微笑。同时在他的画中尝试着运用印象派的方法,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的人物画生动活泼,色彩丰富。

雷诺阿的绘画创作中少女和儿童题材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笔下的儿童天真稚气,所画的少女更能传达出沉静、优雅的情态。《少女肖像》是他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雷诺阿笔下的作品在笔触运用上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他还经常喜欢使用各种由浅到深的红色作画。画中的人物被描绘得非常悠闲愉快,充满青春的美丽,犹如一首赞美和抒情的乐曲,它能使人感到生活是这样美好而富于浪漫情调,作品《游船上的午餐》《饼干坊街的舞会》《包厢》等都十足体现了他的艺术特色。

毕沙罗(1830~1903),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毕沙罗出生在法国安提尔群岛的圣多马小岛上,他的父亲是一位开杂货铺的小老板。年轻时他曾当过店员,由于酷受绘画,在他25岁时离开了家乡小岛,来到以艺术都城著称的巴黎。柯罗和米勒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坚信着艺术唯一可遵循的大师就是自然。毕沙罗比其他印象派画家中任何人都更早在外光中开始作画。他常说:“在户外生动的光线中,按着自然忠实地画吧!”

毕沙罗一生清贫,但却总是带着愉快明朗的面容生活着。他非常喜欢田园生活,毫不夸张、粉饰地画眼中看到的极其普通的一切。在画面上他常常采用饱和的颜色和笔笔压盖的细腻笔法描绘对象,具有一种淳厚的艺术韵味。代表作品有《逢图瓦兹的红屋顶》《蒙马特尔大街》等。

修拉(1859~1891),印象派中的后起者,他在印象画派中独树一帜。修拉是根据色彩学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认为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要真实地表现这种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作品被称为“点彩法”,并形成“新印象主义绘画”,又称“点彩派”。建筑在科学理论和理性基础上的新印象主义,在某些方面恢复了绘画中物象的具体性、实在性,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但由于过分注重法则和规则,也使绘画丧失了可贵的、直观的生动性。

《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是修拉的代表作品,共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画家采用了细笔小点的形式,并用大块的绿色为主调,杂以紫、蓝、红、黄等色点,使画面在局部中有着丰富的色彩变化和互补色的对比,整体上协调一致。

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塞尚(1839~1906),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主义画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不拘泥于印象派的光色分析,为捕捉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而苦苦探索,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法和风格。

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非常善于用色彩处理画面的空间感,作品中景物无论远近,没有模糊朦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了层次分明的远近透视感和空间感。这种感觉不是由画面上物体的透视线和构图来表现的,而是由物体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色彩代替了体积,颜色关系代替了明暗关系,他是在用颜色造型。我们知道,困难在于找到准确的色彩和色彩之间的和谐关系,塞尚则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困难。

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他的静物画、风景画及人物画表现出了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了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与否,着重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大的整体关系。塞尚的作品不是盲从地去复制现实,而是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塞尚这种对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强调,对色彩的巧妙安排和运用,对物体造型结构的处理并有意识地采取变形手法等等,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对后来现代流派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塞尚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

塞尚的代表作品有《静物》《圣维克托尼尔山》等。

凡·高(1853~1890),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荷兰人,家庭生活贫困,年轻时曾干过许多职业,如美术商人、教师、传教士等。年近30岁时,他才开始绘画艺术的生涯。

由于他有过丰富的生活体验,同劳动人民有着深厚感情,所以在他的艺术中热衷于表现他们平凡而艰苦的劳动生活。早期的油画作品多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乡村景色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在色彩的表现上是以传统的暗调子为主。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被印象派画中那种奇妙热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并开始改变原有的画法,以极大的狂热投身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表现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实验中去。从此凡·高的油画开始明亮起来,多使用鲜艳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构成他绘画的特色。他把所描绘的对象,当作表现自己热烈激动的主观感情的媒介、当作表现自己独特艺术手法的媒介,以表达他的主观感受和激情。他把印象派的艺术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对事物的形体塑造上的方法,发展到更加独立于传统之外的地步。凡·高的艺术在他生前是不为世人所承认的,但是后来,人们慢慢的理解和认识了他的艺术创造。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善良、对美和对创作想象自由的渴望,他尤其被后来发展起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的画家们所接受,直至今天,凡·高仍然活在艺术世界中。

凡·高的代表作品有:早期创作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后期创作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及《邮递员》等。

高更(1848~1903),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时当过船员、店员,后来他弃商从艺,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在绘画的创作上。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引导走向印象派绘画的道路。不久他便改变画风,开始创造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他厌倦繁华而充满纷争的都市生活,向往着纯朴的自然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弃富裕生活,离开巴黎,远涉重洋,来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热带岛屿——塔希提岛,开始探求他独恃的艺术风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这里他找到了童年时代从母亲那接受的,对土著民族很深的感情。高更用极大的热情表现具有原始美的,未开发的热带大自然,表现远离文明喧扰的,简单纯朴的土著人的生活。他采用近于古代埃及美术中庄严、平稳、安宁而富有图案装饰风格的艺术手法,并追求简单、稚拙的粗线条结构形式。在色彩上,他从形式美感的要求出发,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以主观创造来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多使用较纯的色彩,追求一种跳跃性的或对比的谐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感。高更主张艺术家不仅要表现客观自然,而且还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内心,表现主观的东西,所以他同塞尚、凡·高一样启发了一批现代流派的画家。

印象派的出现是美术史上的一次较大的革命。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它使美术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和宗教的依赖,也脱离了讲故事的传统方式。画家们大胆地抛弃传统创作观念和程式。内容和主题不在重要。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但印象主义者并没有抛弃再现的传统,而是把形体再现变成了光色再现。

后印象派:十九世纪末,一些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画家开始反对印象主义。对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成就了塞尚、凡·高、高更等一大批画家。他们是二十世纪各种主义的源头。其中,塞尚更被尊为现代艺术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