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yderco c95:怎样学好太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6 04:40:41

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
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稳静之后而后出动,并
要在动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的稳静分散了,这是需要注意的。
按人身体,本有天然赋予的健康功能,所以未能人人健康者,是因未能锻炼身体
,以培养这种天生的健康,而且被些事物的缠绕,将这些自然健康功能给摧毁了
,所以不能人人身体健康,今要达到健康,就必须先将身心放松,静下脑筋来,
以恢复身心的自然,恢复自然之后,也自然会有天生的健康功能,不能只是一味
的操练身体的外形,也不能像和尚道士之只修炼内部静坐养神,必须动静参半,
身心兼修、内外并练而后可。
太极拳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
呼吸,气沉丹田等。这些规矩,每练时要想着这些,日久才能起到健康身体和治
养疾病的作用。假如练时动作散慢,气意上浮,那就对身体无甚补益,所以太极
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
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
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如是用硬力将气意压下去,那就会弄得周身
不舒服,甚至身体发生疾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者应当多加注意。此外,
尚须平时注意精神上的修养,以作功夫的辅助则更好。
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
束之力。如此当稍待,以俟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出动时,仍用一点点思想上
的意思松松的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
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每见练者,不知本此意思用功,混身扭扭娜娜,零零
断断,浮浮漂漂的局部乱动,以为这是太极拳。这是大错,以致长时间练不出一
点太极拳味来,未免可惜。
练拳时当细细体会,找它的要领。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
松沉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到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
了。如再有明师指点,对太极拳的道理也就会一点一点的领悟,身上的灵觉也将
会慢慢地充实,如此则不但在修身方面有显著的功效,即在应用方面也会有巧妙
的动作,这全是由于在松软的基础上着手练功作出来的。如果只是散漫飘浮的练
法是不行的。
太极拳在初练时,是感觉不出什么味道来的。但是只要有耐心,有恒心,细细地
体会,时间久了,便会感觉趣味浓厚,使人百练不厌,愈研究愈有味道,愈体会
愈有兴趣甚至形成一种癖好,一辈子离不开它,其终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
得到了。
为了功夫的增进,要经常不断的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练功进,如何虚无的气势,
如何才有松软沉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劲,如何才能有绵绵不断的味道,
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思,如何
才有入里透内之劲道,如何打松净之劲,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经之动,如
何能来之不知,去之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这样练下去,以后就有好的
进步了。
平时要在出动时,心里应如何作想,如何形态,如何神气,如何出手若无所为而
又有包罗万象无所不为之气势,这也是很要紧的。假若是出手有所为,心里先有
一个主观的定见,那就恐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流于外功之明劲,成了多着多法
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
在练时,稳静安舒,心神泰然,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
态度,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
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
冒失的现象。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
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
其健身方面,全凭呼吸深长,气血畅通,头脑安闲,心神稳静。其应用方面,全
凭虚无的气势,沾粘跟随,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势早已吃进彼身,一切的机
会自送上手来,在这个时候,我的神气一动,早已如触电样将其打出矣。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
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
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
,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
自无不中之理也。
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这是太极拳的四步功夫。
学者宜本此方向细细体会,才能练到妙处。
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凡一切处事接物,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但灵
机是出于大脑神经,所以太极拳的功夫,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以养其大脑
中枢神经。但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
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
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
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
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
,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记切记。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
,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将一趟太极
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
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
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
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则更不易改正。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
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稳静安舒可以蓄
神,呼吸深长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
太极拳所讲的柔软,是指的周身均匀,配合一致合度。在生理上、在健康上、在
技击上所需要的柔软,而不是脚翘得特别高,腰折得特别弯,这样失掉了灵感性
,不合生理的局部的特殊的柔软。因为这些不合生理的柔软,只是好看而已,但
在技击和健身方面,都没有什么好处的。
在太极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软活柔动还是不够的,需要在这些软活柔动中作
到均匀有沉着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才够味。以上这情况,是要在练拳日子久了,
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再经老师详细的口传面授,说些比喻,作些示范,形容其气
势,慢慢地悟会才会有的,而不是一言两语可以了事的,也非笔墨所能描绘。这
种雄伟的气势及沉拳的心劲,是在身势气魄之内含而不露的,不是摆在外面的。
以上这些情况,要有真的太极拳传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的,如哪些
毛手毛脚的太极拳家,是看不出来的。如他们看了,反以为是不好,或出些反对
的言语,如说什么太慢了,或说架子太大了,或说太神化,太迷信了云云。所以
说,凡是对某一项学识设有研究的人,就会发言不当。
练刚柔不如练柔劲,练柔劲不如练松软,练松软不如练轻灵,练轻灵又不如虚无
。虚无的气势,才是太极拳最上层的功夫。其主要的练法,是以心行气,以气运
身,以意贯指,日积月累,内劲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动,
胯为底盘,务须中正,以思想命令于腰脊,以腰脊领动于四肢,尚须以神气相配
,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否则非太极拳功夫。
松软沉稳的形势,如载重之船,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
之力。
凡是一举一动,是以意为主使,以气来牵引,无论伸缩开合,或收放来去,吞吐
含化,皆是由意气的牵引为主动,由腰脊来领动,此是太极拳与他种拳不同之处
。如一势之开,不但四肢开,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开;如一势之合,不但四肢合
,而心意胸部必先为之合,凡一切动作必须由内达外,所以称为内功。
找上下相随,是初步之练法。找轻灵绵软,是中乘之功夫。找虚无所有,才是最
后的研究。盖轻灵仍有物也,如到虚无则无物也,则一切无不从心所欲,以达通
玄通妙之境界。
太极拳之虚无气势,在技击方面,其变化作用,其妙无穷。如遇刚劲来犯,可以
使其捕风捉影;遇柔劲来犯,可以化之于无形,使对方找不着实地,摸不着重心
,英雄无用武之地。
太极拳在前清咸丰时代,有些人称它为神拳。余以为这个名称很有道理。称神拳
者,并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经之神,神气之神。一者是因在练功时不是用力,
而是用意,用神用气;二者是在对手时,其动不是专靠肌肉的伸缩为主,而是以
神经之动为主,其变化运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测度之处,故称之为神拳。
每练功夫,要细细的体会功夫中的精微奥妙。这种精微奥妙,是在思想之内心而
不在手势之外面,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只靠操练还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须
缓慢,必须稳静,如不缓慢稳静,就悟不出去,悟不进去,就找不着太极拳的味
道。学者须特别注意。
澄甫先师每作推手发劲时,只见其眼神一看,对方便觉惊心动魄,有顷刻生死之
感,此乃体态与精神合一,能在极短之时,将全身之力量集中而发,能起在突然
之间,迅雷不及掩耳,令人不可抵御,亦无从抵御故耳。平时练功所以稳静缓慢
者,正为蓄养此精气神,即内外各部配合之妙用也。
如练时太快,非但不能蓄神养气,即内外各部之配合亦必难作到恰到好处,故发
劲不充实,气势亦不惊人。
周身松开,上下完整,是太极拳必须之条件。我过去练功夫的经验,只要周身松
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
,或只两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为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如何为松,或练后
掌心无鼓胀之意。此皆因无正宗老师传授,内劲则永远不会有,愈练愈离太极拳
远矣。

我们所说的太极(不是武当太极),是由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所创,后来河北杨露阐到陈家沟学艺,并把太极拳发扬光大,人称“太极杨无敌”,电视剧《太极宗师》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后来满清政府的八旗子弟都来和杨露阐学武术,但他们大多吃不了苦,所以杨露阐不得不把陈式太极柔化,使人们练起来比较轻松,后来他的儿子们又经过改编和补充、发扬,就是现在的杨式太极。后来又有了吴式太极,再后来,清末的武术高手孙禄堂学会太极后,与自己的形意、八卦相融合,创建了孙式太极。一般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太极都是陈式太极。陈式太极节奏比较快,有发力,主要特征是“缠丝劲”和“惊炸劲”,通俗的说,比较好看,适合年轻人演练。杨式以静为主,讲究“行云流水”,比较慢。吴式的我不太清楚。孙式的讲究开合力,进退有步,步法灵活。我推荐陈式太极(如果你很年轻的话),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我感觉陈式太极也比较厉害。等学好了以后,可以学习推手,和擒拿比较像,等都学会了,你就厉害了。

太极拳的每一个招式动作都是有其特定的实战技击的功能,了解清楚每一招式的力量是怎样的从肢体中运转自然会做得动作舒展。理解动作的作用会很快的掌握套路。
人的各种反应中下意识的动作是最快也是最自然的,做到这一点主要在放松,没经过训练的人在放松时总有僵硬的部位,心情平静,就好像发呆的那一会儿,脑子里一片空白。。。其实这个境界比较难做到,开始需要有参照物来训练,我练的不多,没能坚持下来,不过我觉得先理解其原始意义有助于更好的学习。

太极拳是内家拳,一定不要练成了外家拳,要始终做到心静、神宁、体松才能练好太极拳。

练好太极拳需要明家指点,现在练的人多,流派也多,但大多数效果并不理想,建议有时间到陈家沟去学习,以免被人贻误

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