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的纹身图案:谁能帮告诉我哪有迁安各时期的文物介绍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7 15:39:43
谁能帮告诉我哪有迁安各时期的文物介绍啊,分时期的介绍
我想要的是各时期的代表性文物,比如出土的商朝文物有什么?

迁安市文物古迹
  2004-8-21 17:49:12

  --------------------------------------------------------------------------------

  建昌营清真寺

  建昌营清真寺位于回民村内,始建于明代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重修,至今已有570余年历史。古寺采用明、清两朝皇家园林式建筑风格,造型奇特,庄重古朴,被誉为“京东第一寺”。
  清真寺的寺院占地近5亩,殿堂楼阁共36间,有门楼、前廊、大殿、顶楼、南北讲堂和学堂,还有女礼拜寺和沐浴室等。大殿由三栋建筑构成一体,前廊面东三间,上面筒瓦泥鳅脊,庄重古朴;正殿上悬挂康熙五十八年邑绅李梅父子重修此寺后赠送的“彼美西方”匾额;两边砖垛上刻镂精细,尤以南山墙上“花鹿觅食”为佳;明柱和横檩上彩绘图案、花卉镶嵌、熠然生辉。大殿抱厦下挂着“清在个中一片冰心参本色;真寻像外三更水月悟根源”木刻对联。窖殿帅脊上的“龙戏珠”,昂首翘尾,惟妙惟肖。南北讲堂对峙,与大殿相衬,显得格外和谐。寺内尚存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吴邦佐监造的铸铜香炉一鼎,外面铸有阿拉伯文字。1924年,在原大殿西边接建的大殿上又修建了17米高的六角形顶楼。天房殿后的砖壁上刻有李慕臣题写的“清真古寺”四个大字。寺内苍松遮地,古柏参天,苍劲挺拔,顶楼高耸,绚丽生辉。在“文革”中,清真寺遭到破坏。古人所题的楹联、匾额所剩无几。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原迁安县委统战部的关怀和支持下,成立了清真寺管委会。由县、镇两级政府拨款和众穆斯林自动捐资,于1980年修复了三间南讲堂,三间沐浴室和大殿;1982年,清真寺被列为迁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至1993年,先后又修建了水房、门楼、女水房和女礼拜寺。1996年扩建了大殿、窖房,普修殿堂。大殿遍铺地毯,正面18扇大门全部换新,抱厦上悬挂着书法家贾宗武题写的“太初之初”、“敬为主道”以及穆斯林书等新老数块匾额,使清真古寺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里山摩崖石造像

  五里山位于市区滦河西岸上,河水环其北侧向南流去,山势突兀挺拔,葱林环抱,自然风光绚丽迷人。
  造像位于五里山东坡上,面向东呈扇形左右分布,依岩凿造,以佛祖释迦牟尼像为中心,其右侧2.3米内,有小石佛21尊,左侧2.5米内,有小石佛35尊。
  释迦牟尼像是一尊高为2.3米的半身石像,石像头顶有一长、宽各0.25米,深0.15米的方槽(此槽应为安接螺髻防止移位的一种措施),发辫垂肩两侧,肩宽2米,眉宇间有一佛痣,面相方圆丰满,眉弓不明显,双目圆睁,鼻梁挺直,嘴角微上翘,略带和善欣悦的笑意,身披袈裟,袒胸,胸部有刻槽。佛像经多年风雨盘剥,下颔处因石质的自然纹理原因出现断裂,只在腮部留下两个锔槽,鼻孔处稍残。
  小石佛在释迦牟尼像两侧分行平行排列,均螺髻,皆跏趺坐于覆莲长方座上,身披袈裟,右衽。小石佛大小不同,大者高42厘米,宽22厘米,小者高23厘米、宽12厘米;手姿亦有不同,有的双手合十,有的单手持钵。小石佛大小错落有致,惟妙惟肖,服装特点表现了明代晚期艺术风格。
  据当地老人讲,石佛下原有关老爷庙。传说三国时期关羽骑赤兔马曾来过此地,在石佛西南石上踏下马蹄印。实际上此坑为人工凿刻而成,应为造像上殿房的柱坑。

  石李桥

  迁安城东南靠石李桥村西三里河上,原有一座古石桥,叫石李桥。此桥名称由来,有一个颇有教育意义的传说。
  传说在唐朝,在三里河东岸住有几户石、李两姓人家。那时三里河水深没腰,来往行人甚为不便。石、李两姓人家见状便自己出钱、出工修建了一座石桥,以石、李两性取名为石李桥。
  此后,历代都有人效仿石、李两性人家的善举,不断修补此桥:明朝嘉靖年间有义士王珙联合众人修此桥,清朝顺治年间有张大中、张进孝、潘道士,康熙年间有姚道士都曾修过此桥。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76年)有个姓杨的道士通过化缘筹资又重修此桥,并将原来的桥由3孔扩建为5孔。
  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此桥。桥头立一高134公分、宽52公分的石碑,正面碑除刻写光绪皇帝对迁安县正堂的褒奖“万古流芳 钦加同知衔赏戴蓝翎迁安正堂加五级随备加三级记录十次劳”外,还记录了修桥人和修桥经过等情:
  “为桥工告竣赏示竖碑永垂不朽事,据迁邑城东南八里前石李桥住人石全顺、石成、李纯、李惠来,县呈祁伊等,庄西头有三里河一道,旧有石桥一座,系四路通衢行人必经之路,年久失修,桥石零落,车辆往来诸多不便,伊等因河两岸有修养之树,历年穿砍树梢,以及苇坑蒲草,易金存积。去冬末将河岸旧朽之树,公议伐卖、修整桥座,现已重修整,共计花费工料东钱壹仟贰佰余吊,除树价存款共东钱柒佰吊零,尽数动用外,尚亏东钱伍佰余吊,业经庄中共同追补,并未向外请求助捐等,呈恳赏示竖碑前来,查修理桥梁系为善事。前石李桥庄西石桥一座,乃千万人往来之桥,该庄人等创议重修,并不求助于人,卒能妥速蒇事,以善人成善举,(?)呼其桥曰‘善桥’。合亟赏发告示,竖碑勒石 过往行人,并该处居民等,咸知善桥重修之由,无虑藉端诈索之顾,有志者克绍前(?)勿争找前项钱存钱,勿将此后穿砍树梢以及苇坑蒲草易钱肥已,遇有桥石倾圮之处,随时修葺卜庶。前人导先路,后人步后尘,定能卜斯桥之有基勿坏也。夫特示,右仰知悉。”此碑立于清光绪六年七月十二日。
  新修的石李桥为5孔,跨径2.5米,长11.5米,宽3.15米。桥面由长2.3米、0.63米、厚0.24米的花岗岩条石对成。桥墩用大型石料砌成,两头有分水尖。桥墩上面按桥面宽和条石厚凿成槽,使桥面和桥墩连成一体。所有建桥用的石料都经过精细加工,对缝严密,桥墩与桥面之间均用楔形铁块销索,整个桥成为一体。此桥修成后大大方便了府、县传驿和人民的往来,被称为“善桥”。
  古石李桥虽然已不存在,但石、李两家出资修桥之善事,至今仍在迁安流传。

多了。叫我们怎么讲?
晕~`
像刚刚从南京出土周朝的鼎~~
经过周朝时期的~~

初以上介绍外,最重要的还有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