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奖颁奖典礼刘德华:哪个明星是7月10日出生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5:12:07
就是想知道罢了

张学友秦汉
同时还有一个现在韩国当红人气组合 super junior里的金希澈,非常漂亮的男生,不过前几天刚出了车祸,受伤正住院
顺便说一句,还有我哦^_^

周慧敏 Vivian Chow 1967-11-20
邱淑贞 Chingmy Yau 1968-05-16
罗明珠 Bonnie 1968-09-11
翁 虹 Ewong 1968-09-17
刘彩玉 Pat 1968-10-10
伍咏薇 Christine 1969-02-24
张可颐 Maggie 1969-03-20
陈芷菁 Astrid Chan 1969-07-08
王 菲 Faye Wong 1969-08-08
江希文 Liz 1969-09-02
郭可盈 Kenix 1969-11-27
郭秀云 Sharon 1969-12-29
陈松龄 Nadia 1970-01-21
杨婉仪 Winnie 1970-06-03
李嘉欣 Michelle Lies 1970-06-20
黄佩霞 Almen 1970-07-07
梁佩瑚 Isabel 1970-08-06
宣 萱 Jessica 1970-08-18
锺丽缇 Christy 1970-09-19
万绮雯 Joey Meng 1970-10-02
周嘉玲 Valerie 1970-12-16
赵学而 Bondy Chie 1971-03-31
陈霁平 Maria 1971-09-02
袁咏仪 Anita 1971-09-04
张文慈 Pinky Cheung 1971-09-30
黎 姿 Gigi 1971-10-01
朱 茵 Athena 1971-10-25
康 华 Akina Hong 1971-12-05
杨 峥 Vanessa Yeung 1972-01-01
姚莹莹 Eileen Yeow 1972-01-04
陈妙瑛 Mariane 1972-08-01
郑秀文 Sammie 1972-08-19
谭小环 Halina 1972-09-06
孙佳君 Paulyn 1972-09-11
陈慧琳 Kelly Chan 1972-09-13
张慧仪 Angie Cheung 1972-11-04
黎瑞恩 Vivien 1973-02-18
蔡少芬 Ada 1973-09-17
陈 炜 Alice Chan 1973-11-21
施念慈 Celia Sie 1973-11-23
杨恭如 Kristy Yung 1974-01-07
翁嘉穗 Virginia 1974-01-15
杨千嬅 Miriam 1974-02-03
徐濠萦 Salary Hilary 1974-03-07
杨采妮 Charie Young 1974-05-23
郭羡妮 Sonija 1974-07-22
向海岚 Anne 1974-10-02
吴文忻 Natalie 1974-10-17
卢巧音 Candy Lo 1974-10-18
张玉珊 Shirley 1974-11-08
何超仪 Josie 1974-12-26
罗敏庄 Mia mimi 1974-12-30
藤丽名 Joyce Tang 1975-01-20
刘绰琪 Patricia Liu 1975-02-07
徐若喧 Vivian Hsu 1975-03-19
邝文珣 May 1975-04-03
李嘉慧 Rahmen Sofie 1975-04-12
佘诗曼 Charmaine 1975-05-28
汤盈盈 Angela 1975-06-30
黄纪莹 Natalie 1975-07-15
麦家琪 Teresa 1975-08-01
蒙嘉慧 Yoyo Mung 1975-08-03
韩君婷 Belinda 1975-09-28
袁彩云 Fiona 1976-01-20
林心如 Ruby 1976-01-27
梁敏仪 Winnie 1976-03-02
赵 薇 Vicki 1976-03-12
梁咏琪 Gigi Leung 1976-03-25
陈颍妍 Anita 1976-04-14
舒 淇 Fanny 1976-04-16
张燊悦 Nicola 1976-05-31
水明琪 Amelia 1976-07-15
文颂娴 Annie 1976-07-20
陈彦行 Joyce 1976-10-26
锺丽淇 Margaret 1976-11-03
任港秀 Jenny Yam 1977-06-07
陈伶俐 Brianna 1977-01-04
蒋 怡 Coco 1977-05-12
谷祖琳 Jo Koo 1977-05-16
何韵诗 Denise 1977-05-20
江芷妮 Cherrie Kong 1977-07-14
朱凯婷 Heidi Chu 1977-08-17

简介>>>
1.特斯拉Nicola Tesla
2.法国作家普鲁斯特
3.著名的宗教改革活动家加尔文John Calvin
4.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韦尼奥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
5.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
6.香港歌星张学友
7.台湾演员秦汉
8.台湾小说家郭良蕙
9.美国画家惠斯勒J.M.Whistler
10.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Camille Pissaro

详细>>>
1.特斯拉Nicola Tesla(1856-1943)
南斯拉夫血统的美国电工学家、发明家。磁感应强度单位为纪念他而命名。

1856年7月10日生于克罗地亚地里卡省史密里安村。1875~1879年就读于奥地利格拉茨综合技术学院,后去布拉格大学学习二年。1884年移居美国,曾获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43年1月7日在纽约逝世。誉为“迎来电力时代的天才”。
特斯拉在电气与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发明很多。当他在格拉茨综合技术学院上学时,看到教师在作电动机演示实验时,滑环与电刷接触时打出电火花,这启发了他,于1881年发现了旋转磁场原理,并用于制造感应电动机, 1882年进行试制且运转成功。1888年发明多相交流传输及配电系统;1889~1990年制成赫兹、~赫兹振荡器。1891年发明高频变压器(特斯拉线圈),现仍广泛用于无线电、电视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中。

他曾致力于研究无线传输信号及能量的可能性,并在1899年演示了不用导线采用高频电流的电动机。发现并研究高频电流对人体的生理及治疗作用。1899年在科罗拉多建成200千瓦无线电台,在长岛架设57.6米高的无线电天线。根据1900年的发现,证明大地是导体,他曾实验不用导线点亮40公里外的200盏灯。

他一生所获发明专利甚多,他将全身心贡献给科学事业,终身不娶,最后遁世隐居,穷困潦倒,孑然一身,孤独死去。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祭文中说:“……这位世上显赫的智者之一为现代技术发展的许多方面铺平了道路。”
美国尼亚加拉大瀑布旁的尼亚加拉公园中竖立着特斯拉的铜像,以纪念他在修建尼亚加拉水电站时的杰出贡献。为纪念他在电工学方面的诸多成就,磁感应强度单位被命名为特斯拉。

2.法国作家普鲁斯特
普鲁斯特,1871年7月10日。从小生活在上层社会。中学时代即与文学界名流广泛交往,并开始发表作品。1896年出版第一部文集《欢乐与时日》。接着写作自传体小说《让.桑特依》,这部未完成的作品有后人整理于1952年才问世。1906年以后,他因病只能闭门写作。1909年开始,以毕生的精力创作了多卷本的长篇小说《追忆逝水年华》。这部一反传统的小说观念的作品,历来被人们视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著名的宗教改革活动家加尔文
约翰·加尔文,法国人,著名的宗教改革活动家,加尔文教的创始人。1509年7月10日生于法国北部皮卡迪的努瓦荣城一个律师的家庭,母亲不幸早逝。加尔文曾在努瓦荣一个贵族家庭里受启蒙教育。1523年8月,努瓦荣流行鼠疫,加尔文随贵族子弟去巴黎,就读于巴黎大学马尔奇学院。后来,他又进入巴黎大学蒙太古学深造。1528年,加尔文毕业,获得文学硕士的学位。这时,路德宗教改革之风已吹进古老的校园,有人对宗教改革表示支持,学院领导则加以反对,斗争激烈。1529年,一位支持路德的学生领袖竟被烧死。这场斗争不能不使加尔文受到影响。

1531年,加尔文的父亲去世,他决定去巴黎专攻神学。他在巴黎研究了希腊文、希伯来文和拉丁文《圣经》,要求按照古代基督教的面貌改造罗马教会,逐渐倾向于宗教改革。3年后,加尔文成了一名新教徒。

1536年,加尔文在巴塞尔出版他的名著《基督教原理》,系统阐述新教教义,否认罗马教皇的权威。这部书是他毕生研究新教和在日内瓦从事宗教政治活动的总结,是宗教改革时期一部影响最大的新教百科全书。

1541年后长期定居日内瓦,创立加尔文教,因此,加尔文后来被人们称为“新教的教皇”。他曾对许多著名的学者、医生和再洗礼派进行过迫害。所以恩格斯曾愤怒地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烤了他两个钟头”。

4.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韦尼奥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
韦尼奥夫斯基 Henryk Wieniawski (1835-1880) 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 。1835年7月10日出生于波兰,他的音乐天份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被发掘,当他八岁时有位捷克小提琴家听了他演奏后,马上表示:「He will make his name for himself.」1843年,他被巴黎音乐 院接受,进去J.Clavel的小提琴班, 一年后他转到Lambert Massart的门下,1846年他便获得第一奖,毕业于该校,之后他私下还与Massart学了两年。1848年他与他的弟弟(弹钢琴)一起于巴黎开了一场音乐会之后,他们更前往圣彼得堡开了五场非常成功的音乐会,甚至当时已在宫廷中担任独奏家的比利时小提琴家Henri Vieuxtemps [韦奥当 (1820-1881)] 也称赞不已。

同年秋天他回到波兰,结识了一位波兰作曲家Stanislaw Moniuszko(1819-1872),他开始尝试作曲,同时也感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些不足,隔年他又回到巴黎音乐院学和声,一年后他便毕业。

当他学生的日子一结束,他便以一位旅行演奏家的身份到处表演。1851- 3年光在俄国他就与他的弟弟举行了200场的音乐会。如此频繁的演出,除了为他们带来好评外,也遭致一些负面的批评,其中包括有位俄国作曲家也是乐评家的Alexander Serov便警告大家不要吹捧这些天才,并认为这两兄弟仅能炫耀技巧 而已。然而Henryk很快便证明他不只是位炫技者。到1853年他已创作并出版了有 14首作品。

1858年Wieniawski与Anton Rubinstein [鲁宾斯坦(1829-1894),俄国作曲家与钢琴家] 在巴黎合作演出。后来Rubinstein便极力邀请Wieniawski与他前往俄 国St. Petersburg一同推动音乐发展。从1862年到1868年Wieniawski便在St. Petersburg新成立的音乐院中任教。

四年后,也就是1872年,Wieniawski再度展开他的世界巡回演奏工作。头两年是在北美洲表演,第一年与Rubinstein共举行215场表演,结束后二人皆疲累不已, 然而Wieniaw ski却与Paulina Lucca合作继续次年的演出。如此虽然为他获得财 富,却也危害到他的健康。1875年他回到欧洲,随即继任Vieuxtemps在Brussels Conservatory的教职到1877年止,然而期间仍不断举行音乐会。1876年在德国的 巡回表演,更让人将他与Sarasate(萨拉沙泰,西班牙小提琴家与作曲家)相比较。

之后Wieniawski虽然身体状况每下愈况,甚至在演出中不支倒地,但为了经济需求,他仍不断巡回表演,最后于1880年死在莫斯科.

5.卡尔·奥尔夫(1895—1982)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 。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质,使外行很容易学会。接着,又陆续出版了许多其他的小册子,为奥尔夫乐器的练习编配了大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古丽特·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军特学校”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演出和各种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演出受到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有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1932年,一部意味音乐教育革命的作品——《奥尔夫教材——为儿童的音乐,由儿童自己动手的音乐——民歌》已准备出版,但是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这个出版计划搁浅了。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1937年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的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实现了他的突破,四十二岁的他此前已有许多探索性的作品问世,但他称这种突破为他的“全集”的开端。从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品问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1948年到1949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他在专业作曲上所采用的技法与他在音乐教育上一样,都是突出节奏因素,以某种固定音型不断反复作音乐发展动力,在旋律中较少使用半音音阶和变化音,和声让位到更次要的位置,总之无论旋律、伴奏都以古朴、简洁为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舞台布景、演员服装的象征性都是体现他原本性的“完整艺术”的理念。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1950年—196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6.香港香港歌星张学友,1961年7月10日生于,“四大天王”之一,有“歌神”美誉,以《吻别》专辑首创百万销量,并制作主演粤语音乐剧《雪狼湖》。

7.台湾演员秦汉,70年代文艺片著名小生,其后转演琼瑶电视剧继续走红,代表作《几度夕阳红》。

8.台湾小说家郭良蕙(1926—)
原籍山东省钜野县,1926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及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外文系,创办《音响世界》杂志。1948年去台。早在1950年,她就是当时台湾唯一一份文艺杂志《野风》的作者。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银梦》,于1953年出版。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泥洼的边缘》,连载于《畅流》杂志,由畅流出版社和大业书店于1954年出版。从此,她笔耕不疲,致力小说创作,成果丰硕,蜚声文坛。共出版了五十多部作品。是台湾多产女作家之一,作品多写情事,描写复杂人性,因表现过露,曾被开除出女作家协会。近年作品不重故事情节,着力追求事件原因,探讨人性与人物心理特征。近年来,她经常奔走于欧洲各大城市,写了许多有关文物方面的文章。她已出版的著作有:短篇小说集《银梦》、《禁果》、《圣女》、《一吻》、《第三者》、《贵妇与少女》、《他·她·它》、《小女人》、《郭良蕙选集》、《记忆的深处》、《睡眠在哪里》、《台北的女人》,长篇小说《午夜的话》(原名《泥洼的边缘》)、《感情的债》、《春尽》、《黑色的爱》、《墙里墙外》、《女人的事》、《心锁》、《遥远的路》、《青草青青》、《四月的旋律》、《金色的忧郁》、《楼上楼下》、《我不再哭泣》、《寂寞的假期》、《黄昏来临时》、《失落、失落、失落》、《我心、我心》、《藏在幸福里的》、《雨滴和泪滴》、《早熟》、《焦点》、《迷境》、《女大当嫁》、《他们的故事》、《邻家有女》、《这一大片空白》、《变奏》、《斜烟》、《蚀》、《加尔各答的陌生客》、《绿》、《团圆》、《花季》、《好个秋》、《两种以外的》,中篇小说《情种》、《错误的抉择》、《生活的秘密》、《繁华梦》、《默恋》、《往事》、《琲琲的故事》、《第四个女人》等。

郭良蕙的作品是写实的,对女性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在歌颂道德、纯情、关怀与宽容的同时,也暴露自私、低俗、残忍与欺诈。

郭良蕙的《心锁》1962年在台湾出版不久便被禁了,理由是该书写了乱伦,台湾的文协也煞有介事地开除了她的会籍,近年来才恢复其会籍。《心锁》惹起如此大的风波,结果在被禁期间,台湾、香港的盗印本卖得更凶,郭良蕙也锋头更健了。

文学作品的功能不应局限于对书中人物的道德评价。透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可以认识那个社会。《心锁》正是通过作品中这些人物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60年代在西方现代思潮冲击下台湾青年的迷惘和沉沦,以及海峡彼岸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信仰和人欲横流的真实写照。作者在塑造丹琪这个人物时,并没有简单地对她进行臧否,而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她一步一步地走向罪恶的深渊,既情愿又不情愿;从罪恶的深渊向外自拔时,同样是既情愿又不情愿。在这复杂的矛盾之中,当她走向罪恶的深渊时,那范林和江梦石的外力,就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她从深渊向外自拔时,母亲的外力就微乎其微了,宗教就更无能为力了。何况只是母亲信仰基督教,而丹琪从未皈依过耶稣基督。所以小说结尾,当她痴痴地步入教堂,听到赵牧师朗诵“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时,又能如何呢?难道丹琪所做的,她端地不晓得么?

郭良蕙擅长写都市婚姻爱情故事,她的小说创作绝大多数是以此为题材,来描摹社会与人生,揭示各式各样的情感症结。她笔下的女性世界的情感生活,不管是赞美的、谴责的、同情的,都出于真诚,其中也隐含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和价值判断。《春尽》、《斜烟》都是写为爱而奉献的纯情女性的悲剧,因为作者希望“世间真有为爱奉献和牺牲,并且无怨无悔的纯情”。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社会人生认识的深入,她意识到爱情虽然存在,但并非虚幻的、盲目的,爱有时和性是纠合在一起的,《心锁》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品揭示被扭曲、被压抑的爱情及情欲对人格的毁坏力量。郭良蕙在对人生的观察中还发现,即使在当代社会,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并没有完全褪尽,女性在某种程度上仍是男人们期望的“贤内助”,工作上的干练、精明并不为男人所喜爱,女性事业上的成功往往得付出沉重的代价。《遥远的路》就是写成功女性情感上的失落。罗超男是个女律师,工作认真,外表严肃,内心却关注所了解与熟悉的每一个人,可自己一直形单影只。她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在某些方面特别成功的人,可能在其他方面败得很惨”。道出了女性在事业与爱情上的矛盾。郭良蕙另一类作品是探讨在开放时代,爱情、婚姻对女性的困扰。短篇小说集《台北的女人》这一被作者称为“幽怨”的书描写了当代都市女人的寂寞,包括未婚、已婚、弃妇、寡妇的寂寞。郭良蕙笔下的女性世界多充满困扰和烦忧,她一直在思考女性摆脱困扰的出路,但未能找到其根本,即女性首先是作为人,然后再作为女人,她们理应坚持有意义的人生而不仅囿于自己是“性”的人。

9.美国画家惠斯勒J.M.Whistler
惠斯勒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洛维尔,孩童时被带到俄国。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曾帮助沙皇修建了大规模的铁路网。年轻的惠斯勒在巴黎学习艺术,受到了库尔贝、委拉斯开兹和日本画家的影响。到伦敦后,他曾在皇家艺术院展出过他的作品。

尽管他很有名望,法国沙龙拒绝展出他的作品《白衣少女》。这幅画被落选者沙龙所接受,引起了轰动。惠斯勒是位“以温和的艺术树敌”的大师。当英国批评家约翰-罗斯金诋毁他的一幅作品时,他控告罗斯金犯有诽谤罪。打官司的费用使这位艺术家倾家荡产。

惠斯勒不仅是位油画家,而且还是位多产而又有天才的石版和铜版画家。他年轻时在美国西点学校学习未获成功。当时他说:“要想使我成为一个军人,除非水杨酸钠变成气体”。

惠斯勒曾经参与印象主义运动、表现主义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以夜景和母亲肖像的画作最为著名。

10.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Camille Pissaro
毕沙罗(Pissarro,1830-1903),法国印象派大师。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莫奈是发起者,并且以自己的作品给这个画派命了名。但是,要说这个画派的真正领袖,那么,非毕沙罗莫属。他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毕沙罗1830年7月10日出生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圣托马斯岛,祖籍法国波尔多。父亲在岛上开了个百货店,生意挺红火,算得上当地的一个富商。他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毕沙罗呢,却在巴黎上学时迷上了绘画。回到岛上后,他在父亲的店里干活,一有空就跑到外面写生。他想专门画画,父亲不许,5年后,他毅然离家出走,流浪到委内瑞拉。在那里,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批油画。最后,父母不得不妥协,送他去法国学习绘画,在学院派大师的画室里练习人体。日子一长,他受不了学院的那种单调沉闷。他喜欢大自然,爱到学院派大师们不屑一顾的粗野的乡村里去作画。这种爱好决定了他在沙龙的命运。

1859年,他的作品入选沙龙。而其后,则连续两次落选。就在那时,他因为和母亲的女仆相爱同居,家里面因此不再给他资助。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画又卖不出去。为了糊口,他甚至不得不去做油漆工———好在画刷跟油漆刷差别不大。妻子也下到田间,拼苦拼累地挣点子小钱。贫穷没有能击倒这位坚韧的画家。在给一个朋友的信里,他说:“绘画使我快乐,它是我的生命,其他无关紧要。”作家左拉在看过他1867年的《雅莱山,蓬图瓦兹》后,称誉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三四位大画家之一。他的笔法坚实粗放,有大师的传统。这样美丽的画幅只能出自一个诚实者之手。”

1870年,毕沙罗被普法战争赶至伦敦,在那里认识了画商保罗·丢朗-吕厄,他后来成为毕沙罗艺术最重要的赞助商。而英国风景画大师康斯太勃尔、透纳等的作品则是他此行的另一个意外收获。他的色彩因此变得欢畅明亮。

由于总是被沙龙拒之门外,1874年,莫奈提出搞个独立展览,跟沙龙对抗,毕沙罗等画家大力支持。于是,一个以“无名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为名组织的联展开幕了。可是,他们得到的只是一片哄笑和讥讽。当时一位极有影响的评论家说:“那些自封为艺术家的人,拿起画布、颜料和笔,胡乱涂抹一番,就算完成了自己的大作。这群家伙爱慕虚荣近乎疯狂。应该让毕沙罗懂得,树不是紫色的,天空也不是新鲜的牛油色。在乡村里,我们找不到他画的那些。”

连续几次展览的失败,连当初雄心勃勃的发起者莫奈也萌生去意。当1879年准备第四次展览时,他终于屈服,把自己的作品送向沙龙,退出了印象派团体。德加骂他是“叛徒”。这进一步加剧了团体内部的不和与分裂。

毕沙罗静静地坚守着,他没有野心,当团体内部卷入争吵之中,他的坚定、安详、平和、谦逊、智慧与热诚,不仅为他赢得了尊敬,也使他成为这个团体的稳定因素和实际上的领袖。他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

毕沙罗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他没有怨天尤人,却在其中努力发掘诗意之美和快乐之光,他对自己的儿子说:“一切事物都有美,问题在于怎样把它表现出来。”晚年的毕沙罗仍然创作不辍,由于丢朗-吕厄的成功,他的生活也随之改善。60岁后,由于腿病,他无法再深入大自然中写生,就天天在窗边作画,直到病逝。

印象派团体中的“中流砥柱”——毕沙罗

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堪称印象派团体中的“中流砥柱”,尽管其他几位印象派大师的“社会知名度”比他大,但总体作用仍有所不同。

塞尚、高更等都称自己是毕沙罗的学生。他是唯一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压力,也不管内部有多大的纷争,毕沙罗静静地坚守着,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

出身商人之家的卡米耶·毕沙罗不愿随父亲经商。但到了法国学画,他生活窘困,画卖不掉,不得不做油漆匠来谋生。但他说:“绘画使我快乐,它是我的生命,其他无关紧要。”作家左拉在看过他1867年的《雅莱山,蓬图瓦兹》后,称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三四位大画家之一。他的笔法坚实粗放,有大师的传统。这样美丽的画幅只能出自一个诚实者之手。”

毕沙罗也曾一度追慕点彩派创始人乔治·修拉的风格,并以这种技法画了一些作品,但不久以后便认识到,点彩技术不适合自己的气质,还是要诚实地以自己的风格来创作。这幅1873年画的《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仿佛能让人嗅到乡村清新气息。那专注于农时的老农,让人觉得有点像毕沙罗本人。60岁后的他,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因腿疾而不能行走,就天天在窗边作画,直到病逝。

7月10日 秦汉 张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