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杜强吻莲音: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05:12:21
他认为怎样才可以实现这样的理想?

造福祖国(楚国),抗击秦国

联纵抗秦,壮大楚国.

浅析屈原的为政思想在《离骚》中的体现
(王增斌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
屈原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终其一生,他都在为楚国的兴盛奔走呼号,可惜由于小人当道,国君又善恶不明,邪正不分,致使屈原美好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反因被谗两次离开了朝廷。作为诗人,屈原造诣极深、影响极大,传世作品颇丰,其中最能代表其成就、体现其为政思想的,是他被楚顷襄王放逐之后所写之《离骚。》纵观《离骚》中所体现的屈原的为政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政为德、治理美政

屈原始终不忘作为“苗裔”所肩负的责任,他多次规劝怀王“抚壮弃秽”,修德任贤,治理美政,意思就是要怀王“以政为德”。诗人通过对夏禹王、商汤王 、周文王三位贤明君王“杂申椒与菌桂”做法的描述和对尧舜光明正大,在遵循古代治国的正确轨道基础上,开辟一条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路的颂扬,又通过对桀纣放纵不检、走上邪路,以致弄得寸步难行史事的重述,希望怀王能够以史为鉴,任人唯贤,以政为德,并表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诗人的感情是真挚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就在被放逐之时,也依然苦心规劝怀王,“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寥寥数语道出诗人的良苦用心,时光易逝,草木零落,年岁将尽,屈原担心君王如不及时修德任贤、治理美政,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屈原的内心深处一直有着这样一种危机感,他本人也因而更精勤修德砺行,勤勉工作,常若不及,恐时不我待。

二、以民为本,情系人民

屈原虽没像孟子那样,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本主张,但人民在他的脑海里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诗人被逐朝外,不能容于同列,但她始终如一的惦念着祖国的人民,他“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想到“民生之多艰”他就“长太息以掩涕”,从中可以看出屈原对人民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多么真挚。诗人把自己的爱国之情由关心国君转移到同情民生疾苦上来,这是诗人爱国思想的升华。如果说屈原原先的爱国之情是朴素的、自发的,那么这里诗人所表达的爱国思想则具有一定的深度,是自觉的。可以这样说,正是善良淳朴而又多灾多难的劳动者给了诗人莫大的动力使他坚定不移的恪守内心所好,“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在《离骚》中表现其民本思想的语句并不多,但作为一个进步的诗人他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对人民的关切与同情,诗人那颗充满激情的心灵始终在和人民一起跳动。

三、呕心沥血、举贤授能

屈原始终坚信,明君贤臣是治平的先决条件。他说“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屈原平生憎恶“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之徒,他渴盼楚国出现圣贤的臣子,能像他那样弃“余身之惮殃”于不顾,勤勉的奔走于国君前后,帮助国君赶上前代贤明君王的足迹,使楚国免于败亡的厄运。于是,诗人“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目的是等国家需要的时候向君主举荐。从中不难看出,他当年培养人才之众,花费心血之多。

屈原深谙贤能之人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其在后文中所举傅说之遇武丁、吕望之遇文王、宁戚之遇齐桓之例,虽然假借“巫咸”之口,说明贤臣即使出身微贱,只要有才德,明君就会提拔之理。但在很大程度上,诗人是想以这些事例来警醒国君,使其意识到圣贤之臣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就是在怀王屡次翻悔、推托、变卦,不信任诗人,疏远诗人的情况下,他还依然辛劳的为国家培养人才,并不失时机地劝谏国王举贤授能。可见,这种思想在诗人心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四、忠君爱国、高尚峻洁

《离骚》篇首有云“帝高阳之苗裔兮”,屈原自道本与君共祖,身为王臣,世有令名,以至于己,是恩深而义厚也。既与楚同姓,为世臣,便有宗国不能去,不能传舍其国,而行路其君之义。在诗人所处的那个历史时代,同姓之臣义无可去,死国之志已定于此。所以,屈原起始的爱国意识是在上述思想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朦胧的爱国主义,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兴国是己任、与国共荣辱的忠君爱国思想。

屈原开口便述其谱系,一定抱有许多哽咽,藏有许多难与世人言明的悲哀。句中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日某月某年,寻思坠地,作此结果,数得琐屑,念得凄凉,通篇最惨部分恐怕就在于此了。顾名思义,屈原当生之日便是尽瘁之辰,他认为作为臣子不能尽忠,辱其名,辱其考。屈原忠君爱国思想从中可窥一斑。

自古就是“君访贤臣易,臣遇明君难”,屈原的贤明与忠贞,怀王不仅“荃不察”反而听信谗言,疏远诗人。此时,诗人内心深处已经有许多的失意之感,但他却依然自我安慰,“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接下来的一句“忍而不能舍也”更显示出这一心情的矛盾化、复杂化。就是在此时,诗人大声疾呼,“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诗人太忠君爱国了,就是在幻想中的“天国”也未曾丢弃这一思想。

在是继续留在楚国,还是去国离乡的问题上,诗人问卜于灵氛和巫咸,经过权衡,灵氛的劝告在他的思想上占了上风,于是他冲破了楚国的范围,进入了“固流上下”、“浮游求女”的另一幻境。然而在行进之中,却“忽临睨旧乡”,结果“仆夫悲余马怀”、“蜷局而不行”。是啊,这个素怀远大理想而又忠君爱国的屈原,怎忍离开宗国而事诸侯?!此时,屈原忠君爱国,高尚峻洁的思想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屈原一生虽有经济大才而莫之能用,平生精力尽瘁于楚辞文学,其中又以《离骚》著称。荒江老屋,自为孤忠,天高地迥,号呼靡闻,离乱烦惑之际,犹忍死以毕其辞。其中尽溢荆楚之遗声,纾罗渊之悲痛,醒季世之人,其永照万古的伟大思想可与日月争辉。

一楼的 是合纵抗秦要吧~

报效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