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琛歌手个人资料照片:凉州词背后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1 01:05:00
就是为什么么写这首诗等等原因

凉州词
—王翰

『作者简介』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景云进士。开元中任秘书正字,通直舍人等职,后贬官仙州别驾,道州司马,随卒。任侠使酒,恃才不羁。王翰诗作词藻华丽,意境壮阔。其诗传世者不多。《凉州词》颇有名,原有集十卷,现已失传。

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饮琵琶马上催。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

『注释』
① 夜光杯,一种玉制的名贵酒杯。
② 催,催促马上出发。

Liangzhou Lines
Wang Hang

They are about to drink
The finest wine from Evening Eadiance cups.
When the sudden sounding of the pipa urges them forth.
Don’t scorn them,
They who drunken fall upon the battlefield:
In ancient days or now,how many return who go to war?

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是唐人诗中习见的题材。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形成的过程中,都有过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斗争和融合。中国从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唐代,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交流是极为频繁的。汉族和其它兄弟民族的人民,和睦相处,习以为常。但由于各族统治阶级的贪婪和野心,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也多次发生过战争。在各族人民居住地区的并不严格的分界线之间,为了保卫和平生活,就往往各自设置戍守工事,屯驻防卫力量。唐诗中所谓边塞绝大部分都是指这种地方而言(当然在唐时,也有过中国和外国之间的战争,也称国境线上的防御工事为边塞。这两种边塞,同名而异实,在今天,仔细地加以区别,是完全必要的。)

唐人的边塞诗,绝大多数涉及民族战争,这是很自然的。这种属于中国内部民族矛盾的战争,一种是属于侵略的不义战争,一种是属于防卫的正义战争。就其性质而言。帝王们的黩武开边,将军们的贪功启衅,掳掠人民,觊觎财富,都是不义的战争;而反对民族压迫,保卫人民生活,抵抗侵略,讨伐骚扰,则是正义的战争。但由于政治、军事局势的复杂多变,防卫也可能由胜利而转化为侵略,或者相反,侵略也可能由失败而转化为防卫。另外即使战争的性质是正义的,但如广大人民保卫民族主权的热情和他们对于统治阶级憎恨的矛盾,慷慨从戎与久戍思乡的矛盾,将领逸乐和士卒辛苦的矛盾等等,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诗篇中所反映的内容也很复杂。唐代的边塞诗数量很大,有许多是无法考察其确切历史背景的,我们就只能从诗人的感情来加以体会看它们所写的战争是在歌颂或者暴露。当然由于这些诗人都是封建社会的士大夫,我们不能认为他们所反对的战争就一定是不义的,所赞美的战争就一定是正义的但一般地说,广大人民所受到的战争对于生活的影响,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还是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他们的创作。他们接受了人民的生活形象所给予的教育之后,也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的真实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在唐人边塞诗中,感受到人民对于当时国内民族矛盾所导致的战争在感情上的脉搏,感觉人民对于当时国内民族矛盾所导致的战争的态度,并从而判断其性质的是非,还是可能的。唐人七绝很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也是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的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凉州即今甘肃河西、陇右一带,州治在今武威县。

此诗以边塞战场生活为题材,但诗人对于他所要表达的观点,却不是从正面描写而是从侧面衬托显示出来的。它一上来不写战争,却写饮酒。饮的是葡萄酿制的美酒,盛酒的是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宝杯。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的特产,而传说中的夜光杯,据《十洲记》所载,也是西胡献给秦穆王的,所以都是本地风光,与边塞情调切合。(这里的葡萄美酒是实,夜光杯则是虚,它不过用来指制作精美的酒杯而已。大凡诗歌中所用的词和字,常常有基于艺术的要求而加以夸饰的地方,为的是增加声音、颜色之美。这,也就是《文心雕龙》所谓“因情赋采”,读时不可以词害意,信以为真。)

次句写正要开怀畅饮的时候,马上的乐队已经弹起琵琶,催人出发了。先写美酒宝杯,使人觉得非痛饮不可,次写琵琶催发,又使人感到欲尽醉而不能。由平静舒适的环境中一下子转入紧张激昂的气氛里,文情极抑扬顿挫,变幻莫测。(有的注家认为,这个 “催”字仅指催饮,何必奏琵琶于马上呢?乐师们尽管可以坐着或站着表演。正因为饮后立即就要出征,所以乐队才在马上奏曲,饮时则侑酒,出发则送行)。

第三、四两句是征人设想之词。虽然出发在即,我却依然痛饮,不辞醉卧沙场,也许会引起你们见笑吧?但是自古以来,有几个人是在战争之后活着回去的呢?那么,在未死之前,我为什么不痛快一下呢?这,又有什么可笑的呢?

这种感情是很沉痛的,但却用豪迈的语言表达出来,显得这位军人的胸襟似乎很是旷达。凡是忧伤的感情,如果用悲哀的语言来表达,还不一定能使人感受到它的分量,而用与之正好相反的豪迈旷达的口气说出来,就往往觉得非常沉重深刻。在生活中,一个人气愤极了,反而会发笑;悲哀极了,反而会唱歌。如柳宗元所说的:“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此诗所写心情,正是如此。所以,诗人对于写战争的看法,也就是通过其所写的将士们反对黩武这种比较隐蔽的心理状态而曲折地透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