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是几个零:水尝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 出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7:20:50
这句话出自哪儿啊?问问大家,谢谢哈~~
我问的是出自什么地方 请不要这么多的长篇大论 看不懂啊 出自什么地方 作者是谁 有这些就足够了 谢谢!!
杜甫的么?问天行是什么....?我怎么查不到啊..

水本来平静,相互激荡以后才产生美丽的涟漪,石本来没有火光,相互激荡后才激发出火光。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

对于人们相互之间的讨论、争论、辩论,我们可谓是司空见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发现、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发表不同意见、不同见解,这是在所难免的,属于学术交流的范畴。没有百家争鸣,哪来百花齐放?“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可能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个自由的言论空间,其实,来之不易,也应倍加珍惜。

而正如鲁迅所说:谩骂绝不是战斗。那是无知、无能、无德、无畏的最好注脚。若是无知,无非类同于泼妇骂街,浑身透露着市侩的粗俗;若是无能,无疑是黔驴技穷,只剩下叫嚣、尥蹶子的招数。对于无德无畏者,你还有什么话说,与虎谋皮,反过来让人耻笑自己的迂腐。实际上大可不必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静观之所为,不亚于欣赏一出免费的轻喜剧,然后引以为戒,仅此而已。

有时,沉默更是一种力量。

杜甫
(问天行)

水尝(常)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切磋成良玉”

驰名中外的玉屏箫笛,又名“平箫玉笛”,“龙箫凤笛”,“神箫仙笛”,何以得此雅号?这里有地理的原因,历史的原因,还有文化的原因。

一、仅观一斑,难见全豹

仅从地理名称上理解,有人认为“平箫玉笛”就是“平溪镇箫,玉屏县笛”,玉屏侗族自治县县城,不就坐落在平溪镇,而平溪镇又被省文化厅授予了“箫笛艺术之乡”称号吗?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平箫玉笛”的生产地,此话不错。

仅从历史沿革上来理解,有人认为“平箫玉笛”就是“平溪卫箫,玉屏县笛”,玉屏县的前身不就是平溪卫吗?从历史背景的角度来看“平箫玉笛”,此话也不错。

但是,有人将“平箫玉笛”,望文生义地解释地“平溪卫时始制箫,玉屏县时始制笛”,则是欠妥的。“平箫玉笛”之称,不仅有地理、历史的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上的原因。

二、互文辞格,箫笛妙用

“平箫玉笛”之称,原本是互文辞格的妙用,“平”和“玉”字面上分属“箫”与“笛”,意义上却是合指的,即:“平(溪)一玉(屏)箫笛”。

何谓“互文”?早在唐代,贾公彦《仪礼注疏》中就人介绍:“言‘互文’者,是二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互文”的研究和介绍就更多了。例如:

1.《语文学习》80/4期载文说:“互文就是上文含有下文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也就是常说的互文见义。”

2.1986年出版的《古汉语修辞》说:“在一个句子中,某些词语根据上下文的条件,互相补充说明事物的修辞方式叫做互文。”

3.1988年出版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说:“互文,参互见义的修辞方法。也称‘互言’、‘互辞’、‘互文相足’、‘文互相备’。“

4.1991年出版的《辞格汇编》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相互拼合、共同地表达着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上文里省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全而见义。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互文。”

从古到今,人们对“互文”的研究、介绍、运用是很多很广的。

以诗为例,唐代王昌龄《出塞》中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之句,沈德潜《说诗晬语》中对此的解释是:“边防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于汉,诗中互文”。意思是说,修筑长城以御匈奴,起于秦汉,明月照临关塞的景象在秦汉时已是如此。“秦”与“汉”兼及“明月”和“关”。如果只是从字面上而不从互文上理解,上述诗句是难以解释的。

以文为例,南北朝时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中有“林寒涧肃”之句,“林”、“涧”字面上分属“寒”和“肃”,实则“林涧寒肃”,意义上是合指的。

以成语为例,“山盟海誓”就是“山海明誓”,“山”、“海”字面上分属“盟”与“誓”,实则互文。同样,“平箫玉笛”,“龙箫凤笛”、“神箫仙笛”,作为玉屏箫笛的别称,也可以说是在一定范围应用的成语了,均属互文辞格的妙用,意即:“平(溪)玉(屏)箫笛”、“龙凤箫笛”、“神仙箫笛”。

运用互文修辞手法,有什么必要呢?其一,经济,缘于各举一边而省文,如:“平箫玉笛“,比起单说“平溪箫笛”,“玉屏箫笛”来,有历史的纵深感,厚重感,比起联说“平溪——玉屏箫笛”来,节省文字。其二,婉转,文互备,义互见,而义并非显而易见,必须上下合着,互相发现,方才意义完整,其三,明快,运用互文手法,能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优美。

互文与对偶是有区别的:互文主要是在意义方面(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对偶则着重于语句结构的形式方面(两个相对称的结构整齐的语句)。大多数互文不是对偶;大多数对偶也不是互文;如果既是互文,又是对偶,便是两种辞格的兼用,“平箫玉笛”、“神箫仙笛”、“龙箫凤笛”等,均属于互文、对偶两种辞格兼用。

三、科溪、玉屏 地灵人杰

玉屏,之所以能成为中外闻名的箫笛之乡,绝不是偶然的。当用得上“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八个大字。

玉屏,古名雄溪,是汉、唐盛世著名的五溪之一。《玉屏县志·雄溪考》载:“雄溪古为蛮地,至宋元始有平溪之名,易雄为平,亦见前人命名有深意也”。“平溪”之名是何时出现的呢?《玉屏县志·事记》载:宋“孝宗乾道元年,诏平溪峒互市”。即,公元1165年皇帝颁发命令,建立平溪峒互市市场。这是平溪之名最早出自官方的记录,也是平溪兴起官办市场的发端。原来出自皇帝之诏书。《玉屏县志·城池》又载:“明洪武二十二年,指挥使许升等督建”卫城。即:公元1389年,由卫指挥使许升等负责在平溪建卫筑城。明初在全国仅设329卫,卫指挥使为三品武官,可见卫城比七品官坐守的县城更为重要。到1389年,平溪已有官办市场二百多年,又新建了军事地位十分重要的卫城,俨然成了一座完备的古代城市。到了明永乐年间(1403-1424),又“设驿于卫城之东关”(见《玉屏县志·平溪设驿考》),至此,平溪不仅有自公元前279年开通的水路航运,又新增了陆路驿道,车马奔驰不停。“水陆交通,舟车毗比”。(见《县志》)。交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商贸的繁荣,这些都为“平箫玉笛”在永乐年的创制,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