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 baptiste maunier:谁能帮我出儒林外史50道题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1 16:12:56
谁能帮我出儒林外史50道题目

你是老师吧,这也太为难学生了
  1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
  2第一回名称: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3共多少回:56
  4作者是 什么时代的人:清朝
  5介绍作者
  7综述全书大意
  8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
  9整本书的中心思想
  10作者写此书的目的
  11此书揭露了什么
  12本书有几条线索
  13本文的明线是什么
  14暗线是什么
  15你读了此书有什么感受
  16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
  17说说你对此书的看法
  18看完本书你学到了什么
  19本书是什么文体
  20你以前知道哪些与此书有关的故事
  21书中主要人物的下场如何
  22你喜欢这本书吗,说出理由
  23你还知道哪些诸如此类的书,列举出来
  24你对此书有何评价
  25在你眼中范进该不该中举
  26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象范进这样的人,如果你遇到了该怎样开导
  他
  27制定一个阅读提纲,分清主次
  28给你身边的人讲这个故事
  29你认为范进与孔乙己相同吗,说出理由
  30写一篇读后感
  31书中有何典故
  32此书结局如何

  !!!!!!!!!!!!!!!!!!!!!!!!!!!!
  ! 好难的题,我也只能帮到此了!
  ! 可怜的我,死了多少脑细胞呀!
  ! 这30分如果不给我,可就有点!
  ! 太不够意思了!!!! !
  !!!!!!!!!!!!!!!!!!!!!!!!!!!!

haha,我的老师也留了这个作业,我们很有可能是同学。只要把每回的名称弄上去就行了
如:第一回的名称是( )
a ..... b ..... c .....
第二回......
第三回......
.
.
.
.
.
.

为什么不说谢?

古人说得好:“大恩不言谢”。您自个儿想想看,如果不幸赶上高考题里的那么大暴风雪,眼看着就要冻毙,幸而被一位陌生人救了,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以后,您说你自己该说句什么?说“谢”,笑话!那还不把天下英雄全都得罪了 ?要是为了这个区区的“谢”字,那救人的勇士才不用经过那番心灵上翻江倒海般的选择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您说什么都成,就是千万千万别说这个“谢”字。要让我给您出个主意,我建议您最好是做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状,热泪盈眶,最后还是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您如果想明白了“大恩不言谢”这个理儿,遇到“大义”、“大德”、“大礼”之类的事,您便可以大可以此类推,一律不言谢,免得失了礼数。

宁可天下人谢我,我断不可轻谢他人。

(2)

大恩都不言谢,那么小恩小惠还值得一提吗?不往远了说,我们家里谁跟谁都不说谢,半大的儿子都明白:“一家人还谢什么谢”。

说来也怪了,这厮从小读书在西洋,操得英、法两种外语,平时与鬼佬、鬼妹们过往也是张口闭口“thank you”、“merci”,偏偏一说起中文来就再也不会说“谢”了,邪了。我时常怀疑这中文的“谢谢”二字是否真的与英文的那“三克油”对应。

就是因为他生在了俺家,无论是替他穿衣带帽买玩具这样的日常琐事,还是送他去洋学堂念小学、中学和大学这样的百年大计,儿子从不说声“谢谢”。有其子必有其父,回想起来我也似乎从未对老爹老妈说过一声谢。以心诚代谢吧。

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怎一个谢字了得。

(3)

循着一家人不言谢这个理,知音不言谢,君子不言谢,哥们不言谢,亲密的朋友之间自然也不言谢,要不那就见外了,咱俩谁跟谁呀。这“不言谢”乃是一种境界,多少人上下求索多年还不一定能够得着找得到呢。

在一次采访中,痛并快乐着的名嘴白岩松问著名学者张中行:“您曾经有个朋友生活比较困难,每到年节的时候,您都邮钱给他,但他这一辈子都没有对您说过一个‘谢’字,但您仍把他当成生平最好的朋友?”张先生的回答是:“能交到两个永远不说谢的朋友很不容易,人生能够交这样几个朋友最好,你得到人家的关照也不说谢,人家得到你的关照也不说谢,心里边想就应该是这样子…”

人生得一不说谢的知己足矣。

(4)

这也不言谢,那也不言谢,照这么说,堂堂中华大地上生就没有说谢的机会了?不见得,我们利用排除法,发现还这么一种情况您还可以和他人说“谢”:

此人无大恩、大德、大礼、大义给予您;

此人不是您的家人;

此人不是您的好友;

(如果以上条件满足)此人依然非要帮您一个小忙不可;

(经查)此人无精神病史。

别乐,这种状况还真的可能存在。比如说吧,您属于老弱病残孕,好不容易挤上了公共汽车以后,一个素不相识的红领巾小姑娘把座位让给您了。这时您该说什么,还不赶紧说“谢谢”!我不知道这会儿的小学生会怎么回答,当年我还在那个年龄段的时候的标准答案是这样的:“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记得那阵子时刻准备着说这句话,可是始终没有逮着机会,因为无人和我说“谢”。

(5)

抚今追昔,听“谢”字最多的莫过于各朝天子。随便打开电视看看,总有一个奴才糊里糊涂地就冒犯了圣上,幸好赶上皇帝心情不错,赦其死罪。只听旁边一位老臣厉声喝道:“还不快谢!”那战战兢兢的小奴才登时肝脑涂地:“谢主隆恩!”

我捉摸着,这“谢”字听得多了,皇上老子也烦。东汉时,学者许慎想将自己所著的《说文解字》一书呈献皇帝,但当时他已久病不起,于是令儿子许冲来做这件事。许冲给汉安帝上了一道《上〈说文解字〉表》,其中末尾是这样的:“臣冲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稽首再拜,以闻皇帝陛下。” 献书这等好事,如何是死罪?皇帝见书大喜,令手下收下,赏布四十匹。皇上圣明,知道许慎许冲这父子俩得了赏以后肯定还要再上表大表谢意,为了先封住他们的嘴,所以又特批三个字:“敕勿谢”。这意思是说,这书我收下啦,死罪也免啦,你们就不用谢啦。 有幸和皇帝老子当面说谢的人毕竟不是很多,所以平头百姓更多的还是“谢天谢地”而已。而细想起来,就是这个“谢天谢地”的说法,其实也是多表达小民们无奈和无助的心境。

但凡要是有一点辙,谁也不想谢天谢地谢皇上。

(6)

很多人自己不说谢,但是却喜欢形容别人说谢,而且往往夸大其实说人家“千恩万谢”。 我以为这“千恩万谢”实际上是一个贬义词,如果不信,我们可以从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里看出端倪:

—《官场现形记》:“……阿巧、阿金见钱眼开,乐得做好人,拿着洋钱,倒反千恩万谢而去……”

—《红楼梦》 : “……刘姥姥千恩万谢的答应 .….. ”

—《水浒》:“……那婆子千恩万谢下楼去了;当晚回复了西门庆的话……”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屠户就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由此可见,千恩万谢,就是卑躬屈膝,寄人篱下。

(7)

谢字,不说则已,要说就说出点文化来。

北京某中学语文考试题中引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公子乃谢夫人去”一句,拷问学生下列四句中那一句的“谢”字与“公子乃谢夫人去”中“谢”字意义相同:

A、平原君乃免冠谢

B、朱亥故不复谢

C、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D、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您答得上来吗?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