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面具唱如果云知道:桐庐出过那些文化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2 18:50:28

除了桐君外,还有一代宗师叶浅予
  中国画坛一代宗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叶浅予(1907—1995)是桐庐县桐庐镇人。这位宗师一生向往革命、向往艺术。他年轻时在上海目睹五卅惨案,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奠定了爱国反帝的世界观。他曾投身北伐,参加革命宣传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拿起画笔针砭时弊,借鉴外国连续漫画的形象,首出中国现代漫画的鸿篇巨制,通过塑造“王先生”、“小陈”两个典型形象,在幽默中鞭挞了社会生活中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恶习,并对当时买办官僚贪污腐败的官场生活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由于作品具有尖锐的批判意识和生动的艺术造型,成为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读物。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宣传,担任漫画宣传队队长,并主编《抗战漫画》,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三厅做了大量工作。
  1946年他应邀访美,在当时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崇美思想的背景下,他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资本主义严重的社会矛盾,画成纪实漫画《天堂》,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在迎接新中国成立的日子里,他做了大量有益于人民的工作,以满腔热情迎接新中国的建立,画出了《北平解放》、《中华民族大团结》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旺盛的艺术创造热情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美育教育事业上作出了极大的奉献,艺术上也频出佳作,进入他创作的高峰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四人帮”迫害,被关入监狱达7年之久。铁窗生活了磨炼了他的意志,拨乱反正以后,他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家乡和人民,虽年届高龄仍不知疲倦地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美术事业作出了新的突出贡献,成为美术界声望最高、最受尊敬的老画家之一。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湖南、香港等全国20家出版社,先后出版过他的画作有30多种。尤其是国画卓成一家,诚如徐悲鸿大师所说:“浅予之国画一如其速写人物,同样熟练,故彼于曲直两形体均无困难,择善择要,捕捉撷取,毫不避忌,此在国画上,如此高手,五百年来,仅有仇十洲、吴友如两人而已,故浅予在艺术之成就,诚非同小可也。”
  我们的叶老,所以受到画坛的广泛尊重和爱戴,不仅在于他自强不息、探索求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他的耿直磊落、胸襟开阔的人格和人品。他面对社会和人生,总是鞭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在得到重新工作的机会之后,他更加无私无怨,把艺术才华献给人民。他将“文化大革命”后补发的3万元工资全部献给学院,设立叶浅予奖学金。他对青年学生十分关心,许多晚辈都曾得到过他的帮助和指教。他不顾年迈体弱,在83岁高龄之后,还发起组织“叶浅予师生艺术行路团”,举行了3次深入生活的行路和艺术研讨活动,促成了“叶浅予师生画展”学术成果,身体力行地实践艺术来自生活的道路。
  叶老对故乡桐庐怀有深厚感情,在他的晚年,每年都要回桐庐看看,关心家乡建设。82岁那年还将珍藏多年的从元、明、清代到现今的名人书画73幅,其中有元代王叔明的《李下隐居图》、明代周之冕的《梅竹水仙》、清代郑板桥的书法及现代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吴作人等人的真迹,以及叶老自己的128幅书画,还有他收藏的宋代以后的美术论著和中外文册、画谱、印谱、碑刻等珍品787册,赠送给家乡桐庐。在赠送仪式上,桐庐县人民政府要回赠他2万元人民币,以表家乡人民心意时,老画家坚辞不受,当即挥毫在县人民政府授予的《荣誉状》上写下“此款转赠桐庐县文联”。他说:“书画是人民的财富,应该留给人民。现在有些社会风气不正,只讲金钱,不讲精神,我这样做就是要同不良风气唱唱反调,以促进树立社会的良好风气。”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叶浅予一生深深地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他以自己艺术和人生的完美结合,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代表画家之一。
  1995年8月5日,中国画坛一代宗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中共桐庐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迅即派出代表小组赴京奔丧,参加中央有关部门对叶老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并特意送去了一副挽联。上联:浅财厚德爱憎分明一代宗师;下联:予情于艺报国为民富春骊子;横批:叶落归根。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叶老的一生为人,写出了桐庐家乡人民对叶老的敬仰之心。

中华医药鼻祖桐君
桐君,黄帝时人。据《浙江通志》记载:"桐君住在县东山隈桐树下,其他支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人问其姓名,则以桐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他与另一位医生彭巫在此采药求道,还在离桐君山15千米的富春渚上栽培草药(此渚今名桐洲)。桐君一生勤勤恳恳采药品性,深究医理,"知医方药饵",是中国历史上研究中华医药的先行者。他的医药实路成果被后人汇编成《桐君采药录》一书,成为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药物著作之一。
桐君及其《药录》,一直为后世,尤其是医药名家所推崇。南朝梁时的医药家陶弘景,在研究了古代名家本草后,著《本草经集注》。他在该书序录部份,完整地总结桐君的伟大成就是?quot;识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药物,以为君、臣、佐、使。"明代医药家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将《桐君采药录》放在本草中非常重要的位置。有些朝代还将它敖钦定经典古籍载入正史。《隋书》中,有《桐君采药录》3卷条目;《旧唐书》中,有《桐君采药录·桐君撰》条目;《新唐书》中,有《桐君采药录》仍被列为当时的重要医药典范籍;《药部》中载有桐君对30多种药物的性味评判。
桐君总结和首创的识别中药性味,定上、中、下三品药物和君、臣、佐、使的处方格律,一直沿用至今,可见他符合客观规律,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君、臣、佐、使成为中药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quot;君"是指处方中对治疗主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臣"则是协助主药或加强主药功效的药物;"佐"是协助主药治疗兼症和抑制主要毒性、烈性或反佐药物;"使"是引导各种药物直达病变部位或对各药物起调和作用。经过千百年的实践,目前一般都反君、臣、佐、使演绎为主药、辅药、佐 药、引药,这是桐君先师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因为桐君对华夏的医药有突出贡献,后人尊其为"中华医药鼻祖"。
为了纪念这位济世拯民的中药鼻祖,后人就把他采药求道的这方土地命名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其栽药洲为桐洲,采药求道山为桐君山,并在桐君山上建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