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昕年收入:跪请精神学医生帮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6 09:09:21
我母亲患精神病已经多年,由于一直无钱医治才拖到今天。现在想咨询各位精通此道的医生专家。十年前我母亲忽然茶饭不思,还经常自言自语,说耳朵有人说话,大概属于幻听吧。说耳朵里的人老想害她,于是用毒药往耳朵里灌。。。。。。但是我母亲身体还算健康。无其他症状,只是日渐消瘦~给她吃药她都偷偷扔掉。。请问专家这是什么病啊?倾尽囊中我也要把母亲的病治好。希望有识之士能帮我解答一下,我也好有个思路。谢谢。

幻听是出现于听觉器官的虚幻的知觉,是精神病人常见症状之—.尤其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经过大量的临床资料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幻听有以下特点:

  (1)多出现于疾病早期,也可在疾病的症状发展期出现。缓慢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早期可出现少量的、较单调的幻听,随病程和病情发展、幻听量逐渐增多、幻听内容逐渐丰富。开始时,病人可能对凭空而来的声音半信半疑,但随着幻听量的增多和内容的丰富,形象的逼真,他对幻听丧失了自我认识能力(精神病学中叫做丧失了自知力)而坚信不移。至于急性发病的精神分裂症,可突然出现大量的、内容丰富的幻听,病人受幻听支配而会出现种种异常思维、情感和行为。

  (2)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多为真性幻听,也可有假性幻听。如病人可以清楚地告诉你。声音是通过他的耳朵听来的,声音是在外界,离他一定的距离出现的。有假性幻听的病人则会具体地说出声音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存在于他的脑子里或肚子。

  (3)幻听的内容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言语性的幻听,病人凭空听到声音。由于是真性幻听,病人可以说出是几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声音,说话的声音是自己熟悉的人还是素不相识的人的声音。内容多种多样,有命令性幻听、评议性幻听、议论性幻听等。其内容常常是对病人不利的,如漫骂贬议、或是说病人犯了大错误。而且还会命令病人去自杀或去投案自首等。

  (4)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多与其它症状,尤其是妄想同时存在。如病人听到声音告诉他,有人要对他进行迫害,于是,病人就可能在幻听的基础上产生被害妄想;也有的病人先有被害妄想,在被害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幻听;也有的病人在疾病的某—阶段中,只有单一的幻听症状存在。

  (5)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特点,可国疾病类型不同而有区别,如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常常是逐渐产生和发展,常与妄想同时存在。而且幻听数量有从少到多的特点,内容有从简到丰富的发生发展过程。疾病严重的阶段,患者对幻听的内容坚信不移,以致幻听支配着病人的情感、意志和行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对自己的幻听内容不肯暴露。也有的偏执型病人耸耳似乎倾听着什么,还有时自言自语,好像是在对话,表情气愤,激动等,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到这些行为表现。但当问其听到什么时。患者只回答:“没什么”有时,病人受幻听支配杀了人,也不会直接告诉你。医生对这种偏执型病人检查时,常常需要以同情的心情、关切的口吻“您整天又吵又嚷的多么累呀!们是不是能够帮您做点什么?”这样病人才有可能与你合作,开始暴露出他的幻听内容。偏执型病人的幻听往往在病程中持续存在,只有经过治疗,幻听才会逐渐减少以至消失。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也可出现幻听,但其特点是常常突然出现,内容零乱而不固定,病人对幻听肯于暴露,往往是不等你问,就哭哭啼啼地向你述说:“我要当皇帝了,是声音告诉我的…”病人可受幻听支配,突然冲动,伤人,毁物。单纯型和紧张型病人也可出现幻听,但多为单调的、一过性的症状。

  (6)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往往是随疾病发展而发展,不经治疗很少能自动消失。经过治疗后,幻听又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减少,患者对幻听的态度逐渐淡漠,最后幻听消失。幻听的重新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的波动与复犯。

  (7)精神分裂症早期未得到彻底治疗,即发展为慢性期;或因疾病的反复复犯,最后导致慢性状态;也有的精神分裂症开始发病,就没有急性发作和症状特别严重的阶段,而呈缓慢发病、缓慢发展,整个疾病过程中都具有慢性的特点。这类慢性病人如果有幻听症状,幻听的特点是片断、单调、刻板、固定,如“你是坏蛋”’“你是坏蛋’’等。这时病人对幻听的态度已极为淡漠,对声音也习以为常。因此,病人可在幻听存在情况下上班工作,在住院期间参加工疗、娱乐治疗。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病人已和幻听“和平共处”。这时的幻听往往极为顽固,各种治疗都难以消除。有的病人可终生留有这种残留幻听。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的幻听,有其独有的特点,我们可根据幻听的特点来作为诊断或排除精神分裂症的依据。还可根据幻听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在不同疾病阶段所特有的表现来判断疾病处于早期、发展期或慢性期的哪个阶段。还可用幻听的特点来作为划分疾病分型的参考。

  如何治疗精神病(幻听)!

  患者于十年前因感情受挫,出现了轻微的精神分裂,主要表现在做恶梦,神经兮兮、六神无主,不能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十年中几乎每天都做恶梦、头疼,但不影响正常生活。目前,出现了幻听、幻觉,(十年前的人与事),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出现喃喃自语,但不影响社交。

  以前有学者提出抗精神病药也像抗菌素那样各有其“作用谱”,认为某种抗精神病药适于治疗妄想,某药适于治疗幻听,而另一种可以治疗兴奋躁动,等等。经过不少临床实践,发现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作用谱。 实践告诉我们,不论是那一种抗精神病药,在治疗精神分裂时,最奏效的往往总是兴奋躁动。即使是没有明显镇静催眠作用的氟哌啶醇,也能使患者趋于安静;如果用的是氯丙唪或氯氮平,那么药物的催眠作用更会促使患者入睡。所以如果认为氯氮平的最佳造应症是兴奋躁动,那是不够正确的。 其次奏效的,应该说是幻觉,再次便是妄想,然后才是思维形式障碍。最后见效、也是最难见效的,是情感淡漠。氟哌啶醇:主要用于控制兴奋躁动、幻觉妄想,焦虑紧张。临床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慢性舞蹈症、焦虑症及癫痫
  幻听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以精神分裂症为最多见,但不管哪种精神疾病所产生的幻觉,在治疗上均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目前最常用、效果佳、副作用少的药物当属利培酮,一般每日4mg,分两次服用即可,但须从每日1mg渐加量,具体使用需要遵医嘱。
  衷心劝告到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就诊后在行治疗。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schimphrenia)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互不协调、相互分裂的特征性症状为突出表现,并且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分裂”特征的其他症状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但一般认为遗传是精神分裂症病因中的主要因素。近期也有学者提出母亲在怀孕初期感染病毒可能使胎儿的大脑神经细胞错位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其中15-35岁发病最常见。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思维障碍(思维散漫、思维中断、思维贫乏、妄想等)、幻觉、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倒错)和行为障碍(社交退缩、行为怪异、紧张性兴奋、木僵等)。其中妄想、幻觉等明显明显精神病性症状称为“阳性症状”;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精神衰退症状称为“阴性症状”。具体可因急性期和慢性期有所不同。

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现思维障碍、幻觉、妄想等明显精神病性的“阳性症状”。

思维障碍具体表现为联想散漫,即语言结构松弛,以至段落与段落之间显得散漫无序、句子与句子之间互不相关、词与词或字与字之间不能组成完整的句子;思维阻隔,即突然无故中止正在谈的话题,片刻后再接续原话题或另换话题,且缺乏自知;推理奇特,即逻辑混乱,使人不知所云。

幻觉具体表现为反复多次的报道性、评价性幻听,即听到有人对患者的行为作实况转播式的报道、听到有两人一褒一贬地对患者品头论足。此外尚有幻视、幻触、幻嗅等,但较少见。

妄想具体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原发性妄想。最常见的有被害妄想,即患者坚信自己被人以某种方法侮辱或伤害;嫉妒妄想,即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不忠贞;影响(控制)妄想,即患者感到自己的思想、行动和感情都受到外力影响,甚至一举一动都被他人控制。

急性期也可出现情感淡漠、情感不协调等“阴性症状”。情感淡漠即对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无动于衷,对欢乐、愤怒、恐惧等情境均无明显反应;情感不协调,即情感反应与内容不一致,尤其是内在思维与表露出的情感表现不相应,如一边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一边痴笑,一边述说自己开心的事情,一边流泪等。

慢性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出现缺乏动力、缺乏精力、缺乏兴致、缺乏情感、缺乏礼仪和缺乏社交等正常精神功能衰退或缺失的“阴性症状”。

缺乏动力,具体表现为自发性动作的丧失,终日呆坐、闲逛,生活毫无目标。

缺乏精力,具体表现为懒散乏力,终日卧床睡觉或懒得活动,似乎体质十分虚弱。

缺乏兴致,具体表现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原先的爱好也已兴趣索然,精神活动显得十分迟钝。

缺乏情感,具体表现为脸面呆板、语言单调,对任何刺激都缺乏必要的情感反应,似乎已达到了“哀莫大于心死”的“心死”程度。

缺乏礼仪,具体表现为完全不讲究起码的礼仪,或者旁若无人地对人不理不睬,或者不顾场合地乱叫乱嚷,或者当众脱裤弃衣。

缺乏社交,具体表现为不参加任何人际交往活动,喜欢独居斗室、闭门不出,否则就尽量回避,至多回答一两句就完事。

精神分裂症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有的患者外表完全可以似常人,只有与其接触深谈,才会发现其精神不正常,这是早期不能发现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也有的患者蓬头垢面、嘻嘻痴笑,或者奇装异服、东窜西颠,或者沉默寡语、茫然若失。这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被发现。
精神分裂症除了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外,一般没有定向障碍,意识通常也清醒,智能基本上也属正常,但自知力明显缺损,即不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病,甚至也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有所异常,因而往往不愿意接受治疗。

精神分裂症有以下几种常见的临床类型:

1、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为精神分裂症中最多见的一型。一般起病较缓慢,起病年龄也较其他各型为晚。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妄想和幻觉,但以妄想为主,这些症状也是精神病性症状的主要方面。妄想为原发性妄想,主要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响妄想。这些妄想通常结构松散、内容荒谬。如出现关系妄想时,患者总觉得周围发生的一切现象都是针对自己的,都与自己相关:别人的议论是对他的不信任的评价、别人润嗓子发出的声音是在传递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别人瞥一眼是在鄙视自己等。

幻觉在妄想形成前后或同时均可出现,以内容对其不利的言语性幻听最为多见,此外也可出现幻视、幻触、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觉外,虽然也可有情感不稳定、行为异常等表现,但一般对情感意志和思维的影响较少,行为也不很奇特。本型病人只能完好,日常生活也能自理,虽然自发缓解较少,但经过治疗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 青春型(瓦解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也较为多见。起病多在18-25岁的青春期。起病缓急,常与始发年龄相关,始发年龄越早,起病就越缓慢,病情发展呈阵发性加剧;始发年龄越晚,起病就越急骤,病程在短期内就能达到高潮。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思维、情感和行为障碍。思维障碍表现为言语杂乱、内容离奇,难以为人理解;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喜乐无常,时而大哭,时而大笑,转瞬又变得大怒,令人难以捉摸;行为障碍表现为动作幼稚、愚蠢,作鬼脸、玩弄粪便、吞食苍蝇、傻笑,使人无法接受。此外,也可能有妄想和幻觉,但较片面简单。本型病人生活难以自理,预后较差。

3、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较为少见。起病较急,多在青壮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紧张性木僵,病人不吃、不动也不说话,如泥塑木雕,或如蜡像一般,可任意摆动其肢体而不作反抗,但意识仍然清醒。有时会从木僵状态突然转变为难以遏制的兴奋躁动,这时行为暴烈,常有毁物伤人行为,严重时可昼夜不停,但一般数小时后可缓解,或复又进入木僵状态。本型可自行缓解,治疗效果也较理想。

4、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本型较为少见。起病隐袭,发展缓慢,多在青少年期发病。其临床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早期可表现为类似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头昏、失眠等,然后逐渐出现孤僻、懒散、兴致缺失、情感淡漠和行为古怪,以至无法适应社会需要,但没有妄想、幻觉等明显的“阳性症状”。病情严重时精神衰弱日益明显。病程至少2年。本型预后较差。

5、 其他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除以上几种精神病性症状较为明显的类型外,尚有未分型、残留型和抑郁型等几种类型。未分型精神分裂症是指多种症状交叉混合,很难归入上述任何一型的精神分裂症,也可成为混合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是指在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活动期后迅速转入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非特征性表现的人格缺陷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本型在精神分裂症中也较为多见。抑郁型精神分裂症是指精神分裂症急性期除“阳性症状”外,同时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如精神分裂症其他各种症状减轻后才逐渐出现抑郁症状,则称为分裂症后遗抑郁状态。
专家提供: 回答者: 东振明 - 心理医疗 5-26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