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琴怎么吹24孔: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是什么样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5:35:19
经济发达吗

沭阳花木,天下闻名.

沭阳位于江苏省北部,隶属于地级宿迁市,位于苏、鲁、皖三省和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大、小三角的中心。发源于沂蒙山区的沭河、沂河穿境而过,东流入海。因县城处于沭河北岸,县名遂由此而来。全县总面积2298平方公里,辖35个乡镇(场),有176万人口,是江苏省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同时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县份之一,城区户籍人口约40万人。沭阳土肥水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环境污染小,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号称“江苏的一盆净水,华东最大的氧吧”。

沭阳概况

沭阳县地处江苏北部,隶属地级宿迁市,辖35个乡镇(场),县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耕地204万亩,人口176万,是全省人口最多、陆域面积最大的县。
沭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时属鲁国,战国时建郯子国,西汉武帝时置厚丘县,北周武帝建德七年(公元578年)置沭阳县,因县治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境内颜集镇是绝代佳人虞姬的故乡,“霸王别姬”故事千载传诵。宋代大科学家沈括曾任沭阳主簿,率民众治理沭河、六塘河,政声远播。清代诗人袁枚任沭阳县令期间,留下许多诗篇佳话,亲植紫藤(袁公藤)今仍吐芳展绿。清朝末年沭阳才女刘清韵携10本传奇下江南,江浙名士为之倾倒,传为美谈。晚清进士李映庚,官至肃政使,创作我国第一部军乐谱。建国前后,沭阳孕育了摄影大师吴印咸,著名记者兼作家白夜,京剧表演艺术家、"活红娘"宋长荣,鲁迅研究专家王士菁,著名历史学家叶蠖生,两院院士李德义,新时代"活雷峰"张子祥等杰出人才,他们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为沭阳人民赢得了荣誉。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今日的沭阳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沭阳交通发达。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245、324、326省道在县城交汇。东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40分钟,西到徐州观音机场1个小时。沭阳县水路畅通,新沂河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穿南北。我省20大内河港口之一的沭阳港,年吞吐量在300万吨以上,过淮沭河与长江联接,经沭新河、蔷薇河、古泊河达连云港港口。
沭阳资源十分丰富。沭阳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首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和科技先进县。年产粮食100万吨、油料6.23万吨、棉花0.51万吨,年出栏商品猪近200万头。沭阳花木名扬天下,全县花木总面积31万亩,花卉苗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3余万盆,是全国最大的花木基地,有“东方花都”之誉。2005年,全县实现花卉销售收入22亿元。被誉为全省花卉销售龙头的苏北花卉盆景公司具有国家二级园林设计资质,县内新河镇2000年被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颜集镇2001年被中国花木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沭阳是传统的林业大县,全县杨树成片林达61.56万亩,林网总面积达232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6.5%。沭阳水产资源优势明显,全县水域面积62.2万亩,可利用养殖水面12万亩,盛产青鱼、鲤鱼、鲢鱼等淡水鱼类。沭阳矿产资源丰富,蕴藏非金属矿9种,能源矿1种,其中蓝晶石、水晶、磷、云母矿以及黄砂、陶土等都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社会事业
解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沭阳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教育机构963所,其中国家级示范高中和省级重点中学各1所。新建民办教育机构326个,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涌现了一批教学设施先进的民办学校。城乡医院、卫生室配置合理,城区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设备先进,技术雄厚。全县乡镇卫生院全部完成民营化改制,兴办私立医院10多家,诞生了沭阳眼科医院、仁慈医院、五官科医院、心血管医院、平安医院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民办医疗机构。殡仪产业得到新的发展,拥有民间投资的天府园墓地和苏北唯一的星级殡仪馆万福殡仪馆。地方色彩鲜明的淮海戏、僮戏、淮海鼓锣、琴书、花船、快板等文艺形式迅速发展,文学、戏剧、音乐、曲艺、绘画、书法、摄影、雕刻以及广播、电视等各种艺术门类空前繁荣,县、乡 、村三级文化网络逐步形成。

城市建设
沭阳旧时多临河建街,沿街辟巷。明正德七年(1512)始筑土城,万历四十四年(1616)改建砖城。乡村集镇多始建于元代,明、清时期渐趋规模,定期集散。 城乡屋宇简陋,道路晴尘雨泞。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造旧城区。1956年城区南扩,1981年向东西拓展。至1987年城区面积为6平方公里,共建街道20条,人均居住面积为5.91平方米。近年来,沭阳全面实施"群镇崛起、拉动内需,群马拉车、增强辐射,众星拱月、形成体系,城乡一体、促进发展"的战略,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要求管理、高速度开发,城镇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城市建设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众星拱月"式城镇体系逐渐形成,截止2005年底,全县人口城镇化率已达35.8%,全县新建楼房面积419.6万平方米。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面积扩大到51平方公里,新铺水泥路89.1千米;南京东路、广州路、上海路等23条路段实施无杆化改造;铺设天然气主管道90千米、支管网20千米;新建、改造水冲式公厕132座;建成广场40个,城区绿地面积94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5.2%。今天的沭阳,街道宽敞,楼房鳞次栉比,绿地成片,繁花似锦,环境优美,管理有序,人气旺盛,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目标,中等城市框架日益凸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自然地理

沭阳地处江苏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属鲁南 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县域介于北纬33°53′至34°25′,东经118°30′至119°10′之间,东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东与连云港接壤,南与淮安市毗邻,西倚宿迁,北接徐州,是徐、连、淮、宿四市结合部。全县地形呈不规则方形,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县内最高峰韩山海拔70米,除潼阳、茆圩、刘集、悦来等乡镇有些岗岭外,土地平衍,河网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条河流纵横境内。

沭阳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行政区划
沭阳古有厚镇、渠头、刘庄口等镇,惜毁于兵火。明清增至36个镇。民国期间,裁镇设9市1乡,后改为10区162乡镇,大小集镇星罗棋布。新中国成立后,区乡屡有更动,至20世纪80年代相对稳定,计35个乡镇(场),另有10多个集市。现辖29个镇、5个乡,1个农场,472个行政村(居)委会,170多万人口,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份。

文化生活

--------------------------------------------------------------------------------

作为黄淮平原上的一座古城,沭阳地处南北交汇之地,自古就是商品集散重地,素有"商贾云集处"之美誉。几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客商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沭阳的繁华与富庶,更促进了南北文化在沭阳的交流、融合,也使沭阳产生了极具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和居民个性特征。沭阳人在日常交往中热情大方、讲话礼貌,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好客,更兼有南方人的情感细腻;沭阳的民间文艺既具有北方的豪迈刚硬之气概,更兼有南方清新婉约的特色。民国初年,现代文明的新风吹进了沭阳,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健康的民俗得到了保留相传,陈规陋习被摒弃,新的风尚在全县逐步形成。据记载,得以保留的具有沭阳特色的民俗风情有:节日上有六月六、冬至、祭灶等;饮食上有"无酒不成席"、"狗肉不上席"之说;民俗上,主屋朝南称为"堂屋";礼仪上,老人过寿"过九不过十",提前一年过生日;文化上,有淮海戏、僮戏等古老剧种及民歌和高跷、秧歌、腰鼓等民间舞蹈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西方和港台文化进入了沭阳人的生活,沭阳古老的民俗风情中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内容,也更具现代特色。

下面一个是你最关心的话题:

沭阳经济
沭阳是中国花木之乡、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农副产品生产大县、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著名的蔬菜生产基地、新兴食用菌生产基地、木材加工基地和著名的图书集散中心。
近年来,沭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从县情出发,坚持求实务实落实,奋力创业创新创优,大力实施以项目推进为发展主体,以全员招商和全民创业为发展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狠抓产业大转移、房地产大开发两大机遇,全面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三化进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快速稳健势头。经济运行初步进入良性循环阶段,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79%、55.1%和9.8%,分别是“九五”末的1.9倍、2.8倍和1.29倍;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居全省县市前列,增幅列全省66个县市区第6位。工业突破成效明显,2005年,净增加列统企业57家,总数达272家;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等产业向集群态势演进,现代轻纺工业城雏形已经呈现。全民创业如火如荼,年纳税超10万元民营大户达344户,民营经济直接税收增长38.3%,约占国地税收入80%。城市建设亮点纷呈,建设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中等城市框架日益凸现,县城基础设施配套面积已扩大到51平方公里,人口达39万,“一心多点”大商贸、大物流格局初步形成。求实创新蔚然成风,推行“一线工作法”和工作会办制,实行“立即就办”和无借口工作法,建立健全项目帮办服务制度,不断完善“七抓”维稳工作机制。前不久,我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