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心脏091006中字:“三不管”的出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10 14:20:18

津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商业发达的城市。在天津市中心,那条长长的、与天津的母亲河———海河并肩而行的商业街,就是和平路。和平路兴起于天津老城的东南城角,往北是天津商业的发源地宫南、宫北大街和估衣街,往南则是代表了旧时代天津南市的‘三不管’地带。
北京有天桥,南京有夫子庙,天津有“三不管”,都是解放前黑社会人物的乐园,罪恶的渊薮。

天津旧城(现在天津东、西、南、北四条马路构成的方圈儿,就是旧城基址)城南一带,康熙时人查莲城曾说:地势注下,夏秋是沼泽,冬天则水面冻结如镜。这里说的旧城城南,包括了三不管这块地方,原来是无人居住的。因此,在清代光绪十年(1884)出版的《津门杂记》、光绪二十二年(1897)出版的《天津县地理教科书》,和刘瑞清所绘天津城区示意图中,都没有“三不管”这个地名。它的出现与八国联军的侵略天津有直接关系。

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以前,天津的繁华区在马头(北大关)一带,所以清代人的诗文中就有“繁华要数估衣街,宫南宫北市亦佳”的说法。而侯家后一带,茶楼、戏院、酒馆、饭庄、澡堂、妓院密集,是当时天津的游乐场所,被称为“销金锅子”。

1900年,八国联军与义和团作战,宫南北大街、估衣街一带,成了一片焦土;城墙也被拆毁。天津海河两岸的外国租界地,竟达到了九个,即:英、法、德、美、俄、日、意、奥、比。大关河沿,侯家后、北门外的繁荣,一落千丈。王仁安的《天津政俗沿革记》上说:“南门外一望荒凉,向多积水。自庚子(按即1900年)后,外人租借地逼至东南(城)角及海河东岸,歌楼酒肆,丛错其间。”当时,在‘东兴市场’原址附近那片洼地(约百余亩),就逐渐形成了低俗露天游乐场所。包括在大洼里“撂地”的,有卖大力丸和假药的,卖“折罗”(饭馆剩菜剩饭)的小吃的,剃头打辫子的,拉洋片的,摆茶摊的,等等。在“撂档子”当中,首推四大生意,行话叫:“金、批、彩、挂”,依次就是“相面”(算卦)、说书(唱戏)、戏法(魔术)、打把式(卖武艺)的。这些生意最早是在盐运衙门对岸,相当于现在估衣街东口(文化街西口对面)那片空地上;以后延续到北大关以东的南运河南岸。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就都挪到大洼来了。人们叫这块地方:“三不管”。这个名字的来源,一种说法是:“乱葬岗子(随便埋死人)没人管;打架斗殴没人管;坑蒙拐骗没人管”。另一种说法是:“这块大洼在中国城区以南,法、日租界的西北,三个国家对这块租界地发生的案件都推诿不管,因而叫“三不管”。总之是当时警、法所管不到的地界儿。这是开始时的状况。随着天津整个市区的繁荣发展,三不管的范围日益扩大,后来就成了“南市”。

南市地方不算大,却是三教九流、“耍巴人儿”的活跃的地方。原来侯家后有什么,这里也有什么。。南市集中了天津的茶园、戏院、饭馆、旅店、鞋帽服装、糕点糖果、大烟管等等店铺,而东兴市场附近(原大洼),仍然保存了“三不管”的原貌,是江湖艺人“撂档子”的地方。像练武场(如“霸州李”,即武林名师李文贞一家,在市场内)、摔跤场、大力丸(如高大楞、砸石头的穆祥凤)、打弹弓(专吃生羊肉的孙玉清)、卖羊肠、豆汁和说书清唱的,应有尽有。

由于三不管变成南市,趋向繁华,地皮价涨,末代皇帝溥仪的岳父荣源、江西督军李纯等等,在辛亥革命后,都在这里低价买进土地,建房出租。从现在的“荣业大街”、“东兴大街”,还可看出与“荣业房产公司”(荣源等人所有)、“东兴经租处”(李纯所有)的密切关系。南市这个小地方,最多时曾有20多家大小饭馆,十几家影剧(曲艺)院。白天这里人来人往,叫买叫卖。人夜灯红酒绿,锣鼓喧天。反动军警、特务、流氓都在南市逞凶做恶。杂霸地头子袁三(袁文会)、张八(张春荣,是增兴德饺子馆掌柜),横行南市三十年,为反动统治作伥,无恶不作。 由于南市的特殊地位,在30年代,登记注册的报馆就有《大中时报》、《天津午报》、《白话晨报》等20余家。有的小报以专登“艳闻”(桃色新闻)而臭名远扬。

天津曾有一块地方与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齐名,就是当年南市南边的"三不管"。 早年天津的商业中心在北门外"侯家后"一带,后来毁于八国联军的兵祸。当时日本租界正在兴建街肆,有些商贩便来到靠近日租界边缘的地方,摆摊售货,卖一些食品和零星百货。后来摊贩占地逐渐扩大,日本人原想把这块地方纳入它在天津的租界内,但因各帝国主义之间有矛盾,其企图并未得逞,而昏庸的天津官府竟不敢在那里行使主权,使那里乱埋乱葬死人尸骨没人管,坑蒙拐骗没人管,打架斗殴没人管;这地方成为"三不管"。后来天津警察厅虽在这里设立警察署,纵横开辟了几个街道,兴建了商店和住宅,而"三不管"地名却一直流传下来。 民国后期,是"三不管"的鼎盛时期,原在"侯家后"的大饭店和妓院,多已迁到那里去了,又新开设了"华林"、"群英"、"权乐"几处小戏馆,"三不管"从而畸形繁华。先后有许多说书的、说相声的、卖唱的、变戏法的、拉洋片的、算命相面的,其中出名的有买药糖的王保山,买布头的白傻子,治瘊子的"瘊子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