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远见规划:独尊儒术 是谁 主张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3 05:25:00

董仲舒提出的``我历史刚好学到了``

这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执行的一种思想政策。

在秦朝,实行法家的政策。汉朝初期,采用了比较宽容的政策,用的是老子的思想,儒家学说没有得到重用,所以儒生们也没有在政治上得到很多权利。

汉武帝做了皇帝之后,需要加强他的中央集权统治,老子的宽容思想就不再合适了,于是,汉武帝就提倡等级思想,尊重皇帝的权力。

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对汉武帝说,现在推荐的官员,都是喜欢法家的思想,但不利于统一思想,他们的言论经常有扰乱舆论的危险。汉武帝于是让各地官员推荐懂得儒家思想的人,他亲自主持考试。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的问题时,回答得非常好。从此,汉武帝就开始重视儒生了,让他们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有的还做了丞相。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来的,意思是废除其他很多的思想,只尊重儒家的学说。以后,凡是做官的人都要懂得儒家的学说,而且法官也用儒家的思想来解释法律。独尊儒术之后,中国古代的封建正统思想就开始确立了,但真正的全面确立是到了隋唐时期。

独尊儒术

秦始皇统一中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使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但由于他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所以没有制定出一套集道德规范、法律章程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哲学体系。

汉武帝时,时代需要一整套的上层建筑,也需要有一套广泛的哲学体系。于是汉武帝便招贤良文学之士,亲自策问治理国家的纲领性的东西。

在第一次命令举“贤良”的时候,丞相卫绾奏:“所推选的贤良,其中有以申不害、韩非、苏秦、张仪的学说为业的,他们只能扰乱国政,请将这些人罢免。”汉武帝表示同意。

董仲舒在第三次对策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说:“《春秋》讲大一统,这是千古以来天经地义的事。现在作老师的各执不同的学说,普通人各有各自的见解和言论。百家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完整地统一起来。而且如果老是变更法令制度,臣下民人将不知所守。因此,我认为,凡是不在礼乐射御书数之内,不属于孔子的学说的言论,都杜绝其兴起的根源,不要让他们与儒家争道。这样,邪谈怪论便会灭息,然后天下便有一致的条例准则和明晰的法令,人们便知所从了。”

从此以后,在学术和仕进上,儒家被定为一尊,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独尊儒术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 惠帝四年(前191年)废除《挟书律》,进一步促使诸子学说复苏,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比较活跃,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董仲舒向汉武帝刘彻提出的.原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巩固中央集权,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改造儒学,独尊儒术,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