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都市前传:[20分悬赏]求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23:03:52
作文:

选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或古词,写一篇赏析。
找一些比较熟悉的诗词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酹 江 月
驿中言别
邓 剡
水天空阔,
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
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
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
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
南行万里,
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
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
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
秦淮应是孤月。

邓剡和文天祥是同乡好友 。1278 年,文天祥抗
元兵败,被俘为虏。次年邓剡拘押在一地,又一同被
押解北上元都。到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文天祥继
续北上。临别之际,感触良多。邓剡作词赠天祥,为
好友壮行。词中融汇亡国之痛和别友之情,如一首慷
慨悲凉的歌,气贯长虹,将历史的一瞬,定格在这样
一种镜头。
亡国之痛是此词上片的主旋律 ,“水天空阔,恨
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感叹金陵的水阔天空。“世间英
物”,指的是文天祥。面对长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
长江险阻,能拒曹兵,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没有天
的帮助 ,只能遭人怜惜。“东风”如此不公平,可恨
之极。这两句,凌空而来,磅礴的气势之中,蕴含着
无限悲痛 。随即引出许多感叹 。“蜀鸟吴花残照里,
忍见荒城颓壁 ”,写金陵城中残垣断壁的惨象 。“蜀
鸟”,指产于四川的杜鹃鸟 ,相传为蜀亡国之君杜宇
的灵魂托身。在残阳夕照中听到这种鸟的叫声,令人
顿觉特别感到凄切。“吴花”,即曾生长在吴国宫中的
花,现在在残阳中开放,有过亡国之苦,好象也蒙上
了一层惨淡的色彩。
凄惨的景象,使人不忍目睹;蜀鸟的叫声,更叫
人耳不忍闻。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杜牧曾
写有“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
这本是一个大胆的历史的假设 ,现在居然成了现实。
借历史故事,描写江山易主的悲哀。三年前元军不是
早把谢、全二太后掳去了么?“金人秋泪”典出自魏
明帝时,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
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流下了眼泪 。但宋朝亡国,
国亡数被迁移,此恨怎能消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
奇杰”,宝剑是力量的象征 ,奇杰是胆略的化身,所
向披靡。可如今,却空有精气上冲斗牛的宝剑和文天
祥这样的奇杰了!对文天祥的失败,惋惜之情,溢于
言表。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金陵风物是历代词人咏叹颇
多的 。但此词把其作为感情的附着物融入感情之中,
别有一番风韵 。蜀鸟、吴花、残垣断壁 ,是一种惨
象,但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下片主要写情,表达对文天祥的倾慕、期望和惜
别之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颂扬文天祥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几年前文天
祥被元军扣留,乘机逃脱,绕道海上,历尽千辛万苦
回到南方。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邓剡前面跳海未死 ,这次又病而求医 ,为的是
“留醉眼”,等文天祥东山再起,再起复宋大业。“睨
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睨柱吞嬴”,赵
国丞相蔺相如身立秦庭,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那种
气魄 ;“回旗走懿”指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死了以后
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用典故写出对文天祥
的期望之情 。这自然是赞许,也是期望 。“ 伴人无
寐,秦淮应是孤月。”最后再转到惜别上来 ,孤月意
喻好友的分离、各人将形单影只了。我虽然因病不能
随你北上 , 但将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中为你祈
盼 。这句话虽然普遍 ,但朋友之情,家国之悲深蕴
其中。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较为融洽之
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各种
历史人物都已出现,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这首词
用东坡居士词原韵。难度极大 ,但仍写得气冲斗牛,
感人肺腑,盖因真情在其中耳。

水调歌头
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
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
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
寥落关河千里,
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
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
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
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
挥手弦声响处,
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
回首望云中。

这首词的小题,曾慥《乐府雅词》作:“九月望
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
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
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以此参验
词意,知为九月十五日西园习射,有感于“当筵虎
士”之勇而自叹流年,衰病,感慨无力报国之作。其
具体写作年代不可确考,大约作于织兴八年(1138)
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时期。当时,北方大片国土为金兵
所据,南宋王朝只拥有半壁河山,建康已成为扼江守
险、支援北伐年需的重镇。词中所写秋事,习射等均
与宋金战事有关。
上片写夜饮,在一片萧瑟凄凉的气氛中,出现了
一个“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的词人形象。
起首一句,写深秋时节,寒霜遍地,碧天清肃。
第二句,“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着此二字,
表达了词人在西风相催、寒冬将至之际对前方将士的
深切关注之情。“寒声”二句,生动地描绘出寒声
不是一响而过,而是直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
止。此二句熔情于景,寄寓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沉
忧。“起瞰”三句,为排遣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沉
痛之感,只好借酒销愁,与客同醉。歇拍两句词意顿
时扬起,写清晓习射的情景:正当词人与客酣饮之
际,军中响起密集的鼓声,一片喧闹声中,报道东方
欲晓,演武场上走马驰射,场面紧张而热烈。
下片写西园习射的情景。“岁将晚”句至“双雁”
句,写座中客客正当盛年,武场较胜,欢谈笑语,争
相夸美,不禁引起迟暮之年的词人对往事的回忆,使
他以自诘的语气喟叹英雄已老、虎士威猛,叹惜自己
壮志未酬身先老,羡慕“当筵虎士”英武骁勇报国有
期,抒发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结拍两
句,以慷慨悲凉的笔触,既抒写出词人因年事已高无
力报国而惭愧不己的心情,又表达出“烈士暮年、壮
心不己”的豪迈情怀。此二句笔力雄健,词情沉郁而
又苍劲。
此词为叶梦得的代表作之一。全词笔力雄健,词
情沉郁而又苍健,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词中
上片言“回望”,结句说“回首”,前后贯通,反复言
说,系念国事,北伐中原之意至为深切,深深反映了
词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整首词于衰病
之叹中,在“与客习射的雄健背景上,透着高远与豪
迈,读来令人为作者赤诚的爱国心所鼓舞和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