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染狼烟的攻: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素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3 13:36:39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除了“加强”,更要“改进”,培养和教育未成年人,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尊重未成年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受封建传统的影响,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习惯于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和强迫方式,缺乏对未成年人应有的尊重,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真实感受。尽管父母们苦口婆心,老师们日夜操劳,但实际教育效果却始终不理想,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走向了教育目标的对立面。

  在日常的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我们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检讨和改进。譬如,我看到过这样的一幕:清晨,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要孩子一定遵守纪律,不要打架。孩子非常认真的点了点头,走进校门。这位家长在转身离开时,与另外一位送学生的家长发生了冲突,由开始的相互指责到高声谩骂,情况愈演愈烈。而他们的孩子将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相信这这两位家长并非不想让孩子学会打架骂人,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体现尊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可是对小孩子来说,家长的行为就是他们要学的,可以做的。说到底,在这两位家长的潜意识里,还是缺乏对孩子人格的真正尊重,因此才出现了对孩子的要求和自己的做法呈现鲜明的反差。对孩子不尊重、不信任,如此言传身教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么会去尊重别人的人格和权利呢?

  据新华社昨日报道,现在很多人对儿童“成人化”表示忧虑。如今在成人文化和消费铺天盖地的冲击下,“儿童世界正渐渐失去童真”。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富仁教授忧虑地说:“现代的儿童不是懂事懂得太晚了,而是懂事懂得太早了;他们的幼年、童年和少年的心灵状态不是被破坏得太晚了,而是被破坏得太早了。”

  “儿童正在失去童真”,这是儿童的悲哀,又何尝不是大人的悲哀。人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需要和成长方式。尊重未成年人意味着承认他们是权利主体,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意味着承认未成年人在成长期间有着自己的世界,成年人不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处理未成年世界中的问题。尊重是进行未成年人教育的前提,而这种尊重本身,就是对未成年人最好的教育。在这方面,成年人也要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的权利,给未成年人树立榜样;而且要不断学习,甚至向未成年人学习,将对未成年人教育,寓于成年人的“自我教育”之中。只有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具有较高水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结出丰硕成果。

家庭教育是关键口牙~~要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家长一定要起表率作用~要注重沟通

置身处地地在孩子的位置去想想,了解孩子自身的想法,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能与其沟通,才有办法解决。
并且以身作则,抽空与孩子多接触,在亲子时间多做些有益的事,善于把握机会跟孩子做做思想教育,说说自身的经历,对孩子会有一定的影响。
但切忌特意地去跟他说,会引起他的防备心与反感,会让他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