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气滤清器厂家:有关刘伯承的故事..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7:39:01
今天就要...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是戡乱战争从中共的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转折。敌40师和52师82旅分别进入我军伏击圈。次日凌晨,敌军得知被我军包围,就组织火力猛攻我兵力薄弱处,企图向南突围。这时,共军主力按部署冲向阵地,猛击国军突围部队。与此同时,敌军在东线发起的攻击也被一一打退。最后国军全部被压到石丘垅,纷纷缴械投降。这场战斗全歼国军5个团,共击毙、俘虏敌兵1700余人,缴获全部装备,还击落敌机一架。

1892年12月4日,刘伯承出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他出生时正逢祖父去世,全家披麻戴孝,所以便唤他“孝生”。后来父亲按家族谱序,给他取学名刘明昭,字伯承。刘伯承祖上靠开荒种地和打铁为生,生活非常贫困,到了祖父刘正富时生活才稍有好转。5岁时,刘伯承被送往私塾求学,成绩优异。可在他14岁时,父亲便病逝了,他被迫辍学,种田割草,挑
煤织席,以他稚嫩的双肩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然而全家仍要靠借债度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1937年,到达陕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刘伯承任129师师长。

1937年9月30日,刘伯承率部队东渡黄河,推进到太行山地区,开始创建太行山根据地。
刘伯承来到太原以后,先后带领部队取得了夜袭阳明堡机场、七亘村战斗等一连串的胜利,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1937年底,抗战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这一时期,刘伯承进行了大量的军事理论研究,对游击战的战略战术作了充分具体的总结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游击战的斗士。

1938年,冀鲁豫根据地初具规模,同时,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129师相继取得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一系列战斗胜利,尤其是神头岭一役,所采取的伏击战术被日本侵华军称为“支那第一流游击队战术”、“八路游击战的战术典型”。

1940年,日军广泛修筑铁路、公路,妄图截断我各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刘伯承说:“敌人要用铁路作柱、公路作链、据点作锁,造成一个‘囚笼’,想把我们军民装进去,凌迟处死。”他针对性地提出进攻的破击战的战略方针,号召晋冀鲁豫军民展开交通斗争,以粉碎日军的“囚笼”战策。

1940年8月,彭德怀副总司令亲自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在第一阶段,刘伯承和邓小平将部队组织成了左、右翼突击队和总预备队、平安、和顺支队,129师的左、右翼突击队分别攻占了芦家庄和桑掌铁炉沟,总预备队14团攻占了正太路的咽喉——狮垴山。敌人向狮垴山发起一轮又一轮反攻,飞机大炮轮番轰炸,甚至还施放毒剂,最终却不但毫无进展,反而被我军歼灭400余人,其他部队也遭到我军沉重的打击。十几天之内,日军所吹嘘的“钢铁封锁线”的三分之二以上据点都被我军民破毁,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

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我刘邓所部的129师的主要任务是收复榆辽公路上的日军据点。刘伯承师长派人作了仔细的侦察和分析,在对作战的敌情和地形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刘伯承制定了严密的战斗部署,指挥部队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荡平了日军在该区的全部据点,使日军受到重创。这一阶段,129师和其他各部的战斗使日军的“囚笼”政策遭到致命的打击,也使日军怒而组织更为疯狂的大“扫荡”。刘伯承又指挥部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1942年,129师政治部为刘伯承庆祝50大寿。12月16日(刘伯承的生日实为12月4日),中共中央发来贺电、贺诗,彭德怀等人还亲自参加了庆祝大会。朱德的祝寿诗写道:“戎马生涯五十年,凭歼日寇镇幽燕;将军猿臂依然健,还我山河任仔肩。”刘伯承自己谦虚地对将士们说:“如果我一日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经过八年抗战,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终于于1945年8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立即发动内战,阎锡山集中十三个师的兵力,进攻上党。妄图破坏我军根据地。中共中央决定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我军在十日之内就攻占了敌军侵占的五个城镇。在攻打长治时,刘伯承指挥部队采取攻城打援的战术,即先分别攻下长治以外各城,诱使长治城内的主力出来增援,从而消灭其主力。然而,我军攻占了屯留城、长子城后,敌军却龟缩在长治城中不敢出援,刘伯承和邓小平又根据形势,改变方针,迅速夺取各城,使长治城陷入孤立。这时阎锡山又派大量援军南下,有救援长治的迹象。刘邓决定放弃攻取长治的原计划,而变为围城打援。我军采取机动的战术在老爷山几乎全歼了敌军两万多人,击毙了敌副总司令彭毓斌,俘获了数十名敌高级军官。困守长治等待援兵的史泽波听到这个消息,信心尽失,企图弃城逃跑,我军迅速对敌形成围追堵截之势,几乎全歼逃敌,俘虏了包括军长史泽波在内的的近万名敌军官兵。

(三)

上党战役的伟大胜利,迫使蒋介石与共产党签订了“双十协定”。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这次战役:“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地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就定了,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这样的仗还要打下去。”

1945年秋,蒋介石以咄咄逼人的气势,调集了80万大军进攻解放区,妄图抢占平津,夺取东北。10月7日,毛泽东给刘邓发出指示:“在你们领导之下打一个胜利的上党战役,使得我军有可能争取下一个相当的或更大的胜利。除以太岳全力展开同蒲路的作战,争取应有胜利之外,必须集结冀南、太行与冀鲁豫全力,争取平汉战役的胜利。即将到来的平汉战役,是为着反对国民党主要力量的进攻,为着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这个战役的胜利,关系全局,极为重大。”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旨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风潮此起彼伏。刘伯承毅然参加了反对清政府的学生军。曾有人劝他经商发财,他慷慨激昂地说:“大丈夫理应仗剑拯民于水火,岂能只顾一身之富贵,缠恋于家中老小?”1921年,刘伯承满怀壮志考入重庆将校学堂,年底,即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提前毕业,被分配到熊克武的四川陆军第5师,第二年以排长身分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战斗。由于缺乏经验,这次战斗失败了。多年以后回忆起来,刘伯承坦率地说:“当时我有勇无谋,这一仗没有打好。”刘伯承并不是天生的军事家,他天才般的指挥艺术和赫赫战功都是经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和一次次实战拼打摸索出来的。1913年,刘伯承参加了熊克武等发动的四川讨袁战争,因表现突出在火线上升任连长。

1916年刘伯承回到四川,与王伯常、康云程等组织成立了“四川护国军第4支队”并担任军事指挥。在攻打丰都的战役中,刘伯承身负重伤,失去了右眼。他来到重庆治疗眼伤,在三个多小时割除腐肉、理顺血管的手术中,刘伯承拒用麻药,医生一刀一刀割着,刘伯承端坐在椅子上,满头大汗,一声不吭,连一向傲慢的德国医生都佩服地说:“了不起,了不起,你才是真正的中国好汉”,还连连赞叹“你真是军神!”不久,刘伯承担任了熊克武所部的第9旅参谋长。袁世凯死后,四川政局处在军阀混战中,刘伯承率众讨伐北洋军阀,打了不少胜仗。他严谨大胆的军事谋略,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使他的名声在四川广泛传播。他的部队常使敌军闻风丧胆,溃不成军。有人说刘伯承是天上的一条龙下凡,有人说他是刘伯温再世。

1926年,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926年,杨?公、刘伯承、朱德等人依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成立中共四川地委军事委员会,组织领导了沪顺起义。沪顺起义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武装暴动,为中国革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27年刘伯承担任参谋长,和周恩来、贺龙等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11月,南昌起义失败,刘伯承赴苏联留学,三年后归国,先后担任中共长江局军事委员会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军委编译科科长、中央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等。1932年,中央军委成立总参谋部,刘伯承任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朱德参与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胜利。这个胜利成为蒋介石的“最大的耻辱”。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调集一百万军队,两百架飞机对红军发动了更为猛烈的攻击。这时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也来到了中央根据地。李德推行军事教条主义,与左倾路线的领导者站在一起,完全不考虑中国实际,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刘伯承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4年5月的一天,刘伯承严肃地对李德说:“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根据地将丧失,红军将会拼光,我们将变成千古罪人!”李德听了,恼羞成怒,大发脾气,还嘲笑刘伯承:“你连一个参谋的水平都不如,亏你还进过伏龙芝军事学院。”刘伯承因此被撤消了红军总参谋长职务,被贬到红5军团任参谋长。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损失惨重,被迫开始了战略大转移。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刘伯承所在的红5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蒋介石设置了四道封锁线妄想消灭红军,而红军将士则在错误路线的领导下,忍受着疲惫、风雨,拖着沉重的行李辎重,去面对异常严峻的敌情。负责殿后的红5军团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尽管敌军前堵后追,刘伯承总能在处境危恶的时候沉着地指挥官兵作战,化险为夷,保卫了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1934年12月14日,黎平会议作出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设想,并调刘伯承任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亲自指挥,创造性地用竹排架设浮桥,使全部红军顺利飞跃乌江天险,并迅速攻克猪场、团溪,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智取遵义,强夺娄山关。刘伯承率部靠智谋夺取遵义,大快人心,使红军战士看到了希望,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遵义会议以后,刘伯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和组织了红军四渡赤水的战役。每次渡河架桥,刘伯承都亲自拄着拐杖,指挥工兵架桥、护桥。四渡赤水后,红军开始进军云南,准备抢渡金沙江入川。金沙江水深江阔,水流湍急,敌军飞机天天在江面上低飞侦察,局势非常严峻。中央军委命令刘伯承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渡江的红1军团和红3军团都因江阔水急,渡江未能成功,皎平渡成了红军唯一的生路。刘伯承率部昼夜兼程,来到皎平渡附近的一个村子,很快缴获了两艘木船,并且出其不意全歼国民党一个连和保安队,完全控制了皎平渡。接着,刘伯承亲自视察渡口,命令干部团沿北岸向东西两侧派出部队,一为寻找船只,二为防止敌人从两侧进攻,后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又找到4艘木船。刘伯承兴奋地电告军委:“皎平渡有船只6艘,每日夜能渡1万人。军委纵队5日可渡河。”军委急令红1、3军团速到皎平渡渡江。部队渡江之前,刘伯承组织了渡江委员会,并雇请内行船家帮助摆渡,还派第3营翻山抢占通安镇,以消除敌军的威胁。刘伯承站在江边亲自指挥渡江。5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过了江,他们称赞刘伯承在渡江战斗中指挥有方,组织巧妙。毛泽东高兴地说:“前几天,我们一些同志还担心,怕我们渡不过江去,大家挤上绝路,当时我就对恩来、朱德同志讲,没关系,四川人说刘伯承是条龙下凡,江水怎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经过九天九夜,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红军渡江后,刘伯承下令:“把船全部烧掉!让蒋介石望江兴叹吧。”第二天,当敌军大部队赶来时,江水浩淼,连红军的影子也没看见。渡江以后,刘伯承任司令,带领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彝民区,留下了和彝人首领小叶丹歃血结盟的佳话。
当时局势已十分严重,刘邓将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四个军区部队的主力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3、4纵队,命令第2、3纵队和第4纵队分别作为路西和路东两军,对敌实施东西钳击,并派张廷发所属三个团为独立支队,到丰原、安阳西侧钳制北进之敌。

不久,沿平汉路北犯的马法五、高树勋及鲁崇义的部队都被刘伯承巧妙地牵进了滏阳河套“口袋阵”中。刘伯承立即下达命令:“对强大的敌人,要像猫逮老鼠那样,先把它盘软
,再把它吃掉。”经过争取,高树勋将军率众万余人起义,使我军战役出现了转折。鉴此,刘伯承立即布置了歼敌任务。11月1日夜,我军指战员经过浴血奋战,突入马法五长官部,致使敌人四散逃跑,溃不成军。11月2日,敌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40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刘世荣、长官部参谋长宋肯堂等被俘获。平汉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我军共计歼敌2万余人,彻底打破了蒋介石的黄粱美梦。

1946年6月,我中原解放军受到国民党重军包围,苏北解放区也面临敌军进攻,刘伯承和邓小平为了支援中原、华东战场的战斗,“打乱敌人发动内战的部署和时间表”(刘伯承语),于8月中旬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重锤出击陇海线,发动了著名的陇海战役。这次战役是刘伯承过人胆略的集中体现。在陇海战役中,刘邓指挥野战军冒着侧背受敌的危险,快速挺进纵深,在陇海路的开封、徐州段向敌人发起猛攻,12天内歼敌1万余人,破坏铁路300多里,切断了国民党的交通干线,使国民党上下大为震惊,缓解了我中原、华东部队的压力。有鉴于此,蒋介石决心消灭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以解心头之患,遂集结了30万大军从徐州、郑州两路向冀鲁豫区压来。刘邓经过精心分析,反复思考,决定发动定陶战役,集中兵力先打郑州的敌整编第3师。刘伯承一面安排部队休整,一面设计诱使敌整编第3师进入我军预设战场。敌剿总刘峙不知是计,令整编第3师改攻晋冀鲁豫解放区首府。刘伯承随机应变,果断下令提前在大杨湖地区歼灭敌整编第3师,经过异常酷烈的攻坚战斗和奋勇追击,我军歼灭该敌整编第3师四个旅。这次战役,歼敌17000余人,生俘敌整编第3师中将师长赵锡田,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不久,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定陶战役胜利之后,“蒋介石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定陶战役之后,蒋介石向解放区发动了更为疯狂的攻势,刘伯承继而指挥发起了巨野、郅城之役和滑县战役〖BF〗,均取得了可喜的战绩。国民党中央社不停谣传刘伯承负伤、潜逃、阵亡的消息,刘伯承却以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来回答。

1946年底,蒋介石派遣重兵大举进攻解放军腹地,刘伯承和邓小平商量采取“釜底抽薪”的战略战术,亲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大胆进攻巨野、金乡、鱼台地区,发动著名的巨金鱼战役,使徐州陇海路受到威胁,敌军迅速回撤增援,这正是刘伯承所要的结果。待敌回援,晋冀鲁豫野战军予以迎头痛击,共歼敌16400余人。刘伯承在这次战役的经验总结中说:“攻敌所必救,消灭其救者,攻敌所必退,消灭其退者,是求得打运动战歼灭敌人的好办法。”这次巨金鱼战役再次显示了刘伯承深谋远虑、临机处置、果断坚决的指挥艺术,因此,新华社评论说这次战役“证明刘伯承将军所部对运动战之运用,已达炉火纯青之境”。

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蒋介石在第一年的全面进攻中损失惨重,因此,加强了对陕北战场和山东战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国民党军的中央防线,揭开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为了突破敌军的黄河防线,刘伯承专门写出《敌前渡河战术指导》。6月30日,刘邓指挥部队强行渡河作战,以势不可挡之势迅速渡过黄河。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全线崩溃,连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都惊呼:“黄河河防失守,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攻破!”见此,蒋介石急忙调三个师一个旅增援黄河防线,并派王敬久统一指挥鲁西南作战的国民党军。刘伯承根据变化的敌情,果断灵活地采取了“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术,当即指挥部队围攻郓城,吸引定陶、曹县守敌增援,乘机夺取定陶、曹县,再相机攻击郓城、巨野等地。然而,敌军十分狡猾,仍固守定陶、曹县不出。刘邓针锋相对,于7月7日晚,令第1纵队对郓城发起总攻,8日佛晓战斗胜利结束,歼敌15000余人,接着又连克定陶、曹县诸城。王敬久将66师、32师和70师集中在六营集、独山集和羊山集三个集镇上,摆成一字长蛇阵。刘伯承指挥野战军将敌三个整编师分割包围起来,采取“围一阙一,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战术,一夜便全歼了敌第32、70师两个整编师,只有敌第66师还龟缩在羊山集。7月19日,蒋介石亲自飞抵开封指挥,同时调重兵驰援鲁西南。刘伯承利用敌援兵未到、守军较弱的有利时机,组织部队迅速向羊山集发动总攻,经一夜激战,全歼敌66师,俘敌师长宁瑞珂以下9000余人,毙伤敌5000余人,鲁西南之役遂告捷。次日,中共中央电令嘉奖刘邓大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

1947年8月7日,刘邓率十几万大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经过20天急行军,一路上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了蒋军一次又一次的追击,终于胜利地进入大别山。刘邓指挥野战军在七个月中同蒋军展开了四个回合的斗争,经过艰苦的斗争,晋冀鲁豫野战军实施了战略展开,粉碎了敌军的大“扫荡”,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把战线从黄河推到了长江沿岸,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然而,这其中的困难是想也想不到的。刘伯承就差点葬身大别山。那是12月14日夜,刘伯承率司令部机关直属队按预定路线赶往河南光山县北向店宿营,不慎误入敌军11师主力宿营地,所幸天黑一时未被发现,只好迅速转移。在转移路上,敌军派飞机侦察时恰好地上升起了一团团浓雾,刘伯承风趣地说,这是马克思在天之灵在保佑。除了这种不期而遇的危险外,部队还经常缺衣少食,到了冬天,刘伯承带领大家自己缝棉衣,克服困难。
1948年,中原成为两国共军争夺的关键地区。刘邓接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夺取中原的指示后,指挥晋冀鲁豫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与陈粟大军和陈谢兵团布成“品”字阵势。5月,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原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改名为中原野战军。此后,刘伯承制定了发动钳形攻势、分割包围敌人的基本作战方针,三军会师中原,协同作战,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5月至8月间,刘伯承又指挥了宛西、宛东、襄樊及开封、睢杞等战役,尤其是襄樊战役,朱德称为“小型模范战役”,“在敌后投了一
个篮”。这次战役,我第6纵队以与敌相同兵力一举攻克襄樊,活捉敌首康泽,集中体现了刘伯承“合围钳形攻势”的战术思想。打这之后,蒋军在中原的防御基本被摧毁,人民解放军的力量迅速发展,无论在数量、士气和装备上都优于国民党军队。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令邓小平、刘伯承等组成总前委,华野、中野两军联手,以徐州为中心,展开战略大决战——淮海战役。1941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了。华野、中野以几十万大军向徐州发起进攻,截断徐蚌路,围歼黄伯韬兵团取得胜利。蒋介石见局势紧急,急令黄维、李延年率两个兵团驰援徐州。刘伯承等人对黄维兵团采取了追击、侧击和迎击的战术,诱敌深入,很快包围了黄维兵团,蒋介石又急令杜聿明集团及李延年兵团增援黄维,但均被华野部队击退。12月5日,刘伯承下令总攻黄维兵团。6日总攻开始,我军日夜作战,不断压缩敌军阵地。13日,刘伯承又调整部署,命令部队发起最后攻势,至15日24时全歼黄维兵团,生俘敌兵团司令黄维和副司令吴绍周。1949年1月10日,华野经昼夜激战全歼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大获全胜,共歼敌55万余人。淮海战役发起时,中央军委令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总前委,指挥实施淮海战役,渡江作战。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了长江防线,国民党军队四散溃逃。

南京解放之后,中共中央令刘伯承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兼市长。不久,刘伯承、邓小平又担负起解放大西南的重任。11月1日,刘邓指挥二野发起川黔战役,至12月底成都战役结束,历时两个月,刘邓率领的二野与贺龙率领的18兵团等部队共歼敌90万人。刘伯承概括地总结了这次解放大西南的经验:“西南进军,在部署上为出敌不意,突然推其侧背,断其逃路,在行动上,则猛打猛追,使敌人无喘息余地,更来不及变更原有的部署,被动应战;在政策上,尤其切实可行地执行了本军委布告的八项规定,收获很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8日,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邓主持和领导了对国民党军起义投诚和被俘部队的改造工作,并领导组织了艰苦的剿匪作战。不久,刘邓奉中央命令指挥部队进军西藏,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有利条件。1950年11月,刘伯承着手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1950年11月30日,中央军委正式任命刘伯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后又兼任政治委员。1950年8月,中央军委任命刘伯承为战略小组组长。1982年8月,刘伯承因健康原因主动辞去国家、党和军队的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逝世,享年94岁。
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军事家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十大元帅之一。

刘伯承年轻时就是一位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他抱着“仗剑拯民于水火”的远大志向,投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在党领导下投身历次战争,立下了卓著的功勋:组织领导四川沪顺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和反“围剿”战争,历经二万五千
里长征、抗日战争,率部开辟晋冀鲁豫根据地,发起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带领10万雄师渡黄河,挺进中原,与邓小平同志一道统一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西南战役,每一次战役都倾注了刘伯承大量的心血。在三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失去右眼,八九次身负重伤,一条腿也落下残疾。然而,他的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他赢得了“川中名将”的美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的指挥艺术达到了炉火炖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刘伯承不但是一名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孜孜苦读、勤奋著述的学者。他在军事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刘伯承早年留学苏联,打下了较好的俄语基础,学习了不少苏联的军事理论著作,归国后长期从事编译工作,是我国最早的编译科长。他编译的外国军事理论著作,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军事科学弥足珍贵的财富。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刘伯承利用作战间隙,用仅有的一只眼睛刻苦攻读,纵览斐声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书籍,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写下了一百余万字的军事著作。他的理论研究,就是为军队作战和培养军事人才服务的,所以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对于中国革命战争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成为培养军事人才宝贵的资料。

建国后,刘伯承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在健康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仍辛苦操劳,呕心沥血,为培养我军的高级指挥干部和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仅如此,刘伯承还是一个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极强的人,他处处以党的利益为重,对于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向来都是反复研究,认真执行。在反对教条主义之风盛行的时候,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却仍然毫无怨言,严格自律,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磊落襟怀和高尚情操。

中华民族是东方“龙”的民族,毛泽东称刘伯承“是条龙”,正是对他的高超军事造诣和常胜将帅的革命军事生涯的真实写照。

刘伯承同志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将永载史册,永远被我们铭记。

1927年刘伯承因虐待俘虏罪被中共六大委员会向苏联伏龙芝军事法庭提起公诉,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后回国;回国后,刘伯承因为天天不刷牙,导致他口臭一天比一天重,他的同参谋都被他熏得四处逃窜;1955年授衔仪式因为大门牙掉光而引起了哄堂大笑,被赶出了怀仁堂;1983年因为放屁熏着了军委主席而被踢碎了小鸡鸡,疼得满床打滚,1986年因睾丸癌而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