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智能手环哪个好:为什么抗战时北方出了那么多伪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3:13:49
我想是不是因为北方人当兵的本来就多,又加上沦陷的早,沦陷时间长的原因?

扯淡了不是!搞得有些人还挑拨起自己国家的南北矛盾了!当年我爷爷就被日本人抓过壮丁,在工厂里制造过飞机,由于当时日本是以满蒙为主要基地进行作战的,所以,对满蒙的搜刮相当严重,并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当伪军,部分是保皇派拥护傀儡政权的人连哄带骗的招募了一批流氓,其他的主要还是抓壮丁,那时候,日本人实行了严格的保甲连坐和户籍制度,成年男子是跑不了的,而且,当时在街上闲逛都不行,日本人缺乏人手的时候就到大街上抓“浮浪”,基本是拉上车就走,很多都是送到北方修筑要塞,后来都被灭口了!而且,日本人对所谓伪军其实是连训练再残杀,训练场上被打死个人都很正常。就这样,在北面的汉子们的骨气也没被消灭,义勇军游击队在短时间内发展的相当快,很多时候都是所谓的伪军成建制的反水。相比之下反倒是南方的沦陷区台湾倒是一片冷清,除了高山族的雾社起义可圈可点,其他的都不太硬气。这说明什么,台湾人民不想反对日本的残酷统治嘛!不是,他们的条件比东北更糟。我想特别说明的是,北方人直爽憨厚,特别是农民向来安分守己,他们只有在逼迫下才会爆发,但不要错误的理解了,他们的友善和忍耐。另外,如果有人想那这个说事,搞出个什么南北人种素质差异什么的,那就只能是用来恶心人的。承认差异是可以的,但如果要是带有什么龌龊的动机,我劝他还是省省吧!能看明白事儿再说吧!

中国抗战时期伪军现象的思考
一、抗战前期的基本形势
自1931年东北沦陷以来,虽然国民政府成立了国防委员会备战,并与纳粹德国达成军事合作协议,用钨矿等物资换军备,但在内主要是以压制、亲日为主,大量放弃华北地区的主权,导致华北以“自治”为名已事实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蒋介石政府如果在1931至1935年间努力坚持抵抗或认真整肃军备,对财政极度紧张而内部并不团结的日本(当时日本陆海军分歧严重,华北驻屯军与关东军间也无良好沟通,东北尚未消化,大本营并无战争准备)而言,可以取得更大的效果。然而十年所谓黄金时期,国家并未认真面对工业建设,全国的钢铁等战略物资的生产有退无进,全国工业仅集中在纺织等行业中,精力大部用在内部清洗、建立独裁政权力量上,国民政府的正规军干脆退出了华北。军队进行的现代化强差人意,德式枪械固然好用,但是要用钱买或用物资去换的,而且国军何尝真正德化,大部分部队只是用了德制的轻武器而已,部队素质、军队建设仍是老一套,与正规职业军队相差很远。
1937年战事开启时,英美等国对中国的战事并不关注。美国境内的孤立主义甚嚣尘上,而英法的绥靖政策能连欧洲都不管,指望外人来帮忙实在不切实际,此时军备仍然是依*德国。由于轴心国间的约定,如果中国对日本宣战,则三国要同时对中国宣战。对当时的中国而言,这一压力是不可忍受的,尤其是当时在和德国做军火生意。当时中国对德重要的出口物资是钨,因为钨的材质硬,是制作穿甲弹弹头的重要材料。这些钨后来装备在德国装甲师和反坦克炮的炮弹里,成为其进攻绥靖政策的英法的利器。
不能宣战,却又不得不战,中国当时只好选择“抗战”的说法,即你打我就抗,你不打我就不抗。国力衰弱、工业不能自主时无论十里洋场多么繁华,都只能是这种下场,何况十里洋场的繁华中,很少一部分是中国自已的资金。当时的“焦土抗战”其实是基于这一种考虑,即日本的国力弱小,进攻中国虽然在军事上能获得局部胜利,但其国力无法支撑全面长期的战争,如果在占领的地方不能以战养战,而是不断地消耗资源,则最终会有打不下去的时候。这种战略对大而弱的国家而言或许是比较能见效的选择,但它是以放弃领土时毁掉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为代价的,而且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国民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性来支持政府的作战而非资敌,焦土抗战实施得彻底的地方,往往当地百姓要受的牺牲也是最大。尽管当时国民以高昂的士气支持过了1937、1938年日军进攻最为凌厉的时期,但是指望它能支撑八年是不现实的,必须要有可持续的凝聚力。
二、抗战凝聚力与伪军起源
在持续凝聚力这一点上,国民政府没有很好地尽到职责。尽管全国民众都在民族存亡的呼声中支持,国民政府在改变自身腐朽的政治体制与没落的军事状况上仍是步履蹒跚。中国国内的土地兼并与民生问题已然十分严重,政府对此根本没有兴趣改善,从而使基层民众在最初的支持激情过后,仍然面对着各级压榨与落后的政治。抗战各级军事组织不仅派系林立,除了蒋介石谁也不能指挥国民政府的军队(有时蒋介石也指挥不动地方系军队),最高军事委员会被人为设得错综复杂、政出多门又无人负责,而且中央军内也分派系,各部队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绝大部分情况下各级军事指挥员都清楚军队是自已的身家,一旦拚完自已也就一文不名,因此在作战时都瞻前顾后,不到刺刀架到脖子上不用心。而蒋介石的手腕也做得极绝,象台儿庄战役中被严重削弱的孙连仲军队,大捷后反而失掉了42军番号,而一直不肯出战的汤恩伯却风光倍至;打到后来,地方系有南昌会战的云南第1集团军,中央系有常德会战的方先觉,有中条山战役的一触及溃,这些都是军事政治上失掉凝聚力的体现。事实上基层官兵的凝聚力本来也很脆弱,全*上级的号召与督导,例如南京保卫战前期同日军血战的官兵,在主帅遁走后立即士气全失,数千数千地任日本兵屠杀。
当时中国国内亟需解决土地问题,而国民政府显然不可能象共产党政权那样以没收土地的方式彻底解决,但是较为平和的缓和手法都没有采取,整个政权阶层就是由既得利益阶层构成,从而使广大乡村基层民众对政府难有更多认同。这一点,日本非常清楚且比中国意识得更早。在日本看来,在中国使用中国人组成的军队来统治和控制占领区,从军事和政治上都是可行的。因此伪军在这个时候便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所谓伪军,在1937年全面抗战以前便已存在,那是在东北的伪满州国军,主要是由原东北军组成,也包括当地招募的土匪等。在七七事变以前,由于这支部队与抗联作战,积累了一定的反游击经验,并且日军在基层都有派驻顾问或指挥,伪满部队的战斗力,可以说是比后来的伪军要强一些。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在华北、华东两地全面作战,大量俘获国民党军;同时随着北平等地的陷落,大批华北部队编入伪军序列。当时的伪军主要是两类:伪满州国军和华北伪军。华东也开始出现伪军,但在规模上远不能与二者相比。1938年时,中国东北以外的伪军数量约为78000人,随著1940年汪精卫叛离国民政府建立新的政府后,华东方面伪军大为扩张,伪军数量急剧上升至145000人。平心而论,此时的伪军现象尚不十分严重,也不在对华作战中占据太重要的地位。但1938年后,正面战场开始出现相持情况,抗日军队间相互矛盾严重,不仅国共两党出现兵戎相见,国军内部派系问题也大为突出,*一时的激情已难以维系高昂的士气。而国民政府更是推出"曲线救国"口号,许可国民革命军指挥官在面对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可为保存实力,暂时投降"的指令,结果伪军数量急剧攀升。作战时战局不利,在上级许可下投降是职业军人的选择,二战时除苏联和日本外各国都认可这种做法,并尽力保护已方战俘的安全,但公开许可作战部队这样做的后果则是严重的,尤其是许可这些部队去协助敌人作战。
从汪伪政府建立并获轴心国“外交承认”起,中国当时就在国号上开始变得混乱起来。一个南京政权,一个重庆政权,各有一边的“外交认可”并保持高层的相互接触,而且居然使用一样的旗帜(一开始汪伪的青天白日旗还有一条黄带区别,后来去掉了)、一样的国号、一样的口号,双方都号称正统,而且都是国民党的高层人物,都拥有大批高层官员的支持,这样造成的混乱不仅是纸面上的,更对政治局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重庆政府而言,这样的混乱有利于政治上的多边博弈:一面是共产党人,虽然弱小但是潜力很大;一面是日本人,由于对华作战消耗巨大,日本当时希望在巩固既得利益的基础上结束战事,一片一片地消化吞来的领土资源;对于国民党政府来说,汪伪政权的存在一方面是一个危胁,但另一方面也是与日本的一个外交缓冲,坐视部队投降日本,协助其与共产党军队相争,对已方并非无益。而日本人十分清楚伪军与国民党军的渊源,也尽量避免让伪军对国民党军作战,以防这些人又逃回去。日本人的意图是不断地发动攻势敲击国民党政府,迫其投降或在日本要求的条件内讲和;汪伪是希望有实力在日本人的支持下获得对中国的统治,而国民党政府则是一面不承认汪伪政权、对日抗战,一面坐视军纪溃散、默许部分部队投敌钳共并派要员与汪伪接洽,以图与日本达成某些共识,同时对日本的攻势作战,也经常积极防御,不让日本轻易得手,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极有信心能拖到日本垮掉,不肯答应日本停战。国民政府一直在强调要准备“大反攻”,一直在说反攻的兵力准备都不足,只是包围边区的兵力一定足,投降的兵力一定足,形成的反差实在太明显。让人心酸的是当时外交上获得大国认可的“中国政府”同时有重庆和南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重庆政府正式向德意日宣战,汪伪政权则向英美苏宣战,无论二战是盟国还是轴心国胜,中国都会是“战胜国”,也注定了都享受不到战胜国的待遇。
倘使这是在智力游戏里,可以说几方都是政治高手。但在血淋淋的战争与民族存亡关头出现这样的游戏,对普通士兵来说,未免太高深了些。一个人当兵,最初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是想精忠报国,有的是想混饭吃,有的是土匪收编,还有的干脆就是被强拉来的。如果一支军队没有自已的指导思想,连自已的作战任务也不清楚,是用于抗日还是降日反共都只在政客股掌间的玩弄,则在最初全民支持抗战的高潮过后,凝聚力便可想而知了。
三、伪军发展原因与其生存方式
1938年后中日在正面对抗战场上开始沉寂下来。战前日本对中国的企图是:陆军要求得到中国华北做为对苏作战的基地,海军要求得到中国华东华南一带做为对东南亚进攻的基地,瓜分掉有用地区后,战略价值不大的中国西南腹地则*轰炸等手段迫使其承认这种侵略并采取亲日政策。到了1938年时,中国首都南京已占领,华北也成立了日本扶持的政权,日本此时的政策也随之成为迫降国民党、巩固已有领地。日军并非不希望吃掉全中国乃至亚洲,但以其人数相对之少、力量难以兼顾,其战略是一步步吞食。这样,正面战场虽然还有大的战役,但整体上进入了相持阶段。
两军相持不是比爆发力,而是比坚韧。国民党政府可以在民族感情上做文章,中高层军官、士兵可以*血性拼博,但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凝聚,这样的情形不可能普遍且持久。当与同一阵线间的共产党人开始出现磨擦,而同一旗号下又有不同的军队投敌时,它对军心的冲击是巨大的。国民党一面在战场后方滞留了大量战败不及撤回的部队,另一方面也在正面对峙战场的敌人后方派出过大量挺进纵队,构成了国民党军的游击作战,这些游击作战一度有过战果。然而,游击作战是没有后方基地和友军侧援的战斗,所有的基地和援助只有当地老百姓,对军纪、政治松驰且没有精神主骨的国民党军来说,这样的要求超出其能力范围。这也是国军游击作战在战区有国军正规军协助时常常有一定效果,但一旦承担起主要抗敌力量的任务便难以胜任的原因。大量的所谓“游击队”不是占地为王,便是在日本人进攻时“曲线救国”,直接送到共产党根据地打共产党人。国民党一直讳言这一段历史并不肯检讨这么多国军投降资敌的原因,与其当时在背后的政治考虑有关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非常明白日本不可能战胜,因此只要保存实力不投降,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那一天。国府的考虑当时已经“高瞻远曙”到了胜利的时候自已能有多少兵马的地步,部队是成为伪军还是国军,并不十分重要,因为到了那一天,所有的伪军都会成为“国军”,连旗帜都不用换。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经过统计,除伪满洲国军外驻华伪军的数量大约是118.6万人,但有不同版本的说法,认为实际数量可能超过200万人。在华伪军建制中62%左右是原国民革命军部队,换句话来说,是国民党向日本“提供”的,其余则为地方土匪、招募等。部分伪军驻扎在城市负责占领区政权维护,绝大部分的伪军则被调往华北地区进行“扫荡”或者“治安强化作战”,其中不少伪军参与了在华北地区对平民的大屠杀活动。
之所以日军要使用这么多伪军,有其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日军占领的地域很大,如果每个县城都驻军,主力师团一下就会分光,被抗日武装各个吃掉;另一方面守卫、巩固政权、收税收粮的事情对军事的要求比野战要低,让汉*去做正合适。因此在华北、华南日军大量地把占领区交给伪军驻守,只派驻顾问一类监控,这样好腾出精锐部队。由于伪军数量众多,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日军也常常把他们编入野战一线使用,充当前进时的炮灰。投敌伪军以军统的投敌部队较为有名,军统的部队虽然野战能力弱,但是其出身就是情报特工,在后方充当夜袭队一类汉*武装攻击抗日游击队、斩断地下组织非常专业。
伪军在被派驻某地后,军饷给养是不由日军负责的,一切任其在当地“自筹”,说白了就是交足给日本人的,剩下刮的就是自已的。大中城市里有日本兵驻扎控制,小县城里一切都是自已说了算,四处搜刮勒索。一支连国家民族都失掉了的军队,在做这些事情上不可能对同胞还有什么余地,何况随时会被拉去和共产党人作战当炮灰,大部分人都是多活一天是一天,谁给钱就拥护谁。汪伪政权的日籍顾问影佐祯昭就曾在一份呈上的意见书上记载:“一、绥靖部队并警察驻屯于都邑者希望其给养能每人每月二十五元,阴历正月请主席平均赏给每人五元于人心收揽上可生甚多之效果。”而没有汪精卫“主席”惠顾的伪军“发财”的手段则是千恣百态,很重要的一点是跟抗日武装做生意,走私违禁物资,盗卖军火弹药。很多时候八路军的弹药也要*他们“接济”。由于参与作战时日军要给他们发弹药,日本人也很恼火伪军两头通吃的行为,在冀中一度不得不按子弹壳来给伪军核发弹药。
“国军”向日本人走私,伪军向“共军”走私,这也是抗战时的一大奇景。
而日本人对伪军很明显不会信任。这种信任不仅表现在高层的顾虑,而且伪军每每被怀疑通敌,或成为战斗损失的替罪羊。例如43年“华北战地参观团”的覆灭,日军便怀疑是伪军内线通报,大量撤换伪军。伪军只要被怀疑,随时会被处死或拉到矿山做苦力。可以说,伪军是一支被国民党和日本配合玩政治手段下边缘化的畸形军队。没有国民党重庆、南京两派同日本的三方政治博弈(这种博弈从政治角度看是很有手腕和技巧的,但从道德上看是十分下作),就没有这支打着青天白日旗向同胞开枪的军队。
而这种博弈的牺牲品,不仅是伪军自身和沦陷区的民众,还有抗日武装。不去打抗日武装,日本人要这支军队做什么?

太正常了 没伪军才叫奇怪

北方的多,南方也有。

建立在东北地区、溥仪任执政的“满洲国”,以及建都于南京、汪精卫任主席的“国民政府”,都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植下建立起来的傀儡政权,也叫做伪政权。他们虽然名义上是“一国政府”,实际上只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工具。这两个伪政权所组建的军队,也叫做伪军,是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出人出力、当炮灰的。

在日占区,有些地方性质的武装也投向了日本人,为虎作伥。并被冠以新的名称,如“还乡团”、“维持会”等地主武装,但其实质是和伪军一样的。

这里面的好多回答都是长篇大论的,其实我觉得说得简单概括就好了。

我们这个民族本身的问题!并非北方和南方有什么差别!日本先从东北进来 然后是华北,当时政府是在南京和重庆建都。日本占领南方的时间较短一些,中国人一直讲究明哲保身,好死不如赖活等,这种文化造就了国人的懦弱。今天仍是如此。游牧和渔业民族造就的民族伪军就少。

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