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爱如此麻辣 王青:中国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山下乡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0:38:47

是因为老人家(毛主席)的一句话,大概内容是:知识青年要到农村去,农村是一片广括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中央发动"广大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就是说让青年通过实践继续接受教育)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

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但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实际上就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种方法,人太多了,工矿企业人员又超编,又不允许下岗待业,又不允许自由职业,怎麽办呢,“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解决了就业问题。如果说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那麽就业是个大难题。

就像在支援大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