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哪里有推油飞机场:什么是第一类反铁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4:21:30

创新材料技术,攀登科技高峰! 培育杰出人才,服务经济国防! 中文版 English 电子邮箱

2006年03月07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杰出人才→院士
院士

李依依院士
李依依,女,中共党员,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1933年10月生于北京,籍贯江苏苏州。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一九五七年七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

李依依自六十年代以来,连续承担了国家重要科研攻关任务,至今共研制了十余种新钢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她七十年代初从事Fe-Mn-Al合金的研究,首次用电子探针和金相技术作出了该合金系富铁角的相图和相鉴定方法;观察到Fe-Mn合金中马氏体形核长大遵循层错重叠及极轴机制;发现了奥氏体钢中存在着反铁磁转变点,为发展Fe-Ni-Cr及Fe-Ni-Cr-Mn超低温高强无磁钢提供了科学依据。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承担了“抗氢压力容器用钢”、“高强度抗氢钢”、“沉淀强化抗氢合金”、“均质化合金”、“精密管材研究”“中国与英国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及863和973等国家重点攻关课题,先后提出了钢种的成分、工艺路线、建立起氢实验室及系列氢损伤评定方法,成功地通过了重大国家试验,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十余次。她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指导和培养了四十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申请及授权专利28项。

自1986年到1990年她任一届党委书记及1990-1998任两届所长,在国家科研经费减缩期间,她坚持实行‘一主两翼’的办所模式,组织大家争取经费,注重全所的整体科技与人才优势。组建了国家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均质合金工程研究中心、北方新材料研究与发展中心、国家精密管材研究生产基地,科金新材料开发总公司和提出了建立国家材料《联合》实验室的初步设想。建议引进百人计划—材料制备工艺的计算机模拟。使该所在中国科学院每年的评价指标均处于前列,在全院的研究所分类中列为第一类,国家知识创新工程首批八个基地之一的“东北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按计划启动。她与历届领导班子一道注重培养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创造条件使他们早期登上国内、外学术舞台,一批年轻人已经承担重任,起到了金属所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在国内、外崭露头角。
她自1985年以来,长期担任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共产党第14大及15大代表,辽宁省及沈阳市科协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协第四、五、六届委员及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国际深冷材料学会理事以及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模拟》杂志编委等职务。她是国内外著名的金属材料科学家。1982年获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1988年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辽宁省、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辽宁省十大杰出女杰。1996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荣获首届中国工程科技奖。1997年又荣获著名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十大女杰称号。她为国家科学技术规划的制定做出了贡献:六五及七五期间承担国家冶金新材料专业组工作,任低温材料专业组组长;九五期间为国家973立项,制定出最初的材料学科方向及项目,担任国家973顾问委员会委员;十五期间作为中国工程院与中国科学院联合承担的国家高技术新材料产业化规划组副组长,作出了新材料产业化规划;2003年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规划成员,参与制定关键材料与器件组的规划。
目前,主要从事特种合金研制的多项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和材料制备的计算机模拟,参与主持中英国际合作项目。现任中国科协常委,国际低温材料学会委员,国际材料科学与工程模拟杂志编委。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中长期规划材料科学组及关键材料与器件组成员,国家金属材料发明奖和进步奖初审组组长,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何梁何利技术进步奖材料组评委。

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邮编: 110016 管理员邮箱: webmaster@imr.ac.cn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辽ICP备05005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