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四季城蓝调ktv电话:求慢性胃炎一周食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23:31:34

病症简介: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病程缓慢,反复发作而难愈。

养生指南:
一.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二.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和疲劳,容易造成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胆汁返流而发生慢性胃炎。
三.慎用、忌用对胃粘膜有损伤的药物,如阿斯匹林、水杨酸类、保泰松、消炎痛、激素、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利血平等。此类药物长期滥用会使胃粘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溃疡。
四.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五.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饮食宜按时定量、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
六.可练内养功法。

慢性胃炎一般分为两个类型:炎症病变比较表浅,局限在胃粘膜表面一层(不超过三分之)者,称作慢性浅表性胃炎;而炎症病变波及胃粘膜的全层,并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
慢性胃炎的发病诱因有许多,常见的有长期、大量地饮酒和吸烟,饮食无规律、饮食物过冷或过热、过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易诱发或加重病情。饮食不卫生所导致的胃粘膜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所致的慢性胃炎不易痊愈。急性胃炎治疗不彻底,会转成慢性胃炎,某些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可破坏胃粘膜屏障,诱发或加重胃炎。
本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胃部疼痛和饱胀感,尤其在饭后症状加重,而空腹时比较舒适。每次进食量虽不多,却觉得过饱而不适,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现象。由于进食少、消化不良,可产生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虚弱。一些病人还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紧张、心情烦躁、失眠、心悸、健忘等,这些现象反过来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的胃部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复杂,不易治愈。
做胃液分析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往往正常或略低,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明显降低,并可伴有贫血(血色素低于正常)。胃镜检查加胃活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是浅表还是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时还可取胃活组织做一种检测,看是否存在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一般来说,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单纯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是良好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往曾被认为是胃癌前奏(癌前病变),现在看,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但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确有一定关系,其根据是:1.研究证明,对萎缩性胃炎胃镜取材活检,伴有“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这两种胃粘膜病变者,有可能发展成胃癌,这已是公认的事实。2.流行病学调查,在胃癌高发地的人群中,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高。3.病理检查发现,胃癌周围的粘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病理检查上的结肠型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属于癌前病变,如不积极治疗、合理调养,比较容易诱变为胃癌。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镜复查:一般的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伴有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伴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10%以上)应视为癌变,可予手术切除治疗。只有积极治疗、生活调养、定期复查,才能使病变好转或静止而不发展,从而防止胃癌的发生。即便是病情发展,若能坚持定期复查胃镜,也能及时发现,采取胃病变处的预防性切除或早期胃癌的切除,仍是彻底的根治方法,效果还是很好的。因此,只要做到积极治疗、生活调养、定期复查,那么,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看来,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慢性胃炎患者要在饮食方面十分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软食为主;应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戒酒、少饮浓茶咖啡及进食辛辣、过热和粗糙食物;胃酸过低和有胆汁反流者,宜多吃瘦肉、禽肉、鱼、奶类等高蛋白低脂肪饮食;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水杨酸钠、消炎痛、保泰松和阿斯匹林等);缓解精神紧张,保持情绪乐观,从而提高免疫功能和增强抗病能力;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身体。
西药治疗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胃酸严重不足者,可口服稀盐酸,以增加胃液酸度;消化不良者可服用胃蛋白酶合剂、多酶片等;饱胀、恶心、呕吐者可用胃复胺、吗丁啉;伴有胆汁反流的,可因长期胆汁反流而破坏胃粘膜屏障,造成慢性浅表性胃炎,进而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此情况下可应用胃动力药,防止胆汁反流,从而达到保护胃粘膜的目的,吗丁啉或西沙比利可以抗胆汁反流,并促进排空和止吐;胃痛明显者以巅茄片、654—2解痉止痛;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还要加服丽珠胃三联以除菌根治。硫糖铝是胃粘摸保护剂,可减少外部因素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粘膜病变的恢复,各型慢性胃炎均可用之。慢性萎缩性胃炎加服维酶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内解毒酶的活性,抑制癌细胞生长和防止细胞的异常代谢。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慢性胃炎在中医多属于胃脘痛、胃痞证。常见7个类型:
a.脾胃虚弱型: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使脾胃受伤而虚弱,表现为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倦怠乏力,治疗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
b.脾胃虚寒型:脾虚较重,脾阳不足,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阳,致阴寒内盛,表现为胃脘隐痛、喜得温按、饭后痛减、空腹痛重、四肢清冷,治以黄芪建中丸(汤)温脾暖胃,缓急止痛;
c.肝气犯胃型: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犯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表现为胃胁胀痛、嗳气频繁、嗳气或排气后减轻,或伴有心烦易怒、胸闷善太息、颈部憋闷、咽部有异物感等症状。治疗以气滞胃痛冲剂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或加用逍遥丸、元胡止痛片;
d.肝火犯胃型:肝气郁滞,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致胃中灼痛、口苦、心烦、大便干燥,治以清泻肝胃之火,用左金丸;
e.胃阴亏虚型,肝火灼伤胃阴或嗜食辛辣,耗伤胃津,引起胃脘隐痛、知饥不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治疗以一贯煎合芍药汤滋阴养胃;
f.血瘀胃络型:肝郁气滞或脾气虚,日久使血行不畅,瘀停于胃,产生胃脘刺痛或割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质暗或有瘀暗斑点。可用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配合温养胃气;
g.寒热错杂型:既有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热、想饮食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热症状,又有胃部怕冷、进食冷饮食或胃部受寒后引起胃部不适、胃痛、胃胀等脾寒的症状。我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效果很好。

慢性胃炎系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性病变.本病比较常见,病程长,症状持续或是反复发作。本病病情轻重不一,按胃镜和病理学所见可将慢性胃炎分为三种:①浅表性胃炎胃粘膜表层有充血和水肿,而糜烂和出血较少见.胃腺体常保持正常。②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层变薄,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③肥厚性胃炎粘膜层粗大增厚,呈粗条索状或结节状.上皮细胞和胃腺体增生,但胃镜诊断的肥厚性胃炎常得不到病理学的证实,故目前不少人对这型胃炎的存在有疑议。近年来多认为慢性胃炎常可兼有浅表性和萎缩性病变,但多以萎缩性为主,并将慢性胃炎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胃体胃炎的粘膜病变多呈萎缩性和弥漫性,并局限于胃体通常不累及胃窦部,胃酸分泌功能有严重障碍,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多呈阳性反应,可有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并可致恶性贫血。胃窦胃炎(亦称胃窦炎)则胃窦部粘膜受累为主,多呈局限于胃窦部的萎缩性病变或兼有浅表性炎性病变,同时胃体粘膜也可伴有局灶性、较轻的萎缩性病变,胃酸分泌功能障碍较轻,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下,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常呈阴性反应,一般不引起恶性贫血。
目前认为,胃体胃炎可能与免疫关系比较密切,而胃窦胃炎则与吸烟、饮酒等外来刺激或胆汁返流等关系较大.在我国,胃窦胃炎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胃体胃炎。
【症状】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并呈持续或反复发作。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可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前者的上述消化道症状较少,而易发生明显或隐性恶性贫血,较多发生缺铁性贫血。后者则较多出现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的症状可酷似消化性溃疡,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并可反复表现为黑粪或呕吐咖啡样液,但多可自动止血.目前认为,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而胃窦胃炎发生胃癌者远较胃体胃炎多见,故这些病人应作定期随访观察。
胃镜检查结合直视下活组织清理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
1.消除病因去除致病因素,如戒烟茶酒,避免对胃粘膜有刺激的食物和药物;如胃镜检查发现明显胆汁返流者,可服用胃复安和胆酪胺治疗。
2.药物治疗①缺胃酸或低胃酸者可服取用1%稀盐酸和胃蛋白酶合剂。②高胃酸者可服用氢氧化铝凝胶、胃舒平和甲氰咪胍等。③疼痛发作时可服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和颠茄制剂。④抗菌药物:由于低胃酸或缺胃酸常可使胃内细菌繁,对本病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可短期内选用不易被吸收的抗菌药物口服,如痢特灵、庆大霉素、链霉素等。⑤中成药:香砂养胃九、陈香露和猴菇菌片等,对改善腹痛、腹胀、嗳气、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有效。③缺铁性贫血者可补充铁剂;有恶性贫血者可注射维生素B12。
3.手术治疗:胃镜检查所见即使是炎症、糜烂或溃疡,而病理检查发现有癌变可疑者,即应考虑手术治疗。病理检查为胃粘膜轻度间变或肠腺化生者,则不应急于手术,而宜每3~6个月进行X线或纤维胃镜及胃粘膜活检随访。

什么是慢性胃炎,人们对慢性胃炎的认识历程如何?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其病理变化多局限于粘膜层,病变实质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变,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约占门诊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临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且随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且症状轻重与胃镜所见的病变程度往往不一致。大多数病人毫无症状,如有症状多表现为饭后饱胀、嗳气、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疼痛不适,或消瘦、贫血、舌炎、腹泻等。
慢性胃炎,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胃炎指继发于胃的疾病,如手术后胃炎。原发性胃炎一般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三种,因肥厚性胃炎未被组织活检所证实,有待于商榷,故慢性胃炎主要指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随着胃镜及组织活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人们对慢性胃炎的认识和研究将不断深入。
人们对慢性胃炎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胃镜发明以前,人们对慢性胃炎的认识处于主观臆断阶段。据schindler的记载,“慢性胃炎是stahl于1728年首先提出的,但对其诊断始终存在分歧,特别在1830年Cruveilhier发现胃溃疡之后,对于上腹部疼痛的病人,常诊断为溃疡病或胃神经官能症而不诊断胃炎。直至1932年,Schindler用可屈胃镜能较好地直接观察胃粘膜的变化,又能用手术胃镜取粘膜活组织检查以后,对胃炎的诊断才提高了一步。
Schindler把慢性胃炎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胃炎又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及肥厚性三种。1949年Wood用盲目胃粘膜活检法作了大量工作,将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及胃萎缩。1958年纤维胃镜问世,对胃炎的诊断更加有利,不但可以细致地进行观察,而且可以在直视下进行粘膜活检。1973年,Whitehead从病理角度,按部位、程度、活动性及有无化生分类较为合理;Strickband等主张以病变部位结合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检测结果作为依据,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胃体炎,壁细胞抗体阳性)和B型(胃窦炎,壁细胞抗体阴性)。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胃粘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 r Pylori,HP),并提出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进一步丰富了慢性胃炎的“致病说”。1990年,在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术大会上,Misiewicz等提出了悉尼系统——一种新的胃炎分类法,把病因、相关病原、组织学(包括HP)及内镜均纳入诊断,从而使胃炎的分类及诊断更为完整全面。

慢性胃炎分类有哪些?
慢性胃炎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胃镜问世以前,由于缺乏完整的病理标本,有效确切的诊断手段以及问题思辨角度的差异,临床上慢性胃炎的分类及诊断命名比较混乱。随着胃镜技术的开展和更新,尤其是纤维胃镜在临床上应用以来,胃粘膜的直窥和粘膜组织活检相结合,为慢性胃炎的诊断和分类,提供了比较确切的方法。慢性胃炎分类方法很多,难以一一介绍,兹简单介绍Schindler、Wood、Whitehead、Bokus、Strickland五种分类方法以及悉尼世界胃肠病学术会议的分类法。
(1)Schindler分类法(1940年):把慢性胃炎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类。原因不明者属原发性,合并胃溃疡、胃癌及做过胃手术者为继发性。原发性者又分为浅表、萎缩及肥厚三型。关于肥厚性胃炎的问题,多年实践的结果未能用活组织检查证实,故不常用。
(2)Wood分类法(1949年):利用盲目吸引法取粘膜,将慢性胃炎分为三型:①浅表型;②萎缩型;③胃萎缩。
(3)Whitehead分类法(1972年):将慢性胃炎按粘膜类型、病变程度、有无化生这三类予以分类。
(4)Bockus分类法 此法是指在Whitehead分类法的基础上,指出胃炎病变部位,并细分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
(5)Strickland分类法:这仅是萎缩性胃炎的一种分类方法。Strickland等主要依据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与B型两个独立类型。A型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伴发恶性贫血,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 B型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不伴发恶性贫血,血清壁细胞抗体多阴性,较易并发胃癌,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
(6)胃炎新分类——悉尼系统:1990年8月第九届世界胃肠病学术大会上,Misiewicz等提出了悉尼系统——一种新的胃炎分类法。此分类法是由组织学和内镜两部分组成。组织学以病变部位为核心,确定3种基本诊断:①急性胃炎;②慢性胃炎;③特殊类型的胃炎。以病因学和相关因素为前缀,组织形态学描述为后缀,并对肠上皮化生、炎症的活动性、炎症、腺体萎缩及HP感染分别给予程度分级。内镜部分以肉眼所见的描述为主,并区别病变程度,确定7种内镜下胃炎的诊断,即:①红斑渗出性胃炎;②平坦糜烂性胃炎;③隆起糜烂性胃炎;④萎缩性胃炎;⑤出血性胃炎;⑥反流性胃炎;⑦皱襞肥大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出现便秘吗?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男女均可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多数患者可有程度不同的消化道症状,如纳差、恶心、上腹部不适等。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便秘,但便秘出现率较低。便秘多出现于有热邪或阴虚患者,尤其是下焦有热患者,而大部分病人多伴有中上焦阳虚。由于患者体质不同 ,可表现为上寒下热、阴液不足和肝胃郁热不同证型。

慢性胃炎寒热错杂型便秘表现如何, 怎样治疗?
慢性胃炎寒热错杂,多是上中焦有寒而下焦有热,表现为便干而难,小便黄赤,胃脘胀满疼痛,喜暖喜按,呕恶嗳气冷酸,口渴思饮,舌质胖嫩有齿痕,苔黄或黄白相兼,治当辛开苦降,通便和胃,以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用半夏、甘草、党参、黄芩、干姜、黄连、瓜蒌、枳实、白术等。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临床用治慢性胃炎寒热挟杂型有较好疗效,更有瓜蒌、枳实行气润肠,能较好导便。

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出现便秘怎样治疗?
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常见便秘症状,表现为便干而硬,屁多而臭秽,胃脘灼痛,痛势急迫,泛酸嘈杂,烦躁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治当疏肝和胃,泄热理气,药用青皮、陈皮、赤白芍、丹皮、炒栀子、泽泻、贝母、瓜蒌、芦荟、枳实等,水煎服,也可以用龙胆泻肝丸6~9克,口服。本型便秘多见于身体壮实之人。

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出现便秘怎么治疗?
胃阴不足多表现为大便干结,尿黄赤,胃脘痞胀,隐隐作痛,食欲不振,似饥非饥,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苔少,本型出现便秘是由于阴液不足,水少舟停,因此养阴增液是主要方法,可用玄参、生地、麦冬、沙参、玉竹、枳实、木香、当归,水煎服。若热象明显,苔黄厚,可加大黄、芒硝,泻热导滞。本型属虚证,因此大黄要慎用,可与养阴之品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