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噶尔老城图片:关于李清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3:25:46
有谁能提供“李清照诗词比较”相关的书籍名、网址等。谢谢!!!!

给你几个网址:

http://www.chinaxuexi.com/lunwen/wenhuayuyan/2004/12/2010481295.shtml

http://bj3.netsh.com/bbs/94671/messages/8114.html

http://bbs.zol.com.cn/index20051223/index_238_7613.html

李清照在辗转动乱中写下了大量诗词。试看其中一首: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前两句说人,不论生死,都应该是个英雄豪杰;后两句则是借古抒情,表达收复失地的宿愿。小时候,总认为这首诗的作者该是个阳刚的男子汉,绝对想不到出自一位纤弱的女词人之手。也许是战乱,砥砺了她的品行,健全了她的人格,让她比男性——尤其是"山外青山""西湖歌舞"中的君君臣臣——过得更出色。"思项羽",自然扯到了无耻小儿刘邦。他得意地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有气魄吗?有。有文采吗?有。但我们读起来,多了些傲气,与谦逊之类的传统美德似乎格格不入。那么,他的傲气正是源于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在诗中盛赞项羽,或许正是为了他面临乌江做出的最震撼人心的抉择——自刎。因为李清照那个年代,比项羽那个年代推迟了多少年,人变得更懂得做人了,尤其学会了一种精义——忍、等。陆游在等,辛弃疾在等,姜白石在等,李清照也在等,他们都缺乏一种毅然决然的勇气。正如前一周的期中考,像政史地之类的学科,花上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剩下的时候与其说是在检查不如说是在等待,虽然明知这样等下去毫无意义,可我们还是愿意等,一直盼望奇迹,直到结束的铃声骤然响起。他们一如这种心态。带着无望的期许,一直等下去,直到在泪水中结束一生的等待。他们拥有太多当年项羽没有的负担和承载,也拥有太多的顾忌和牵绊,所以他们的人生往往会有后人为之痛哭流涕、悲泣不已。他们无法学会项羽的果断、无欲无求。无论千万情丝还是万亿乡愁,都牵系着他们,甚至民族正统论,也在困扰着他们。但是,也正由于如此,他们才永远地被人怀念。他们活得都不算太久,可是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我们还在反复咏诵着他们的千古名篇,咀嚼着他们留给我们的无尽人生回味。他们一生都在追索。屈原在战国末的烽火中写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可是,求索的结果呢?不能只看到他政治的失意,更应读一读他的《离骚》《九歌》《天问》,那是怎样的文学精华。他们都有文才,都不停地在诗词歌赋中写着自己的点点滴滴。如果仅仅这样,或许历史的年轮早已将他们渐渐淹没。因为他们还在不停地追寻,也许只是空中楼阁,也许只是象牙之塔,他们绝不放弃,坚守自己的一份信念。当年项羽在乌江口岸拒渡,设想如果他为刘邦所杀,或者过江另起兵马,都不如举起一把自刎的刀更能给历史以永久的回想空间。面对生的希望,项羽拒绝了渡江;面对死的可能,文人们仍抱定信念。尽管可能毫无成就,尽管可能葬身异族。

历史见证了他们的求索,并永远地铭记。



说回去。

她生于一个注重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因此,她的前期,基本上是在一个宁静安美的生活环境中度过的。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她追忆了早年的闺乐生活。基于她伉俪相得、志同道合的婚姻生活,便产生了许多优美深情的爱情词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亲愁。此情无讨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

前一首实质上是一曲缠绵悱恻的闺怨词。其夫赵明诚为李清照题了八字: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

这正是李清照词品和人品的准确写照。实为"闺怨",却写得如此不落俗套。她除了思念外,更流露出一种文人的高雅情怀。"东篱把酒"、"黄花瘦"的妙言,恐怕在词坛上少有能出其右者,也正自然地透射出词人的人格襟怀。后一首是丈夫远游时相赠的锦帕留言。丰富的景语色彩点点交融,唱出千年传诵的哀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因此,像这样的爱情词,不仅是一往情深,更留以人优美的回味。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懒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可以大致地推想李清照在前期的境况。无论从内容或者意境上看,都有个最大的特色——细腻。而这种细腻又正符合她的性格和身份特点。作为一个女性,她比男性更关注生活,有着更丰富、更敏锐的感情;而作为一个贵族的女性,她有着雍华、文雅的气度和笔触描绘景物也在描绘心情。可是封建的礼教依然禁锢着她,她守着一间闺阁,只能抬头望望"淡云""月疏疏",低首看看"庭院落梅初",并寄予无尽的关注和渴念。实际上,她的个性非一般女性能比。与丈夫赛诗、赌茶,在词论中批语晏王苏欧阳,都可以明晰地看出一个才华极高、个性极强的形象。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只有屈原的《离骚》中可以找到"升天""乘万里风"的想象力和魄力;即使苏轼也因"高处不胜寒"而敬畏"乘风归去"。而李清照在骨子中不安于庸碌的本性在这里真切地显露。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盛赞曰: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再看以下一长一短两词:

昨夜风疏雨骤,浓夜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重楼。
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萧》)

前一首小令自然绝妙,尤其一句"绿肥红瘦"束住问答,形成了短篇中暗含的曲折,有情致也有气势。后一章慢词大力地"铺叙"离别相思之苦,毫无掩饰地放笔写出。陆廷焯《云韶集》有云:

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

恰是合理地概括了李词的恣放尽意之风。



以上,我们谈了李清照前期的部分生活经历和词作,原因有二:其一,李清照本是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前期的词也清丽可人;其二,正所谓有回忆才有对比,有以前的幸福才越有以后的不幸,即使是李清照本人,也在后期的词中有意无意地与前期相比照。

果然,好景不长,前面已经提到过,她四十四岁这一年中发生了"靖康之变"。显然,这对伉俪对战祸的后果估计不足,仅仅惦念那"盈箱溢箧"的书画文物。写曰:

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之物矣。

后来,不止是书物,人的安危也无法保证了。很快地,他们与大量中原人士一起仓皇南下,开始了后期颠沛流离的生际。

如果她仅仅作为文人,失去了故土后的悲痛还不算太痛苦;如果她仅仅作为一个女人,失去了丈夫后的哀伤还不算太痛苦。而如果双重的打击同时袭来,尤其是她这样感情细腻的人,简直不知如何挺过来的。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双溪,于今金华城南。词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一句可作为她对后半生心情的自我写照。又如"风住"与"花已尽"、"物是"与"人非"、"春尚好""泛轻舟"与"载不动""许多愁",忽喜忽悲,乍开乍合,欲覆欲翻,展示了她内心百感交集的心态,这正合构成了她后半期词作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