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的腹肌:掷弹筒和迫击炮到底有有啥区别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9 10:43:38

迫击炮和掷弹筒形状相似,其区别在于:

1.发射方法不同
掷弹筒的发射药是装在弹丸内的底部,击发后靠弹丸底部多个泄气孔把发射气体冲人弹筒。因发射药量不变,所以,掷弹筒改变发射距离的远近,是靠发射筒底部的调节杆来改变发射筒的使用长短来获得。发射筒变长,打得远,变短,打得近。
迫击炮是在炮弹尾部中心处有一带适当火药的底火,在尾翼至弹体之间的尾杆上套有火药包。将炮弹尾部放入炮管并松手,炮弹借助重量下降;当底火与击针相撞后,击针击发底火并通过火药点燃火药包,火药气体推动炮弹飞离炮管。
迫击炮靠炮弹尾翼和弹体连接处增加或减少发射药包,改变炮身俯仰角来使炮弹打得远或近。

2.口径
迫击炮有大小不同的口径如51,60,81,82,100,120或更大。从小到大口径都有,而掷弹筒只有小口径,在50毫米左右。

3、重量不同
掷弹筒重量轻,往往不超过3公斤;而即使最轻的迫击炮一般都在6公斤以上。

4、弹药
掷弹筒可以发射专用的炮弹也可以发射手榴弹;而迫击炮都是专用有尾翼的弹药。

5、瞄准机构
掷弹筒没有瞄准机构,训练难度大;迫击炮有瞄准机构。

6、编制
掷弹筒轻便灵活不占编制,迫击炮占编制。

迫击炮和掷弹筒形状相似,其区别在于:

1.发射方法不同
掷弹筒的发射药是装在弹丸内的底部,击发后靠弹丸底部多个泄气孔把发射气体冲人弹筒。因发射药量不变,所以,掷弹筒改变发射距离的远近,是靠发射筒底部的调节杆来改变发射筒的使用长短来获得。发射筒变长,打得远,变短,打得近。
迫击炮是在炮弹尾部中心处有一带适当火药的底火,在尾翼至弹体之间的尾杆上套有火药包。将炮弹尾部放入炮管并松手,炮弹借助重量下降;当底火与击针相撞后,击针击发底火并通过火药点燃火药包,火药气体推动炮弹飞离炮管。
迫击炮靠炮弹尾翼和弹体连接处增加或减少发射药包,改变炮身俯仰角来使炮弹打得远或近。

2.口径
迫击炮有大小不同的口径如51,60,81,82,100,120或更大。从小到大口径都有,而掷弹筒只有小口径,在50毫米左右。

3、重量不同
掷弹筒重量轻,往往不超过3公斤;而即使最轻的迫击炮一般都在6公斤以上。

4、弹药
掷弹筒可以发射专用的炮弹也可以发射手榴弹;而迫击炮都是专用有尾翼的弹药。

5、瞄准机构
掷弹筒没有瞄准机构,训练难度大;迫击炮有瞄准机构。

6、编制
掷弹筒轻便灵活不占编制,迫击炮占编制。

掷弹筒和迫击炮有九点不同:

1.掷弹筒口径比迫击炮要小,重量比迫击炮轻,一般为50㎜,重量比迫击炮轻,被称作轻型迫击炮;

2.迫击炮只可以发射迫击炮弹,但掷弹筒可以发射日军的手榴弹;

3.迫击炮弹装药更多,弹体质量大,威力更大;

4.掷弹筒可以由单兵携带,射速快,每分钟可以发射30发炮弹;

5.掷弹筒操作方便,可以移动,可以有效躲避敌方的炮火和机枪的杀伤;

6.掷弹筒缺点是射程不够远,一般只有三百米左右,炮弹杀伤力也没有传统迫击炮那么厉害;

7.掷弹筒可以发射化学弹药;由于为曲线弹道,掷弹筒可以用来杀伤掩体后面的敌人;

8.迫击炮有专门的瞄准设备,弹体的形状呈流线型,减小风阻,设有尾翼,保障飞行稳定,相比掷弹筒精度有保证;

9.迫击炮弹装药更多,弹体质量大,威力更大,同样是从上方打击目标,迫击炮能穿透有顶盖的火力点,永久/半永久公事。

扩展资料:

《掷弹筒》

掷弹筒的别名又叫超轻型迫击炮,主要装备二战中日本军队,口径在50MM以下,单兵携带,不占编制。日本掷弹筒口径50毫米,有两种型号。

因为发射准备时间短,还被广泛用作指挥部自卫火器。弹头重800克左右,射程300米,射速30发/分,杀伤半径5米左右,掷弹筒重量相对德国的要轻一些。

迫击炮是利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炮弹的曲射火炮,其特点:

一、射角大,射角一般为45°-85°,弹道弯曲,初速小,最小射程近,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

二、可以配备多种炮弹。主要配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还可配用烟幕弹和照明弹等特种炮弹。

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射击时,身管后坐能量通过座钣由地面吸收。行军时身管、座钣可分解,所以便于携带。

《迫击炮》

击炮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是步兵极为重要的常规兵器。如今,走过百年的迫击炮更像一个顽固的“老人”,冷眼看待各种高新技术兵器争奇斗艳,而自己却静静地占据着陆军装备的一席之地。

迫击炮是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的一种火炮,多作为步兵营以下分队的压制武器。其最大本领是杀伤近距离或在山丘等障碍物后面的敌人,用来摧毁轻型工事或桥梁等,也可用于施放烟幕弹和照明弹。在海战中也被用来作为深水炸弹投掷器使用。

迫击炮的名称源于两方面:一是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二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质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

参考资料:迫击炮 

参考资料:掷弹筒 

  掷弹筒,一般指的是枪榴弹!
  一个像消声器一样的管子,拧在枪管的前端。
  利用拔掉弹头的步枪子弹,把手榴弹发射出去!比人手投掷的力量大,飞的远一些,准头也好一些。(现在不用拔掉子弹头了,利用弹丸引发手榴弹)
  今天还在使用中。在步枪的枪管下方一个比较粗大的管子。可以发射散弹
  89式掷弹筒,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

  迫击炮是以座饭承受后坐力、发射迫击炮弹的一种曲射火炮。它具有弹道弯曲、死界很小、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机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造价低廉等特点。适合步兵在较复杂的地形上和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它便于选择阵地,可以消灭遮蔽物后的敌人,摧毁敌障碍物及轻型土木工事,为步兵开辟道路。
  迫击炮是步兵的一种传统装备,也是火炮家族中最小的一个炮种。它是本世纪初出现的,第一次作战使用是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当时,俄军把47毫米口径的海军炮装在一种带车轮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超口径长尾形炮弹,有效地杀伤了躲在堑壕里的日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种几乎没有射击死角、能在近距离压制敌人的武器得到进一步发展。到战争末期,英国已经研制出很有影响的1918式“斯陶克斯”型81毫米迫击炮,它采用同口径弹,炮弹和附加药包一起从炮口装填,借自重滑向火炮膛底,触及膛底击针后点燃发射药包炮弹飞离炮口。

  第二次大战中及战后以来,迫击炮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除中小口径外,最大口径的迫击炮已发展到240毫米(前苏联),最大射程已达9.7~12.5公里,战斗全重则达4150公斤。迫击炮由过去的人背马驮,逐步发展为荤引、自行和车载,随着陆军逐步向飞行化、摩托化和装甲化方向发展,迫击炮也将成为一种机动性能良好、作战成力强大的近程攻击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