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和电气贴吧:孔雀鱼仔鱼各个年龄段的平均身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12:44:50
求孔雀鱼仔鱼从出生第一周到三个月期间的各个时间段的平均身长,体貌特征,饲养方法等,各位大侠帮帮忙!

我倒觉得相当简单,因为我曾养过无数的孔雀仔鱼,直到成鱼,后来由于产量大,又都是近亲,实在没地方放了,都给送人了.
关于它的变化,其中也有很多因素,比如水温,饵料的品种,是否近亲繁殖,还有你每天喂的次数都会影响到它的生长状况......
我就说我的方法吧:母鱼繁殖或仔鱼饲养的水温最好在24度以上,因为水温高,母鱼产量大,仔鱼也比较爱动,进食量也较大,仔鱼出生一两天以后就可以喂食,我是用比较好的干食,就是增色的那种,把它压成沫,象面粉一样的,然后每天喂四次,会长得快一点,平时注意水质清洁就可以了,没什么复杂的,一般情况,如果不是近亲繁殖,两周后仔鱼的尾部就会变红,体长不超过1厘米,母鱼一般要比公鱼长得快,体形也较大,三至四周鱼鳍就会变红,可以长到1.5厘米左右,公鱼背鳍,尾鳍开始变长,五至六周就会长成成鱼了.

鱼仔出生之后的照顾方法

各家养殖的方法不一,有人采用无为而治的方式也是把鱼养的建健康康。只要抓到原理,孔雀怎么养都不会挂。以下说明我的养殖方式。
假设状态:1呎缸、50只仔鱼。
以下所提到的换水,15天以下小鱼是指滴流法换水,15天以上小鱼没有特别要求。
延续上一篇[繁殖讨论]母鱼生产时的注意事项所提到的,当母鱼生产完之后。先放置繁殖缸数天休养,以小鱼的立场来说,母鱼越早离开越好,小鱼才能够放心觅食,这段时间需饲养者自行拿捏。但若只是以养活为标准,母鱼何时离开都是无所谓的。
前文提到,母鱼生产完之后当天马上要换水。若没有换水,2~3天内小鱼可能会发生第一次的夹尾,若发生夹尾,则马上换水并加盐3/1000~5/1000,若发现的早,且没有并发其它疾病,2~3天可以完全痊愈,若已经演变成针尾,治愈率低于五成。
以一呎缸50只小鱼,每天喂两餐丰年虾为例,最好2~4天换1/3~1/4水(即多次少量换水),如果你是初次当鱼保(孔雀鱼保母),更要戒慎恐惧,小心为之。等待小鱼长到1cm~1.5cm左右时(正常发育10~20天),会出现第二个危机。
此时正值发色期间,多数饲养者都会加强喂食,以期能收到表现极佳的孔雀鱼。但此时孔雀鱼的体型比十几天前大了三到四倍,排泄量也多了许多,本来两天换1/3~1/4水的频率早已不能降低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如果没有增加换水频率到每天1/2以上,就非常容易发生疾病。
避免此危机的方法就是分缸,有许多人都忽略了分缸的重要性。分缸不只是为了要分公母而已,同时也是为了减低鱼只密度至鱼缸的容许量,降低鱼只生病的机会,还可以降低你换水的频率,用不着天天换水。若没有分缸,会因为鱼只碰撞机会过高,出现烂尾、烂鳍等症状。(分缸的好处是鱼可以长比较大,在[繁殖讨论]把仔鱼养的肥肥胖胖的方法中有说明)
若不幸因为没分缸出现了此问题,治疗只是治标,还是以分缸为根本解决之道。
有人因为发病整缸治疗,但没有分缸,导致鱼仍然不停死亡,到了死到某个数量之后,剩下的鱼即马上痊愈,即因鱼只密度降低到容许量的缘故。
治疗烂尾烂鳍的方法,各家说法不一,但大略不脱重盐黄药甲机蓝,狠一点的福尔马林、过锰酸甲来一些,抗生素药效极佳但不建议用。不管使用哪一种药,第一次遇到的治愈率大概都在3成以下,所以还是别遇到的好 -_-。
如果你真的遇到了,而且能用的药都用了还是不见改善,可以参考这篇:[技术]对付强力传染病的方法(细菌性烂尾),也许会对你有些帮助。
即使分缸了,并不代表此问题就不会发生。在分缸的途中因为碰撞、紧迫、新缸不适应等等的问题,也有可能造成烂尾烂鳍,所以在移至新缸时,先在新缸中加入5/1000的盐,可以有安定鱼只、减少细菌量的功效。
现在鱼缸的密度是:1缸/25只,培育至30~40天时,鱼长超过2cm后,可以再分一次缸,理由同上。至1缸/12只左右,即可以一路养下去啰。
其实只要超过一个月的鱼,很少会在因为水质不良挂点。因为刚开始的2天换一次水,已经造就了小鱼极佳的水质适应力,这是此种饲养法的优点。

PS:强烈推荐下边这个论坛,有很多孔雀鱼的知识。我本人也是孔雀爱好者,有空多多交流!!

孔雀鱼又名彩虹鱼、百万鱼。
原产地:委内瑞拉、圭亚那、西印度群岛等地。

外形和习性:
孔雀鱼体形修长,有着极为美丽的花尾巴,故名孔雀鱼。雄鱼体长4厘米左右,尾部(包括尾柄及尾鳍)长占全长的2/3左右;雌鱼体长达5—6厘米,尾占全长的二分之一以上。雄鱼满身闪烁金属光泽,有红、橙、黄、绿、青、蓝等色,基色调有淡红、淡绿、淡黄、淡紫、红、黑和孔雀蓝等。尾鳍上的花色图形,妙不可言;有1—3行排列整齐,大小一致的黑色圆斑点或是一个彩色大圆斑,状似孔雀尾翎上的圆斑。随着杂交选择,出现了变化万千,如花似锦的各种孔雀鱼,有的满身银点闪烁,有的斑纹发光如蛇皮,有的尾鳍红如炬,有的一身淡紫,有的半身红一色、黑一色,也有的分段绿、红、黑色。北京的热带鱼爱好者将这些鱼称之为:蛇皮孔雀鱼、火炬、红袍、紫袍、黑袍、蓝袍等。尾鳍形状多达13—16种,有圆尾、三角尾、旗尾、火炬尾、琴尾、齿尾、燕尾、上剑尾、下剑尾、裙尾等。雌鱼体色较雄鱼单调逊色,各鳍一般,但尾鳍呈鲜艳的蓝色、黄色、淡绿、淡蓝,散布着大小不等的黑斑点,由于体色和别的鳍不显著,突出了尾鳍,游动时似许多小扇在动。
孔雀鱼适应性很强,能耐16℃低温和耐受较脏的水质,在没有调温和充气设备的水族箱中生活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氢离子浓度39.81-63.09nmol/L,pH7.2—7.4)的水质,也能适应中性质。
孔雀鱼虽然容易饲养,但如要获得色彩非常艳丽,体形、尾结长大漂亮的孔雀鱼,则从仔鱼开始就要放入大的水族箱中饲养,有宽大的水体、深颜色的砂底、较多的水草、适宜的水质等良好的生活环境。它食性广泛,各种饲料都肯摄食。但不能因此而在饲养中喂养太差,以免影响生长和色泽。孔雀鱼性情温和,能和其他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雌鱼受惊后极易跳跃。

繁殖特点
繁殖能力很强,故有百万鱼之称。一般4—5月龄性腺成熟,同缸饲养的雄鱼便会追逐雌鱼进行交尾。雌雄鱼比例宜1:1,在水温24℃,硬度8—10度的水中,每个月或隔月就能繁殖1次,在硬度10度以上的水中也能繁殖。每次产仔鱼数视雌鱼大小而异,少的10余尾,多的达70—80尾。雌雄鱼很易区别,除大小、花色明显不同外,雄鱼的背鳍较大,有的长带形,有的宽短。雌雄鱼的臀鳍形状也不同。雌鱼腹部明显膨大鼓出,近肛门处出现黑色斑,这是将要产仔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