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小圆出装:21世纪我们应该怎样当家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3:23:04
要作文 字数在3000到4000之间的 希望多多帮忙

21世纪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周五傍晚,在学校吃过晚饭,昏黄的暮色中,校门口陆续有家长进来了。今天晚上六点,学校有一个大型的家长会,听《开心妈妈》的讲座。这次主讲的是北大的心理学教授屈开老师,久闻她在家庭教育方面颇有建树,今天能够有幸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来聆听她的讲座,我的心情是兴奋及期待的。
六点钟,讲座准时开始。我走进五(1)班,到最后面坐下来,和家长们一起认真地听讲座。一直在心中以为,大名鼎鼎的屈开教授应该是一个精明能干的职业女性的形象,然而今天看到之后才发现,自己从前的猜测全错了,她坐在那儿,就象一位慈祥的妈妈、象邻居孩子的母亲,在那儿侃侃而谈,和我们交流培养孩子的心得。
时间过得飞快,两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不得不承认,屈开教授的 讲座非常精彩,下面不时响起家长们赞同的掌声,也有家长带了笔记本在奋笔疾书,听了她的讲座,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教育孩子时有很多方法不当的时候,想必很多在座的家长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因为从他们的表情、从他们的掌声中,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
然而,这次讲座最震动我的是屈开教授讲的一个她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她说有一次她在国外,举目到处是英文的牌子。突然她发现了有一块写的是中文,顿时她的心情非常激动。然而细看的时候心情又跌落谷底,因为牌子上写的是“不要随地吐痰”。我想,不论哪一个中国人在国外看到类似的牌子都应该会为自己的民族感到悲哀吧。但是仅仅是悲哀或者愤怒有用吗?中国有13亿人口,很多山区农村依然非常落后,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彻底改变中国人在国外的形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传授学生知识以外,我想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记得曾在《微型小说选刊》上看到过这样一篇小说,大意是一群中国的干部组成的旅游团到西方某个国家旅游,然而短短几天的游程中,一些中国干部表现出来的素质却令人不敢恭维,甚至于某一位在那个国家的留学生都羞于承认自己认识其中的某些人。然而这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那些代表着中国人的精英的干部们却依然没有自知之明,可以说,他们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虽然这只是一篇小说,但在后面作者注明,这篇小说是根据某些真人真事改编的,由此可见,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是多么的迫切。
我们应该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今年开学初,有天闲着没事在看《小学语文报》,看到一篇学生的习作,内容大致是这样的:这个小学生有天坐公交车,上来一位老人,看到没有人让座,他就起来让了座。令我记忆犹新的是,他在最后写了这么一句:车上的叔叔阿姨都对我露出了赞许的笑容。说实话,这篇作文从文笔、语言流畅等方面来看的确写得不错,否则也不可能刊登到《小学语文报》上,可能编辑和老师觉得他写得主题也不错,但我却如梗在喉,心中抑郁不止。我觉得,最后一句应该改为:“车上的叔叔阿姨都露出了羞愧的表情。”这么多大人不让座,要让一个小学生来让座,那些坐着的大人们应该感到惭愧才是。
儿子经常把电视锁定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非常欣赏其中的几则公益广告,一则是一个晨跑的人一路上顺手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如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筒,在桥上帮骑车吃力的人推一把……最后一句“我们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把这个广告的主题推向高潮;另外两则都是发生在公共汽车上的故事,一个是没人愿意为老人让座,还有一个是把一个空的易拉罐当足球踢来踢去,最后一句画外音“公德比赛正式开始”,每每让我的心感到震憾。少儿频道的广告极少,可能是电视台特意为了少年儿童的成长如此安排的,只是如果其他电视台的广告也能多一些类似的广告,少一些乱七八糟的广告,那该多好!相对而言,我还是愿意和儿子一起锁定这一块纯净的土地。
屈开教授的理念是赏识教育,少一些打骂和责备,多一些鼓励和赞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我们这些当家长的当要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做到:欲使人为之,己必先行呢?现今的家庭教育,家长往往摆出家长的权威,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无条件执行,有些其实家长自己都并未做到,你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呢?
再看我们的学校教育,其实也有问题。很多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成绩的提高上,而忽略了品德教育。前不久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教育相比较的文章,同样一道关于窝阔台的历史题,中国的考卷出的是:窝阔台最远打到哪里?活了多少岁?国外的考卷是:假如窝阔台那一年没有死,请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分析对欧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关于中国和日本的战争,中国考的是哪年是什么战争,割地赔银多少?日本的考题却是这样的:日本和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如果这次再打,你认为日本会输还是会赢,并要求分析输或赢的理由。作者的最后一句话触目惊心:不要怪我们的孩子,中国传授的是知识,外国传授的是技能,应该反思的是我们大人。只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考试制度不改革,我们的教育要改革真的很难很难!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一定要成名成家,但必须拥有良好的习惯和高贵的人格,我也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我们的希望在孩子身上,教育的责任在家长和老师身上!

21世纪的家长是最难当的。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他们不仅要开发孩子的智力,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更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等综合素质,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了多元化、全方位地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培养,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恨不得把自己锻造成教育、心理、艺术、启发思维、开发智力方面的专家。但实际上,相当数量的家长普遍存在着“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刻不容缓。
国务院200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新世纪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具体行动是:“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教育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保育、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与方法。”
在孩子成长的“做人、求知、健体、健心、审美、实践、创新、生活”八大素质中,通过调查发现:
(1)家长最关心的前三位是:求知(85.95%)、做人(83.67%)、健体(41.35%)
(2)家长最忽视的前三位是:实践(40.86%)、创新(39.24%)、审美(36.80%)
(3)家长最困惑的是:“孩子的逆反心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面对孩子,感到束手无策”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
1、社会环境的影响
道德失范,诚信缺欠,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丑恶现象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贫富差距拉大,冲击思想道德防线,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渗透进来,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教育的不可控制因素增多,增大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2、家庭教育的误区
独生子女教育成为我们教育探索的重大课题,今天的独生子女是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今天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很难理解今天的孩子。家庭教育出现盲目溺爱、眼界狭隘,要求片面的误区。
3、学校教育的盲区
学校道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盲区和实施上的盲点,主要表现在:
(1)教育课程过于知识化、理论化,教育实施单向灌输多,双向理解少;
(2)道德教育存在“人为化、浅表化、孤立化、”倾向;
(3)教育方式集体说教多,个体选择教育少,惩罚多,引导少;
(4)道德教育僵化,缺乏活力和魅力,实效性不够,德育工作未能充分发挥有助于人的生命发展、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5)“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导致学生知行脱节,教育陷入“反复抓,抓反复‘的怪圈。
4、当前学生(独生子女)的特征:
在家里表现是: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
在学校表现是:①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爱惜,对已不克制,对事不努力;②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只知接受爱,不知爱别人;③缺乏刻苦精神、独立精神,缺少责任心、义务感。
二、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1、思想上的误区
家长希望孩子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社会地位相对高点,经济收入相对多点,千方百计让子女出人头地,而不想成为一名普通劳动者、建设者。
家长的心理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人人都只想索取,不想奉献,而且不能以平常心对待人生,那这种思想就潜在着严重的危机了。
2、认识上的误区
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深深地影响着家长们,把考名中学、名大学作为惟一的教育目标,尚未真正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综合的能动的主体,人的各种素质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而实践才是教育和学习的最终目标,创新才是孩子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审美才是社会文明和谐、人生幸福快乐的关键。
3、行动上的误区
目前,家长们普遍舍得智力投资,重视子女学习,这是好事。但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数,把孩子禁锢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忽视了孩子生活的全面性、丰富性、能动性,不仅不利孩子多方面地获取知识,锻炼思维,不利于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而且就学习课本知识本身也是低效的,因为这种疲劳战术很容易使孩子身心疲惫不堪,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甚至产生逆反、恐惧心理。所以家长应该少一份强制,多一份引导激励;少一份限制,多一份宽松自由,给孩子一个主动成长、自我教育的空间。
三、家庭教育中必须解决的四对矛盾
1、高期望与低实现的矛盾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充分了解孩子,为其制定的目标要切合实际,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梯度,可望而且可及,正如俗话说的“跳起来摘果子”。如果目标偏大、偏远,就会使孩子望而止步。加之家长的跟踪检查、唠叨,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便形成了孩子觉得家长给自己出难题,家长觉得孩子不努力,辜负自己苦心的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提出家庭教育避免“高、大、空、远”,力求“近、小、实、亲”的主张。
2、情感关怀与行为苛求的矛盾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家长们对自己惟一的孩子在物质上投入越来越大,情感上的关怀越来越多。但同时,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任务过重,要求过严,很多情况下超出了孩子的承受限度,使孩子感受不到这种关爱的温暖和快乐,品尝到的只是苛求和压力的苦涩。所以,家长不仅要拥有爱孩子的感情,而且还要讲究爱孩子的方法,变疼爱、溺爱为关爱、巧爱。我们始终主张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让孩子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变“要孩子做”为“孩子要做”。
3、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的矛盾
家长习惯于做纵向比较,往往用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教育子女,不厌其烦地陈述自己年轻时如何好学上进,吃苦耐劳,条件如何艰苦,自己如何懂事,进而责备孩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不体会父母”等。而孩子则习惯于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做横向比较,如追名牌、高消费、高享受等,部分孩子甚至会埋怨自己的父母没本事,少能耐。鉴于此,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择其善者而引导激励,尽量少用时过境迁的道理和事例。
4、家长知识观念陈旧滞后与孩子知识观念超前的矛盾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和程度的提高,孩子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而家长由于工作负担、家庭生活压力、固有模式惯性等因素而远远落后于孩子。这种情况下,家长如果还认为孩子永远长不大,老想教导、教诲他们,把自己的思想观念灌输给孩子,把自己的知识方法传授给孩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过于保守、落后、陈腐,束缚自己的发展,老想摆脱父母约束,自由地生活与发展。这种情况往往会令家长束手无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与“面子”,又不得不采取高压政策,从而更加激化了亲子矛盾。所以父母必须学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虚心学习孩子的优点,与孩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四、一位中学生给父母的十二条建议
1、不要我要什么就满足我什么。其实有时我只是想知道我能得寸进尺到什么程度。
2、不要对我大喊大叫。你对我喊叫只会减少我对你的尊敬,同时也教会了我喊叫。
3、不要总是发号施令。假如你向我提出请求,而非发出命令,我会更心甘情愿地去做事。
4、请履行诺言。
5、不要拿我和任何人比较,如果你认为我好于他人,有人会难过;如果你觉得我不如他人,难过的会是我。
6、不要一会儿让我做这,一会儿让我做那,使我无所适从。
7、请让我自力更生,如果万事皆由你替我完成,那么我将来永远也学不会做事。
8、不要在我面前说谎,也别要我为了你而说谎,这样会使我不再相信你的话。
9、当你犯了错,请承认错误。你的行为也会教导我承认自己的错误。
10、当我向你讲述我的问题时,请试着理解并帮助我,爱我就要告诉我。
11、请象对待朋友一样对待我,虽然我们是一家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成为朋友。
12、不要让我去做你自己不做的事。我永远不会做你让我做而自己却不做的事情。
五、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
要教育好子女,必须先提高家长的素质,家长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密切配合学校教育,让孩子快乐成长。
俗话说:“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管”与“不管”,关心呵护与严格要求,都是为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必须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因材施教,客观对待,适应要求,即不可放任,也不可苛求,尤其不能与别的孩子盲目攀比。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该管就管,该放就放;管时会管,放时会放;第三,要立足于孩子的实际,以孩子的成长为着眼点,把别人的经验,书本知识作为参考借鉴,千万不可套用别人的教子经验生硬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同时,家长还要接受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并将这些观念和方法转化为教育子女的具体行为实践,让孩子们真正受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点要树立新的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教学观等新观念,应该平等地对待子女,尊重子女,并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教育他们。例如:要多“塑造”,少“改造”;要民主也要权威;要言教、身教、境教相结合;要竞争不要攀比;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要分数,更要数里的含金量;要培养“主体型”人才等。家庭教育总的着眼点是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孩子一生的发展,而不是着眼于一时一事,从而使孩子全面、和谐、充分、健康地发展。
六、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国家教育部、全国妇联针对新时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21世纪对国民素质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十条:
1.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2.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4.培养和训练子女的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5.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6.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7.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
8.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9.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
10.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七、家庭教育子女的经典语录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义,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怀,和谐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诚实。
八、五句良言赠家长
第一句话:对孩子永远要鼓励多于责备;
第二句话:调整好心态,想出最适合的家教方法,影响和培养孩子的健康性格;
第三句话:多一点耐心,多听孩子说话;
第四句话: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五句话:注意培养孩子的品格,终身幸福才是目的。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子女,他们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因为不同成长背景带来的各异人生,他们有属于这个群体的游戏与“游戏规则”。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真正了解与理解他们的指路人,需要成长的陪伴者、同行人。居高临下的教育都是无效的,不试图走进心灵的陪伴都是无用的。
因为懂得,才能拥有;因为懂得,才能给予;只有懂得孩子,才能拥有他们的爱;只有懂得孩子,才能给予他们需要的教育与陪伴。

决定孩子成长速度和人生成败的并不完全取决于学校,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即使上了好学校、遇到好老师,还需要家长的配合能够跟上,因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是把孩子送上人生轨道的推进器。那么,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帮助孩子?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好家长呢?

一、家长应该看清今天的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现在家长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家教观?
中国现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竞争激烈,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适应现实,所以,现在的竞争其实是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实际上已经不完全是学校教育的竞争,而是家庭教育的竞争,是家长的教育素质、教育能力的竞争。
因为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现有学校教育现状无法满足所有孩子的要求,课外补习和家庭教师也不能替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在目前中国这种教育体制下,家长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交给老师,家长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要把孩子送上热爱学习、成功成才的轨道。
现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目前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教育失误,全国来看,70%的家长不合格;70——80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对,应当对父母进行培训。大、中小学生中的20——30%,存在着厌学、逆反、上网成瘾、忧郁症、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和家庭教育的失败。
所以,为了悲剧不再发生,为了使我们的孩子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并且健康成长,家长朋友必须学习教育孩子的艺术,必须改变“跟着感觉走”、“孩子是我的,我爱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他”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学习型的和帮助型的家教观念,树立一边学习一边教育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喜欢的合格家长。
我们的口号是:要想孩子学习好,设法使孩子爱上学习最重要。
怎样使孩子爱上学习呢?这需要家长进行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二、怎样才能使孩子热爱学习?
家庭教育应该侧重培养孩子哪些东西,才能成功地把孩子送上热爱学习、健康成才的轨道?
1、教育孩子的目标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考试分数,是否考双百,是否考第一,而不看孩子是否有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的良好的学习感觉、学习兴趣——这是防止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的关键
例如:很多孩子低年级时上学很积极,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到了三、四年级或五六年级便开始厌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出现逃避学习、撒谎、不写作业、上网吧玩游戏等不良行为,而且上网的小学生越来越多,原因是他们没有在低年级时找到良好的学习感觉,在二、三年级时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到了高年级就产生了严重的学习逆反心理,学习上开始掉队,这样,以后上初中很难赶上来,差生就这样产生了。
所以,家庭教育不能光抓孩子眼前的学习成绩——关键要看孩子的学习品质怎么样,应该从一开始就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
因为:最终决定孩子学习成败的不是暂时的学习成绩,而是孩子是否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孩子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恰恰是孩子的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包括哪些内容?
一是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学习信心、学习目标、学习习惯等——学习的动力因素(爱不爱学的问题)。
二是预习、听课、课后复习、做习题和阅读、应会考试及进行考后调整的能力等——学习的智能因素(会不会学的问题)。
2、二三年级的家长需要抓住孩子发展的关键期,突出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优秀学生都是“挖一口深井式的学习”习惯
差生都是“打十口浅井式的学习”习惯。
对二三年级孩子,怎样培养“挖一口深井式的学习式”学习习惯?
从鼓励孩子向家长汇报学校学习情况开始: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经常鼓励孩子讲学校里的事,或拿出课本给爸爸妈妈讲当天的例题,只要他能讲明白,就说明他上课认真听了、理解透了,而且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如果孩子讲不出,家长不要急躁或训斥孩子,可以鼓励孩子再仔细看看书上的例题,插图,想一想老师课堂上是怎么讲的;或者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画图的方法,把例题的思路理清楚,之后,再鼓励孩子大声讲一遍。
3、高年级家长应该帮助孩子纠正各种不良习惯,帮助孩子从头查漏补缺,形成知识体系,为上中学打好基础,特别是数学(略)
4、家长需要教会孩子进行交往沟通
班级组织合作学习或游戏时,同学们自由分组,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大家很快就组合成一个个小组,一起商量起来,可是总是有那么一两个孩子一个人坐在座位上,不参加任何一组。
如一封学生来信:
老师,我最近不知怎么了,每天晚上总是睡不着觉,老想着明天同学又会笑语我什么,想来想去睡不着。第二天上课老犯困,注意力不集中,该学的东西都没听明白。每次我把考试卷拿到爸爸妈妈跟前,爸爸总是指着我的鼻子说:“怎么就考这么点分,这么笨!看看人家××家的孩子多争气,你怎么就不能向人家学学?真给我丢脸!”听着爸爸这么说,我心里真难受。我画画也不好,唱歌直跑调,我每天都被同学们讽刺、嘲笑,他们人人都看不上我,在班里我无论做什么事都没人理我。每次犯点小错误,爸爸妈妈都狠狠地打我,骂我,好像我是他们的敌人似的。我恨死了——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恨老天,更恨我自己。老师,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请你帮帮我,帮帮我吧!
★家长与孩子怎样进行沟通?
首先要抓住交往沟通的有效时机——当孩子努力学习的时候、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当孩子考“砸”了的时候,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时候,孩子在学校里的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
其次、放学后给孩子适当的说话机会,有利于加强亲子沟通,并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为什么很多家长说孩子读到三年级开始不听话了、不爱学习了?这可能与家长的不合理要求有关。比如,是否由于太重视孩子的学习,经常批评孩子,结果搞得家庭气氛太紧张,孩子很怕你?
家长除了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之外,不关心孩子的其他方面,也没有别的话题与孩子去说,甚至不让孩子说学校时里的事情、不让孩子多管闲事,使孩子丧失了一切精神生活?感到每天的生活过得太累、太单调、贫乏,没有意思?有的家长怕孩子说话浪费时间,干脆命令孩子“别说了,写作业去!”;有的家长脾气急躁,从来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话,尤其是与孩子失去了感情沟通,那么,等发现孩子学习不行了才去过问孩子,孩子怎能“听话”、听得进去呢?
5、学习兴趣源于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的人生目标
理想教育要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而不能把孩子未来的理想定位在“考上大学”上。
而今天绝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时,还是停留在“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城市的调查显示,50%的家长把孩子的理想定位在“考上大学”。
把孩子的理想定位在“考上大学”导致如下问题:
一是强迫孩子学习,没有什么令人向往的理想和目标,只是单调地要求孩子“为了将来考上大学”必须学习,不学习就完了等等,使孩子被迫学习、剥夺其他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导致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活动动力。如:
敬爱的李老师:
请你帮我解除烦忧吧!我的烦恼就是不想上英语课,我一翻开那本英语书,看那些字母一眼就头痛。因此,我换了好几个英语班了。
我最喜欢学习作文和书法了,可是妈妈说作文和书法没有什么用,所以,学了两三个月就停了。
虽然英语课上我每次都考100分,但是你知道吗,那些单词和句型都是经过我一个星期的死记硬背才背下来的,可是,那些单词也不能记在我脑子里一辈子呀,我一个星期就忘得一干二净。这个星期上完英语课,回到家里背单词,等到下个星期上完英语回到家,妈妈再考我上个星期的学的单词和句型,我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害得我挨了爸爸妈妈一顿胖揍。
我真的很烦那些字母,因为它们给我带来了不幸。
李老师帮帮我吧,告诉我怎样才能不学英语,别再挨揍了?
这是一个被迫学习的典型,虽然暂时英语成绩得满分,但是由于她已产生的英语厌学情绪,很快就会露出厌学的真相。
二是从小缺乏理想和长远的人生目标,会使孩子在上大学时突然丧失动力,出现可怕的迷茫、消沉和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