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县级白酒代理:长城究竟象征了中华民族的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7 04:19:19
长城是秦始皇倾全国劳工之力修建的在当时是暴政的象征,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没有组织外族入侵匈奴蒙古人女真人都长驱直入长城,长城又成了错误战略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外强中干的象征,请问长城为什么现在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象征了什么?

长城:一个耻辱的象征

先说说长城的历史。中国修建长城始于春秋战国时代,《诗经□小雅□出车》记载:「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明言北方长城的作用在于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掠。在战国时代,有20多个诸侯国修筑过长城。当时筑城有「互防」和「拒胡」两类。前者如楚国、齐国、燕国、魏国、韩国、赵国、秦国等,为了互相防御在各自的边境修筑长城,《史记》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后者如秦、赵、燕三国为了防止北方的匈奴、东胡、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的侵袭,在与之毗邻的北方修筑的「限戎马之足」的长城。

秦代长城: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逐匈奴,占据河套,并修筑长城。「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史记□蒙恬列传》)秦长城把过去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的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秦长城可大致分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于今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甘肃环县、陕西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向北折至今内蒙古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北段即黄河以北的长城沿阴山西段的狼山,向东至大青山北麓,再向东经今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再向东北经今河北张北、围场,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后向东南,终于朝鲜清川江入海处。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史记□秦始皇本纪》)秦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中原生产和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孟姜女的故事便来源于此。现在临洮附近,阴山、大青山一线,都有秦长城遗迹残存。秦长城和隋的大运河类似,人民负担过重,导致朝代的灭亡,这些浩大工程却对后来的朝代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所谓弊在当时,功在千秋。

汉代长城:汉朝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从汉文帝到汉宣帝,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的长城。汉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北朝及隋代长城: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对长城进行了修筑与增建。其中以北齐年间修建规模最大。隋文帝时,为防范突厥,多次于冬季征发丁壮修筑长城。隋炀帝时,两次于夏季大规模征发劳力修筑,此时防御的对象还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浑。隋长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将东起紫河,经朔方、灵武直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

金代长城:金朝为防御蒙古,开始大筑长城。金朝所修长城,史称金界壕或金边堡。

今天人们说的长城,通常是指明朝建立的长城,从洪武(1368年-1398年 )至万历(1573年-1620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长城,合一万华里以上,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在西方也常被称为中国长城。长城平均高6~7米、宽4~5米,是建于中国古代的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以长城为分界,长城以北常被称为塞外(北部和西北部)或关外(东北部),而长城以南称为关内。藏族把长城叫做汉区的铁山(rgya-nag lcags-ri)。

明朝以前的长城的修筑,最初是春秋战国时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尤以秦、汉、明三代的规模最大。宋朝时,失去燕云十六州使得修筑长城变得没有意义;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仅对一些关口做了修缮,仅仅起到盘查路人和商路驿站的作用;与元朝类似,清朝也未修长城。现代修长城,除了是对古迹的保护外,也部分程度上是处于旅游经济的需要,但在军事上已经失去意义。

从历史的角度看,明朝以前的长城修筑是合理的,因为秦汉时期的游牧民族很强大,比如匈奴,到了欧洲也很厉害,打到罗马帝国。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纪末,这个几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东徵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匈奴人于350年左右进入了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突厥人国度。 灭亡阿兰国后,374年时,位于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国家,也被匈奴征服。 395年冬,匈奴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400年,匈奴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后对色雷斯连年侵扰。431年,东罗马帝国不得已,答应每年向匈奴交纳页税,并允许他们在境内的几个城镇同进行互市。 435年左右,阿提拉杀死与自己共同掌政的兄弟而大权独揽。他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不久他将目光投向了拜占庭,逼使东罗马缴纳更多的贡税,并且不继插手西罗马帝
国的外交事务。罗马自然无法满足这年年高升的贡税,匈奴人则以此为藉口于441年向拜占庭宣战,大肆洗劫巴尔干半岛,442年才被东罗马的阿斯帕尔将军阻截于色雷斯地区,被迫后撒。 443年,匈奴攻到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全军覆没,不得已签城下之盟,与匈奴订立和约。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国的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着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奴军团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尽管匈奴人的战力没有被完全毁灭,这埸战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日尔曼公主的第二天被发现死于动脉破裂。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曾经称雄一时的匈奴帝国面临着崩溃的边绿。异族的奴隶纷纷起来反抗,不同的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而激战不休,匈奴帝国最终灭亡。

明朝时期,元朝退到蒙古成为北元,其实力已经不是过去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造成蒙古族人实力大大下降的原因,一是内部的权力斗争。蒙古帝国政府所属的五个子国,窝阔台汗国早已被察合台汗国并吞(1308),元帝国亡于中国(1381),吐蕃宗教国自然脱幅(1381),察合台汗国(1369)与伊尔汗国(1386),先后于帖木
儿汗国。远在六千公里之外的钦察汗国也被俄国消灭(1480)。帝国的瓦解,中央政府组织,也跟着瓦解。总之,一切都恢复到十三世纪铁木真崛起前那种游牧生活方式,部落林立,互相战争。二百年帝国的伟大光荣,全成为历史陈迹。蒙古十八任大汗脱欢铁木儿于逃出大都(北京)后,即行逝世,他的儿子继位。之后,自二十任大汗起、二十一任大汗、二十二任大汗,都死于谋杀。1403年,二十三任大汗
坤铁木儿又被他的部下鬼力赤刺死,蒙古更混乱不堪。 蒙古地区上有很多民族和很多部落,除了蒙古民族本身诸部落外,主要的还有突厥民族的两个部落:一是鞑靼部落,一是瓦拉部落。鞑靼部落即十三世纪的塔塔尔部落,跟蒙古诸部落是世仇,几乎被屠杀绝种。因为他们的牧地夹在蒙古跟中国之间的缘故,中国遂把蒙古人也称为鞑靼,对蒙古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

造成蒙古族人实力大大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忽必烈引进喇嘛教,正如唐朝的吐番后期没有起初那样强大凶悍一样,佛教的引入使吐番野性降低,而汉族的中原一直受到儒家的残害,这个责任要算到汉武帝的头上。儒家的重文轻武,让中原的实力减弱,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没有彻底接受儒家和佛教的满族入主中原的重要原因,而经过近300年后,彻底接受了儒家文化的满族也衰弱了。但是,和蒙古族相比,明朝还是有优势的,除了北元的蒙古族,明朝没什么外来的强敌。明朝的军事力量实在太差。看到长城,让人觉得明朝是多么的窝囊 ,中原的人力和物力比北元强很多,而蒙古支离破碎,缺少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使他们不能有通盘计划和通盘行动。野心勃勃的一些酋长不过只贪图抢夺财物女子,并没有政治上的远大抱负。比过去
匈奴、突厥、契丹、女真,所发出的沉重压力,现在的北方敌人,只能算作一些小小扰乱。 但是明朝在近300年间没能统一北元 ,却20次大修长城。

这里提一下明朝一个所谓有作为的皇帝朱棣,他曾经五次亲征,试图收复内乱不止的北元,但他的军事能力太差,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人才,几次亲征大多不见敌踪,大军未发,四方皆知,敌人早已坚壁清野,就是占领了土地,也无法巩固地盘,所谓的五次亲征不过是劳民伤财。1424年,他第五次亲征,仍不见敌踪,回军途中,至榆木川(内蒙古正蓝旗北),朱棣病死。

朱棣死后不久,中国进入第三次宦官时代,当权人物,相继竞赛昏暴,对北元只有挨打的份,再无力还击。 1435年朱祁镇即位,年方九岁,还是一个顽童,由司礼太监王振带着他游戏,他对这个大玩伴,十分敬佩,尊称为“王先生”。王振的威风日增,没有人能控制他,不但成为太上宰相,而且成为太上皇帝。第三次宦官时代,
遂由王振揭幕。 1449年,王振力排众议,要第六任皇帝朱祁镇亲征瓦拉。 王振把战争看成儿戏,因仓促间没有准备,半途上军士已有人饿死,到了大同(山西大同)后,王振还要北进,可是派出去的几个兵团,先后溃败,军心大乱。王振不得已,下令回京,走到距居庸关(北京昌平)四十公里的土木堡时,瓦拉追兵已至。国防部长(兵部尚书)邝野请急速入关,但运送王振所搜刮的金银财宝的车队,还没有赶到,他坚持等候。邝野坚持迅速撤退,王振诡骂说:“军国大事,你懂甚么?”把邝野逐出营帐。既而瓦拉骑兵合围,大呼:“投降免死。”王振这时才发现他的权力魔杖失灵,禁卫军官樊忠悲愤交加,用铁锤把王振击杀。但仍挡不住全军覆没,樊忠战死,朱祁镇被瓦拉生擒。 1451年,也先接受巨额赎金,把朱祁镇释放。 仅仅依靠长城的消极防御并不能阻止有组织、大规模的进攻。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蒙古俺答汗于正面攻击古北口同时,从黄渝沟拆长城而过,明军不战自溃。俺答攻至北京城外,大掠而回。

总之,以历史的角度看,明朝的长城是一个耻辱,长城记录了一个曾经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明朝的黑暗和无能,当然,长城对中国还有其文化意义,对中国的旅游还是有贡献的。明朝之前的长城发挥了很重要的防御作用,长城的存在,对古人来说,是一个防御入侵的精神防线,在近代,中国人更是以长城做为中国的象徵。在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有「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歌词,号召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全体国民共同抵御入侵。

最后,提一下关于中国的长城是否会从太空中用肉眼望见长城的争议。长城和一般高速公路差不多宽,本身并非发光体与反光体,在几百公里以上不藉助仪器观察非常困难,神舟五号的太空人杨利伟称在2004年他的太空之旅中没有看到长城。

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就开始沿边界修筑烽火台。敌人来时,在台上举烟,通报敌情。春秋战国时,各国沿国界也修建了互相防御的烽火台。公元前七世纪中,为了把与秦国接壤的各个孤立烽火台联结起来,楚国首先建造城墙,就是最早的长城。以后各国相继建造。秦始皇统一中国,拆除各国间的长城,只留下北方燕、赵、秦三国的并把它们联结起来,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汉代将长城向西延伸到河西直到新疆,在甘肃敦煌设玉门关和阳关,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汉以后各皇朝大都维修过长城,以明代规模最大,完成了东达辽东,西止甘肃嘉峪关,横贯中国北部长达11300余华里的人类最伟大的工程。长城有时有内外多重,甚至多达二十余重,将所有城墙相加,有14600余里。若统计2000年间历代所筑长城,估计总长可以达到10万里,足可围绕地球一圈而有余。长城在历史上起过很大作用,防范了北方游牧人的侵袭,保证中原的安宁,使得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得以畅通,也促进了边关各民族的和平贸易与交流。

时至今天,长城作为军事工事的实用功能已经不存在了,它的美却长存了下来,成为人的美的观照的对象,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长城城墙多沿着蜿蜒起伏的山脊线延伸,常利用山脊外侧为陡崖的地形,山、墙相依,更加险固。那雄伟的关城,流转若动的城墙,挺然峭拔的城楼、角楼和敌台,孤绝独出的烽火台,它们所构成的点、线、面结合的神奇构图,都转化成了美的韵律,美的节奏。长城逶迤上下,又把自然原本存在的美的节奏明显地点示出来,原来完全自在无情的自然被赋予了人的判断,也就成了和人的感情息息相关的了。所以,美学家评论说:长城“宛如神奇的巨笔在北国大地上一笔挥就的气势磅礴的草书。城上的敌楼就是这草书中的顿挫,雄关就是这草书的转折,而亭障、墩、堠则是这草书中错落的散点,形成一幅结构完整的艺术巨作。是真正的‘大地艺术’”。长城的美属于壮美,是一种崇高的美,一种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美,以雄伟、刚强、宏大、粗犷为特征,是中国人追求和平并勇于开拓进取精神的体现,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民族感情。

所以,长城不仅是美的,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象征。由此可见,建筑艺术的本质,不仅是显现出某种美的形式,更要求创造出某种超脱于与物质性的目的性规律性,而与其精神性的目的性规律性相统一的富于意味的形式,以渲染出某种相当强度的情感、情趣,富于表情和感染力,最后喻示出与某种思想观念如自然观、伦理观、宗教观和审美趣味等相关的倾向性,以陶冶和震憾人的心灵。它的精神文化的意义更强也更深刻。如果说重在“悦目”的美观之美只是一种浅层的愉悦,而重在“赏心”的艺术之美,则更加追求一种意境,重在心的震动的更丰富更深刻的那些真愫。所以罗丹才说:“整个我们法国就包涵在我们的大教堂中,如同整个的希腊包涵在一个巴特农神庙中一样。”西方当代艺术史家简森也说:“当我们想起过去伟大的文明时,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应用看得见,有纪念性的建筑作为每个文明独特的象征。”雨果定义建筑是人类思想的纪念碑:“人民的思想就象宗教的一切法则一样,也有它们自己的纪念碑。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他还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如果我们把“思想”二字,改成为既包含精神文明又包含物质文明的“文化”,即“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或许会表述得更加完整。那么,也可以说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纪念碑了。

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依托,中国建筑取得过独特的伟大成就,深刻体现了中国的文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众志成城的精神

就以上的回答再补充几句,中国的国歌里不是有一句:"...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吗?这里的"长城",指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这里来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劳动人民的智慧!

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当时君主的残暴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