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人讲话之道mp3:可以赏析一下李商隐的《天涯》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3 15:09:23

天 涯(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值此春日,沦落天涯岂不悲哉,而又对此残阳晚照更是可怜。“最高花”通常早秀,最为芳美引人注目,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最高花”也往往遭受更大、更早的摧残,这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亦人亦花。诗人伤春泪尽,只有倩黄莺为其洒泪湿花,悲伤又进一层。于回环递进的咏叹中,不胜黯然神伤。此诗用意奇曲深至,词语美艳而又浑然天成。集伤时、伤身、伤世于一体(即伤春残日暮,伤自身老大沉沦,伤时代社会暗淡没落)。这首李商隐的小诗,并不是很出名,但却很有特点。它一反李诗惯于用典、含蓄朦胧的特征,用最浅显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悲伤情绪。

叶嘉莹先生说,如果要她选择几位诗人来读的话,她会选陶渊明、杜甫还有就是李商隐。我觉得选他们三人是因为,他们可以代表中国古代诗词的三个主要方面:隐居情怀、救世理想、个人内心情感。中国自古隐士很多,但只有陶渊明是最早的专注于写山水田园诗的隐士诗人,而且成就很高。尽管后来王维、李白等都很厉害,但他们的隐居情怀都不是很纯粹。杜甫是最最典型的儒家人物,他的思想是“穷年忧黎元”——关心人民、“济时敢爱死”——关心政治、“葵藿向太阳”——忠君,他代表大部分古代的读书人的思想。而李商隐则更关注自己的身世遭遇和情感——尽管他也很关心政治,但这不是他最大的特点。

天 涯(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自屈原的“美人迟暮”之后,文学文本中以暮春而表现逝水年华的情感体验成为一种惯用手法,在李商隐的话语世界中和黄昏之景一同烘托出他独特的生命之感伤体验。

其实,暮春之悲的体验仍与夕阳之景是联系在一块的。因为在暮春悲情的体验中加上黄昏日落的苍凉景色,“一倍增其衰”的效果就尤其明显了。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中的悲情或感伤体验达到一种颠峰,本来“春日”已去,远在“天涯”,而“天涯”则偏偏“日又斜”,这种句式的运用无疑给人一中“雪上加霜”式的感伤阅读体验。特别是“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极易使人想到“杜鹃啼血”式的生命悲感体验,把一个孤独,感伤,迷离,哀怨,苦闷的诗人形象扩大化的展现在了接受者面前,给接受者造成强烈的震撼,从而达到了李商隐的话语表达目的。不管是“残花”还是“芙蓉红泪”都浸染着无尽的生命感伤并昭示着诗人个体生命存在的孤独和凄迷,言说着无法传达的生命之悲怆及身世之悲凉。“日暮”“近黄昏”之类的话语表达则仿如字字都在感伤的泪水中浸泡已久而不得不发时吐出的生命的“珠泪”,这“珠泪”折射着他生命的伤感,身世的凄凉以及生命的悲怆。

楼上几位说的这首诗的标题根本不是天涯。
而是咏梅。
真是倒塌。

回答者请自重啊,不要为了积分一味的粘贴,意义何在?不懂就不要占地方,看着也费劲.

发重复发送发发发发现身上得到的是得到丰富的共花费大概的头发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