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斯陶瓷价格800x800:维他命C导入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2:14:10

自古以来,维他命C就被当作皮肤美容的圣品,多吃富含维他命C的水果、用水果来敷脸等等,是爱美人士不忘的必备美容工作。

  一、维他命C的功能有哪些?
  维他命C究竟有什么样的神秘力量,能长期维持它不坠的美容地位呢?一般维他命C生成时是同时含有左旋和右旋的,其中只有左旋维他命C对皮肤有作用,它的作用包括有:
  1. 能够消除自由基伤害
  2. 防御紫外线的光防护
  3. 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
  4. 将氧化的黑色素还原的种种能力,左旋维他命C因为有上述功能而被认为有美白、抗老、减少细小皱纹、紧实肌肤、治疗黑眼圈的种种功效。

  二、如何发挥左旋维他命C的神效?
  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我多吃水果、勤擦维他命C乳液,却好像显现不出任何维他命C的功效呢!主要是维他命C在饮食和外部涂抹上都有它的种种限制:
  1. 饮食上:人体摄取的维他命C,经吸收后只有7-9%会到达皮肤,即使大量的摄取,肠胃能吸收也有限度,再到皮肤作用也有限。
  2. 制造上:维他命C对光、热、碱都相当敏感,制造及保存并不容易,有些标榜含维他命C的产品,不是非左旋、就是早已破坏殆尽,根本没有作用。
  3. 涂抹上:因为皮肤原本的设计有类似角质层这样的保护层存在,形成外来物质进入的屏障,所以维他命C直接涂抹在皮肤表面时,真正能够进入皮肤而被辨识利用的比例就大打折扣。再加上卫生署规定市售维他命C浓度必须要在2%以下,涂抹在皮肤上穿透吸收效果有限。

  由于上述的种种限制,使得维他命C不易看到效果。要将它的神效做最大的发挥,必须提高维他命C的浓度(医疗通路保养品:浓度大多在10%-20%之间) 和肌肤的吸收能力(离子导入或超音波导入)。其中导入的技术则可以将左旋维他命C的吸收,向上提升到10~20倍的可能。

  三、什么是C导入?
  所谓的C导入,指的就是将维他命C以导入的方式导入皮肤内,一般称为美白导入。如果说的更详细一点,就是透过导入的方式将一些原本不易穿越皮肤屏障的物质导入皮肤来达到美白的目的。常见的美白导入方式包括离子导入和超音波导入。 离子导入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电压原理,经由正负离子交换的作用,将维C分子从皮肤的表面导引到皮肤内。超音波导入则是完全不同的机转,它主要是利用机械震动的原理产生高速的振波,以高达1MZ也就是每秒100万次的频率,将细胞间隙的宽度加大,提高分子进入皮肤的通透性。
  这两种导入的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以效果来说,目前皮肤科医师普遍认为,离子导入所能够帮助物质进入皮肤的浓度跟深度,应该比超音波导入高跟深,所以单次的效果应该是较佳。可是就导入时的舒适和导入后的照顾上,则是超音波导入较为舒适和方便,因为超音波导入的过程几乎是不会有任何的不适,导入后也鲜有明显的红肿,但是离子导入过程中则多半会有些微刺刺的感觉,导入后也可能会有一两天轻微的发红。 到底什么样的情况适合做美白导入,而什么情况又不宜施行呢?
  其实只要不要抱持过度的期待,美白导入几乎没有不宜施行的情况,甚至可以当作一个很好的皮肤保养的工具喔!

维他命和维生素是同一回事。
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人体有如一座极为复杂的化工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其反应与酶的催化作用有密切关系。酶要产生活性,必须有辅酶参加。已知许多维生素是酶的辅酶或者是辅酶的组成分子。因此,维生素是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可以认为,维生素是以“生物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体组织中。
维生素大部分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因而,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人体的需要量也不多,但却是绝不可少的物质。膳食中如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以致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缺乏维生素D可患佝偻病;缺乏维生素B1可得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阴囊炎;缺乏PP可患癞皮病;缺乏维生素B12可患恶性贫血;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
维生素是个庞大的家族,就目前所知的维生素就有几十种,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一类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以及许多“类维生素”。
现在医学上发现的维生素主要有: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力,预防夜盲症;维持上皮细胞组织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加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预防和治疗干眼病。
维生素D。调节人体内钙和磷的代谢,促进吸收利用,促进骨骼成长。
维生素E。维持正常的生殖能力和肌肉正常代谢;维持中枢神经和血管系统的完整。
维生素K。止血。它不但是凝血酶原的主要成分,而且还能促使肝脏制造凝血酶原。小儿维生素K缺乏症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保持循环、消化、神经和肌内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功能;构成脱羧酶的辅酶,参加糖的代谢;能预防脚气病。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核典素是体内许多重要辅酶类的组成成分,这些酶能在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传递氢,它还是蛋白质、糖、脂肪酸代谢和能量利用与组成所必需的物质。能促进生长发育,保护眼睛、皮肤的健康。
泛酸(维生素B5)。抗应激、抗寒冷、抗感染、防止某些抗生素的毒性,消除术后腹胀。
维生素B6。在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治疗神经衰弱、眩晕、动脉粥样硬化等。
维生素B12。抗脂肪肝,促进维生素A在肝中的贮存;促进细胞发育成熟和机体代谢;治疗恶性贫血。
维生素B13(乳酸清)。
维生素B15(潘氨酸)。主要用于抗脂肪肝,提高组织的氧气代谢率。有时用来治疗冠心病和慢性酒精中毒。
维生素B17。剧毒。有人认为有控制及预防癌症的作用。
对氨基苯甲酸。在维生素B族中属于最新发现的维生素之一。在人体内可合成。
肌醇。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和胆碱一样是亲脂肪性的维生素。
维生素C。连接骨骼、牙齿、结缔组织结构;对毛细血管壁的各个细胞间有粘合功能;增加抗体,增强抵抗力;促进红细胞成熟。
维生素P。
维生素PP(烟酸)。在细胞生理氧化过程中起传递氢作用,具有防治癞皮病的功效。
叶酸(维生素M)。抗贫血;维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维生素T。帮助血液的凝固和血小板的形成。
维生素U。治疗溃疡上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是人体营养、生长所需的有机化合物。机体如果缺乏维生素,就会出现某种疾病。因此有些人认为维生素是营养素,摄入是“多多益善”。人需要维生素越多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合理营养的关键在于“适度”。过多摄入某些维生素,对身体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我们知道,维生素大致可分为水溶性(维生素B、C)和脂溶性(维生素A、D、K等)两大类。水溶性类的维生素多余部分一般可随尿液排出体外,脂溶性类的维生素A或D,多余者不能排出体外。这样就给人们一个印象以为水溶性维生素食多了无害,有人主张每日口服维生素C3—5克以达到保健的目的。其实这是有害的,实验证实,长期日服维生素C1克以上时,可引起草酸尿、高尿酸血症、高外血症。有的人全身可出现皮疹、浮肿、血压下降、恶心。在脂溶性维生素中,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D服用量过大而引起的中毒最为常见。维生素A过剩时,将引起不眠、气喘、眩晕、脱发、恶心、腹泻等症;维生素D过剩时,可引起食欲不振,倦怠、便秘、体重下降及低烧等。
正常人每日需要维生素C50—100毫克,维生素A2500—3000国际单位,维生素D300—400国际单位。
从营养上讲,所谓维生素应该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不能满足需要)而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和调节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一类物质。它们是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营养素。因此缺乏时就会出现某种典型的临床症状。截止目前为止并未发现因缺乏苦杏仁甙而患任何缺乏症的,因此这两种物质根本不能称为维生素。
维生素B15和维生素B17是国外一些营养学者提出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物成分,并命之为维生素,但至今均未被世界学者们所公认。
在近来的研究表明,维生素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功用,如泛酸的情绪调节作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DNA损耗作用,叶酸加B6有益心血管等。
对于维生素补充,应该从饮食和维生素制剂两方面来补充。水果蔬菜的维生素含量高,但由于每种蔬菜和水果的维生素含量都不同,未必能够在各方面均衡补充维生素,蔬菜水果在加工、烹调中维生素也有损失,维生素制剂就能够起到均衡的作用。但维生素制剂不容易吸收,又非天然绿色,因此还是以水果蔬菜的补充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