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联盟3 第12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视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6 04:36:57
要能看得格式任意 flash最好

谢谢

回答:霞影纱
大师
4月17日 17:30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增强辛勤劳动的光荣感

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记载着一串响亮的名字:赵占魁、王进喜、时传祥、蒋筑英、史来贺……他们是普通而平凡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但都以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时隔几十年,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辛勤劳动光荣,劳动精神永恒。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史。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世界。以勤劳著称的中华民族,正是依靠一代代人勤恳的劳作,才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些人对劳动的态度和价值认同出现了一些误区。譬如,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不愿付出艰苦劳动;有的人崇尚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有的人向往创新劳动,厌烦简单劳动……如此等等,使拈轻怕重、不劳而获的社会心理得以滋生,使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的不良社会风气得以蔓延。在今年“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发言指出:当前社会上一些年轻人总是期待着“一夜暴富”,有的甚至瞧不起那些收入一般的体力劳动者,这种思想既不利于青年人成长,也不利于社会职业结构的优化,值得全社会警惕。这番呼吁可谓振聋发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必要对劳动的价值予以重新确认和强调。

辛勤劳动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没有辛勤劳动,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无从谈起;没有辛勤劳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然失去最基本的保障。应该承认,随着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发展中逐步出现了由体力劳动为主导向脑力劳动为主导转变的趋势。劳动内部发生分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创新劳动的地位不断提高,体力劳动、简单劳动的地位相对下降。对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固然必须重视科技劳动与管理劳动逐步占主导地位的客观趋势,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轻视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社会犹如一部大机器,每一个劳动者的每一份工作作为这部大机器的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得到认可和尊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动精神,永远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内容。

军人担负着保卫国家、捍卫和平的神圣使命,军人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特殊而伟大的劳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一些人不能正确看待军人劳动的特殊性。有的认为军人劳动不创造经济效益,因而没有价值;有的一味以物质回报来衡量军人劳动的价值,因而感到当兵吃亏;有的则因为和平时期很少有战争的考验,而对军人劳动的价值标准认定模糊起来……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军人作为社会劳动分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劳动价值必然有着特殊的体现。军队是国家政权的支柱,保卫着人民的和平安定,军人往往要在实现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劳动的价值。军人所从事的劳动虽然不直接产生物质效益,但它产生与物质效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安全效益。毛泽东曾精辟地说过,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军事职业的艰辛性和风险性决定着军人劳动的价值更多地体现为牺牲和奉献。因此,在军人的劳动价值观中,绝不能把经济利益作为第一原则,而只能把国家利益、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发展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忠实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伟大实践中,牢固树立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观念,正确认识军人劳动的特殊价值、增强辛勤劳动的光荣感,对我们来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知识经济社会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浪潮,我们必须立足本职坚持学习,不断拓展对知识拥有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强对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立志做一个祖国和军队需要的社会主义优秀劳动者。

劳动孕育希望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世界”;不仅带给我们衣食,而且带给我们快乐。正如罗马诗人唯基尔所言:“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块土地,都留下了劳动的印记。”

但劳动与劳动也有不同。一万年前的劳动,用的是石器;一千年前的劳动,靠的是手工;一百年前的劳动,开的是笨重的机器;而今天,我们劳动用上了键盘和鼠标。劳动的对象不同、工具不同、方式不同、环境不同,劳动的效果就不一样。钻木取火与用打火机取火,肩膀运输与用汽车运输,两条腿赶路与坐着飞机赶路,论速度论力度,论成本论效益,都已相差了百倍千倍。

劳动在使我们认识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世界。可以说,人类的任何一项发现和发明,都来源于劳动。不懈地劳动,促使不断地发现;不停地钻研,创造不朽的发明。劳动也使我们更加善于思考。100多年前,马克思通过思考,发现了“剩余价值”,思考出马克思主义。80多年前,中国工人在思考,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我们就没有间断过思考。50多年前的思考,使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前的思考,使我们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今天,我们仍在不停地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规律、提高认识,发展的希望就孕育在不断的思考与创造之中。

在今天这个历史机遇期,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劳动。但今天的劳动绝不是重复昨天的劳动。我曾和一位朋友讨论过劳动,他的两个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一是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二是如何实现劳动者的公平。将来,“流汗”的产业肯定越来越少;“动脑”的工作必然越来越多。未来的劳动,更多地将是一种“智能”劳动、“高效”劳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显得尤为迫切。同时,劳动也只有在“公平”之下,才会实现其应有的效能,劳动的本质,决定了“公平”的永恒。我们的光荣历史在劳动中创造,我们的美好未来也在劳动中孕育,时代发展要求我们珍惜劳动,热爱劳动,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充满希望的明天。

敬重劳动者

近日朋友送来一本他的散文集,读到其中一篇《北京大街上的人格扫描》时,我的心情格外沉重。作者在文中写道,他妻子是一位环卫工人,一次雨后在西长安街延长线上埋头打扫卫生,冷不丁有人甩来粗野的骂声,喝令她把溅在皮鞋上的脏污擦掉,他妻子仔细一看,那人锃亮的皮鞋上只被溅了一点雨水。虽然没有答应那人的无理要求,但他妻子却忍受了更多的斥责。作者写道,那人对一位环卫工人的轻慢无理,是对劳动的鄙视,是对劳动者的失敬,尽管他西装革履,但他骨子里是卑下的,灵魂是肮脏的,人格是缺失的。让人瞧不起的不是环卫工人,而是他这个瞧不起环卫工人的人。

偌大一个北京城,有几个西装革履包裹下的丑陋灵魂不足为奇,蔑视劳动与劳动者也不是任何一个城市市民的人格主流。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不敬重劳动、不敬重劳动者的现象并不少见。试问,你是否对在你不远处艰苦劳作、身上散发着汗味的农民工翻过白眼?你是否糟蹋过劳动者用汗水浇灌的粮食、用心血制造的产品?当你的孩子不好好学习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是否用“考不上大学长大了让你当民工”之类的话教训过孩子?如此等等,都说明我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看不起劳动、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的思想,都说明我们有的人在思想感情上与劳动和普通劳动者有了一定距离。

看不起劳动,看不起普通劳动者,有它的思想与社会根源,比如,千百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长期形成的城乡差别、脑体差别以及分配差别依然存在;官本位思想与官本位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劳动与普通劳动者的态度。同时,思想引导上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缺乏有关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实质性教育,那些质问甚至否认劳动与劳动者光荣的论调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市场。

我们大都是劳动人民的后代,我们来自劳动人民,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即使我们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工厂,即使我们原本就是城市人,但我们的盘中餐、身上衣、头上屋,我们所享受的一切,无不凝结着劳动者的心血,无不是劳动的结晶。不管什么样的劳动,不管什么样的劳动者,都创造着我们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都是光荣的、高尚的、值得敬重的。我们永远没有理由、没有资格瞧不起劳动、瞧不起劳动者。如果谁厌恶劳动,鄙视劳动,不接近、不尊重甚至歧视劳动人民,思想就可能“长毛”、“生锈”甚至变质,消极、懒惰、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等等恶习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古时候许多有远见的人着力营造“耕读之家”,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常以“布衣”自居,就是为了在感情与实际生活上时常体悟劳动的艰辛,保持劳动者的本色,防止自己与后代忘本、变质。这是很值得我们效仿的。

揪错 ┆ 评论1 ┆ 举报

回答:霞影纱
大师
4月17日 17:30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增强辛勤劳动的光荣感

在共和国的史册上,记载着一串响亮的名字:赵占魁、王进喜、时传祥、蒋筑英、史来贺……他们是普通而平凡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但都以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时隔几十年,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辛勤劳动光荣,劳动精神永恒。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史。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世界。以勤劳著称的中华民族,正是依靠一代代人勤恳的劳作,才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一些人对劳动的态度和价值认同出现了一些误区。譬如,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不愿付出艰苦劳动;有的人崇尚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有的人向往创新劳动,厌烦简单劳动……如此等等,使拈轻怕重、不劳而获的社会心理得以滋生,使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的不良社会风气得以蔓延。在今年“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发言指出:当前社会上一些年轻人总是期待着“一夜暴富”,有的甚至瞧不起那些收入一般的体力劳动者,这种思想既不利于青年人成长,也不利于社会职业结构的优化,值得全社会警惕。这番呼吁可谓振聋发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有必要对劳动的价值予以重新确认和强调。

辛勤劳动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没有辛勤劳动,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无从谈起;没有辛勤劳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然失去最基本的保障。应该承认,随着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社会发展中逐步出现了由体力劳动为主导向脑力劳动为主导转变的趋势。劳动内部发生分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创新劳动的地位不断提高,体力劳动、简单劳动的地位相对下降。对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固然必须重视科技劳动与管理劳动逐步占主导地位的客观趋势,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轻视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社会犹如一部大机器,每一个劳动者的每一份工作作为这部大机器的一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得到认可和尊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动精神,永远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内容。

军人担负着保卫国家、捍卫和平的神圣使命,军人所从事的劳动是一种特殊而伟大的劳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一些人不能正确看待军人劳动的特殊性。有的认为军人劳动不创造经济效益,因而没有价值;有的一味以物质回报来衡量军人劳动的价值,因而感到当兵吃亏;有的则因为和平时期很少有战争的考验,而对军人劳动的价值标准认定模糊起来……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军人作为社会劳动分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劳动价值必然有着特殊的体现。军队是国家政权的支柱,保卫着人民的和平安定,军人往往要在实现国家和民族最高利益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劳动的价值。军人所从事的劳动虽然不直接产生物质效益,但它产生与物质效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安全效益。毛泽东曾精辟地说过,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军事职业的艰辛性和风险性决定着军人劳动的价值更多地体现为牺牲和奉献。因此,在军人的劳动价值观中,绝不能把经济利益作为第一原则,而只能把国家利益、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发展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忠实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伟大实践中,牢固树立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的观念,正确认识军人劳动的特殊价值、增强辛勤劳动的光荣感,对我们来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知识经济社会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浪潮,我们必须立足本职坚持学习,不断拓展对知识拥有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强对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立志做一个祖国和军队需要的社会主义优秀劳动者。

劳动孕育希望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世界”;不仅带给我们衣食,而且带给我们快乐。正如罗马诗人唯基尔所言:“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块土地,都留下了劳动的印记。”

但劳动与劳动也有不同。一万年前的劳动,用的是石器;一千年前的劳动,靠的是手工;一百年前的劳动,开的是笨重的机器;而今天,我们劳动用上了键盘和鼠标。劳动的对象不同、工具不同、方式不同、环境不同,劳动的效果就不一样。钻木取火与用打火机取火,肩膀运输与用汽车运输,两条腿赶路与坐着飞机赶路,论速度论力度,论成本论效益,都已相差了百倍千倍。

劳动在使我们认识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世界。可以说,人类的任何一项发现和发明,都来源于劳动。不懈地劳动,促使不断地发现;不停地钻研,创造不朽的发明。劳动也使我们更加善于思考。100多年前,马克思通过思考,发现了“剩余价值”,思考出马克思主义。80多年前,中国工人在思考,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在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我们就没有间断过思考。50多年前的思考,使我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前的思考,使我们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今天,我们仍在不停地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规律、提高认识,发展的希望就孕育在不断的思考与创造之中。

在今天这个历史机遇期,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劳动。但今天的劳动绝不是重复昨天的劳动。我曾和一位朋友讨论过劳动,他的两个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一是如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二是如何实现劳动者的公平。将来,“流汗”的产业肯定越来越少;“动脑”的工作必然越来越多。未来的劳动,更多地将是一种“智能”劳动、“高效”劳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显得尤为迫切。同时,劳动也只有在“公平”之下,才会实现其应有的效能,劳动的本质,决定了“公平”的永恒。我们的光荣历史在劳动中创造,我们的美好未来也在劳动中孕育,时代发展要求我们珍惜劳动,热爱劳动,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充满希望的明天。

敬重劳动者

近日朋友送来一本他的散文集,读到其中一篇《北京大街上的人格扫描》时,我的心情格外沉重。作者在文中写道,他妻子是一位环卫工人,一次雨后在西长安街延长线上埋头打扫卫生,冷不丁有人甩来粗野的骂声,喝令她把溅在皮鞋上的脏污擦掉,他妻子仔细一看,那人锃亮的皮鞋上只被溅了一点雨水。虽然没有答应那人的无理要求,但他妻子却忍受了更多的斥责。作者写道,那人对一位环卫工人的轻慢无理,是对劳动的鄙视,是对劳动者的失敬,尽管他西装革履,但他骨子里是卑下的,灵魂是肮脏的,人格是缺失的。让人瞧不起的不是环卫工人,而是他这个瞧不起环卫工人的人。

偌大一个北京城,有几个西装革履包裹下的丑陋灵魂不足为奇,蔑视劳动与劳动者也不是任何一个城市市民的人格主流。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中,不敬重劳动、不敬重劳动者的现象并不少见。试问,你是否对在你不远处艰苦劳作、身上散发着汗味的农民工翻过白眼?你是否糟蹋过劳动者用汗水浇灌的粮食、用心血制造的产品?当你的孩子不好好学习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是否用“考不上大学长大了让你当民工”之类的话教训过孩子?如此等等,都说明我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看不起劳动、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的思想,都说明我们有的人在思想感情上与劳动和普通劳动者有了一定距离。

看不起劳动,看不起普通劳动者,有它的思想与社会根源,比如,千百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长期形成的城乡差别、脑体差别以及分配差别依然存在;官本位思想与官本位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劳动与普通劳动者的态度。同时,思想引导上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缺乏有关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实质性教育,那些质问甚至否认劳动与劳动者光荣的论调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市场。

我们大都是劳动人民的后代,我们来自劳动人民,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即使我们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工厂,即使我们原本就是城市人,但我们的盘中餐、身上衣、头上屋,我们所享受的一切,无不凝结着劳动者的心血,无不是劳动的结晶。不管什么样的劳动,不管什么样的劳动者,都创造着我们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都是光荣的、高尚的、值得敬重的。我们永远没有理由、没有资格瞧不起劳动、瞧不起劳动者。如果谁厌恶劳动,鄙视劳动,不接近、不尊重甚至歧视劳动人民,思想就可能“长毛”、“生锈”甚至变质,消极、懒惰、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等等恶习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古时候许多有远见的人着力营造“耕读之家”,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常以“布衣”自居,就是为了在感情与实际生活上时常体悟劳动的艰辛,保持劳动者的本色,防止自己与后代忘本、变质。这是很值得我们效仿的。

揪错 ┆ 评论1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