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棒棒下载:关于邓论和“三代”的20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30 04:44:48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怎样的?
2.你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如何正确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4.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5.怎样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辨证统一?
6.为什么说与时俱进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7.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8.为什么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9.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在依据是什么?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怎样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2.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1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15.论述“一国两制”的内涵及其客观依据和基本内容?
16.论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是什么?
19.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20.什么是“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会有何作为?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怎样的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诸多历史条件综合运动的产物,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来讲,邓小平理论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征和国际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

  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尽管大的时代没有变,仍然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但是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二是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三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鉴于以上这种种变化,邓小平作出了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判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这个判断是对国际形势新特点的总体认识,这个时代主题的新特点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去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坚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新的思想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来说,这个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在全面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了。在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而在这种探索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也经历了严重挫折,出现过重大失误。在探索中所形成的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在探索中也形成了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主要是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上盲目求大、求公、求纯,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结果先是搞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来则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促使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正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依据。

  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主要是指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苏联模式是以高速度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以粗放经营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实行以单一公有制、忽视市场机制、高度集中统一为主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在战争与革命时代曾经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在时代主题转换后,其固有的弊端,如管理高度统一,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活力等,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

  历史的经验应该认真总结,这种工作能使人们变得聪明起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的历史根据。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来讲,这个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累的新鲜经验的科学概括。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解放和巨大的发展。亿万人民群众焕发出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做出了许许多多生气勃勃的伟大创造。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群众的创造,领导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又从现实经验的提炼中,发现并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使实践经验得到了升华,使集体智慧形成了结晶,这个结晶就是邓小平理论。

  http://www.hubtvu.edu.cn/%BF%AA%B7%C5%BD%CC%D3%FD/%CB%AE%C0%FB%CB%AE%B5%E7%D7%A8%D2%B5/%A1%B6%B5%CB%D0%A1%C6%BD%C0%ED%C2%DB%B8%C5%C2%DB%A1%B7%CD%F8%D2%B3/Chapt01/001.htm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
  党的十五大明确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并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为党的行动指南。但有些人认为,《邓小平文选》是由谈话和讲话构成,因而认为邓小平理论不是理论,对这个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西方文化中,分析方法比较发达,西方著作注重结论性、综合性,因此不能因为邓小平没有象马克思《资本论》一样的局巨著否定邓小平理论。
  其次,专业理论家与政治家兼理论家是不一样的,后者注重的是在实践中对实际问题作理论思考,因此,不能以专业理论家的标准来要求首先作为政治家的邓小平。
  第三、不同领袖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邓小平所面对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制度,如何进行建设是一个新课题,这使得邓小平只能把自己的理论思考融于日常指导实践的谈话、讲话中 。邓小平的一系列谈话和讲话,充满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完整体系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理论,是因为他正确地解决了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这些理论被实践证明是最符合中国国情,是正确的。综上所述,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理论我们需要他来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http://www.xawl.org/xauu/sixiangzhengzhi/shilundengxiaoping.htm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http://www.mysource.com.cn/xlkz/yjks/kyfx/zz/200505/xlkz_5078.html

  如何正确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792/5795/20010713/510914.html

  20"三农"问题是什么?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
  ①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在我国,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保证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正是对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
  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目标。只有切实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④这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和睦团结的需要。
  ⑤是依法治国,保障人权的需要是保护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
  ⑥ 是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
  ⑧ 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http://www.dearedu.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8&id=8440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和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突出地体现在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说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是因为:首先,它们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认识论,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其次,它们都把通过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第三,它们都把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第四,它们都把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进步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第五,它们都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组织保证;第六,它们都主张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吸取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
3.一、从“三个代表”的时代意义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理论重要的程度,决定于它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对“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首先要着眼于时代大背景,联系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从它适应实践的需要、解决历史的课题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

“三个代表”是着眼于解决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纲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改进党的建设。而党的建设历来是与党的地位、任务和所处的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经过80年的发展,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为解决新世纪党的建设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性纲领。这个纲领充分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阐明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解决了党在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检验党的建设的科学标准,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统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我们党从新的历史高度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新觉醒,表明我们党在解决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形成了系统的思想和明确的思路,标志着党的建设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个代表”是着眼于回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出的重大战略性思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如何解决好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从这样的高度把握大局,审时度势,以更加开阔的眼光观察社会发展趋势,以更加主动的姿态顺应时代进步要求,对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出了重大的战略性思考。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我们要认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当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应该靠什么立党和怎样立党、建党,应该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和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党自觉地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解决好立党之本的问题,就能成功地解决自身建设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地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如何巩固执政的地位,完成执政的使命,是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适应新情况,解决好执政之基的问题,党就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改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党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群众。党要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收先进分子壮大自己的队伍,保证党的事业承前启后,生机勃勃。党要密切联系群众,党要发展壮大自己,都必须坚持“三个代表”。以“三个代表”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党,以“三个代表”的旗帜和面貌号召群众,党就能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个代表”是着眼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当今时代背景和形势要求,着眼于党的建设尤其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问题,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这一历史性主题,着眼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来思考我们党及党的事业的立足基点和发展要求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基本原理,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强调要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就科学准确地把握了当今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原理,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指出要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加深了我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规律性认识,并充实了执政党的先进性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提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就为我们党在新世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和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指明了方向,同时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由此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实践要求,赋予这些基本原理、重要思想以新的内涵。它对我们党的建设、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将随着实践的发展全面而深刻地显示出来。

二、从“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这是帮助我们从精神实质上把握“三个代表”科学内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三个代表”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党的建设根本问题进行新的认知的大思路,体现了新形势下对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我们党为什么具有先进性,为什么有资格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我们党是以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的,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党不仅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产生的,而且从它诞生以来的一切奋斗,都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进行的。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在生产力发展更加迅速的今天,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新的时代赋予党的历史使命。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这里,特别要把握“发展要求”的内涵,它是指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我们党的建设提出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就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的最根本的任务;要坚持改革开放,为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注入新的动力;要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以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第一要务;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还要按照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紧密结合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确立科学的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准。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共产党是在先进文化的孕育下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没有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没有体现人类先进文化最高境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共产党。共产党和先进文化的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内在地规定了党的先进性。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承担起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使命,和它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分不开的。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具有指引全党全国人民前进的方向,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形成和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的重要作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就成为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这里,特别要把握“前进方向”的内涵,它是指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相一致、能够成为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的那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就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同时也要坚决反对思想僵化;要坚持发展先进文化的正确方针,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坚持把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和吸收优良文化结合起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努力实现文化的创新和超越。同时,还要在党的建设中充分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丰富养料,运用中国先进文化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素质,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一定阶级利益的政治代表。任何政党都是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在政治上代表着这个阶级(或这个阶级的某些阶层)的利益,为这个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工人阶级的最高利益和最高理想,是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这一历史进程既是工人阶级自身解放的过程,也是其他一切劳动者阶级的解放过程,是全人类的解放过程。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决定了共产党不仅代表全体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要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共产党不同于历史上一切其他阶级政党的最根本的特点。由此可见,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重要的内在规定。

我国社会已发生了重大而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下,党要更加重视并解决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只有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这里,特别要把握“根本利益”的内涵,它是指全局的长远的、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彻底解放”的利益。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就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进一步强调和落实局部服从全局、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要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要正确处理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党员领导干部要首先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要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使所有党员干部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决不允许以权谋私。全党同志都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自己的工作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的利益,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获得人民的支持,使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三、从“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共同构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三个代表”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体现了这个有机整体中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三个代表”中占有首要的地位,它是我们党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的前提。在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领导作用,以及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动态地相适应,才能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提供物质基础,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可靠保证。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三个代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纲领路线,以及价值观念、思想理论体系,都是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党只有更好地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不仅自身用先进文化武装起来,而且不断推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才能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和文化因素联系在一起,先进的科学技术、劳动者的知识和智力,将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和速度。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最终也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的利益,其中就直接包含着丰富多采的文化精神生活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我们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的向背。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最终要体现在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统一。坚持党的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不能孤立地进行。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看它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代表了什么人的利益,并在实践中能否实现这些利益,党的纲领规定了什么任务,并在实践中怎样实现这些任务,这些都是直接体现党的性质的重要的标志。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始终把坚持党的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紧密联系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来进行,从而保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性质、宗旨、任务高度统一起来,不仅使我们对党的先进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自觉地把坚持党的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使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获得永葆生机的活力和生生不息的动力。

“三个代表”体现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统一。共产党是工人阶级为了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建立的先锋队组织。党的自身建设从来就是和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党更好地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的成效,要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体现,要通过广大人民群众作出评价。离开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抓党的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建设不仅不可能抓好,而且会影响和削弱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我们党在实践中一贯坚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统一,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最终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从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三个代表”,党才能具有领导的资格,发挥好领导作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的建设,就能使我们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始终不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在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时候,始终不忘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质的规定与时代发展新的要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对党的先进性有许多基本的质的规定,如党的阶级基础、指导思想、纲领路线、组织原则等,这些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始终坚持的,否则党就会改变性质。但这些基本的质的规定必须和时代发展新的要求紧密结合,才会充实和鲜活起来,也才有实际意义。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坚持把这些影响和决定党的先进性的质的规定同完成党的具体历史任务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用以指导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从而使我们党在完成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期,我们党能不能勇立潮头,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党能不能站在时代前列审视和解决党的先进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以动态的表述方式,从党的性质的本质规定与时代发展新的要求相统一的角度,阐述了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的内涵,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同中华民族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这就把对党的先进性的概括提升到了内在本质的新的高度。

“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我们党之所以是先进的政党,能够领导人民胜利前进,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是因为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把握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以此确定自己的依靠力量、最终目标和行动纲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反作用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规律,等等。共产党正是从掌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这一点上获得与时俱进的品质,赢得领导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说明了只有正确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正确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把握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就把党的先进性建立在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联系起来,使党的进步本质与社会发展规律达到高度的统一。历史将雄辩地昭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