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咒怨魂魔腾:城市内风的形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9 08:15:37

城市覆盖层内风的局地性差异

上海城市覆盖层内呈现明显的风速增大的“狭管效应”,风速减小的“风影效应”和改变风向的效应。

由于建筑物的阻障作用和建筑物高低、间距、行向的不同,市区风向、风速发生明显的局地性差异。如1981年9月28日东北风时,两座大楼(均为坐北朝南)的南侧出现东风,其西侧和东侧以及两座大楼之间的通道上都出现北风。大楼背风面风速比迎风面小76%,形成明显的“风影区”。而在两楼之间的通道上,因狭管效应,风速比空旷处增大42%。

1981年10月10日8~20时,在上海国际饭店和上海工艺美术品服务部之间测点上进行22次风速观测,同时与江湾、大场和虹桥3个飞机场的风速进行对比。市区测点的平均风速(2.5米/秒)比3个机场大58%。同日在新闸路(街道走向与当天风向大致平行)与南京路(街道走向与风向垂直)上进行风速同步对比观测,新闸路平均风速比南京路大44%。当天,与风向交角较大的黄河路人行道,迎风面、背风面和街道中心风速亦各不相同,背风面的“风影区”风速比迎风面要小44%。

横贯市区的苏州河与风向一致的河段上狭管效应也很明显。街道的不同走向与风向的交角不一致,风向的偏转也很大,如盛行西北风时,北京路上为偏西南风,长沙路上偏北风,新闸路因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为西北风。而同日在上海大厦西北角离墙约15米处却吹东南风,正好与盛行风向相反。